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汤山水文报告
汤山温泉调查评价报告

汤山温泉调查评价报告一、调查目的汤山温泉作为中国著名的温泉旅游胜地,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游客对汤山温泉的整体评价,为进一步提升温泉旅游的服务质量和吸引更多游客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200名在汤山温泉度假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对温泉环境、设施、服务以及整体满意度的评价。
三、调查结果1.温泉环境评价大部分游客对汤山温泉的环境评价是非常好或者好(占比80%)。
他们认为温泉区域的绿化和景观设计都非常出色,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少数游客提到了一些设施老化和污染问题,建议加强维护和管理。
2.温泉设施评价绝大多数游客对温泉的设施评价是非常好或者好(占比85%)。
游客们认为温泉区域的池塘和温泉浴池有各种各样的设施供他们选择,且设施新颖、干净、卫生。
部分游客提到了设施过于拥挤以及没有足够的休息区域等问题,建议增加设施数量和提供更多的休息设施。
3.温泉服务评价大部分游客对温泉的服务评价是非常好或者好(占比88%)。
游客们认为工作人员态度友好,服务到位。
他们表示在温泉旅游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服务体验。
个别游客提到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及一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建议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和加强培训。
4.整体满意度评价绝大多数游客对汤山温泉的整体满意度评价是非常满意或者满意(占比90%)。
游客们认为温泉的环境和设施都非常出色,服务质量也很好。
他们表示愿意再次光顾,并推荐给亲朋好友。
四、改进建议1.环境维护和管理:加强对温泉区域的维护和管理,解决设施老化和污染问题,保持良好的环境品质。
2.设施改进:增加温泉设施的数量,提供更多的休息区域,解决设施过于拥挤的问题,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3.服务人员培训和增加数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同时,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提高服务的效率和及时性。
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汤山温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京历史水患情况总结汇报

南京历史水患情况总结汇报南京历史水患情况总结汇报引言: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京一直以来都面临着频繁的水患威胁。
本次汇报将重点总结南京历史上的水患情况,为我们深入了解南京的防洪历史奠定基础。
一、古代南京的水患情况古代南京位于江南水乡,地势低洼,河网纵横,常年水患不断。
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和长江涨水期间,水患更是严重,给当地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历史上,南京的城墙多次被洪水冲垮,城市被水浸泡,导致很多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遭受损失。
二、现代南京的水患情况1. 1851年洪水:在太平天国时期,南京曾经历过一场毁灭性的洪水。
洪水泛滥,淹没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导致城市百姓死伤无数,财产损失惨重。
2. 1931年洪水:1931年,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无力抗洪和长江流域水灾相继,导致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多个省份遭受洪灾。
当时,南京也遭受了洪水袭击,许多人失去家园,生活陷入困境。
3. 1949年洪水:1949年,南京遭受了一场特大洪水。
洪水泛滥,城市的很多地区被淹没,损失惨重。
战争的连年战火导致南京的防洪设施损毁严重,更加加剧了洪水带来的破坏。
4. 近年的水患: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南京的水患问题依然存在。
2016年的“731”特大洪水,给南京带来严重的灾害,城市多个地区被淹,农田损失严重。
三、南京的防洪措施探讨为了解决南京的水患问题,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建设防洪工程:南京在近年来加大了对防洪工程的投资,修建了一系列的泵站、堤坝和闸门,加强城市的防洪能力。
2. 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南京注重水资源管理,建设水库和调节水源,通过对长江水位进行调节,减少洪水对南京的影响。
3. 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南京市政府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避免在易受水患影响的地区兴建重要建筑和设施,减少洪水对城市的破坏。
4. 提高公众防洪意识:南京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洪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洪意识,教育市民关于洪水的应急避险知识。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1:1000(江宁县湖山村陡山地区)班级:地质工程二班姓名:熊聪指导老师:侯玉宾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二〇一一年九月第一章绪论一、测区概况汤山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
汤山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地势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棒锤山。
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山头,主峰孔山高341.8米。
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谷地。
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着呢地层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本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汤山-湖山地区因其地层出露齐全清楚,被众多高校定为重要的实习地点。
二、实习要求地质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与现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次地质实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野外工作基本技能,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会判断断层走向,会测量断层的倾向、倾角。
第二章地层一、地层岩性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为:(一)志留系高家边组(S1g)该组地层为暗色、灰绿色页岩,其下部产出丰富笔石,该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多被植被覆盖。
坟头组(S2+3f)该组地层为土黄色砂岩,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页岩,厚度约为120米,中厚-厚层状,据资料,其产出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化石,但未观察到,与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南京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自然地理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我们一行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开展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地貌调查在南京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地貌景点,如中山陵、明孝陵、汤山矿坑公园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层划分、岩性识别等知识,提高了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
2. 土壤与植被调查我们来到了南京附近的乡村和城区,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样、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类、特性以及植被的分布规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 水资源调查在南京市区,我们考察了秦淮河、长江等水域,了解了水文水资源特征、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4.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参观了南京环保科技园、紫金山等地,了解了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技术。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资源等方面的调查方法,为今后从事地理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层组划分

及成岩裂隙
砂岩构造裂隙风化
裂隙
四、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岩组结构 南京地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潜水、微承压水、Ⅰ承压水,各个水文地质单元不
尽相同。 1、长江漫滩 沿长江两岸分布,含水层以粉砂、细砂为主,一般底部含砾。地下水类型为
潜水~微承压水。图 3、图 4。
图 3 长江漫滩南京河西地段含水层组埋藏分布图
5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层)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戴盛启
一、含水岩(层)组划分原则 1、按含水介质划分 松散层划分成孔隙水一个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南京地区包括第
四系、上第三系雨花台组(N2y)、方山组(N2f)。方山组本为玄武岩喷出沉积, 由于与雨花台组具有层序上的交互关系,储水空间以成岩孔隙为主,故将其划归 此类。地下水存储在松散层孔隙之中,故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介质称为松 散岩类孔隙含水岩(层)组。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文地质单元
大 亚区
区
分区名称
Ⅱ Ⅱ1
仙-栖地区
溶 Ⅱ2 老山岩溶水区
隙 水 Ⅱ3
汤山-青龙山
Ⅲ1 南京城北-栖霞
Ⅲ2
紫金山南
Ⅲ3 老山裂隙水区
Ⅲ Ⅲ4 裂 Ⅲ5 隙 Ⅲ6
秦淮河西部 溧水裂隙水区 高淳裂隙水区
水 Ⅲ7
六合中部区
Ⅲ8
青龙山南部
面积 (Km2)
45 234 265 179 78 327 900 955 457
1
南京市地下水水文地质岩(层)组划分
江苏省地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含水层组仅划分到Ⅰ承压水。基岩由于构造裂隙的导通作用,对于其中承压水而 言,基本可以称为Ⅰ承压水。 二、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
南京汤山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热 能
南京汤 山地热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0 汤 山镇概 况
山钻 成第 一 眼地 热深 井开 始 ,至今 已钻地 热深井 2 眼 。为科学 保护 山镇 位 于南京 市 主 城 区 以东 2 k 处 ,江 5m 宁 区北部 ,20 年划 归为 汤 山街 。行政辖 区面 积 06
从南京市东出中山门沿沪宁系列地热资源的勘查工作其中包括物理勘高速公路可途经汤山向南由汤铜公路通南京禄探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等探明隐伏灰岩的口国际机场及宁杭高速公路向北有汤龙公路连分布状况及覆盖层厚度进行地下水数学模型计长江黄金水道的南京新生港水路交通十分便算抽水试验水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并利
维普资讯
2 3 m ,人 口 1 2k 5万 。从南 京 市东 出中 山门沿沪 宁
高速 公路 可途 经 汤 山 ,向南 由汤 铜公 路通 南 京禄 口国际机 场 及 宁杭 高 速公 路 ,向北 有 汤龙 公 路连 长 江 黄 金 水 道 的 南 京 新 生 港 ,水 路 交 通 十 分 便 利。 汤 山处 于 宁 镇 山脉 低 山丘 陵 地 区 ,北 面 有射 乌 山 、陡 山 、黄 龙 山 、孔 山 、狼 山 ;西 临 青 龙 山 、神 山 ;东 面是 白露 头 山 、九 华 山 。汤 山 主峰 团子 尖 海 拔 为 21 4m,山麓 为第 四 系松 散 沉 积 覆 盖 ,地 面标 高 4 0~7m,垄 岗与 冲沟相 间 ,构 成 0 高亢 的波状 平原 。
层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3 期
・2 ・ 3
热 储 盖层 为志 留系() S 、白垩 系() K 粉砂 质 泥 质 页岩 为 主 ,泥 质成 份 高 ,透水 性 差 、岩性 软 、裂
1 标煤 。 0t f) 多 年开采 ,目前 地热 水 位呈 缓慢 下 降趋 3经
南京汤山水文地质报告secret

绪言xx位于xx市xx区东北部,在xx市主城区东,因温泉出露历史久远,为全国八大温泉之一,是闻名全国的温泉疗养胜地。
xx镇经济发展迅速,列为全国重点发展城镇。
本规划所称x x地区即x x镇行政辖区,E118°57′20″-E119°5′40″,N32°0′20″-N32°6′10″,面积115平方公里;xx镇指xx镇区范围;xx指在xx地区中部北东向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山体。
随着xx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迅速发展,对地下水需求量增加,开凿深井抽取地下热水,无序开采使x x温泉的流量减少,继而泉水断流。
为保护xx地下水,尤其是地下热水宝贵资源,应尽快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为制定xx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科学依据。
一、目的、任务(一) 目的依据xx地区地下水调查研究结果拟定地下热水和地下冷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编制xx地区地下水利用规划,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任务本项目是xx市xx区水利局、xx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共同调查研究编制利用规划,具体任务是:1、在xx地区所属9个行政村115平方公里范围内补充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见图0-1工作区范围图)。
2、设立地下水监测井3眼,对地下水动态进行观测。
3、建立xx地下热水数学模型。
4、进行3组地下水抽水试验,获取涌水量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5、取水样10件,作水质分析。
6、编制xx地区地下水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及1:25000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0地下水资源利用规划图。
二、交通位置xx地区位于xx市东郊,xx高速公路横贯东西,xx公路亦从西向东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汤山温泉

汤山温泉简介“方池有水是谁烧?暖气腾腾类涌潮。
”清朝诗人袁枚早就在《沐汤山》一诗中对汤山温泉的成因提出了疑问。
因为断层的存在只是说明了地下有裂隙,地下水可以从裂隙中流出来,也就是说,只道明了“泉”的成因,却没说明“温泉”的成因。
关于汤山温泉的成因有几种说法,我们一般认为汤山地区通向地球内部的断裂构造较发育,当水在地球内热带中沿着裂隙下渗时,由于地热的影响,水温就逐渐升高,每深100米,温度升高3℃。
在深达1000米以下时,即可获得较年均温高33℃温度而达50℃以上。
汤山温泉水的来源乃是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深处,经过地热“加热”后,沿断层裂隙再流出地表而形成的。
汤山温泉的水呈微黄色,透明度较好,没有臭味。
水中含有硫磺、钙、镁、钾、钠、锶、铁及少量放射性的钍、镭、氡等30多种化学物质。
由于汤山温泉水中所含硫酸根离子较多,而且平均水温都在50℃―60℃,所以一般称汤山温泉为“中温硫酸盐水”。
此外,汤山温泉水面上还有氮、氧、二氧化碳、氢及乙烷等气体逸出。
这些化学成分,主要是大气降水在下渗过程中,溶滤了各种岩石和矿脉成分所带来,其中有些离子也可能是从深部低温热液中得来。
汤泉镇的温泉水,除用作洗浴外,大量的水用来培育水浮莲。
同时这里还有远从万里以外乔迁到此安家落户的非洲鲫鱼,它们在这里生育繁殖,生活得很好。
因此温泉附近的农民得益匪浅。
地理位置汤山温泉汤山温泉为于南京中山门外汤水镇,因东南有汤涧而得名,汤山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城一带,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处,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
据化验,汤山温泉水中富含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疾疗效显著。
温泉分布于汤山东及东南坡的汤王庙一带,共有九个泉眼,其中以汤山泉、汤山浴室一带最为集中。
汤山温泉来源于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深2km 处,经地热“加温”,再沿北北东、北北西方向断层裂隙涌出地表而成。
用途汤山温泉现代科学地质考察说明,汤山温泉是在一亿多年前的晚侏纪末期,由于地质断层的作用,使雨水渗入地下深处,经地热加温,又沿地层裂隙上升而流出地表,这就是汤山温泉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汤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北部,在南京市主城区东,因温泉出露历史久远,为全国八大温泉之一,是闻名全国的温泉疗养胜地。
汤山镇经济发展迅速,列为全国重点发展城镇。
本规划所称汤山地区即汤山镇行政辖区,E118°57′20″-E119°5′40″,N32°0′20″-N32°6′10″,面积115平方公里;汤山镇指汤山镇区范围;汤山指在汤山地区中部北东向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山体。
随着汤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迅速发展,对地下水需求量增加,开凿深井抽取地下热水,无序开采使汤山温泉的流量减少,继而泉水断流。
为保护汤山地下水,尤其是地下热水宝贵资源,应尽快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为制定汤山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科学依据。
一、目的、任务(一) 目的依据汤山地区地下水调查研究结果拟定地下热水和地下冷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编制汤山地区地下水利用规划,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任务本项目是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共同调查研究编制利用规划,具体任务是:1、在汤山地区所属9个行政村115平方公里范围内补充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见图0-1工作区范围图)。
2、设立地下水监测井3眼,对地下水动态进行观测。
3、建立汤山地下热水数学模型。
4、进行3组地下水抽水试验,获取涌水量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5、取水样10件,作水质分析。
6、编制汤山地区地下水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及1:25000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0地下水资源利用规划图。
二、交通位置汤山地区位于南京市东郊,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宁杭公路亦从西向东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汤山镇距南京市中心约25公里(见图0-2汤山地区交通位置图)。
第一章自然经济地理一、地形地貌及经济地理汤山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自北向南有东西向的射乌山—陡山,中部为北东东向的青龙山—黄龙山—孔山—狼山—白露头山,向南是北东东向的汤山。
海拔标高一般在200~300米,中部的孔山最高为341.9米。
山前与山间为第四系覆盖,地面标高40~70米,垅岗与冲沟发育构成高亢波状平原地貌景观。
西北部地势低平,有九乡河、七乡河(溢洪河)通过,东南面是汤水河,均以排洪为主兼灌溉功能的季节性河流,两岸为第四纪冲洪积平原,标高10~25米。
汤山是闻名于世的温泉之乡,为全国八大温泉之一。
汤山地区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还有矿产资源。
著名的阳山(羊山)大石碑就在羊山北侧,享誉海内外的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
尚有蒋介石先生温泉别墅位于汤山镇温泉路3号(见照片1-1),1992年发现的距今35万年南京人头骨的远古人类遗址—葫芦洞,还有桦墅村庙山附近的石佛崖洞,吸引众多中外人士到汤山旅游。
汤山众多山体的石灰岩是制造水泥的好原料,建材工业发达,近年来电器制造、食品加工、水产养殖业均有较大发展。
二、气象与水文汤山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转换分明,冬冷夏热。
一月份多年平均气温1.9℃,七月份平均气温28℃,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60毫米,年际及季节变化大(据安基山雨量站资料1995年为639.3毫米, 2003年是1448.3毫米),降水日数92~126天,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
年蒸发量1400~1500毫米,无霜期237天,日照充足,日照率约50%,年日照量2212.8小时(见图1-1)。
汤山地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仅有七乡河(溢洪河)、九乡河、汤水河。
七乡河(溢洪河)上游在孔山北侧也是安基山水库溢洪道,向西经许巷村折向北北东后入长江;九乡河上游在青龙山南东及汤山之西,向西经乌龟山进入栖霞区折向北入江;汤水河上游在汤山东部,向南至周家边经上峰后入秦淮河。
三条河流一般在旱季干涸,雨季河水猛涨,起排洪及灌溉作用。
在丘陵山区兴建小型水库及池塘星罗棋布,拦畜降水径流作饮用水源及灌溉之用,集水面积较大的有两座,汤山水库库容275万立方米,安基山水库618万立方米。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汤山地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中上寒武系—白垩系均有出露。
组成低山丘陵主体,山前岗地、冲沟有厚度2~40米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一、地层(一) 前第四纪地层)观音台群,奥陶系(O)、志留系(S)、工作区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有寒武系中上统(∈2—3)五通组、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泥盆系上统(D3系(K)。
寒武系观音台群(∈)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组成汤山主体;奥陶系(O)灰岩及顶部页岩2—3分布在汤山东西两端及南北山坡地带;志留系(S)砂岩、页岩分布在汤山西端山麓及青龙山、黄龙山、孔山南坡;泥盆系五通组(D)石英砂岩、粉砂岩分布在青龙山、黄龙山、孔山,常组成山脊;石炭系(C)灰岩、泥灰岩、泥岩分布在青龙山西北坡及黄龙山、孔山北坡;二叠系(P)灰岩、泥岩、砂岩分布在青龙山、黄龙山、孔山、伏牛山北坡;三叠系(T)灰岩、泥岩、砂岩分布在泉山、棒槌山及安基山水库以南;侏罗系(J)砂岩、砾岩及凝灰岩、安山岩分布在许巷村以东的乌基山、庙山、射乌山;白垩系(K)粉砂岩、泥岩分布在汤山以南及汤泉水库附近。
各时代地层见表2-1及图3-1、照片2-1、2-2、2-3、2-4、2-5、2-6。
(二) 第四纪地层汤山地区低山丘陵前缘及波状岗地平原和冲沟地带皆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溶洞中尚有洞穴堆积。
1、洞穴堆积物(Q):汤山镇西宁杭公路南侧,在汤山北坡标高85.9米奥陶系灰岩中的葫2芦洞(坐标X:3550091,Y:0692703),东西长约80米,宽约20~35米,顶高15米,堆积黄褐色粉砂、亚粘土,在堆积物中发现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及包括5目11科14属15种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距今35万年。
):分布于山前岗地、波状平原,主要由棕黄色亚粘土、粘土组成,2、上更新统下蜀组(Q3底部含砾及铁锰质结核,有些地方100米高程的山间尚有风成黄土分布,多种成因,厚度2~15米。
3、全新统(Q):残积—坡积层分布于山丘前缘,岩性受基岩岩性控制。
灰岩分布地区多为4红色亚粘土,页岩分布地区为黄绿色、紫色亚粘土夹碎石,砂岩、砾岩分布地区多为碎石夹粘土堆积,厚度0~10米。
冲积—洪积层分布于七乡河、九乡河、汤水河上游河谷,多为砂砾石层及亚粘土夹砾石层,厚度2~10米。
冲积—淤积层分布于区内河流中下游,上部为含淤泥质亚粘土夹粉砂,下部为砂砾层,厚度2~10米。
二、火成岩工作区内火成岩种类单一,主要为燕山期石英闪长斑岩,次石英安山岩。
1、石英闪长斑岩(δοπ)灰白略带棕黄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含有少量石英,暗色矿物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主要分布在安基山、伏牛山一带,大面积出露,勘6孔自1.50米~348.99米可见闪长斑岩多处断续穿插于二叠系(P)灰岩中,在汤山东部多为南北向岩墙及岩脉产出,出露宽度10~50米不等,06、06-1号井均见闪长斑岩穿插于志留系(S)砂质页岩之中。
2、次石英安山岩(αο)灰色、紫灰色为主,风化后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代表性矿物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等。
在汤山水库附近出露,经K·A法测定年代为85my。
三、地质构造汤山地区位宁镇弧形褶皱中部偏西地段,不同期次、性质各异,方向不同的褶皱,断裂十分发育(见图2-1)。
(一)褶皱宁镇山脉西段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自北向南有龙(潭)—仑(头)复背斜、范家塘复向斜、宝(华山)—巢(凤山)复背斜、桦(墅)—亭(子)复向斜、汤(山)—仑(山)复背斜。
1、龙(潭)—仑(头)复背斜濒临长江南岸,呈东西向展布,主要由志留系—三叠系组成,核部岩层产状陡立,三叠系岩层较缓。
2、范家塘复向斜位于龙(潭)—仑(头)复背斜南侧,呈东西向延伸,核部为上三叠系范家塘组,两翼为中下三叠系—石炭系,岩层陡立或倒转,轴面向南倾。
3、宝(华山)—巢(凤山)复背斜西起灵山,经龙王山、宝华山、巢凤山,西段轴向50°—65°,宝华山—巢凤山段为80°—90°,岩层产状近直立,西段轴面略向南倾,向东轴面北倾,轴部由志留系组成,翼部由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系组成。
4、桦(墅)—亭(子)复向斜位于宝(华山)—巢(凤山)复背斜之南,西起青龙山西北山前经桦墅向东至亭子以东,西段走向北东40°—55°,经桦墅转折为东西向,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组成核部,两翼为中三叠黄马青组。
5、汤(山)—仑(山)复背斜西起青龙山南东侧淳化,经坟头南,汤山向东至仑山,淳化至坟头为轴向北东35°,向东经汤山至仑山轴向转折为北东东向,呈弧形褶皱展布。
核部由寒武系、奥陶系组成,两翼由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组成,北翼地层倾角陡立或倒转,南翼产状平缓。
青龙山—黄龙山段轴向40°—60°,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两翼为志留系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及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系,南东翼地层平缓,北西翼产状陡立,局部倒转。
汤山短轴背斜位于汤(山)—仑(山)复背斜核部,背斜轴呈北东80°走向,背斜轴向西端倾伏,角度30°,轴面直立略向南倾。
背斜核部由寒武、奥陶系组成,两翼为志留系。
地层倾角北陡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
汤山短轴背斜南翼地层倾角平缓30°—50°。
短轴背斜东部受北西向及北东东向断裂切割跌落,跌落深度较大;短轴背斜西部亦受弧形断裂切割跌落,致使短轴背斜形迹表现出明显的不完整性。
(二) 断裂区内早期受造山褶皱运动影响,后期经多序次构造作用复合改造,断裂构造特别发育,以其展布方向及性质归结为以下四组。
1、北东东向断裂⑴ 泉山—安基山逆掩断裂该断裂位于汤—仑复式背斜北翼,西南自上坊镇经徐家边、泉山、安基山,向东至仑山北坡呈弧形展布。
泉山—安基山一带被北西向断裂错开右行2公里,三叠系下统青龙组逆掩在中统黄马青组之上,断层倾向南,倾角小于35°。
⑵ 杨坊山—长林村逆掩断层该断裂位于宝华山—巢凤山复背斜北翼呈东西向弧形展布在工作区以北,上盘为二叠系及三叠系中统下段周冲组,下盘为三叠系中统上段黄马青组及上统范家塘组,断层面倾向南,倾角小于45°,显示向北逆掩。
⑶ 上坊—孔山逆掩断裂该断裂南起上坊,经坟头折转向东至孔山北,走向由北东转折为北东东向,断面倾向南东,倾角平缓。
上盘为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下盘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或弧峰组、上统龙潭组,断裂破碎带主要由栖霞组灰岩碎块组成。
2、北西向平移断裂⑴ 庙山—狼山断裂,北起庙山经棒锤山东至狼山,走向北西300°左右,断层倾向东,倾角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