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修订版)精选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一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歿:死亡(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往而不可追者年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
②貙(chū):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
③寂寂:悄悄地。
④罂(yīng):瓦罐。
⑤捽(zuò)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
(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罴之状,被发人立________②伺其至,发火而射之________③为鹿鸣以感其类________④闻其鹿也,趋而至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 .. 。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50 篇,含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 )(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 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 (2)买 (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 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 (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1、(1)毛病 (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 .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一起(2)写(3)说3.B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日:“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浙江绍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8分)云梦田刘基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日:“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
”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
景子日:“无之。
”安陵君愕日:“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日:“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二处)(2分)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楚王好.安陵君:(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分)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莲、赏荷。
(5分)(1)赏莲:莲在文中象征了。
具有的高尚品格。
(2)赏荷,可观其形美,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3)赏莲(荷),可品其神。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夏日赏荷》赞荷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刚正不阿济南同知①吴公,刚正不阿。
时有陋规:凡贪墨②者亏空犯赃罪,上官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无敢梗者。
以命公,不受,强之不得,怒加叱骂。
公亦恶声还报之日: “某官虽微,亦受君命。
可以参处③,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损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上官乃改颜温慰之。
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摘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同知:官名,知府的副职。
②贪墨: 贪图财利。
③参处:弹劾处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上官辄.庇之:(2)怒加叱.骂: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2)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请写出上官态度变化的词语,说说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闲情记趣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①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②于白石盆,取色匀③也。
本山黄石虽古朴,亦用油灰,则黄白相间,凿痕④毕露,将奈何?”芸曰:“择石之顽劣者,捣末于灰痕处,乘湿糝⑤之,干或色同也。
”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石法,巉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
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
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
经营数日乃成。
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
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置之檐下,与芸品题: 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日“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
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一夕,猫奴⑥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
余叹曰: “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⑦忌耶!”两人不禁泪落。
(摘自《浮生六记》) [注释]①芸:作者沈复之妻陈芸。
②宣州石:宣州的一种石灰石。
③取色匀:可取之处在于颜色均匀。
④凿痕:堆凿的痕迹。
⑤糁:掺和。
⑥猫奴:争抢食物的猫。
⑦造物:上天,造物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扫墓山中:(2)凿痕毕.露:(3)胸中丘壑:..(4)于.灰痕处,乘湿糁之:2.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或用法。
(1)之检有峦纹可观之.石()置之.檐下()((2)乃乃.如其言()经营数日乃.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2)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4.文段中有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游黄溪记黄溪①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②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
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③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淳④。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颌断腭⑤。
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
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山舒水缓,有土田。
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摘自《柳河东集》) [注释1①黄溪:又名黄江,位于湖南永州市东。
②华:同“花”。
③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④膏淬: (水)像膏汁一样汇聚无波。
淬,水不流动。
⑤颏颔断屙:颏,kē,下巴尖,断,yín,通“想”,牙根;腭,è,牙床。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祠之上,两山墙立..(2)有鱼数百尾方米会.石下(3)自是.又南数里(4)山舒.水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菁膏停。
(2)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3.选文采用的写作顺序,依次写了黄溪、、的优美景致,着笔不忘历程的记录,看似平常,却使读者有亲历其境的感受。
4.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试从文中选择一处,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试简要说明。
(2016.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养竹记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
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
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竹本固固:牢固B.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 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宜昌市2016中考真题: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尝()愠()辍()但()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2分)答:。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2分)答:。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2分)答:。
宜昌市2015中考真题:山静日长◆[宋] 罗大经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