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说课稿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简介、创作背景等,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国宝级艺术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相关知识,但对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简介、创作背景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利用纸质兵马俑模型、画纸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增强实践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国宝级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精品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四年级下册第20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庞大的阵容——7000多名士兵,600多匹战马,20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儿闻名于世。
教材中出示了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面全景。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这个坑以兵车为主体,车、步兵成为矩形联合编队。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场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铜戗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这支部队阵容整齐,装备精良,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圆雕和浮雕的区别,使学生对雕塑产生初步认识,还可以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形态逼真。
通过欣赏与评述,学生会对古代艺术大师高潮的雕刻技艺产生强雷的震撼,唤起自己真爱国宝、为祖国的伟大文化而骄傲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2.唤起学生对我国古代艺术珍贵艺术作品的重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视频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纪录片。
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看了视频你是否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些了解了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奴隶主死后用奴隶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为主题,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包括: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实践的能力;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理解;2. 学生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艺术价值的认识和欣赏;3. 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 纸、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模型或实物(如可能)。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如绘画、制作模型等,进一步感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珍爱国宝、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以及珍爱国宝、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2. 主体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欣赏与分析、实践环节、小组讨论、总结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根据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形象,进行绘画创作;2. 小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介绍,包括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3.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珍爱国宝、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唤醒学生对我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辅助课件,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视频、陶俑模型等资料。
学具: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展示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兵马俑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一)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简述秦朝和秦始皇的相关知识,教师简单概括。
1.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描述与评述。
(1)地理位置(陕西省临潼县伶秦始皇陵东面3里的西杨村);(2)发现时间(1974年);(3)规模(目前已开挖的三个坑出土大量文物,三个坑加起来大概2万多平方米)。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教师总结: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
首次完成中国统一,是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用的大型陶塑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简述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其基础上总结,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二)教师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特色。
教师概述: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
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一、教材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课以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切入口,通过欣赏,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掌握兵马俑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宝贵艺术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规模宏大的陪葬坑内的兵马俑雕塑艺术特点。
2.难点:用绘画或泥塑形式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
2.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或泥塑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探究学习:(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分组汇报收集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互相交流并归纳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排列顺序、兵马俑雕塑的特点及神态、兵马俑的制作过程等。
(3)小组讨论:通过本课学习,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互相交流并记录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关键点。
3.作业设计:(1)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或一件泥塑作品,表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气势和人物的神态。
(2)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3)时间:20分钟左右。
4.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交流:(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内容。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2)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简介、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与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美术课上接触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更加直观地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并从中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国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会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兵马俑艺术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秦兵马俑题材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课件: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画材:水彩、彩笔、素描纸等4.参考资料:关于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研究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国宝级艺术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

最新试卷《爱惜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课设计教材剖析: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20 课,属于赏识 . 评论课型。
主要让学生赏识、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珍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从秦兵马俑的整体和局部赏识,感觉其艺术特点。
进而感觉到秦兵马俑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加强民族骄傲感。
学情剖析:赏识课是小学美术学习中的难点,四年级以前,学生已接触过怎样赏识美术作品,但大多赏识的是绘画作品,对怎样赏识雕塑作品难度很大。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必定的美术赏识知识和评论判断能力。
为认识决教课中的要点打破难点,本节课课前教师经过给出课前预习纲要让学生采集有关资料,课中教师供应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对学生认识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特点会起到很大的思想认识作用。
经过设计小组合作议论沟通、模拟游戏、连线、小练笔、文字评论等方式环节,使学生初步学会赏识雕塑作品。
教课目的:1、认识感觉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经过对照法,整体与细节察看法,初步学习赏识雕塑的一般方法。
3、认识秦兵马俑在人类文化史中的艺术价值,加强学生民族骄傲感。
教课重难点:1、要点:从整体和局部初步认识感觉秦兵马俑艺术特色。
2、难点: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和文字评论秦兵马俑艺术特点。
教课准备:课件、秦兵马俑微型雕塑、教师示范小塑像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课件并发问:今日,猫博士要邀请我们观看电影,你们想去吗?你感觉到了什么?2、电影中表现的就是秦王嬴政的军队,这个电影中隐含着一个人类艺术奇景,你们知道它在我国的哪个省?(出示地图)3、你看陕西地图外轮廓像什么?(跪射俑)这就是国宝 ----秦始皇皇陵及秦兵马俑,本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爱惜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
设计企图:经过激烈震惊的故事情节视频导入,即创建了讲堂情境,又为后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研究新知1、你对秦兵马俑有哪些认识?设计企图: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采集和预习状况,用PK 法活跃讲堂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
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
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
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
B、胡须;
C、脸部表情;
D、姿势;
E、装束;
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
(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