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线接触网补偿装置AB值调整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施工技术交底表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

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

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接触网技术交底

接触网技术交底
确定转换柱的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b在地面上确定锚柱中心点c用标杆测出bc两点连线bc连线的延长线上以为中心量取一定距离依据设计图纸该点即为拉线坑中心并钉一木桩作为标志以木桩为中心以bc延长线为准确定坑口尺寸坑口长和宽与基础设计大小相应加大10mm30mm清理工作面后开挖
接触网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工序流程:
操作要领:
第一步:确定转换柱A的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B,在地面上确定锚柱中心点C,用标杆测出BC两点连线,在BC连线的延长线上以C为中心量取一定距离(依据设计图纸),该点即为拉线坑中心,并钉一木桩作为标志,以木桩为中心,以BC延长线为准,确定坑口尺寸,坑口长和宽与基础设计大小相应加大10mm~30mm,清理工作面后开挖。
(2)支柱施工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共同测量确认轨道设计位置(限界、中心标高及超高等),并在支柱上做出标识,同时作好记录,作为支柱装配计算参数测量、上部施工的基准。在货物装卸线和机动车辆通过容易损坏支柱的场所,对支柱进行防护处理。
(3)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5.腕臂安装
施工工艺流程图
腕臂安装的操作程序:
3.腕臂、下锚金具、补偿装置、绝缘部件安装及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4.接触悬挂调整,吊弦、线岔、电连接安装;
5.隔离开关、避雷器、上网线、接地装置;
6.号码牌、高压危险牌、接触网终点标等标识牌及限界门安装;
二、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三、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准备:设计文件及图纸取得后,在开工前,会同电气化专业设计人员及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即现场“点交”,并要求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配齐测量所需的材料及工器具,核对施工平面图及相关设计文件与现场情况是否相符。

正线AB值调整技术交底

正线AB值调整技术交底

正线a、b值调整技术交底书表号:ZTJDHJ01/CX13-02交底内容:1. 对温度地说明气温和材料温度是容易混淆地两个概念,特说明如下:设计、厂家及本交底中地温度均指材料实际温度,而不是气温.气温指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国内为1.5米)上地空气温度,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地温度表或温度计所测定地.百叶箱内空气流通、但不受太阳直射.但承、导线是暴露在外,直接吸收阳光辐射热地,所以a 、b 值调整时应以承、导线实际温度为准.晴天测量承导线实际温度时应分别测得阳光直射面和背阴面两个温度值,然后取其平均值.阴雨天只测量一个温度值即可.必须注意地是,一天之内材料温度变化很大,必须根据实时测量温度来调整a 、b 值.2. 棘轮补偿绳缠绕圈数经与鑫迪厂技术人员沟通,承、导线棘轮补偿绳缠绕圈数按下图调整:3. a 值a 值指大棘轮中心至平衡轮中心地距离,按下面公式计算(单位:mm ): a (接触线)=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a (承力索)=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600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地a 值,调整另一补偿地a 值时,将另一补偿地平衡轮中心与调整好地补偿平衡轮中心对齐即可.4. 抱箍安装位置承、导线补偿坠砣抱箍均安装于坠砣串中部(与设计图纸不同).5. b 值设计院规定b 值为平衡轮补偿绳中心至坠砣串顶面地距离,按下图调整: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地b 值,调整另一补偿地b 值时,将另一补偿地坠砣串顶面与调整好地坠砣串顶面对齐即可.6. 坠砣处补偿绳地处理钢线卡子统一安装在距双耳楔形线夹边缘50mm 处,不得安装过高.多余地坠砣补偿绳应盘成外径150mm 地小圈,用Φ1.6不锈钢绑线牢靠固定在双耳楔形线夹地侧面.注意将补偿绳末端绑扎好以防线圈散开.如下图:接底人意见: 接底人签字:年 月 日钢线卡子楔形线夹补偿绳圈单股φ1.6不锈钢线十字交叉捆扎固定在补偿绳和楔形线夹上双股φ1.6不锈钢线捆扎。

正线接触网补偿装置AB值调整技术交底

正线接触网补偿装置AB值调整技术交底

正线a、b值调整技术交底书
表号:ZTJDHJ01/CX13-02
值指大棘轮中心至平衡轮中心的距离,按下面公式计算(单位:
(接触线)=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
(承力索)=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
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的a值,调整另一补偿的
补偿的平衡轮中心与调整好的补偿平衡轮中心对齐即可。

抱箍安装位置
承、导线补偿坠砣抱箍均安装于坠砣串中部(与设计图纸不同)
b值为平衡轮补偿绳中心至坠砣串顶面的距离,按下图调整:
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的b值,调整另一补偿的
补偿的坠砣串顶面与调整好的坠砣串顶面对齐即可。

坠砣处补偿绳的处理
钢线卡子统一安装在距双耳楔形线夹边缘50mm处,不得安装过高。

多余的坠砣补偿绳应盘成外径150mm的小圈,用Φ1.6不锈钢绑线牢靠固定在双耳楔形线夹的侧面。

注意将补偿绳末端绑扎好以防线圈散开。

如下图:
钢线卡子
补偿绳圈
单股φ1.6不锈
钢线十字交叉捆
扎固定在补偿绳
和楔形线夹上
双股φ1.6不锈。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接触悬挂调整技术交底讲解

施工技术交底表说明: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技术交底一、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应满足以下要求:1、本次工程设计的接触网悬挂安装与调整包含:定位装置安装,四跨锚段关节调整,线岔调整。

2、本线路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接触悬挂采用直链型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同一竖直面内。

3、接触网标称电压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短时最高电压为29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非正常情况下不低于19kV。

4、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 mm。

正线接触线采用120 mm2铜锡合金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95 mm2,满足载流要求;站线承力索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铜锡合金接触线。

接触线导高一般为6000mm,最低不小于5750mm,黎塘I场接触线导高采用6450mm。

5、腕臂用棒式绝缘子一般采用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跨线桥两端采用合成硅橡胶绝缘子,抗弯强度均不小于12kN。

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接触网下锚处及软横跨上悬式绝缘子均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按重污秽区设计,绝缘元件(组)的公称泄露距离一般不小于1400mm。

7、道岔处接触网布置采用交叉线岔方式。

8、电分相采用七跨锚段关节电分相布置方式,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关节。

9、既有跨线建筑物下的接触网悬挂方案:(1)采用降低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2)降低导高及结构高度、承力索带电通过。

10、当跨线建筑物净空高度不足时,降低结构高度,一般按最短吊弦不小于400mm设计,困难时按最短吊弦的长度不小于300mm控制。

11、腕臂柱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形式。

12、两股道车站基本站台范围内采用双线路腕臂或软横跨安装。

13、车站内三股道及以上线路采用软横跨定位,软横跨在节点松边一侧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加强软横跨的稳定性。

接触网补偿装置讲解教学课件PT

接触网补偿装置讲解教学课件PT
五、弹簧补偿装置
特点: 应用弹簧作为张力 补偿。动作范围受限。 主要应用于日本。
七.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
1.承锚(线锚)角钢 2.固定销轴 3.弹簧补偿装置(本体) 4.钢丝绳 5.双耳楔形线夹 6.平衡板
接触网补偿装置
六、软横跨线索张力补偿
特点: 利用弹簧补偿器,对软 横跨定位绳进行张力补偿, 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定位绳 松弛。 在我国哈大线采用。
接触网补偿装置
接触网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安装在锚段的两端,并 且串接在接触线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 保持恒定。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
补偿装置应灵活,传送效率不应小于97% 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它异常情况,补偿装 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防止断线时,坠砣串落地而造成事故扩大、 恢复困难。 接触网补偿装置有许多种类,有滑轮式 、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 簧式等。
接触网补偿装置
二、补偿器的安设与要求
2、a、b值及安装曲线
新线架设时,考虑接触 网线索存在初伸长问题时的 安装曲线。 例:新架设 THJ-100承力 索,传动比1:4,最高温度 40度,确定L为800米时,气 温10度的b值。
接触网补偿装置
三、棘轮式补偿装置
1、结构
优点: 棘轮与其它工作轮共为 一体,比铝合金滑轮补偿装 置小很多;具有断线制动功 能;传动效率高。 缺点: 但价格较高;制造上对 设备的要求很高 。
各类型补偿装置的优缺点
从以上几种补偿装置比较,各有优缺点。滑轮组补偿张力恒定,
且传动效率高,特别是无油润滑免维护滑轮被广泛采用;棘轮补
偿装置补偿张力不恒定,且传动效率低于滑轮,但断线制动功能 优越;弹簧补偿体积小,补偿精度略低,适宜于小锚段及隧道等 处所。 接触网液压张力补偿器,是替代传统的坠砣方式,实现电气化 铁道承力索和接触线自动张力补偿的一种新装置,它结构简单、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补偿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尤其适 用于隧道内及其它低矮狭窄净空条件下安装使用,亦可用于一般 条件下接触网自动张力补偿,但存在漏油造成补偿性能下降,失 去补偿作用后较难恢复。

下锚补偿装配、调整技术交底

下锚补偿装配、调整技术交底

下锚补偿装配、调整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范围;xxx车站/区间定下锚补偿装配、调整技术交底。

2设计情况:3施工准备:3.1作业准备(1)安装补偿装置之前应确认承锚角钢与线锚角钢安装双环杆的位置相互错开,否则,应返工达标后再安装,以免承力索补偿绳磨接触线补偿双环杆。

(2)检查锚柱的承力索、接触线下锚角钢是否平直,下锚角钢的安装应符合“验标”的要求。

(3)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2材料要求(1)核对图纸配料单与配好的定位装置型号、规格、尺寸、形状数量是否一致。

(2)材料外观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

(3)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并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

(4)热镀锌的零件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

3.3人员配置3.4机具准备3.5技术准备:(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相关技术问题已澄清。

(3)制定相关安全标准及应急预案。

4.1施工工艺流程:4.1.1支柱下锚补偿安装施工工序流程:补偿装置预配→安装→结束4.2.1隧道内下锚补偿安装施工工序流程:补偿装置预配→安装→结束4.3.1支柱棘轮下锚补偿安装施工工序流程:测量→安装→结束4.2施工方法1支柱下锚补偿安装施工操作步骤(1)补偿装置预配1)展开滑轮补偿装置,根据设计要求的A值、B值及落锚角钢的安装高度,找到补偿绳下端的回头位置煨回头,先将锁紧套环穿入补偿绳,再穿入双耳楔形线夹用手锤打紧,将补偿绳回头穿锁紧套环,把紧锁套环打到双耳楔型线夹端部,富余的补偿绳回头盘成直径Φ200±50mm的圆圈用Φ2.0铁线固定在补偿绳主侧.2)按设计组装好所有的配件(坠砣杆除外),见下图:(2)安装1)到达现场后,负责人明确分工。

二人带好工具,小绳在支柱两侧上杆,上到合适高度,扎好安全带。

2)安装承力索补偿。

一人吊起预配好的承力索补偿,另外一人将补偿上的双环杆安装到承锚角钢上,然后装好坠砣杆。

接触网对ab值技术交底

接触网对ab值技术交底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一项目部
技术交底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第一项目部
二0一0年五月
对a、b值技术交底
对补偿a、b值技术交底
一、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对齐承、导下锚绝缘子串—复核b值—结束
二、技术标准
1、具体a、b值安装曲线见附页,a值为两补偿滑轮内沿间距,现场带上温度计进行核对。

a值最低温度时不得小于460mm,允许偏差±50mm,但承、导线绝缘子串必须对齐。

b值允许偏差±100mm。

2、在任何情况下坠砣距地面不得小于300mm。

3、坠砣完整、码放整齐、开口互错1800,螺栓外露部分涂油防腐。

4、a、b值对好后,剩余的补偿绳盘成直径为200mm的圆形状,用细铁线绑扎2道并背在主线(补偿绳)后面,成“Ф”型。

5、承力索回头长度为600mm,允许施工偏差±20mm,回头需绑扎100mm,允许偏差±10mm。

接触线回头预留500mm,副线应与主线成300角,无需绑扎。

三、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之前对所使用的所用工具(如手板葫芦、紧线器、钢丝套等)进行检查。

2、摇葫芦时应均匀进行,严禁忽快忽慢。

拦截时间拦截类型攻击源IP 攻击源MAC 攻击源机器名攻击源程序攻击次数
00:17:31 DNS欺骗攻击192.168.1.1 54-E6-FC-1A-8D-22 3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线a、b值调整技术交底书
表号:ZTJDHJ01/CX13-02
值指大棘轮中心至平衡轮中心的距离,按下面公式计算(单位:
(接触线)=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
(承力索)=1940+0.017*半锚段长度(m)*(80-当前线材温度)
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的a值,调整另一补偿的
补偿的平衡轮中心与调整好的补偿平衡轮中心对齐即可。

抱箍安装位置
承、导线补偿坠砣抱箍均安装于坠砣串中部(与设计图纸不同)
b值为平衡轮补偿绳中心至坠砣串顶面的距离,按下图调整:
实际施工时,可先调整好任一补偿的b值,调整另一补偿的
补偿的坠砣串顶面与调整好的坠砣串顶面对齐即可。

坠砣处补偿绳的处理
钢线卡子统一安装在距双耳楔形线夹边缘50mm处,不得安装过高。

多余的坠砣补偿绳应盘成外径150mm的小圈,用Φ1.6不锈钢绑线牢靠固定在双耳楔形线夹的侧面。

注意将补偿绳末端绑扎好以防线圈散开。

如下图:
钢线卡子
补偿绳圈
单股φ1.6不锈
钢线十字交叉捆
扎固定在补偿绳
和楔形线夹上
双股φ1.6不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