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春联阅读附答案
红春联(2018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红春联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
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 10纸的发明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与祝福。
1.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在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韵律性强。
()(3)词性相对。
()(4)平仄相调。
()3.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有什么作用?4.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竹报岁平安春同大地干山秀依然十里杏花红勤劳门第春光好日照神州百业兴绿柳舒眉辞旧岁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红桃开口贺新年5.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A.宾馆B.家里C.商店D.学校1.无论都2.(1)√(2)×(3)√(4)√3.抒发美好愿望,增加喜庆气氛。
4.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同大地干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A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0纸的发明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最新】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与祝福。
1.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在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韵律性强。
()(3)词性相对。
()(4)平仄相调。
()3.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有什么作用?4.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竹报岁平安春同大地干山秀依然十里杏花红勤劳门第春光好日照神州百业兴绿柳舒眉辞旧岁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红桃开口贺新年5.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A.宾馆B.家里C.商店D.学校1.无论都2.(1)√(2)×(3)√(4)√3.抒发美好愿望,增加喜庆气氛。
4.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同大地干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A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红色的春联为严冬增添了暖意,也为人们带来了喜气。
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年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神荼”和“郁垒”两兄弟,用桃枝为百姓驱除恶鬼。
后来,人们就将他俩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上,以保平安。
这就是最早的门神了。
再后来,门神简化成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如今,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慢慢换成了一些吉祥语,如“招财进宝”“喜迎新春”等。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春联了。
1、照样子,写两个春联上的吉祥语。
(四字词语)招财进宝、________、________2、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想一想,方框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换成了一些吉祥语,成为我们熟悉的春联。
②人们将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上。
③在红纸上写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3、把下列春联连起来。
新年纳余庆________ 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________ 嘉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 桃符万象更新三年级答案:1、喜迎新春;恭喜发财2、②;③;①3、嘉节号长春;桃符万象更新;春满乾坤福满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梅①梅、兰、菊、竹并称为“国画四君子”。
②梅的花瓣多为五片,所以梅花又叫“五福花”。
梅花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③梅花的美,不在一朵,而在一群。
她盛开时,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深冬初春时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天气的冷峭。
她那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向来为中国人尊崇。
④人们还把梅花与挺拔的松树、秀丽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⑤我国画家历来喜欢画梅,但要画好并不易,因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1、填空。
①梅、兰、菊、竹并称为“________”。
②梅花又叫“________”,象征着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文档】关于贴春联阅读答案汇总-word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贴春联阅读答案汇总篇一:贴春联阅读答案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章的特点:接近生活实际,语言生动优美,通俗活泼;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篇二:贴春联阅读答案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春联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两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对,细心揣摩体会,就会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如果下工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好学不倦——()推敲——()花团锦簇——()2,写出你对短文中”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的理解.3,春联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4,请写出你课外积累的一副对联.5,冉春联联想到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你积累了那些节日的习俗和古诗词?请各写一例. 语文春wan622201X-12-16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好学不倦——(开卷有益)推敲——(揣摩)花团锦簇——(万紫千红)2,写出你对短文中”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的理解.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两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对,意思是春节是辞旧迎新的当口,前一天是旧年,后一天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3,春联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这些特点介绍清楚?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律美.例举法4,请写出你课外积累的一副对联.锣鼓喧天辞旧岁,鞭炮齐鸣迎新年5,冉春联联想到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你积累了那些节日的习俗和古诗词?请各写一例.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秋节吃月饼,思念团圆.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篇四:贴春联阅读答案一、给多音字组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部编版附答案10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下来。
2.写出“五彩缤纷”的意思。
五彩缤纷: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
你能仿写一句吗?5.仿照课文句子,我们也来说说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三年级答案:1.画波浪线的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多,颜色鲜艳,很漂亮。
(意思对即可)炎热凉爽拟人是拟人句即可句子通顺,符合意思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红色的春联为严冬增添了暖意,也为人们带来了喜气。
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年俗。
传说,很久以前有“神荼”和“郁垒”两兄弟,用桃枝为百姓驱除恶鬼。
后来,人们就将他俩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然后挂在门上,以保平安。
这就是最早的门神了。
再后来,门神简化成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如今,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慢慢换成了一些吉祥语,如“招财进宝”“喜迎新春”等。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春联了。
1、照样子,写两个春联上的吉祥语。
(四字词语)招财进宝、________、________2、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想一想,方框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红纸上的两个名字换成了一些吉祥语,成为我们熟悉的春联。
②人们将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上。
③在红纸上写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
春联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春联的阅读题以及答案春联的阅读题以及答案春联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春联,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春联讲究对仗。
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上下两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对,细心揣摩体会,就会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如果下工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阅读题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②形容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2.读一读,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竹报岁平安春同大地干山秀依然十里杏花红勤劳门第春光好日照神州百业兴绿柳舒眉辞旧岁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红桃开口贺新年3.结合短文说说,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写下来。
第二自然段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线句子,用加粗词语造句。
红春联(初中阅读)

红春联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
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春联阅读附答案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显现这样的场景:外面雪窖冰天,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丰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此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情。
老先生和气,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评头品足,乃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很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家乡很常见,也很稳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虽然夹峰对立,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一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一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闹。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为难而为难。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昼,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处所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无论怎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理到最好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乏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想更为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谨慎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可到精巧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丰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求,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
这种春联写景写心境,太普通,自然博得人家的红包小。
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甚么人就送甚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
如果这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糊口满园财。
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常常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
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
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昼,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一定给你家满堂红。
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
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甚么好菜全搬出来,只
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甚么有甚么,有甚么就上甚么,反正香气围绕,笑语喧哗。
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快出去看。
小孩脚快,瞅完回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这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
若是目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惊喜地接过春联。
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摆布春联齐团聚。
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
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
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尔真言。
便赶紧递上一个红包。
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
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宛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
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面前。
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
递红包的被如斯一赞,通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斯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
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往返散步,赏识春联红彤彤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烈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作者:刘群华,有改动)
1.(3分)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2.(4分)本文首段是怎么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扼要分析。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待它有何意图?
4.(3分)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答案】
1.(3分)春联有红彤彤的平仄和韵律,增加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溢活力的精神面貌;也意味着红火又热闹的糊口。
2.(4分)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述,为老先生写春联营建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述和动作描述,刻划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稳重牺脱的儒雅形象。
3.(2分)这部份文字交待了我的家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寻求,作者对此充溢了骄傲。
4.(3分】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使人沉浸。
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妙感受及对幸福糊口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