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登讲义上地球之巅》.
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教学方法
介绍教师将采用的教学方 法,如讲解、讨论、演示 等。
02
课文内容解析
《登上地球之巅》概述
主题
本文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员在1960 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北坡的故 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
征服的勇气与决心。
背景
文章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为背景,展现了登山 队员在攀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 挑战。
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登山队员们通过集体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最 终成功登顶,突出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3
团队合作的智慧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登山队员们需要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共同制定计划和决策, 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不畏艰险的勇气
登山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需要面对严寒、缺氧、陡峭等重重困 难,但他们始终保持镇定和勇气,勇往直前。
课文背景
介绍《登上地球之巅》一 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法和修辞手 法。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探险 精神。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课文结构
简要介绍课文的段落划分 和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指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泉。
毅力坚定
02Biblioteka 在攀登过程中,王富洲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
重重困难。
经验丰富
03
作为登山界的佼佼者,王富洲具备丰富的探险经验和应对突发
情况的能力。
04
主题思想探讨
团结协作的主题思想
1 2
登山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ppt

介绍课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 介绍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02
登上地球之巅概述
什么是登上地球之巅
定义
登上地球之巅指的是攀登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地球之巅的最高峰。
起源
现代登山运动起源于19世纪初,最初是为了探索和征服这些高峰而展开的。
登上地球之巅的历史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时期,经历了多次尝试和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的登山技术 和装备。
保登顶成功并安全返回。
04
登山过程
登山路线
路线选择
选择从拉萨出发,经青藏公路到达珠峰大本营的路线,途中 经过5000米、5500米、6000米三个海拔高度,全程约280公 里。
路况特点
路面积雪,暗冰和险峻弯道多,对驾驶技术和车辆性能要求 高。
登山中的困难与应对
天气不定
登山过程中天气变化无常,需 及时调整行程和装备。
2
理解登顶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3
掌握攀登技术和装备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技能提升情况
提高了攀登技术和 装备使用技能
培养了在极限环境 下的应对能力和团 队协作精神
锻炼了体能和心理 适应能力
学习反馈与改进
通过完成作业、课堂测试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反馈
根据反馈结果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例如加强理解和记 忆、调整学习策略等
人生感悟
坚持梦想
通过攀登地球之巅,可以感受到追求梦想的艰辛和坚持 不懈的重要性。
团结合作
登山队员之间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和挑战,才 能取得成功。
珍惜生命
登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和 健康,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
2. 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首次登顶、重要登山家等。
3. 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高海拔、极端天气、氧气稀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登山历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登顶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登山家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自然景观、登山过程的图片。
2. 视频:登山纪录片、登山家的访谈视频。
3. 教材:相关地质、气候、历史等学科的教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掌握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所在地区、接壤国家等。
2. 海拔高度:世界最高峰的地位及其意义。
3. 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季节性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登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海拔高度图。
2. 视频:珠穆朗玛峰的气候特点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珠穆朗玛峰气候特点的掌握。
第三章: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背景。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登山专业知识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珠穆朗玛峰有哪些自然特点?c. 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笔记,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的难度。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基本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2)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问题;(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知识拓展:(1)介绍我国其他高峰,如天山、喜马拉雅山等;(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关爱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珠穆朗玛峰的重要性和美丽风光。
四、课后作业:2.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拍摄一张照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等;3. 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美丽风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七、教学资源与环境1. 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2. 互联网,用于查找相关资料;3. 教学课件,涵盖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相关知识等;4. 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查阅。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勇气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登山者的顽强精神,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座世界之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3.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登山者的信念和毅力。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
5.写作训练(1)以“我的登山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者的敬佩之情。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段。
2.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课文、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1.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生:高海拔、低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师:那么,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者们是如何克服的?生: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登山者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攀登?生: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念……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培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呢?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2.教学难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表现登山者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词句?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没有退路”……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词句体现了登山者怎样的品质?生:坚定、勇敢、毅力……师:同学们,你们在作文中准备如何表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生:我可以写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地克服……师:很好,那你们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出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品质。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登上地球之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3)能够用英文简洁地描述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敢迎接挑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团结、勇敢等;(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1.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准备情境小组讨论的问题。
2.导入与探究:(1)观看一段珠穆朗玛峰的登山纪录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登山的困难和挑战。
(2)分组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3.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登上地球之巅》,操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组织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以下问题:a)请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b)在你们看来,团队合作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拓展与交流:(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情景,展示团队合作和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2)学生用英文发表自己对于团队合作和勇敢的看法。
5.归纳与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学习到的生词和短语,讲解其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情景角色扮演的效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小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后预习和复习情况进行监测。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提高。
五、教学反思:《登上地球之巅》是一本涉及登山和冒险的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介绍。
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分析和讲解。
2.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
3.2 教学内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的介绍。
相关地理和环境知识的讲解。
3.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第四章:人类登顶的历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包括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的介绍。
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的讲解。
4.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人类登顶的历史。
第五章:话题讨论和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珠穆朗玛峰和人类登顶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