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
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
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
”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策略】为了讲清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1)教法:采用情感催化法、课堂对话法、感悟法。
(2)学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3)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元素,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设计】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历史课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爱党、爱国为基调,突出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并通过这种情义的感染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为了达到这样的情感教学目标,在讲授时顺序上将本课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补充,力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对话式的课堂”“感悟性的课堂”。
教学程序设计为:走进台湾——昨天——今天——明天。
一、走进台湾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道出了我们不曾遗忘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欣赏歌曲《爸爸的草鞋》。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认识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近年来,台海局势日趋紧张,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促进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九二共识”,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以和平、民主、和谐、友好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各种“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
其次,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共同谱写着一段伟大的民族史诗,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台海和平统一进程,为台湾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和社会公平。
最后,推进祖国统一,需要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在台湾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支持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共同推动台海和平与稳定。
总而言之,实现祖国统一,关键在于秉持正确的认识,加强沟通,尊重真实,坚持和平解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论台湾的重要性

西南石油大学《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移动电话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论文要求:标题黑体小二,正文小四宋体,字数 > 1500字。
评分: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国共两党政治分歧和军事对抗所造成的,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但却因美国的插手而使台湾问题复杂化。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台湾问题很复杂,既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
如今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美两国间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台湾问题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5]。
1 台湾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名将施琅曾就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上书康熙帝,其言:“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围”。
台湾位于东南沿海的上,东临,东北邻,南界与相对,西隔与相望,素有我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等21个附属岛屿和64个岛屿,地处及之交界,与丰富多样。
且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型战略,发展突飞猛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名列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之列。
2 台湾问题的由来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型国家, 又是濒海国家, 拥有的海洋面积很大, 海岸线很长。
但在历史上我国秉承了大陆地缘均势的传统, 历代帝王将相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走过相当漫长的历程,中国的外患历来来自北方, 因此历代君王的忧患意识也多仅限于北方, 防务也仅立足于此,万里长城的修建就是明证。
因而对海洋的认识较浅, 海防相对于陆上防务发展较晚,对台湾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也较晚[2]。
西方海外殖民扩张以来,台湾一再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入侵,台湾在动荡中风雨飘摇,列强无非是想将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
1661年4月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使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了38年的宝岛重回祖国怀抱;自甲午战败之日始,台湾被日本霸占了半个世纪才又回归祖国。
[最新]“一国两制”在港澳的胜利实际对处理台湾题目标启发
![[最新]“一国两制”在港澳的胜利实际对处理台湾题目标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8ed74d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4.png)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众所周知,“一国两制”的最初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新中国对台政策开始从“武力或和平解放”向“和平统一”和以“制度不变”为核心内容的新思维、新政策转变。
其后,“叶九条”和“邓六条”也相继出台,这就初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新政策的善意、诚意和心意,并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体认。
台湾方面甚至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一国良制”等针锋相对的政策,来对抗大陆方面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台湾”、“通商、通航、通邮”、“一国两制”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考虑新的突破口,“不能不尝试着将‘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港澳化’,以‘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率先垂范’。
”[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一国两制”的方案首先用于解决港澳问题,最起码是基于这样三个原因。
第一,“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没有能够得到台湾当局的体认,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试图通过新的突破口来实践“一国两制”政策。
第二,将“一国两制”首先用于港澳问题,有一个战略上的考虑,那就是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第三,也确实出现了解决港澳问题的契机以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都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地回归中国。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站在今天的角度再来看“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为成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借鉴。
一、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一国两制”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和平谈判,和平统一。
其中,“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前提,这个前提不会变,也不能变。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
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
至公元1893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
200年间增长25倍。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
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重点二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例2】阅读下表,这些措施 ( A )
年份
措施
2008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一人一号、终 身不变”
2013
台湾居民在20个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பைடு நூலகம்2015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历史解释】
3.(2022·云南)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 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A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 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 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 __和__平__统__一____,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___爱__国__统__一___ 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 促统。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5.(2022·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 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 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北师大九年级政治专题第八课巩固民族团结 促进均衡发展 确保共同繁荣

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均衡发展确保共同繁荣【教材知识链接】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6、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7、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8、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考命题预测】民族问题是中考必考考点,针对今年中考,运用此热点,最容易选用选择、简答的题型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识记、理解情况。
在开放性试题上,如可能会考中央重视对口支援的原因以及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等。
1、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因为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
2、做好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工作,国家是怎么做的?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④坚决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安全、切实防范和打击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3、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资料整理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P58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
②有利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③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
④有利于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港澳实现回归的原因:p63
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港澳同胞渴盼回归。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④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和互谅互让。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平才是主要手段
港澳回归的意义:
①洗雪了多年国耻,开辟了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③标志着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P65
①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②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③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
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们怎样应付?
①①对“台独”分子绝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②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
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
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的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③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④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了,使
祖国早日统一。
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
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说出你的理由?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③大陆经过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④“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动脑筋P112答案: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富。
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P114
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
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
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这样两全齐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