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过关测试题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础过关训练《生活与哲学》【判断】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A.正确B.错误【判断】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且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B)A.正确B.错误哲学是怎样的世界观。
(A)A.系统化、理论化B.不自觉的C.零散的、理论化的【判断】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A.正确B.错误【判断】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A.正确B.错误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表述正确的是(C)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C.以上都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A.正确B.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有(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B)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A)A.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判断】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生活与哲学》第九到十二课检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
”老子这句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B、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3.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④4.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
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5.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
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具有必然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6.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自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10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10课练习题
5 c 第十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
满分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2、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3、明代陈献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一段话说明了()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 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4、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总有一天要被否定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也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不继承过去的一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空杯心态”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从哲学角度看,保持空杯心态意味着( )A、自我发展要不断扬弃B、自我发展由心态决定C、环境决定着个人发展D、告别过往才能够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4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其魂为“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其形为“新”,代表的是款式样式的创新。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新中装”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B、形式与内容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环节又是发展环节D、形式新颖是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之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
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
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处于联系之中③创新和超越,才能实现自我发展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单选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训练(含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练习卷一、单选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2. 辩证的否定是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的环节,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的否定。
”列宁的这段话表明辩证的否定是①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决裂②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对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B、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否定C、创新是对真理的继承D、创新是对真理的完全肯定9、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科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9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此次论坛。中国同与会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此,我们应( )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2019年12月,宁波一小学教师惩罚告状学生,竟获得网民一边倒支持。该老师认为如果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或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告状应予认可,而出于嫉妒或威胁告状是要惩罚的。这启发我们( )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能保持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在一项 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就拿出了手帕包在瓶盖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以为是他们拧的方向不对,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测试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了盖子。这个事例说明()
①实践和理论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品质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限时训练题及答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限时训练一.单项选择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对此,我们应该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3.“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透过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智慧是A.联系是普遍的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发展是永恒的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4.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是因为A.科技创新极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只要创新就能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C.文化创新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D.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6.爱因斯坦说: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
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
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学技术A.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B.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C.直接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D.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如何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使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同一个国家内共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基础过关题_201132101256717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过关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第一组: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7.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8.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9.凡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人意识决定物质。
10.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1——10 BBBAA BABBB)第二组:11.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13.客观存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5. 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16.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向前向上的变化。
17.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唯心主义。
18.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9.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20.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21.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大脑。
22.意识是主观存在的客观映像。
2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2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5.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2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2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8.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30.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3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11——20 BABAB BBAAB 21——32 BBBAB ABABB BA)第三组: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知识过关检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A.事物量变的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3.辩证的否定观是指①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②其实质就是扬弃③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④要求人们做到不唯上,不唯书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据此做5--6题5.树立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是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6.下列关于“创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敢于否定一切B.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7. 2008年北京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
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它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①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摒弃别人、前人的经验③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④大胆抛弃一切,极富革命的批判精神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段话说明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9.下列说法中,包含着辩证否定原理的是①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瞬间,既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又不在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上②任何生物体的存在,都是同化和异化的对立统一③“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思潮④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一方面要学习国外一切东西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0.《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1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主观、任意的否定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1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这符合A.辨证的否定观B.形而上学的否定观C.历史虚无主义D.全盘抛弃的观点14.十七大报告指出,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之所以强调自主创新,是因为创新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15.唯物辩证法和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
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就必须①具有批判性思维②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这句话说明了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③要敢于突破和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17.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③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2007年3月28 《人民日报》报道,去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达3910件,增速居全球首位,但专家指出,我国属原创性的专利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从哲学上看,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A.把增强创新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B.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认识和改造规律C.解放思想,勇于否定一切既有理论D.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发展真理19.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对我们青少年启示是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思考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培养创新意识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明、创造新的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上材料说明①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③中国科技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④科技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广阔的影响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21.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2.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说明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
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24.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
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
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6.辩证法的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B.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都会被彻底否定、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和源泉D.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27.“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两院院士王选埋头苦干18年,研究出第1代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这体现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C.创新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28.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谦虚好学,不耻下问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29.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表明A.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B.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C.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创造性想象是理论创新的基础30(2007海南)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 C. ①④D.③④(07海南)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据此回答31-32题31.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2.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 )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3.(2007山东33)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