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外力作用与地貌——2021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重难点解析附真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8外力作用与地貌

目录

考点2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1)

考点24外力地貌的形成过程 (3)

考点25外力地貌的具体应用 (5)

考点2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例1】(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尝试自解]________

[错因诊断]思维固化,错误地认为长江流域应该是流水地貌,没有风力地貌。[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松散沙粒组成”“垄(脊)槽(谷)相间

的地形”,图像信息“沙岭沙山位于赣江西侧”“沙垄呈东北-西南走向”。第二步,思维路径:沙粒、沙岭、沙山、沙垄等都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

第三步,筛选答案:C。

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外力作用地貌类型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显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沉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外力作用地貌类型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

(2018·广东广州12月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沉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沉积

解析该地岩石含有丰富的碳酸钙,从一般的石林推测其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而此处位于新疆,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故该特殊石林可能是风和雨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考点24外力地貌的形成过程

【例2】(2013·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尝试自解]

[错因诊断]只描述沉积过程,漏答搬运过程;或者没有描述山口、山前确切的地理位置。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P位于贺兰山山麓谷口处,结合右图可知,该地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第二步,思维路径:河流地貌成因从搬运、沉积两方面描述。

第三步,写出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

1.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侵蚀地貌形成过程

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可形成“V”型谷,冰川侵蚀可形成“U”型谷,海浪侵蚀可形成海蚀柱,风力侵蚀可

形成风蚀柱等。

影响侵蚀的因素(以流水为例)主要包括:径流量大小、水流速度、下垫面性质(岩性松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地面、植树造林等)。

3.沉积地貌形成过程

(1)沉积物:流水侵蚀把泥沙带入河流,泥沙被河水搬运到沉积区。

(2)流速减缓

(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入海口洋流不会把泥沙带走等。

2.2016年11月,陕西省在汉中发现了超大规模天坑群。这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区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下图为塌陷型天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图描述塌陷型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了溶洞,后来溶洞上方岩层多次塌陷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考点25外力地貌的具体应用

【例3】(2013·福建文综)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

[错因诊断]第(1)题,不知道沙子的来源,不清楚该沙丘是风力还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第(2)题,分不清沙丘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差异。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中的“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沙丘沙子的来源,在河流枯水季节,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由于水位下降而出露水面,在强劲风力的吹蚀飞扬作用下而逐渐被搬移堆积在沿河两岸及山坡上,因此沙丘应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心滩、河漫滩及两岸的阶地、洪积扇以至高出河面数百米的山坡上。第(2)题,沙丘是由于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

第三步,筛选答案:(1)D(2)C

1.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2.判断河流流向

(1)根据河流水系形态判断河流流向

(2)根据河床的形态判定河流流向

上游多呈V型,下游多呈U型,由上游流向下游。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2018·福建南平第一次质检)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