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13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下学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

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
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对 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滴
定分析、光谱分析等。
生物实验
在生物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和变 化常常被用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 构和功能,如蛋白质结晶、DNA 测序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利用物质的化学反 应和性质可以检测水体、空气中有 害物质的含量,评估环境质量。
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物质的可燃性是化学性 质之一,如酒精可以燃
烧,而水不能燃烧。
氧化性
物质的氧化性也是化学 性质之一,如氧气具有 氧化性,可以氧化金属
。
还原性
物质的还原性也是化学 性质之一,如金属具有 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
物。
稳定性
物质的稳定性也是化学 性质之一,如碳酸钙在 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
和二氧化碳。
结论
物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出来。
2023
PART 05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 方法
REPORTING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联系。
学习方法与技巧
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通过归纳总结, 掌握化学性质的区别。
2023
PART 02
物质的性质
REPORTING
物理性质
01
02
03
04
颜色
物质的颜色是物理性质之一, 如铜是红色的,氧气是蓝色的
。
状态
物质的状态也是物理性质之一 ,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而在 低温下会变成固态或气态。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十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40张PPT)

B 2H2O2
H2O+O2↑
分解反应 可燃性
C 2KClO3
2KCl+3O2↑ 化合反应 氧化性
D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 酸性
↑
应
首页
末页
考点过关
方法规律:
在区分各类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时,关键
是抓住反应的特点。
防错巧记:并不是任何反应都有相应的基本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考点1 物质的变化 【例1】常见的下列现象中,都属于化学变 化的一组是( B) A.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方法规律:判断某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 化学变化,应先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概念,找出二者的本质区别,即“在变化中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1)找出变化前的物质和变化后的物质; (2)
首页
末页
难题突破
10.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
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
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滴
到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
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
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建筑工地
取回了一些水泥,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
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首页
末页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 象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全透视—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及化学反应类型(考前必看)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实例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锈蚀变化:金属生锈其他变化:光合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
(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考点3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例: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生活中用于作燃料。
考点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类型定义代表式特点化合价变化备注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多变一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物A 、B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C一变多可能变化(就某些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生成物中的B 、C 既可代表单质,又可代表化合物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一换一肯定变化(就所有反应中某些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金属和酸;②金属和盐;③氢气、碳和金属氧化物;④碳和水蒸气等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BC相互交换肯定不变(就所有反应中所有元素而言)反应范围:①酸+碱;②酸+盐;③酸+碱性氧化物;④盐+碱;⑤盐+盐(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及中和反应初中阶段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氧或失氧的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3 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原卷版)-2021年中考化学(人教版)

专题1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扫描☆聚焦中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低,以选择为主。
也有少量填空题。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二个方面进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问题的探讨:(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物质的变化包括:和。
1、定义:(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的变化;微观,即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
例如:扩散、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宏观,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自身,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伴随的现象为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等;物理变化只是在和方面变化。
3、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变化,如:光能、和电能等的释放和吸收。
如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转化为和。
4、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二、物质的性质包括:和。
1、定义(1)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如H2 )、助燃性(如O2 )、酸碱性、毒性、还原性(如CO、H2 )、氧化性(如Fe2 O3 )。
(2)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的性质。
举例: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吸水性、、导电性、、延展性。
2、性质和变化的区别(1)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是性质的,即性质决定,变化体现。
(2)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2020重庆B】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蒸发B.矿石粉碎C.路面结冰D.钢铁锈蚀2020湖南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2019江苏宿迁】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考点过关☆专项突破类型一物质的变化1·【2020安徽】《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裂矿石B.粉碎矿石C.淘洗矿粉D.取泥制坯2·【2020湖南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第13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课件

12/8/2021
体验考试
考点梳理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考试探究
第13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考点(kǎo diǎn)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
由一种反应
由两种化合
一种化合物反
定 义
由两种或两种 物 生 成
应,生成另一
以 另
上物质 __一__ 种
12/8/2021
体验考试
考点梳理 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考试探究
┃ 第13课时(kèshí)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例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解 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菠萝榨汁过程中,只是把菠萝中的汁液榨取出来,没有生成 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 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玻璃 破碎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过程中,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 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例1 [2014·汕尾]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 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12/8/2021
体验考试
考点梳理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考试探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集结知识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讲解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常伴有的现象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①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
宏观上:是否生成新物质。
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微粒。
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②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③化学变化还常伴有能量变化。
表现为光能、热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等。
注意:①物质的性质常伴有:“可以”“能”“有”等词语。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
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性质;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变化。
②物理性质的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的理解:a不需要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等;b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熔点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例题精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干冰升华D.冰雪融化例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铁锅生锈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例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液氮用作冷冻剂C.硫酸用于除铁锈D.NaOH做干燥剂例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的吸水性B.浓硫酸的腐蚀性C.碳酸的不稳定性D.浓盐酸的挥发性例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B.可燃性C.熔点D.状态几种化学反应类型知识讲解初中阶段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1-1】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变化前后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有其他物
质生成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 液态的水
冷凝结成水珠
无
水的沸腾
【实验1-2】取少量的胆矾(或称蓝矾) 放入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往往同时发生,在化 学变化中,生成新物 质的同时,物质的状 态、形状、大小也改 变,所以同时伴随物 理变化,但在物理变 化中,不一定伴随化 学变化!
知能训练
1、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是否产生新物质?所以这 是 物理变化 。
9、活性炭吸附色素 10、木炭燃烧
11、潮湿衣服变干
12、加油站爆炸
物理变化: 1、2、5、6、7、9、11 化学变化: 3、4、8、10、12
总结归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项 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外
观 特 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 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形状、状态改变,还伴随着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序号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他物质 生成
实验 硫酸铜、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1-3 氢氧化钠
有
实验 石灰石、 石灰石逐渐变 二氧化碳
1-4 稀盐酸
小,产生气泡,等 石灰水变浑浊
有
思考: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目录
真题
•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0年8考) • 命题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0年2考)
考点
•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真题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20河北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
概念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味道、熔点、 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
基本特征 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 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稳定
性、挥发性、溶解性等
性、酸碱性、毒性等
【解析】 铁用于制作暖气片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钨用 于制作白炽灯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考点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① _其__他__物__质__(或__新__物__质__)______
生成② 其他物质(或新物质)
的
的变化
命题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①⑤ (填写序号)。 ①铁用于制作暖气片[2017河北9A] ②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2017河北9B] ③稀盐酸用于除铁锈[2017河北9C] ④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017河北9D] ⑤钨用于制作白炽灯灯丝[2013河北10B] 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2013河北10D]
A.气体膨胀
B.石蜡熔化 C.火药爆炸 D.光的色散
【解析】 气体膨胀、石蜡熔化、光的色散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 成,均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019河北9]下图所示实验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
【解析】 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中,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即时小练
1.[2020辽宁葫芦岛]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氧化性、可燃性
(D )
【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氧化性、 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B、C选项中所涉及的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特别提醒】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②氮气用作保 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物理性质与用途
物理性质 溶解性 导电性 硬度 延展性 吸附性 升华吸热
用途 用汽油除油污 用石墨作电极,铜作导线 金刚石裁玻璃 铝制成铝箔 活性炭净水 干冰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双选)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BD ) 【解析】 热水蒸发是水由液 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蜡烛燃烧 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 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氖管发 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将喷洒石蕊溶液 的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 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 使石蕊变红,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 煤的干馏过程中有煤焦油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即时小练 1.[2020江苏盐城]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D )
A.钢铁生锈
B.葡萄酿酒
C.火药爆炸
D.干冰升华
【解析】 钢铁生锈、葡萄酿酒、火药爆炸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的状态转化,没有其他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2020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D )
A.银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3.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化学性质与用途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助燃性 稳定性 酸碱性
用途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碳等作燃料
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用于冶炼金属
氧气用于炼钢、气割、气焊 氮气作保护气、用石墨制墨汁书写字画 用醋酸除水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含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的 药物、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变化
区别
是否有③ 其他物质(或新物质) 生成
外观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
特征 微观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不变,只是微粒间 变化 的间隔或聚集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 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改变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 【分析】 爆炸有物理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和化学爆炸(如氢气球遇明火爆炸)。 2.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 【分析】 变化伴随的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但不是判断变 化类型的依据,如电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红墨水把水染红、水加热产生气泡、饱 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有沉淀析出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3.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020唐山开平区二模]下图所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解析】 用烧碱制叶 脉书签,烧碱与叶肉的 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 检验氢气的纯度及检验 氧气的过程中都涉及燃 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过程 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 有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规律总结根据关键词识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类 状态变化 形状变化
实验
其他
燃烧 缓慢氧化
其他
关键词
升华、蒸发、熔化、挥发、凝固、凝华、液化 破碎、弯曲、断裂
蒸馏、沉降、过滤、溶解、稀释、吸附、石油分馏
金属导电导热、由压强过大引起的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 、海水晒盐、风力水力发电 煤炭、天然气、可燃冰等物质燃烧,火力发电,由燃烧引起 的爆炸 腐烂、酿造、锈蚀、发霉、动植物的呼吸等 分解、酸除水垢、杀菌消毒、光合作用、煤的干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