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 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中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结构设计课程概述服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它是为掩护人体各个部位,以穿着美观、舒适 为目的的用品总称。
服装是为人体服务的,它应该体现人体的静态和动态美,弥补修正人体 不足。
服装结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服装以上的目的而设立的重要学科。
服装设计包括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设计三个方面。
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设计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补充,其中结构设计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好的结构能促进工艺的简化,并能降低排料损耗,降低服装的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术语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概念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的、艺术性的设计构想,逐步变成服装平面或 立体结构图形的课程。
结构设计既要忠于原款式的设计,又要在这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 创造,它是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设计。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服装结构设计包括三种方法:立体裁剪、平面裁剪以及两者的并用。
立体裁剪(draping):是指利用试用面料、坯布(sheeting, toile)等,直接覆盖在代替 人体的人台(也叫假人、模型架)上,在造型的同时剪掉多余的部分,并用大头针固定,从 而使设计具体化的方法。
平面裁剪(平面制图):是将已经设计好的服装在想象中立体化,利用预先测量获得的人体 计测值,绘制成立体形态对应的平面展开图的方法。
平面制图是将想象中的立体形态转化为 具体的平面展开图,与直接用布料在人台上边做边确认的立体裁剪相比,其涉及难度较高的 图形学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并用法:先利用平面制图的方法绘制基本的纸样并使用坯布裁剪组合,悬垂部位则直接披覆 到人台上,通过立裁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素服装结构设计并非是纯粹的设计,它需要考虑到设计因素、人体因素、素材因素以及缝 制工艺因素等四个要素。
服装的结构设计应该与款式设计相对应, 结构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服装穿着在人体上 的三维立体形态。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是连接服装设计师与成品服装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设计师的创 意、保证服装的合体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 立完成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设计,并 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
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服装 基础知识,熟悉常用服装面料和辅料 的性能特点,掌握基本的缝制工艺和 裁剪技能。
02
人体结构与服装关系
人体骨骼、肌肉和脂肪分布
骨骼
构成人体基本框架,决定身体形态和 轮廓。骨骼的突出点和转折点影响服 装的贴合度和舒适度。
肌肉
脂肪
分布于肌肉和皮肤之间,影响人体表 面的平滑度和轮廓。脂肪的厚度和分 布位置对服装的宽松度和剪裁有重要 影响。
分布于骨骼之上,形成人体表面的起 伏和曲线。肌肉的发达程度影响服装 的版型和线条走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3
服装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包括人体工学、服装材料学、色彩学等相关知识 ,以及服装结构设计的核心原则和方法。
服装部件设计
深入讲解衣领、衣袖、口袋、门襟等关键部件的 设计要点和技巧,以及如何与整体服装风格相协 调。
服装版型制作
介绍服装版型制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包括原 型制作、纸样设计、立体裁剪等,培养学生独立 制作服装版型的能力。
06
特殊体型与服装结构调整策略
特殊体型分类及特征描述
肥胖体型
身体各部位脂肪堆积,胸围、腰围、臀围等 明显超出标准范围。
佝偻体型
脊柱弯曲,造成背部不平,肩膀倾斜。
瘦弱体型
身体消瘦,骨骼突出,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 。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工具1.测量长、围度工具:软尺、米尺、短直尺2.绘制曲线工具:曲线尺(6形尺、其他尺)长弧形尺(大刀尺、小刀尺)3.测量角度工具:角度器4.测量弧长工具:蛇形尺(内含铅条,可自由弯曲)5.复写工具:钻子、复描器6.绘画用笔:铅笔(HB、2B)第二节服装结构制图的线条与符号1.结构制图线条注意:每条线的功能必须说清2.结构制图符号注意:该表对国家标准有拓宽要点:规定的意义是工厂的技术法规、统一的技术语言统一的技术规范统一的技术行为第三节服装结构制图的名称术语1.重要的纵向示图术语衣身:前(后)中线、叠门线、前胸(后背)线、前(后)领窝宽线、前(后)胸围线裤身:前(后)裆线、前(后)侧缝线、前(后)烫迹线、前(后)窿门宽线袖身:前(后)偏袖线、前(后)袖肥线、袖中线2.重要的横向示图术语衣身:上平线、衣长线、袖窿深线、腰节线、臀围线、前(后)领窝深线、前(后)肩斜线裤身:上平线、裤长线、前(后)上裆线、前(后)臀围线、前(后)中臀围线、前(后)中裆线袖身:上平线、袖长线、袖山高线、袖肘线注意:图示应采用PPT形式,讲清各线条的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服装结构制图的艺术要求和方法1.艺术要求:* 纵向线条与横向线条须成垂直状态* 基础线条须绘成细形淡色线条,轮廓线条须绘成粗形深色线条* 小于实物比例时应标明制图比例* 线条光顺、流畅、有力度感2. 制图方法:先横后纵、先前再后、先直后弧、先大后小、先基础后轮廓、相关部位(部件)注意配伍关系(袖山——袖窿、领身——领窝、前后衣(裤、裙)身侧缝、肩缝、内外袖缝、腰节——腰缝)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女体体表特征1.骨骼要点:* 骨骼的端点常是服装用测体时的依据(第七脊椎点、前锁骨中心点、肩突点、胸点、肘点、膝点、踝点、茎突点)* 人体的运动首先是骨骼的位移骨骼关节骨骼肌肉皮肤* 骨骼支撑人体的形体骨骼点体形点骨感美2.肌肉要点:* 重要肌肉群:与上衣有关:僧帽肌、三角肌、胸大肌、背宽肌与下装有关:臀大肌、胫骨前肌、股外肌●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路线●3. 体表特征比例:头身比——以头长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的大小百分比——以人体体高为单位,衡量其他体部占其的比例大小黄金比——以某部位长为1,其他部位与之成1.5~1.7比例相互比——以某部位为单位,其他部位与之的百分比关系性别差:腰节高度差、胸部形态差、肩宽差、胸—腰—臀三围差第二节人体体形测量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常用测量方法项目: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的垂直长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胸围——通过左右BP的水平围长领围——沿BNP、SNP、FNP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肩宽——左右SP通过BNP的横长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臀围——通过臀部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上裆长——腰围~臀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女装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女装的基本结构知识,了解女装的结构组成。
(2)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女装的结构特点,如连衣裙、旗袍、西装等。
(3)使学生掌握女装的裁剪、缝制技巧。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女装结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个性化、时尚感的女装。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女装结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女装结构基础知识(1)女装的组成:领口、袖子、前身、后身、裙摆等。
(2)女装的结构类型:连衣裙、旗袍、西装等。
(3)女装的尺寸测量方法。
2. 女装裁剪技巧(1)布料的选用与处理。
(2)样板的绘制与修改。
(3)裁剪工具与技巧。
3. 女装缝制技巧(1)缝纫机的使用与保养。
(2)缝制工具与材料。
(3)缝制工艺与技巧。
4. 女装设计创意(1)设计灵感的来源与挖掘。
(2)设计风格的把握。
(3)设计元素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女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女装结构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女装结构基础知识,包括组成、类型、尺寸测量等。
(2)演示女装裁剪、缝制技巧,如样板绘制、裁剪、缝制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女装结构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指导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的女装结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心得。
(2)邀请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实践操作等方面。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的女装结构设计作品,包括创意、实用性、美观度等。
3. 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 熟悉女装各种部位的造型和功能;3.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符合潮流的女装。
二、教学内容1. 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 空间感和动态性- 衣服的结构设计应注重呈现出空间感,给人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 同时要注意服装在运动时的动态感,要保证运动舒适度的同时保持美观。
1.2 款型设计的合理性- 对不同身材比例的女性,要选择适合的款型,以展现她们的优点并遮盖缺点;- 各个部位的设计要符合整体款式,形成完美的整体协调性。
1.3 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注意设计细节可以使服装更加独特和有吸引力;- 细节设计包括纽扣、褶皱、拉链等装饰元素,可以提升服装的整体质感和视觉效果。
2. 女装各种部位的造型和功能2.1 领口设计- 不同的领口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季节;- 不同领口的设计可以突出面部线条和优点。
2.2 袖子设计- 袖子的设计可以影响上半身比例和视觉效果;- 不同袖子的设计可以展现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2.3 腰部设计- 腰部设计可以改变身材的比例,使身材更加匀称和美观;- 腰部设计还可以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
2.4 裙摆设计- 裙摆设计可以使整体造型更加丰富和立体;- 不同裙摆设计还可以展现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3.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女装3.1 了解流行趋势- 学生需要了解当前的时尚流行趋势,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女装;- 可以通过观察时装周、阅读时尚杂志等方式获取流行趋势信息。
3.2 创意设计-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女装;- 创意设计可以包括图案设计、面料选择等方面。
3.3 手工制作- 学生可以使用裁剪和缝纫技巧,将设计好的女装制作出来;- 手工制作要求精细,注重每个细节的处理。
三、教学步骤1. 介绍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钟)- 分析女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讲解空间感和动态性的概念,以及款型设计和细节设计的原则。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女裤的名称及分类
三
女裤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第十章
(6课时)
第十章:裙装结构设计
一
裙子原型变化原理
二
裙子分类和功能性要求
三
裙子结构变化原理
四
裙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12课时)
自学课程
(12课时)
第十一章:创意服装结构设计
一
创意服装的相关介绍
二
创意服装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一
袖原型的结构基础
二
袖原型的结构制图
第四章
(8课时)
第四章:领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一
衣领结构设计原理
二
立领的结构变化
三
平翻领的结构变化
四
翻驳领的结构变化
第五章
(12课时)
第五章:女衬衫结构设计
一
女衬衫的名称及分类
二
女衬衫结构设计原理
三
女衬衫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第六章
(12课时)
第六章:连衣裙结构设计
一
连衣裙的名称、分类与常用面料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章/课时
课程性质/课时
节
课程内容
第一章(2Βιβλιοθήκη 时)自学课程(2课时)
第一章:女装结构设计基础理论
一
服装结构设计概论
二
服装结构基础
第二章
(12课时)
基础理论与训练
(96课时)
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一
衣原型简况
二
衣原型的结构制图
三
省道转移的综合训练
第三章
(4课时)
第三章:袖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二
连衣裙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第一章:女装结构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1.2 教学内容女装结构设计的定义和意义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舒适性、美观性、功能性等)女装结构设计的流程(如款式选择、尺寸测量、结构图绘制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演示法:展示女装结构设计的流程和实例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对女装结构设计的理解和看法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二章:女装测量与制图2.1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测量人体尺寸掌握女装结构图的绘制方法2.2 教学内容人体尺寸的测量方法(如胸围、腰围、臀围等)女装结构图的绘制步骤(如基础型、省道、领口、袖子等)2.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人体尺寸的测量练习讲授法:讲解女装结构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2.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基本型结构图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三章:女装原型制作3.1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女装原型掌握原型修改和调整的方法3.2 教学内容女装原型的概念和作用女装原型的制作方法(如平面制图、立体剪裁等)原型的修改和调整方法(如胸围、腰围、臀围等的调整)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原型的制作和修改练习讲授法:讲解女装原型的制作方法和修改技巧3.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作的原型和修改效果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制作和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四章:女装款式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女装款式的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进行女装款式设计4.2 教学内容女装款式的分类(如裙装、裤装、上衣等)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的应用(如色彩、图案、材质等)女装款式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如灵感来源、草图绘制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装款式的分类和设计元素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款式设计的练习4.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设计的女装款式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五章:女装板型与工艺5.1 教学目标了解女装板型的分类和特点学会女装板型的制作和工艺流程5.2 教学内容女装板型的分类(如平面板型、立体板型等)女装板型的制作方法(如裁剪、缝合等)女装工艺流程(如熨烫、整形等)5.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板型的制作和工艺练习讲授法:讲解女装板型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5.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制作的女装板型和工艺效果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制作和工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六章:女装设计元素运用6.1 教学目标理解女装设计元素的基本概念与运用学会运用设计元素进行女装创新设计6.2 教学内容设计元素的概念(如色彩、图案、材质等)设计元素的运用方法(如色彩搭配、图案布局、材质选择等)女装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元素的概念与运用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元素运用的练习6.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设计元素运用的成果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七章:女装系列设计7.1 教学目标理解女装系列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学会运用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进行女装系列设计7.2 教学内容女装系列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在女装系列设计中的应用女装系列设计的流程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装系列设计的概念和流程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系列设计的练习7.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设计的女装系列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八章:女装设计师素养8.1 教学目标了解女装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学会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和审美能力8.2 教学内容女装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设计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方法(如学习交流、观摩研究等)女装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规划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装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实践操作:学生进行设计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练习8.4 教学评估个人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职业规划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和规划中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九章:女装设计趋势分析9.1 教学目标理解女装设计趋势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分析女装设计趋势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9.2 教学内容女装设计趋势的概念和意义设计趋势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女装设计趋势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女装设计趋势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设计趋势分析的练习9.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设计趋势分析的成果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十章:女装设计实践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女装设计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完成女装设计项目的整个流程10.2 教学内容女装设计实践的任务与要求女装设计项目的流程(如设计定位、款式选择等)设计创新与实际应用10.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女装设计实践的项目讲授法:讲解女装设计实践的流程和要求10.4 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设计实践的成果问答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重点和难点解析1. 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理解女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如何在实际设计中运用这些原则和流程。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女装结构设计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女装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女装结构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步骤。
2. 实践材料:纸张、画笔、剪刀等。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时尚女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女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等。
3. 基本原理(10分钟)教师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人体工学、服装比例等。
4. 基本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测量法、画图法等。
5.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践材料,进行女装结构设计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6. 结构设计技巧(10分钟)教师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技巧,包括剪裁、缝制等。
7. 结构设计步骤(10分钟)教师讲解女装结构设计的步骤,包括设计稿、样板、试穿等。
8. 学生作品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在第一节课时完成的女装结构设计作品,分享设计心得。
9.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女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份女装结构设计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2. 延伸阅读:学生课后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女装结构设计的专业书籍,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装结构设计第一章女装原型第一节文化式女上装原型的构成原理一、原型的制图(上衣、裙子)二、原型的分类和分析三、原型的修正1、胖体2、瘦体3、挺胸体4、驼背体5、扁身体6、圆身体1:1纸样一份,要求针对自己的体型数据,制作一件原型。
(此原型要求裁剪、缝制、试穿、修正)1:5硬板纸样一份,预习。
1、女装原型是复合人体哪一体块的结构?为何将该体块作为原型结构?2、女装原型属于女装中哪一类服装的基本型?松量是怎样设计的?试析原型的使用范围。
3、为何女装原型的前摆缝较后片多出2 cm?第二章原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一)第一节原型的三个基础原理及应用一、对位法则及省移原理1、省的概念及其作用(1)什么是省(2)省的作用2、乳凸量、预留胸省量、腰胸差量、前后差量间的关系3、对位方式与体型、服装造型的关系4、省道转移与造型设计(1)省道的形式(2)省道转移(3)省道变褶裥(4)省道变分割线第二节裙子基本纸样变化原理及应用1、腰省变摆量2、腰省变分割线3、腰省变褶裥裙子的工艺实践。
(用彩色卫生纸操作)1:5各练习二份1、省的类型有哪些?应如何应用?2、常用的省移方法有哪些?试述省移原理的规律。
3、试析全省量的构成及应用方式。
4、试析柔和胸省的设计方法。
5、乳凸量设定的依据及其应用。
第三章领型的结构变化设计第一节领子概念一、领围的测定方法1、测量要领2、测量方法二、领的分类1、立领2、翻领3、驳领4、变形领三、领成型原理—一领的立体构成四、配领松量的构成原理1、领面、领座、夹角、领外沿尺寸、前偏量的认识2、肩颈领面宽、领座高、二者夹角的关系与领的造型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及变化设计一、立领的起翘量设计原理1、脖颈结构与立领的起翘量设计二、立领的舒适性1、立领舒适性的掌握原则三、立领的变化设计1、中式立领2、连身立领(领省的应用)第三节各类领型的结构原理1、无领1、翻领2、驳领3、变形领典型领型的1:1纸样绘制十款及工艺实践。
1、男女体型中,颈部有何特征区别?2、试述驳领的部位名称。
3、立领结构中为何前领做上翘设计?有何规律?4、试析无领式领门线的变化规律。
5、试析一字领的结构方法。
5、在企领的结构设计中,为何领面曲度比领底曲度大?6、翻领领口的U、V型指的是什么?7、试述翻领松量与领型的关系。
8、驳领的配制有哪些关键因素?9、驳领配制的方法有哪些?第四章袖子的结构变化设计第一节袖子样板的合理性一、袖的形态、位置和分类1、手臂的自然形态与位置2、合适袖山形状的判定3、袖的形态和位置4、袖子的分类二、袖山、袖肥与腕运动的关系1、袖原型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2、袖山、袖肥与袖下尺寸的关系3、手臂运动与袖山高度的变化对袖造型的影响三、合适袖山高的确定1、袖山吃势量的原理2、袖山吃势量的合理设计第二节宽松袖一、袖的基本型—一直线型、H型二、A型—一喇叭袖的纸样构成三、0型—一灯笼袖的纸样构成第三节合体袖一、合体一片袖的构成—一袖省的形成原理二、袖省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第四节插肩袖、连袖的设计原理一、插肩袖成型原理及设计要求二、袖造型与人体活动三、腋下松量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四、腋下活动量与袖下裆的结构第五节袖片的分割变化设计一、横向分割的特点(上下袖片)l、灯笼袖2、七分袖3、O型短灯笼铀二、纵向分割—一两片袖的形成原理第六节袖山的分割设计一、规则省、褶在袖山的应用设计1、各种造型的泡泡袖二、袖山的分割设计1、鸡腿袖2、羊腿袖3、袖山的分割线与褶的结合设计4、袖山的分割线与衣片肩部的结合设计三、特殊造型袖的综合设计1:5制图一份,预习。
1、试析袖肥大小、袖山高低、袖下尺寸与手臂运动的关系。
2、试析袖山弧线曲度变化与袖山高低的关系。
3、在合体一片袖的结构中,袖口中线应如何设计?为什么?4、试析合体两片袖的结构原理。
5、为何原型袖口不做直线造型而是曲线造型?6、试述泡泡袖、灯笼袖的结构原理,其设计方法有哪些?7、合体袖传统袖开衩扣位应如何设计?8、试析插肩袖的结构原理。
9、试析抬高角度对人体手臂活动的影响。
10、试析腋下松量与人体手臂活动的关系。
11、试析腋下活动量与袖下裆结构处理的关系。
第五章女装外套的结构设计第一节:宽松造型的结构制图(衬衫、甲克)第二节:半合体造型的结构制图(大衣)第三节:合体造型的结构制图(女套装)第四节:紧身造型的结构制图(无领,无袖连衣裙)第五节:内衣第六节:礼服看样制图直接画法1:1练习8份。
第一章女装原型第一节文化式女上装原型的构成原理一、原型制作女装原型修改之处:1、袖笼深1/6B°+82、BP点在BL线下2cm。
BP点一般据腋下5~8cm。
3、背宽改为B/6+3.5cm。
胸宽改为B/6+2.5cm。
4、后冲肩量1.5cm。
二、原型分类和分析1、英、美、日原型比较美式:英式:a、英美多采用定寸法,尺寸较准确,日式采用比例法较多。
b、英式趋于保守,美式更加开放,日式趋于中等。
2、原型纸样分析a、袖窿深与人体腋深:原袖窿深一般比人体腋深低2cm,或定在BL上。
b、袖山、袖身与人体手臂:袖山斜度约在人体手臂抬高20°~30°时,所对应的高度比垂直静态时低1.4cm;袖宽约为手臂最大围度加上4~5cm;袖山吃势量为2~4cm。
c、原型腰身:比人体多2cm松量。
d、原型臀围:比人体多4cm左右。
二、原型的修正特殊体型**** 挺胸体1、体型特征人体胸部前挺,饱满突出,后背平坦,头部略往后仰,前胸宽,后背窄,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就会使前胸绷紧,前衣片显短,后衣片显长,前身起吊,搅止口等现象。
2、制图上的调节通过测量前后腰节线在正常体型制图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前片胸围线处切开,后片胸围线处折叠,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挺胸体型者的穿着要求。
(1)放大劈门(前领口内撇)。
女式一部分放大劈门,一部分放大肩胸省。
(2)前胸放宽,男式大于0.18B,女式大于0.185B;背宽改窄,男式小于0.19B,女式小于0.185B。
女式如有背省则改小。
(3)前片上平线抬高(使得前腰节长大于0.25h),后片上平线适当降低。
(4)前胸围放大,男式一般大于0.24B,女式大于0.25B,后胸围改小,男式小于0.26B,女式小于0.25B。
另外,袖片也要做一些处理:(5)袖山深线处折叠缩短后袖缝。
(6)袖山头装配标记向后移动。
(7)前袖山头放胖些,后袖山头放低些。
*** 驼背体(曲背体)1、体型特征人体背部突出且宽,头部略前倾,前胸则较平且窄。
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前长后短,后片绷紧起吊。
2、制图上的调节通过测量前后腰节线在正常体型制图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前片胸围线处折叠,后片胸围线处切开,调整以下所述部位,达到符合驼背体型者的穿着要求。
(1)劈门改小,女式胸省改小。
(2)前胸改狭,后背放宽。
女式收背省的背省放大。
(3)前片腰节线改短,后片则放长。
(4)前胸围改小,后胸围放大(摆缝向前移)。
(5)袖山深线处切开放长后袖缝。
(6)袖山头装配标记向前移动。
(7)前袖山头改瘪些,后袖山头放高些。
**** 平肩1、体型特征两肩端平,呈“T”字型,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就会使上衣肩部拉紧,止口豁开。
2、制图上的调节(1)通过前后袖窿深线处切开,在正常体型制图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2)通过前后袖窿深线处切开,调整下述部位,达到符合平肩体型者穿着要求。
(3)减小前后肩斜度(抬高肩斜)。
(4)袖窿深线处相应抬高。
*** 溜肩1、体型特征两肩塌,呈“个”字型。
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会使两肩部位起斜褶,出现止口搅等现象。
2、制图上的调节通过前后袖窿深线处折叠,在正常体型制图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通过前后袖窿深线处折叠,调整下述部位,达到符合溜肩体型者的穿着要求。
(1)增大前后肩斜度(放低肩斜)。
袖窿深线相应放低。
*** 高低肩1、体型特征左右两肩高低不一,一肩正常,另一肩低落。
穿上正常体型的服装低肩的下部出现皱褶。
2 、制图上的调节按溜肩的调节方法,在正常体型制图上加以调节,调节的具体数据视情况而定。
见图。
通过前后袖窿深线处折叠,调整下述部位,达到符合高低肩体型者的穿着要求。
(1)增大低肩肩斜度(放低肩斜)。
(2)低肩袖窿深线相应放低。
注:溜肩调节的是两肩,而高低肩则是调节低肩。
第二章原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一)第一节原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一、对位法则及省移原理1、省的概念及其作用(1)什么是省服装中省褶的起源于别针造型时期:在罗马时代,美丽的埃及艳后,命人星夜制作性感的晚装,但皆不能表现其完美起伏的曲线。
于是命人用别针将十人才可用手简单造成的,类似于今天3D设计一样的量身制作而多余的面料固定。
最后,艳后大胆而富于创新精神的做法,成就了一批宫廷设计师,纸样师。
后继者继而将多余的面料产生的部分称为省或者褶。
而根据不同的面料及成衣的效果,慢慢开始有的直接将面料裁剪掉,有的则倒贴在内(或平分),于是省与褶被细分开来:省:指面料被掏空,裁剪的部位;在纸样通常表现为V形状及上下V形状。
褶:指面料没有被裁剪过,但在工艺上会开成一条做好线。
(2)省的作用省的意义在于提高服装的适体性,无形省是在此基础上模糊与淡化省的外形特征,并与其它的表现形式融合起来,在提高服装的适体性的前提下,大大地丰富与完善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使设计真正地达到多元化。
比如肩凸:人体自然站立时,无论如何肩头都呈现明显的凸点,因此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不过由于人体臂部的运动要求,使其应用范围击中到两条射线上。
一是袖窿线,二是袖中线与肩线的连线。
袖子和上身的接缝实际上在为肩峰做省的处理,构成断缝结构。
连身袖或者插肩袖在袖中线与前肩汇合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张角,这说明袖窿线和袖山线所形成的省量转移到了肩线和袖中线上,这实际上就是肩峰点的省移。
2、乳凸量、预留胸省量、腰胸差量、前后差量间的关系前片省量=胸省量+腰省量3、对位方式与体型、服装造型的关系4、省道转移与造型设计传统胸省的选择,不外乎有5种,即腰省、侧省、袖窿省、肩省、领口省,这些省无论怎样变化位置,省的指向都是胸点。
而实际上只要省尖的指向固定,就可以引出无数条结构现,准确说胸省的设计可以选择无数次,可以是分解设计,也可以是移位设计,这就是所谓的胸凸射线。
4.1、省道的其它形式(1)同手缝工艺结合的无形省设计。
(2)利用面料的伸缩性进行无形省的设计。
众所周知除弹性面料外,普通面科斜纱的伸缩性要大大超过经纱和纬纱,在今天流行简约主义的都市时尚中,利用面料的特性进行无形省设计的技巧将大行其道。
具体的操作技巧表现为:以前中心线为基准,用大头针将其固定,然后将余量推向两侧,继而往肩胸处推移,最后将所有的余量集中在领口处,整体造型简洁明快,同时将造型艺术中静中有动的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