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原文译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高一的古诗词有9首,每一首都很重要。
背诵是要在理解它的意思的前提下去背,才会事半功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一古诗词翻译一、汉魏晋诗三首(1)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鉴赏天上悲情人间写照——《迢迢牵牛星》赏析作者:耿振江《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
跂(q 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W 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
”⑴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
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
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
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
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
《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翻译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翻译一、《观沧海》(东临碣石)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幺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幺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唐宋词三百首注释译文版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平林:平地的树林。
漠漠:迷蒙不清的样子。
寒山:秋天的山带寒意,所以说寒山。
一带:远望如带。
碧:绿色。
暝(míng)色:夜色。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立。
宿鸟:回巢的鸟。
长亭、短亭:古代道路边供人歇息的亭子,七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译文】烟雾缭绕,树林迷蒙,远望寒山如带,一片令人伤心的绿色。
夜色笼罩着高楼,有人在楼上愁思万缕。
在石阶上伫立远眺,归鸟群群飞得好急。
何处是我回家的路啊,只有长亭接短亭。
【名词佳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咽(yè):呜咽,形容箫声悲凉。
秦娥:秦娥即秦地(长安)女子,娥,女子的美称。
灞(b à)陵:汉文帝的陵墓。
乐游原:今西安南郊,为登高游览之处。
清秋节:农历九月九日。
咸阳古道:由长安经古都咸阳通向西北的大道。
残照:夕阳。
陵阙(què):陵墓及墓前的门楼。
【译文】凄清的月夜里箫声呜咽,惊醒因思念丈夫而睡不安稳的女子。
灞陵的柳树绿了一年又一年,对丈夫的思念也在一年年加深。
清秋节时登上乐游原,远眺咸阳古道,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夕阳余晖下只看到汉朝的帝陵立于萧瑟西风之中。
【名词佳句】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张先《江南柳》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释】解携:与友人离别。
恨:伤感。
长沙:指西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
此借指与自己分别的友人。
谪(zhé):贬谪,被降职。
【译文】晴朗的原野上落日开始接近地平线,伤感地在孤舟上与友人离别。
鸟儿向着草原忽远忽近地飞翔,人在宦海中忽东忽西地漂游。
王维七绝24首及译文

王维七绝24首及译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山中》原文: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也变得稀稀落落。
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了人的衣裳。
《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映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竹里馆》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鸟鸣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静悄悄的,春日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它们不时地在这春天的溪涧中传出鸣叫声。
《画》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相思》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杂诗三首·其二》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辛弃疾诗词集》原文及译文

《辛弃疾诗词集》原文及译文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diāo)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hú)光转,一夜鱼龙舞。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词七首》学习要点

《词七首》学习要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作家介绍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
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
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节选)】第二册:【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无第三册:【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离骚(节选)】非【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第四册:【窦娥冤】无【长亭送别】无【闺塾】无【哀江南】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逍遥游(节选)】【腾王阁序】【柳毅传(节选)】【促织】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李杜诗五首】峨眉山月歌无/春夜洛城闻笛无/客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奕秋第六册:【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注释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解】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解】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解】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意象】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乌夜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用“伤离别”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主调。
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
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
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霭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
”“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
秦观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蔼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离开之际,秦观回想“蓬莱旧事”,借景抒怀:淡淡的云彩、衰落的草木、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灯火、孤村、流水……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柳永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5、酒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
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
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
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
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至于借酒咏别的隽永诗句更是璀若繁星。
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之所以一醉方休,为的是麻痹自己的神经,使它不致因即将到来的别离而惊悸不已。
柳永此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不也有同样的情怀?王安石《送孙子高》云:“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
葛长庚《水调歌头》云:“回首故人千里,把酒话愁肠。
”故人已去,纵然举杯浇愁,亦属徒然,岂不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晁端礼《虞美人》云:“一樽别酒最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
”连别酒也不能从容而饮,其匆匆分手、不胜怅惘之状跃然纸上。
辛弃疾《满江红》云:“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在作者眼中,酒俨然成为主司人间离愁的神祇,它与离愁的关系是多么直接而密切!元朝无名氏《正宫•端正好》云:“三杯别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
”三杯入肚,便使得肝肠寸断,因为这是“别酒”的缘故,正所谓“酒不伤人人自伤”——这些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6、杨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
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二来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7、月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暮色苍茫,江水浩荡。
诗人独自一人停船江上。
放眼望去,原野空旷,仿佛天比树还低;低头看去,惟有一轮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时晃荡,好像要为诗人作伴。
这就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落了,乌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人愁思绵绵,不能入睡。
显然,“月落”是引起诗人愁苦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