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辛弃疾①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②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③。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④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⑤。

【注】①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被再次弹劾罢职,时年55岁,此词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建“停云堂”感怀而作。

②授例:依照前例。

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③“甚矣我衰矣”语出《论语·述而》,是孔子感慨自己“道不行”之语。

④公:诗人自称。

⑤二三子:《论语》中屡见,往往指孔门弟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由“甚矣我衰矣”起意,词人感慨自己此时谪居一隅,虽壮志依旧,却已“白发空垂”,英雄迟暮。

B.下阕借饮酒抒怀,想象《停云》诗成时的情状,借渊明自省,感叹世上已无人能如渊明“识浊醪妙理”。

C.结尾“知我者,二三子”照应“只今余几?”更显词人知音难觅、知交零落的情状,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词人采用诸子散文的语汇入词,并且灵活巧妙地运用散文化的句法,使全词语言变化多端,雅俗纷陈。

2.整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B 2.①表现了词人的乐观开朗。

与青山为友,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含笑面对人生,含笑化解苦闷,可谓乐观开朗。

②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不羁。

哪怕谪居失意,但仍有“回首叫云飞风起”的豪气,感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可谓豪迈不羁。

③表现了词人的清高自诩。

作者倾慕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耻于与“江左沉酣求名”者为伍,可谓清高自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评析2020年4月青岛一模古诗鉴赏题——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评析2020年4月青岛一模古诗鉴赏题——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

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③微管:代称管仲。

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蓦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原答案:15.C。

16. 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大风起开撕:两个考题设计得没什么毛病,但出题人对诗歌文本的校对和注释简直敷衍到令人发指。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刘克庄①纸帐素屏遮。

全似僧家。

无端霜月闯窗纱。

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

短发苍华。

今年衰似去年些。

诗酒新来俱倚阁②,孤负梅花。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

②倚阁:搁置,暂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

B.“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

C.上阕结尾两句从触觉和听觉分别写了月夜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D.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有一种自嘲人生的意味。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14.C【解析】“寒笳”的“寒”是心理感受,而非触觉。

15.①表达了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

②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的感伤之情。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伤之情。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次张子仪韵章甫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

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

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

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慨叹自己半生宦海沉浮,客居在外,一种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B.喜逢年谷丰熟,忧国之情顿时消散;夕阳西下,涌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C.物换星移,节候鲜明,把酒独倾,盼望着回家后和哥哥弟弟互劝相酬。

D.次韵要求按照原诗的韵和次序和诗,此诗用的是张子仪的韵来唱和的。

15.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意境和作用。

(6分)【答案】14.B【解析】“忧国之情顿时消散”错。

诗人始终心怀忧国之情,年谷成熟,此情差可告慰。

故选B。

15.①斜风细雨连成一片,天地间烟雨蒙蒙,远飞的鸿雁,近处的白鸥,朦胧之中让人有寂寞孤清之感。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阅读答案及解析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阅读答案及解析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①[南宋]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②。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陈子华:陈靴,字子华。

懂军事,善策划,当时朝廷命其任真州(今江苏义征市)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

②平章:评论,策划。

公事:指抗金大事。

分付:嘱咐,这里有“处理”之意。

③“记得太行山百万”两句:指宗泽招降太行百万义军抗金一事。

宗泽作东京留守时,被金人称作“宗爷爷”,金人不敢进犯。

④真吾父:《岳飞传》记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真吾父也”,即投降。

⑤祖生:晋元帝时,祖逖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曾经在中原抗金的名将。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谈论国家大事起笔,嘱咐朋友以国家之事为重,寄寓了收复故国失地的愿望。

B. 借引“宗泽抗金”一事,批评朝廷对待义军的不信任态度,如同手握蛇不敢放手,骑在虎背上左右为难。

C. 下阕“祖生去后”一句,抒发了祖逖死后,朝廷中再没有人像他一样率兵北伐,收复国土的悲凉之情。

D. 诗人用“挥泪客” “谁梦中原” 指责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对国家大事空发哀叹,却没有人实际行动。

E. 本词多处用典叙事,运用对比、描写、议论手法,加深了全词悲愤苍凉的气氛,与辛弃疾词风一致。

12. 在这首词中,诗人用“狐兔”借指敌人;用“塞鸿”代指陈子华。

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B. 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陈东《送友人丧二绝》)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九⽇ 贺新郎· 湛湛长空⿊。

更那堪、斜风细⾬,乱愁如织。

⽼眼平⽣空四海,赖有⾼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

⽩发书⽣神州泪,尽凄凉不向⽜⼭滴。

追往事,去⽆迹。

少年⾃负凌云笔。

到⽽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岑寂。

鸿北去,⽇西匿。

注释注释 湛湛:⾳战,⽔深貌。

⽜⼭滴泪:谓丈夫不应⽆谓洒泪。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势⼲云。

西风吹帽:谓孟嘉落帽事。

岑寂:⾼⽽静。

岑⾳此仁反。

九⽇:指农历九⽉九⽇重阳节。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楼百尺:指爱国志⼠登临之所。

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西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末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

(从表现⼿法⽅⾯赏析) (2)写天际⼴漠之景物,与⾸句相呼应。

(从结构⽅⾯赏析) (3)⽬送飞鸿北去,⼼向故国神州;眼看⽩⽇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

(从内容⽅⾯赏析) (4)鸿雁北去,⽩⽇沉沉,意境苍茫,寓⽆尽意于寥寥景语。

(从意象、意境⽅⾯赏析) (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深婉。

(从词风⽅⾯赏析) 赏析:赏析: 《贺新郎·九⽇》是南宋词⼈刘克庄的⼀⾸重阳节登⾼抒怀之作。

上⽚写重阳节登⾼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下⽚先说少年时代⾃负有下笔千⾔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

重阳本是登⾼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不能登⼭,所以只好登楼望远。

上⽚通过对昏⿊风⾬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忧虑国事,痛⼼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下⽚批评当时许多⽂⼈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风,表达出⾃⼰对国事和民⽣的极端关注。

⾸句如奇峰突起,造成⼀种⽓氛,有笼罩全篇之效。

“长空⿊”已给⼈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

从下⽂看,当时只是阴⾬稍暗⽽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尾句⼜有“⽇西匿”,说明只是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群6任务3鉴赏评价类题目__群文通练2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群6任务3鉴赏评价类题目__群文通练2含解析

鉴赏评价类题目(限时7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湖亭望水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注]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

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先的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

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

D.全诗抓住“湖涨”“新晴”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

C[C项,“借景抒情”错,尾联并没有写景,借景抒情说法欠妥,“其奈独游何”抒发的是诗人空寂落寞的感受。

](2)诗的颔联在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 ①本诗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南湖上的景色。

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静,浩阔而晶莹。

②颔联用颜色映衬,前句写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写湖上的绿波,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形象逼真,“红”与“绿”相对,色彩明丽,极有画面感,细致恰切。

③颔联动静结合,前句写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有一个大大的影子,动感十足;后句写湖面因无风而泛不起半点涟漪,是静态描绘,体现了湖面平滑晶莹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诗歌部分21贺新郎 版含答案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诗歌部分21贺新郎 版含答案

贺新郎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重.诉/霜重.寰.宇/丫鬟.从兹./滋.味B、前番./番.禺眉梢./俊俏.滔.滔/稻.谷C、横.塘/横.祸凄.然/萋.萋绝壁./玉璧.D、恨缕./褴褛.比翼./希冀.今宵./霄.汉解析:A项,依次读chóng/zhòng,huán/huan,zī;B项,依次读fān/Pān,shāo/qiào,tāo/dào;C项,依次读héng/hèng,qī,bì;D项,依次读lǚ,yì/jì,xiāo。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那堪..凄然相向那堪:哪里能够。

B、热泪欲零.还住零:(泪水)下落。

C、凭.割断愁丝恨缕凭:请,请求。

D、重比翼,和云翥.翥:鸟向上飞。

解析:A项,那堪:哪能忍受。

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专家表示,不是每一家都是赢家,目前这个领域泥沙俱下,谁走得更好,还需。

(2)10日一早,长江下游暴雨倾盆,江苏气象部门启动各地的23个暴雨蓝色预警,防汛、应急、海事、交通、路政、城建、农林、民政等部门.(3)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

A、严阵以待拭目以待翘首以待B、拭目以待翘首以待严阵以待C、翘首以待严阵以待拭目以待D、拭目以待严阵以待翘首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三个成语都有“等待”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严阵以待”侧重“迎接"“迎击”,“拭目以待”侧重“动向、结果",“翘首以待"侧重“急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美双方决定把自卫队和美军的合作扩大到全球规模,提出了从平时到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无缝”合作.B、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盈利和“填坑”.C、《速度与激情7》在创造了15天破20亿的票房奇迹后,《左耳》也迎来了两天近两亿的好消息,这个票房表现显得异常珍贵。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宋・刘过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③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铗,剑。

《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

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

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15.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6分)答案:14.DE(D“孤独中不乏豪迈”与词人的心境不符,应该是“萧瑟中暗含着悲愤”。

E“委婉指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错,此句表意很直接,既不“委婉”,也没揭示原因。

)(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

【注】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微管:代称管仲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之情。

B.上阕写琵琶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听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