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包括答案

初中七年级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包括答案

(一)手不释书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波折③;或与平常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神,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忘记,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说明】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峻的地方。

③波折:详尽状况。

④即:凑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查对校订。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样经典着作的讲解疏证。

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⑶或.与平常所闻不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⑷发书而对勘之.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波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先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联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此后这句话演变成哪句名言?(二)反复无常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说明】①狙 (j ū) 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少。

⑥驯( xùn) :驯服,服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气帖。

⑦诳(ku áng ) :欺诈,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 x ù) :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狙亦得公之心 ( ) (2) 损其家口 ( )(3) 充狙之欲 ( ) (4) 与若芧 ( )2.以下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两项是()A. 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 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一、人物传记篇(一)王充市肆博览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⒈,师事扶风班彪⒉。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⒊。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⒋,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⒌,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⒍教授⒎。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⒈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

太学,汉朝设在京城里的最高学府。

⒉师事扶风班彪:拜扶风人班彪为师。

⒊章旬:章节与句子。

⒋肆:店铺。

⒌忆:记住。

⒍屏居:隐居。

⒎教授:从事教学。

【阅读提示】从上面一则史实中,至少可以借鉴到两点。

一是要博览群书。

广泛阅读,能用前人的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眼界,奠定厚实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著作浩如烟海,王充没有条件买书,便到书摊上去读,他的志气与毅力实在一般人之上。

二是读书不能泥古。

所谓泥古,就是死守章句,不敢越前人雷池半步。

王充对前人的学说,有吸收、有批判,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因为王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不泥古,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独树一帜。

他的许多著作有真知灼见,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乡里..扶风班虎 ( ) ..称孝 ( ) (2)师事(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2.选出与“博道众流百家之言’’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C水陆草木之.花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道众流百家之言。

4.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文章原句回答)5.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杨震拒贿杨震为东莱太守⒈,当之郡,道经昌邑⒉,故所举荆州茂才⒊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⒋震。

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

?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一选自《后汉书》【注释】⒈杨震:东汉人,博学多才。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知识要点。

1. 实词积累。

- 古今异义:文言文里有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不同。

例如“交通”在古文中常指“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而现代指运输业等。

- 一词多义:像“之”字,可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等。

-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情况。

如“狼不敢前”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

2. 虚词理解。

- 常见虚词有“而”“其”“以”“于”等。

- “而”的用法: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

- “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揣测语气(“其真无马邪”)等。

3.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一般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或者“……也”(“夫战,勇气也”)的形式来表示判断。

-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等情况。

二、阅读训练方法。

1. 初读文章。

- 借助课下注释,尝试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根据字形结构或上下文推测读音和意义。

- 标记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字词分析。

- 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句子语境判断。

- 注意特殊句式,调整语序后再理解句子的准确意义。

3. 内容概括。

- 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

-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究。

- 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②晋,饭③牛于秦,传④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⑤,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虏:这里指被俘虏。

③饭:作动词,指喂养。

④传:传说。

⑤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

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

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2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信.贤而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3.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2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雪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阻。

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③,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④,任之而已。

鲁直⑤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注释】①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公里长江北岸。

②雪子:即霰(xiàn),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南方称雪子。

③敲戛:敲打。

④流行坎止:遇到困难就停止。

⑤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自叹每有欲往.⑵辄复
..不遂.
⑶任之而已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校人欺子产
昔①者,有馈②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③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④曰:“始⑤舍⑥之,圉(yǔ)圉焉⑦;少则洋洋焉;攸然⑧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⑨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⑩,难罔⑪以非其道。

【注释】①昔:从前。

②馈:赠。

③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

④反命:回来报告。

⑤始:刚刚。

⑥舍:放掉。

⑦圉圉焉:局促不安的样子。

⑧倏然:自得的样子。

⑨所:处所。

⑩方:指合乎常情的方法。

⑪罔: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
(2)难罔以.非其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2)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聪明贤能的子产却被管理池塘的小官欺骗、蒙蔽,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扇不在新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①。

侍中刘劭曰:"柏梁②云构③,工匠④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⑤先听其音。

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庾稚恭”句:按《晋书》载,献扇一事出于庾稚恭的哥哥庾怿。

庾怿任豫州刺史,曾把白羽扇献给晋武帝。

毛扇,羽毛扇,据说原产于江南,后来才传入中原一带。

②柏梁:柏梁台,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城。

③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大厦。

④管弦:乐器。

管指管类乐器,弦指弦类乐器。

⑤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鉴赏的音乐家。

钟子期是春秋时楚人,善听音乐。

夔是舜时的乐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庾稚恭为.荆州⑵武帝疑是故.物
⑶此人宜.在帝左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武帝疑是故物。

⑵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3、试分析刘劭劝诫的巧妙之处。

(四)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luán)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小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取自食之。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一)夜雪
1.(1)去,前往(2)总是遂愿、实现(3)罢了
2.当时(自己)正准备乘船去沙市,竟然被大雪阻挡了。

3.示例: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烛火的红光;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译文】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自己)正准备乘船去沙市,竟然被大雪阻挡了。

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的铮铮声音。

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遂愿,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

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吧。

(二)校人欺子产
1. (1)给 (2)用
2. (1)子产让管理池塘的小官把它养在池塘里。

(2)我已经把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
3. 编造得合乎情理的话,聪明贤能的人也可能被欺骗,但聪明贤能的人很难被不合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译文】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理池塘的小官把它养在池塘里。

管理池塘的小官却煮了它,回来报告说:“(那条鱼)刚被放进池塘里,还是局促不安的样子,稍过一会儿就(现出了)舒畅得意的样子,很自得地游向深水处。

”子产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啊!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啊!”管理池塘的小官退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它找到自己的处所了!’”因此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去欺骗他,去难以用违反常理的诡诈欺骗他。

(三)扇不在新
1.(1)担任(2)旧的,用过的(3)适合,适宜
2.(1)武帝怀疑是用过的(羽毛扇)。

(2)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

3.刘劭使用类比的手法劝诫,委婉生动,使被劝解者容易接受。

【译文】庾稚恭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

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住在里面;乐器齐奏,也是懂得音乐的人和乐工们先审听它的音。

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

”庾稚恭(后来)听说了这件事,说:“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四)王安石待客
1.(1)吃饭 (2)才 (3)只 (4)回去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王安石拿过(萧氏子不吃的胡饼的四边)自己吃了。

4.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译文】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已经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了。

(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放着菜汤罢了。

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

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的回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