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试题

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试题
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试题

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试题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地理专家建议,地理试卷也应该引入地理信息技术,使考生能够跟上最新的科学技术潮流。当然,试题的难度应该定位在考生能够接受,并且可以发挥他们的水平的基础上。

一、试探阶段

1999年上海市高考地理试卷中首次出现了“卫星遥感图象”的表述。并且,未引起大的反响。

如:1999年上海市高考第四题第2题: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填空并回答: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河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河1996年卫星遥感图象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开垦的总面积近3000万亩(其中开垦草地约1800万亩、开垦荒地约1200亩),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500亩……。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1)我国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面积的 %。

(2)从水分资源的情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地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和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参考答案:(1)遥感;50。(2)湿润;干旱;半干旱;滥垦菜场导致土地沙漠化(3)AEG]

二、试验阶段

2000年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以遥感、卫星照片和数字地球等地理学科利用高新技术的为内容的大题,这一尝试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欢迎。虽然该内容是选读部分,但是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最新技术及其使用,其对教学的积极意义是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的。关键是命题要掌握试题的难度和切入口,使考生在答题中“有所作为”。因为处于试验阶段,当时设置该部分内容分数不得超过4分。

2000年秋季高考地理第35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分)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了地球圈层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参考答案: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参考答案: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该题在命制的过程中,假设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因此,试题的形式以提供一段介绍这一新技术有关方面的材料的面貌出现,考查目标定位在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能力。第(1)题考生只要对试题提供的材料加以理解和消化,就能正确回答。第(2)题要求考生能够把平时学习的地理知识正确地迁移到目前的试题中,如需要全球范围内进行监测和预报的项目,天气、地形、矿产、生态等。考后分析,当年该题的通过率不高,为0.2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第(2)题中考生未理解题中要求的是全球性问题的研究。

2001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主题不变、试题形式不变、分值也不变;试题的难度略微降低。

2001年上海市秋季高考地理第35题: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以做出相应的

防灾措施。遥感系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情况有分辨功能。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流域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参考答案:方案A: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方案B: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措施A: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污染河水/其他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措施B:保护太湖周遍生态环境;对已污染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迁移能力。试题例举了信息技术在森林火灾的预报和防治过程中的作用,请考生依葫芦画瓢,对太湖流域的水质监测和治理提出想法。考后的分析当年该题的通过率为0.47,考生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

200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对该主题的表现又回到了1999年的状态。

2002年上海市秋季高考地理第(三)题

(三)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

资料一: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 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34.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35.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37.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4.东部平原区;地质地貌;治河(或治水);生态环境。

35.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冬春常出现强劲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对策: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

36.C

37.提供图象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该题中,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相混合。试题题面量很大,但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不多,主要集中在37题。该题再次强调了考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试题比较简单,目标层次也比较低。但是考生的试卷表现依然不理想,当年的通过率为0.48。

从2000年开始的这一主题如何继续下去?即考查的内容和难度可以让考生能够有所发挥,而试题又有新意?这对命题教师是一种挑战。

三、再次探索阶段

首先,2003年春季高考对这一主题的命题指导思想还是从广度和应用着手,而不强调深度。其次,试题可以结合考查学生归纳和归类的能力。第三,试题也可以结合研究型学习的形式,提出要求。如:200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综合第38题

38.卫星航天遥感技术几乎应用到地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请拟出与下列三个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共3分)

应用领域课题名称

例:防灾减灾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信息技术高考试卷

信息技术高考模拟卷(四) 班级::座位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和能源的重复使用会产生损耗,而信息却不会,说明信息具有() A.依附性 B.实效性 C.共享性 D.不确定性 2.字母“H”的ASCII是二进制1001000,则字母“J”的ASCII码是二进制 ( ) (A)1001001 (B)1001010 (C)1001011 (D)1001100 3.用UltraEdit软件观察“1.信息IT”六个字符,显示的十六进制码如下图所示,则其中字符“.”的码如用二进制数表示应该是()。 (A)110001 (B)101110 (C)000 (D)11010000 4.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商务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B)网上会诊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方式 (C)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 (D)计算机能帮我们完成任何工作 5. 下列哪些操作可减少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机会………………………………………() ①使用计算机后,及时清除IE浏览记录;②下载及安装更新系统补丁程序; ③不要打开不明来历的电子及其附件;④同一时间只开启一个应用程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添加一个网址到收藏夹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单击“收藏”菜单中的“添加到收藏夹”项②在“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中输入名称 ③浏览该网页④确定保存的文件夹,单击“确定”按钮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7.强在百度搜索 "奥运会"有关资料时,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他输入的"奥运会",这个搜索属于什么搜索() (A)搜索引擎搜索 (B)关键词搜索(C)主题目 录搜索(D)元搜索 8. 下面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高一 同学对数据压缩这一话题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A. 缓冲区分析、intersect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70分) 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 通过课程的学习,你对地图投影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3. What are the development periods, status quo and the most urgent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GIS? 4. How Geo-Spatial Information describe the true word in digital form? 5. Describe metadata conception, types and its function. 6.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S spatial Database and its basic organizing pattern. 7. Describe metadata and its types and function. 二、编程题(30分) 设有一个公路矢量数据文件W.TXT (x1,y1,x1,y2,……),试求:(1)该公路的总长度 (2)该公路中点坐标(该点到两端点的线路长度相等)

答案: 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GIS。关于它确切的全称,多数人认为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也有人认为是Geo-Information System。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 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1)美国学者Parker认为“GIS是一种存贮、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 2)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 3)Goodchild把GIS定义为“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 4)Burrough认为“GIS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的工具”。 5)俄罗斯学者也把GIS定义为“一种解决各种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以及具有内部联系的工具集合”。 6)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给出的定义:“GIS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7)英国教育部认为:“GIS是一种获取、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定义,有的侧重于GIS的技术内涵,有的则强调GIS的应用功能。本人倾向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应该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地图数据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把它看作是软件系统,即“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是把它看作是地图信息的载体——数字地图。地图数据库使地图信息表现为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可以为多个部门使用,从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的用于重复获取数据而消耗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地图数据库中的信息(地图数据)可以能以多种方式进行处理,为不同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的共同点在于:都有地图编辑、输出、查询、检索功能,地图数据库也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综合图形和属性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本质区别在于:地图数据库侧重于数据的查询、分类及自动符号化等,强调数据显示、管理而非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储存、管理,更重要的在于其空间分析功能。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地理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赖以进行空间分析的数据基础和理论基础 2. 通过课程的学习,你对地图投影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一概念阐述: (1)地图投影:就是把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线(即经纬线)投影在平面图纸上。它是研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B.不要把U盘和有病毒的U盘放在一起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常更新 2、一个512MB的U盘能存储 B 字节(Byte)的数据量。A.512×8 B.512×1024×1024 C.512×1024 D.512×1024×8 3、计算机病毒是 B 。 A.计算机系统自生的 B.一种人为特制的计算机程序 C.主机发生故障时产生的 D.可传染疾病给人体的 4、在计算机部,数据是以 A 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二进制码 B.八进制码 C.十进制码

D.十六进制码 5、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断电后正在处理的信息会丢失的存储器是 A 。A.RAM B.ROM C.PROM D.EPROM 6、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 C 。A.生物技术 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7、存和外存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C 。 A.能存储大量信息 B.能长期保存信息 C.存取速度快 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8、二十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 C )。 A. 电子时代

B. 农业时代 C. 信息时代 D. 工业时代 9、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报纸就是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10、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C )。 A.报上登载的举办商品展销会的消息 B.电视中的计算机产品广告 C.计算机 D.各班各科成绩 1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D )。 A.影像、动画 B.文字、图形 C.音频、视频 D.硬盘、网卡 1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 C )。A.编码技术 B.电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 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 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 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 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 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 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 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 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1.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是GIS的一个独 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叠加,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几何分析。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结合。(4)Internet与GIS的结合。 (2)真三维GIS与时空GIS。(5)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3)GIS应用模型的发展。(6)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2.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的“是什么”。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性。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即“在哪里” 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实体的邻接、关联、包含等,主要是拓扑关系。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4.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②遥感数据③文本资料④统计资料 ⑤实测数据⑥多媒体数据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5.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6.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操作。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的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便发现遗漏。 4、对等高线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信息技术高考试题主观题汇编

信息技术高考试题汇编 二、非选择题: 1、在本届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前十名的代表团金牌榜如下图所示。 (1)计算奖牌总数。在E2单元格输入:“”,单击回车键确认,对于其他各行的数值,可以采用拖曳的方法自动完成:将鼠标移至E2单元格右下角的自动填充句柄处,向下拖曳至单元格(或双击),完成填充。 (2)计算增长率。在G2单元格输入:“= / ”,单击回车键确认,对于其他各行的数值,采用拖曳的方法自动完成。 (3)设置百分比样式。为将增长率设为带1个小数位的百分比样式,可选中区域,单击鼠标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选择“数字”选项卡中“分类”列表框中的“”,将小数位设为“1”位。 (4)排序操作。若按奖牌总数来排序,则方法如下:先选中欲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区域(其中A1:G1区域为标题行),单击菜单栏的“数据”菜单,选择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的“主要关键字”一栏选择“”,排序方式为“”,当前数据清单选“有标题行”,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5)筛选操作。若只希望显示出本届总数大于50枚的国家,则方法如下:将鼠标移到工作表数据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单元格,单击菜单栏的“数据”菜单,选择菜单项中的命令,则在表格的标题行出现自动筛选下拉按钮“”,单击“”下拉按钮,选“自定义”,在对话框中输入“大于”,“50”,最后“确定”。 (6)建立图表。若欲建立一张反映前十名国家/地区的“本届总数”和“上届总数”的对照柱形图,则应选取的对应区域为:,并简述建立该图表的一般过程: 。 8、如图求交易额,应在单元格__________中输入公式_____________,然后用自动填充功能 可求出所有的交易额。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码 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括 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D )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3.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 )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4.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9.5,1 5.6),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 点 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B ) A. P(5,8) B.P(8,5) C. P(4,7) D. P(7,4) 5.“3S”技术指的是:( A ) A.GIS、RS、GPS B.GIS、DSS、GPS C.GIS、GPS、OS D.GIS、DSS、RS 6.地理决策问题属于:( B ) .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BA. .以上都不是.非结构化决策 DC( D ) 7.对数据文件操作,进行数据记录的交换都要经过: .缓冲区.GIS软件 D.软盘 A B.用户区 C( C 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 有:) 8.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C.扫描数字化法 D.人工读取坐标法(9.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 ) 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定位隐含、属性隐含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10.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 D ) B.链码 A.直接栅格编码.四叉树编码 D C.游程编码( B 11.带有辅索引的文件称为:) .倒排文件 B A.索引文件.随机文件 C.顺序文件 D(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 A ) 12.在GIS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混合模型 C.网状模型 D( C )下列属于13.GIS输入设备的是:.显示器 C A.主机 B.绘图机.扫描仪 D(14.质心量测可用于: D ) B.缓冲区分析.人口变迁分析 A .人口分布 C.人口预测 D (15.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 A ) .连续流方式.开关流方式 A.点方式 B C D.增量方式( D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 16. .数据变换 C D.数据处理.数据压缩数据编辑.A B( 17.“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 ) D.属性数据.关系数据.矢量数据扫描数据.A B C( D ) 18.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 B.局部内插法.整体内插法 A D.移动拟合法.邻近元法 C :DEM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 成19.) A (.多边形环路法 B.等高线数字化法 A.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20.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数据的方法是:( C ) A.合成叠置 B.统计叠置 C.空间聚类 D.空间聚合

2019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100分)第1卷必修模块(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1题图为2019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会标,通过会标可获知此次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依附性B.普遍性 C.价值性D.时效性 2. 2019年春晚舞台上,540个机器人伴随着歌声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春晚的一大亮点。“机器人伴舞”主要体现了___ 的应用。 A.遥感遥测技术 B.人工智能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3.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转换对应表如第3题图所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方法为:从低位向高位每四位一组,高位不足四位用O补足,将每组二进制数所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按顺序写出。如二进制数101 101对应的十六进制数为2D,则二进制数1 1 101 1对应的十六进制数为 A.3B B.CB C.E3 D.EC 4.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的西文字符编码。已知字符“A”的ASCII码值为十进制数65,字符“B”的ASCII码值为十进制数66,则字符“F"的ASCⅡ码值为十进制数 A.69 B.70 C.71 D.72 名称基本参数 操作系统华为EMUI 4.1+Android6.0 CPU HUAWEI Kirin 955,八核,4*Cortex A72 2.5GHz 网络制式支持移动/联通/电信 4G+4G/3G/2G 存储运行内存3GB,机身内存32GB,最高支持128GB 扩展SD卡

第5题图 下列关于该款手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主频为2. SGHz B.能运行基于Android6.O系统开发的APP软件 C.存储容量为3GB D.可浏览JPG格式的文件 6.计算机软件是程序与相关文档的集合。下列软件中,能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操作系统 C.语言编译软件 D.设备驱动程序 7.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移动支付的业务量日益扩大,支付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下列支付方式中,不提倡使用的是 A.按银行系统短信指令完成支付 B.通过指纹识别完成支付 C.使用银行系统的手机银行U盾完成支付D.按商家短信提供的链接地址完成支付8.据报道,公安机关近期依法查处了多起通过贴吧、微博、QQ群和微信群等造谣、传谣案件。面对网络谣言,下列行为恰当的是 A.利用信息价值判断的知识,判别信息的真伪 B.捏造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和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 C.随意转发不太符合常理、未经证实的信息 D.在朋友圈发布“伪科学”、“伪养生”等信息 9.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节目组通过投票机获取观众对参演选手的评价,这一过程属于 A.信息的发布 B.信息的处理 C.信息的采集 D.信息的存储 10.为了解自己高考录取的情况,小红选择登录江西省教育厅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这主要体现了信息价值判断的 A.客观性 B.权威性 C.时效性 D.适用性 11.某班主任将新学期班级课程表发布在家长微信群,这种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式是A.通过在线交流工具发布与交流信息 B.通过电子邮件表达信息 C.通过会议演示发布与交流信息D.通过网站发布与交流信息 12.用Word制作一张奖状,在“奖状”图片上添加文本框输入文本(效果如第12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20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 GIS 输出设备的为(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的栅格矩阵时,第 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 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 码值分别为:() A. 57, 302 B. 50, 302 C. 57, 321 D. 50, 321 8、 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 A ?属性数据 B ?拓扑数据 C ?几何数据 D ?统计数据 9、 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 GIS 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 数据处理是 GIS 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 A.数据重构 B.数据变换 C.结构转换 D.数据抽取 12、 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 500KM 2 。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 A.缓冲区分析、in tersect 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B. 缓冲区分析、identify 叠加分析、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 20世纪()年代: A.绘图仪 B.数字化仪 C.打印机 D.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A ?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 维特征. A ?拓扑邻接 B ?拓扑关联 C ?拓扑包含 拓扑相交 A ?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 ?扫描数字化法 D .人工读取坐标法 A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 ?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 ?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 8*8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精选 10 制作网页时,图片常采用GIF或JPEG格式,这是为了使网页 A A 浏览时速度更快 B 设计制作更方便 C 编辑修改更容易 D 浏览时更清晰 14通常在电子邮件管理系统中,对“已发送邮件”里的邮件进行“删除”操作后,被删除的邮件将:B A 移入“草稿” B 移入“已删除邮件” C 移入“回收站” D 被彻底删除 15 一幅400X320像素的黑白位图图像与一幅同样像素的16色彩色位图图像相比,所需的存储空间 A A 后者肯定大于前者 B 前者肯定大于后者、 C 完全相同 D 无法判定其大小关系 8如图所示为某零件的轴测图,其正确的俯视图是 B 14李明在制作小铁锤过程中需要加工一个螺纹孔(如图所示),其正确的工艺流程是 C A.划线→冲眼→钻孔→攻丝→孔口倒角 B.划线→冲眼→攻丝→钻孔→孔口倒角 C.划线→冲眼→钻孔→孔口倒角→攻丝 D.划线→冲眼→孔口倒角→钻孔→攻丝 9. 如图所示是李刚绘制的图样,图中尺寸标注不正确的地方共有 C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4. 用5mm厚的钢板制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片,合 理的工艺流程是 A A.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孔口倒角 B.划线→锉削→锯割→钻孔→孔口倒角 C.划线→锯割→锉削→孔口倒角→钻孔 D.划线→锉削→钻孔→锯割→孔口倒角 18. 如图所示为一款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按下 保温按钮,能将水温保持在设定值。该保温控制手 段和控制方式属于 A A.自动控制、闭环控制 B.自动控制、开环控制

C.手动控制、闭环控制 D.手动控制、开环控制 21. 根据轴测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含答案)23587

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试卷纸 (A)卷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 学号: …………………………………装……………………………订…………………………线………….……………………………… 适用专业 测绘工程 考核性质 考试 (闭)卷 命题教师 王殷行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复核人 一、选择(12×1.5=18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⑴ 一般来讲,下列数据库模型维护(插入、删除等)最复杂的是:( ) A 层次数据库模型 B 网络数据库模型 C 关系数据库模型 D ABC 三种模型没有区别 ⑵ 在MapGIS 中,不属于还原显示的特点有:( ) A 当该开关被关闭的时候,地物只用简单的直线、曲线显示(忽略部分线型)。 B 如果该开关被打开则系统会根据地物的编码使用相应的线型和填充图案显示地物。 C 当鼠标放在屏幕绘图区边缘时,绘图区图形会向绘图区外方向移动以显示绘图区外的图形。 D 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屏蔽不必要的屏幕显示。 ⑶ 如果认为一个标准的圆目标既非紧凑型也非膨胀型,则可定义其形状系数为:A P r ?=π2。其中,P 为目标物周长, A 为目标物面积。如果r <1,目标物为:( ); A 紧凑型; B 标准圆; C 膨胀型; D 其它; ⑷ 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即用二维铺盖或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下图对三种空间的划分方法不属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有( )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⑸ 如右图,若某条道路一边已经绘制完成,另外一边已有一个测点5,在MapGIS 中可以使用哪个命令绘制出另一边:( )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采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C 采用过点平行复制命令 D 采用指定特征地物命令 ⑹ MapGIS 输入编辑子系统中矢量化线时若需要增加一个字段(域)存储某些信息(如等高线高程),则采用( )操作: A 修改线属性 B 交互式矢量化 C 修改线属性结构 D 自动矢量化 ⑺ 同一级被包含的多边形有若干个这种包含称为:( ) A 嵌套包含 B 等价包含 C 多层包含 D 复杂包含 ⑻ 若1至20号点全是某条小路点,需要在MapGIS 中顺次连接进行绘制,则下列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是: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C 采用隔点绘制 D 使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⑼ 下列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特点的是: A 有利于网络分析 B 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C 图形数据量大 D 数据结构简单 ⑽ 下列说确的是:( ) A 矢量数据结构要优于栅格数据结构 B 栅格数据结构要优于矢量数据结构 C 矢量数据结构比较适合于叠加分析 D 可以对栅格数据采用压缩技术,如变长编码。 ⑾ 在MapGIS 中自动生成等高线,如果需要将生成的等高线在某地物边缘处断开,则可以:( ) A 将其指定为嵌套地物 B 使用高程统改命令 C 使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D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⑿ 如右图,1、2、3三点为实测点的展点,2-3点需要用直角连接,在MapGIS 中绘制该图时,当点取1、2点后采用哪个命令然后再点取3点就可以方便地绘出该图形。( ) A 指定特征地物 B 区段建地物命令 C 隔点绘制命令 D 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二、填表(6+8+8=2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弧段号 起结点 终结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C1 N1 N2 P2 P1 C2 N3 N2 P1 P4 C3 N4 N2 P1 Φ ⑴ 结点连接编辑可以顺序查询出环绕N2点的所有多边形,其算法分3步: ① 从弧段文件检索出与当前编辑结点N2相关的所有记录(如上表); ② 在检索出的记录中,调整当前编辑结点N2所处位置; ③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按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 结点N2连接编辑第①步结果如上表,请据其写出②步结果(填充答题纸上表格)并依据②步结果按顺序给出环绕结点N2所有多边形。(6分) 叠加图形重叠效果 34215

武汉大学GIS真题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5.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2005年复试时考过,大题25分)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2005年复试时考过) 9.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GIS的意义有哪些? 10.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中应用GIS的迫切性有哪些? 11.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1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吗?请举例说明。 13.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中应该起什么作用?GIS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14.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 1.GIS的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2004年时考过名词解释)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试给出几种空间数据的结构描述。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5.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6.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7.栅格数据的运算具有什么特点?(2005年时考过,和另一个一起出的) 8.栅格与矢量运算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九几年时考过,忘了哪一年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卷1评分标准与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资环、地信2008 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A评分标准及答案 1.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 A.地图学 B.地理学 C.计算机科学 D.测量学 2. 在构成空间网络的基本元素中唯一不表示任何属性的元素是:() A.拐角 B.结点 C.障碍 D.站点 3.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4.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 A.属性数据 B.统计数据 C.文本数据 D.图形数据 5.对于游程编码而言,图形复杂程度与压缩比的关系为:() A.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 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 C.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 D.二者之间无关 6.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7.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8.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9.“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10.广泛应用于等值线自动制图、DEM建立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是:() A.数据插 B.布尔处理 C.数据提取 D.合成叠置 11.GIS外部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以下不是输入设备是:() A.图形跟踪数字化仪 B.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 C.图形显示终端

最全面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试题(超详细)

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3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40 分) 1.(2010 ?上海综合)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等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 化。 答案: A 5 895 米,距离赤道仅300 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 年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2~3 题。 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2.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RS)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GPS) (GIS) D .数字地球 解析:图中影像是遥感卫星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答案: A 3.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A .分析水灾损失C.分析矿产种类( )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D .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解析: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的位置。 答案: B 读图,回答4~5 题。 4.右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 手机的GPS 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 .GPS 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 技术的普及,民用GPS 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 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PS 导航不需要通过GPS 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解析:GPS 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们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答案: B GPS 手机的出现,说明 GPS 手机的技术。 GPS 已融入人 5.手机GPS 功能的出现,说明GPS 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其原因正确的是( A .GPS 手机成为时尚 ) B. GPS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 GPS 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 技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GPS 技术,说明GPS 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 解析: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 者选择旅游线路。 答案: B (2011?潍坊模拟)右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中显示R 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 13 千米,南北长约24 千米。目前,R 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 6~7 题。 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并读图,完成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 的地理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 的物理外壳。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对于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GIS ,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