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二基于DCT域的数字水印技术(2学时)综合性实验基于傅立叶域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4学时)实验前预备知识:数字水印技术是利用数字产品普遍存在的冗余数据与随机性,将水印信息嵌入在数字产品本身中,从而起到保护数字产品版权或者完整性的一种技术。

现在学术界对数字水印算法的理解都是将一些不易察觉的具有随机特性的数据嵌入到图像频域或空域的系数上。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看,嵌入水印可以看成是在强背景下迭加一个弱信号,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分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迭加的信号幅度不超过HVS的对比门限,人眼就无法感觉到信号的存在,所以可以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一定调整,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嵌入一些水印信息. 数字水印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数字水印系统基本模型水印嵌入器的输入量有三个:水印信号M,宿主信号S和密钥K。

水印信号M是指原始水印(图像或一个数字序列)通过一定的方法经过调制将嵌入到宿主信号中的数字信号。

宿主信号S是指被嵌入水印的信号(原始信号)。

密钥K则指用于提高水印系统安全性的密码信息,它独立于宿主信号。

密钥有私有密钥和公共密钥之分,前者指攻击者在明确了水印嵌入方法但又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水印不会被破坏或盗取;后者是指攻击者对宿主信号(如内容标识、语言字幕等)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密钥也就不存在保密性,可以作为公共密钥。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一、实验题目:图像输入与输出操作二、实验目的学习在MATLAB环境下对图像文件的I/O操作,为读取各种格式的图像文件和后续进行图像处理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利用MATLAB为用户提供的专门函数从图像格式的文件中读/写图像数据、显示图像,以及查询图像文件的信息。

四、预备知识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1)图像文件的读取利用imread函数可以完成图像文件的读取操作。

常用语法格式为:I=imread(‘filename’,‘fmt’)或I=imread(‘filename。

物联网安全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安全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安全实验指导书图像对抗样本攻击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理解对抗样本攻击原理,自己编写代码完成对抗性样本的设计,并测试攻击效果并提交。

二、实验原理对抗样本攻击通过在普通的样本上施加了攻击者设计的微小的扰动,在人类的感知系统几乎无法感知到这样的扰动情况下,使得深度神经网络在面对对抗样本时可能产生误分类。

攻击者不需要参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但需要目标神经网络的梯度信息来设计对抗样本,但对抗样本攻击存在迁移性,攻击已知参数的白盒模型的对抗性样本,在攻击未知参数的黑盒模型同样可能奏效。

考虑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分类器f ,由参数θ定义,对于正常样本原本的输出类别用l 0表示,常用的攻击方法包括:● 快速梯度符号法算法通过单步迭代直接生成对抗性攻击样本,通过直接约束了扰动的大小为,只决定扰动的方向,对于无导向性的攻击,对抗样本如下给出:x =x +ϵ⋅sign(∇x L (f (x ),l 0))● 迭代式快速梯度符号法(I-)FGSM 是单步迭代的攻击算法,尽管计算成本极低,但攻击成功率也并不出色,因此可以通过多次迭代得到对抗性攻击样本,在非线性性较强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显著的成功率提升。

在I-FGSM 迭代过程中,每一步施加的扰动由α控制,最终利用Clip (⋅)操作将样本的扰动裁剪至ϵ的范围内,原因在于多次迭代后的扰动大小已经不由ϵ直接约束,因此需要进行全局约束,每一步迭代的对抗样本x n+1如下给出:x 0=xx n+1=Cilp x ϵ[x n+α⋅sign(∇x L (f (x ),l 0))] ● 投影梯度下降法(PGD )PGD 算法与I- 算法一样,同样是迭代式的对抗样本攻击算法,唯一的区别在于约束的形式是将对抗样本攻击的扰动投影到以为中心,为邻域的球中,具有更强的拓展性。

每一步迭代的对抗样本如下给出,其中表示投影算法:x 0=xx n+1=∏[x n +α⋅sign(∇x L (f (x ),l 0))]x+ϵ三、实验步骤1. 本实验要求在不调用任何直接生成对抗性样本的库函数的条件下,通过自己设计攻击算法,生成对抗性样本,并将生成的对抗性样本打包提交进行评分。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 390236Z10_总学时 32实验学时 8环境准备1.硬件资源1.1硬件清单1.2 硬件图ZXBee CC2530节点板:仿真器与调试扩展板的连接:仿真器另一头接Mini USB,传感器插在节点板上,注意二排针在左,一排在右。

光敏传感器Photon resistance:用手捂住模块,图标全部灭,同时网关播放报警声;用手电筒照射模块,图标全部亮,同时网关播放报警声。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进入界面后显示 XYZ 轴的值,倾斜节点观察值的变化。

霍尔传感器Hall:当检测到磁铁靠近(注意极性,多尝试几个方向直到某一方向显示数据为0),提示检测到磁场,图标变亮,同时网关播放警报声。

2.软件配置2.1资源下载链接: https:///s/17RQWsvO-ASpGa0ZBazkMxg提取码: epjp2.2 安装IAR Embedded Workbench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是一款流程的嵌入式软件开发 IDE 环境,ZXBee 接口实验及协议栈工程都基于 IAR 开发,安装包位于Tools/IAR EmbeddedWorkbench/Setup_IAR_Embedded_Workbench.exe,按照默认配置安装即可。

软件需要破解之后方可使用,参考Tools/IAR Embedded Workbench/破解工具中的教程,软件安装完成后,即可自动识别 eww 格式的工程。

SmartRFProgrammer 是 TI 公司提供的一款 Flash 烧写工具,ZXBee 系列 CC2530 无线节点均可通过该工具烧写固件,安装包位于Tools/IAR Embedded Workbench/Setup_Flash_Programmer_1.12.4.exe,按照默认安装即可。

SmartRFProgrammer 工具需要配合 CC2530 仿真器使用,第一次使用会要求安装驱动,默认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 (x86)\Texas Instruments\SmartRF Tools\Drivers\Cebal。

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DOC 64页)

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DOC 64页)

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DOC 64页)新疆工程学院9310905118 可 14,15《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主编:徐磊毛昀李文楷审核:何颖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二0一一年十二月前言实验是自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其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适合我校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学生。

本实验室总共开设十个实验,实验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使学生通过本实验课程能够充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相关领域的应用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系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欠缺之处难免,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12月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第一篇基础篇 (1)1.1 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 (1)1.2物联网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 (1)1.3 物联网控制系统整体网络架构 (2)第二篇发展篇 (4)第一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200间的PPI通信 (4)1.1 PPI概述 (4)1.2 物联网控制系统PPI连线 (4)第二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300与S7-200 DP通信 (8)2.1 PROFIBUS-DP通信和EM277模块概述 (8)2.2 DP主站点和从站点的设置 (9)2.3 物联网控制系统DP连接 (9)第三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上位机与组态王之间的通信 (11)第三篇实验篇 (19)实验一、安装搬运单元控制实验 (19)实验二、安装单元控制实验 (24)实验三、操作手单元控制实验 (28)实验四、分拣单元控制实验 (32)实验五、供料单元控制实验 (35)实验六、加工单元控制实验 (39)实验七、检测单元控制实验 (43)实验八、立体库单元控制实验 (47)实验九、提取安装单元控制实验 (53)实验十、转运单元控制实验 (57)第一篇基础篇1.1 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物联网控制系统,是先进工业自动化及制造的基本部分。

物联网技术作业指导书

物联网技术作业指导书

物联网技术作业指导书一、概述物联网技术作业的目标是通过实践项目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指导书将为您提供一个明确的作业流程和步骤,帮助您顺利完成作业。

二、作业要求1. 选择一个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2. 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案,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等。

3. 编写相关的代码和程序,完成系统的功能实现和验证。

4.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三、作业流程1. 确定物联网应用场景在选定的领域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照明系统。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应用场景,设计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架构。

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和应用接口等模块。

3. 硬件设备选型与搭建根据系统架构设计,选购适合的硬件设备,并进行连接和搭建。

例如选择可编程开发板和传感器进行硬件搭建。

4. 软件平台选择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选择适合的软件平台进行开发和配置。

例如选择Arduino、Raspberry Pi等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

5. 功能实现与验证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编写相关的代码和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例如控制灯光的开关和亮度。

6. 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评估,验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7. 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系统的优劣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作业要点1.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视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

2. 在选择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时,要考虑其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 在编写代码和程序时,要注重代码质量和可读性,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

4. 在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测试场景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

5. 在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客观地评价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五、提交要求1. 提交物联网技术作业的完整代码和程序。

2. 提交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文档和架构图。

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

新疆工程学院9310905118 可 14,15《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主编:徐磊毛昀李文楷审核:何颖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二0一一年十二月前言实验是自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其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适合我校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学生。

本实验室总共开设十个实验,实验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使学生通过本实验课程能够充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相关领域的应用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系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欠缺之处难免,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12月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第一篇基础篇 (1)1.1 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 (1)1.2物联网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 (1)1.3 物联网控制系统整体网络架构 (2)第二篇发展篇 (4)第一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200间的PPI通信 (4)1.1 PPI概述 (4)1.2 物联网控制系统PPI连线 (4)第二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300与S7-200 DP通信 (8)2.1 PROFIBUS-DP通信和EM277模块概述 (8)2.2 DP主站点和从站点的设置 (9)2.3 物联网控制系统DP连接 (9)第三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上位机与组态王之间的通信 (11)第三篇实验篇 (19)实验一、安装搬运单元控制实验 (19)实验二、安装单元控制实验 (24)实验三、操作手单元控制实验 (28)实验四、分拣单元控制实验 (32)实验五、供料单元控制实验 (35)实验六、加工单元控制实验 (39)实验七、检测单元控制实验 (43)实验八、立体库单元控制实验 (47)实验九、提取安装单元控制实验 (54)实验十、转运单元控制实验 (58)第一篇基础篇1.1 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物联网控制系统,是先进工业自动化及制造的基本部分。

物联网实验指导手册簿

物联网实验指导手册簿

word物联网实验指导手册某某企想信息技术某某2011年8月目录第1章ZigBee根底知识与组网实验- 1 -- 1 -- 1 -- 1 -- 1 -- 1 -- 3 -- 3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第2章ZigBee根底控制与数据采集实验- 13 -- 13 -- 13 -- 15 -- 15 -- 16 -- 18 -- 19 -- 19 -- 20 -- 20 -- 22 -- 25 -- 28 -- 30 -- 31 -- 32 -第3章ZigBee无线网络应用实验- 34 -- 34 -- 34 -- 34 -- 39 -- 39 -- 40 -第4章ZigBee无线定位实验- 44 -- 44 -- 44 -- 44 -- 45 -第5章蓝牙/WiFi/GPRS无线传感数据采集与控制实验- 52 -- 52 -- 52 -- 53 -- 53 -- 54 -- 54 -- 56 -- 62 -- 62 -- 62 -- 63 -- 66 -- 69 -- 69 -- 69 -- 71 -- 76 -- 79 -- 79 -- 80 -- 81 -- 84 -第6章RFID根底实验- 87 -- 87 -- 87 -6.1.2射频识别〔RFID〕技术- 87 - - 88 -- 88 -- 89 -- 90 -- 92 -- 92 -- 94 -- 95 -- 95 -- 96 -- 98 -- 98 -- 99 -- 100 -第1章ZigBee根底知识与组网实验1.1ZigBee根底知识1.1.1ZigBee信道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2.4GHz物理层和868/915MHz物理层。

两者均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 Spectrum,DSSS〕技术。

【精编】实验指导书-物联网控制

【精编】实验指导书-物联网控制

实验指导书-物联网控制新疆工程学院9310905118可14,15《物联网控制实验室》实验指导书主编:徐磊毛昀李文楷审核:何颖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二0一一年十二月前言实验是自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其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适合我校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学生。

本实验室总共开设十个实验,实验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使学生通过本实验课程能够充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相关领域的应用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系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及欠缺之处难免,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12月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第一篇基础篇11.1 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11.2物联网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11.3 物联网控制系统整体网络架构2第二篇发展篇4第一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200间的PPI通信41.1 PPI概述41.2 物联网控制系统PPI连线4第二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S7-300与S7-200 DP通信82.1 PROFIBUS-DP通信和EM277模块概述82.2 DP主站点和从站点的设置92.3 物联网控制系统DP连接9第三章物联网控制系统中上位机与组态王之间的通信11 第三篇实验篇19实验一、安装搬运单元控制实验19实验二、安装单元控制实验24实验三、操作手单元控制实验28实验四、分拣单元控制实验32实验五、供料单元控制实验35实验六、加工单元控制实验39实验七、检测单元控制实验43实验八、立体库单元控制实验47 实验九、提取安装单元控制实验53 实验十、转运单元控制实验57第一篇基础篇1.1物联网控制系统概述物联网控制系统,是先进工业自动化及制造的基本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实验指导书四川理工学院通信教研室2014年11月目录前言 (1)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 (5)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 (14)实验三点对点通信实验 (18)实验四 Mesh自动组网实验 (21)附录 (25)实验一代码 (25)实验二代码 (26)实验三代码 (28)实验四代码 (29)前言1、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被评为是未来四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传统行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的数据传输。

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网络特性。

数据节点之间通过特有无线传输芯片进行连接和转发形成大范围的覆盖容纳大量的节点。

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能够自由和智能的组成,网络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即网络的节点可以智能的形成网络连接,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

网络具有自维护特征,即当某些节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影响网络的其它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高级灵活的网络特征,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便,可以在不增加单个节点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布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节能、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尚属一个新兴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理念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产品正是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使这种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让高校师生能够学习和了解这项潜力巨大的新技术。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该套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应用在该套件上进行自由开发。

2、ZigBee基础创新套件的组成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4个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1个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1个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1个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1个电源6个天线8根CC Debugger 1套(调试器,带MINI USB接口的USB线,10PIN排线)物联网实验软件一套2.1CITE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支持IEEE 802.15.4 标准以及ZigBee、ZigBee PRO 和ZigBee RF4CE 标准■ 2.4G ISM 工作频率■传输速度250Kbps,最大输出功率10dBm,接收灵敏度-97dBm■MCU:增强型8051MCU,256KFlash■低功耗:主动模式RX,24mA主动模式TX 在1dBm,29mA供电模式1 (4us 唤醒),0.2mA供电模式2(睡眠定时器运行),1uA供电模式3(外部中断),0.4uA宽电源电压范围(2V-3.6V)■液晶屏显示: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自带3 种传感器:光照传感器,3 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3个彩灯,5 个按键:便于实现多种输入输出组合■锂电池和DC5V 两种供电方式可选,锂电池充电时间一般需要4~5 个小时,可以使用200 个小时,在使用锂电池的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请关闭电源开关2.2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由CC2530 无线模块和超声波传感器底板组成。

传感器底板上采用的是两个超声波探头,MCU 部分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 公司的C8051F206。

超声波传感器底板输出0~2000mm 测量距离,并将测量距离发送给CC2530 无线模块。

传感器底板上有一个彩色灯,通过编程可以显示各种不同颜色,随着测量距离的不同变换不同的颜色。

传感器底板与CC2530 无线模块间通过串口通信,电平转换为RS232。

2.3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由CC2530 无线模块和红外传感器底板组成。

传感器底板上件采用的是红外传感器,MCU 部分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 公司的C8051F206。

红外传感器底板输出0 或 1 开关量,并将开关量发送给CC2530 无线模块。

传感器底板上有一个彩色灯,通过编程可以显示各种不同颜色,红色表示红外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物体,绿色表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物体。

传感器底板与CC2530 无线模块间通过串口通信,电平转换为RS232。

2.4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是由CC2530 无线模块和KIONIX 公司的3轴加速度传感器KXTF9-1062 组成。

CC2530 可以通过I2C 总线读取加速度传感器中3 轴加速度的值。

使用时用 2 节1.5V 干电池供电。

2.5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是由CC2530 无线模块和SENSIRION 公司的温湿度传感器STH11 组成。

CC2530 可以读取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值。

使用时用2节1.5V干电池供电。

3、系统连接注意事项:在无线通信过程中,相同信道之间会产生信号干扰,由于所有实验箱在出厂时默认的都是同一信道的演示实验程序。

所以在做实验时,为了防止实验箱之间信号的互相干扰,保证实验效果,请同一个实验箱用同一个频率同一个信道,不同实验箱用用不同的频率与不同的信道。

打开产品实验箱后,里面包含了搭建系统所需要的所有器件和配件。

连接步骤为:1.将所有模块上的天线连接好;2.将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CITE-S073 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和CITE-S063 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的电源接口与电源进行连接;3.将CITE-S082 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和CITE-S121 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分别装入两节 1.5V 的干电池;4.在计算机上安装CITE-N01 模块的串口驱动;5.将贴有红色圆标签的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的MINI USB 端口与计算机的USB 串口用提供的A-MINI USB 线进行连接,打开电源开关;依次打开剩下模块的电源开关;6.运行计算机上的CITE-LAB 软件。

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IAR 集成开发环境。

学习安装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下载程序。

2、实验设备硬件:PC 机(一台)ZigBee 基础创新套件(一套)软件:IAR Embedded Workbench 开发工具、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CITE-LAB 软件3、实验预习要求仔细阅读IAR 相关文档,熟悉本节实验步骤。

IAR Embedded Workbench(以下简称为IAR)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支持汇编、C 和C++语言。

它提供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包括工程管理器、编辑器、编译链接工具和C-SPY 调试器。

IAR Systems 以其高度优化的编译器而闻名。

每个C/C++编译器不仅包含一般全局性的优化,也包含针对特定芯片的低级优化,以充分利用所选芯片的所有特性,确保较小的代码尺寸。

能够支持由不同的芯片制造商生产,且种类繁多的8 位、16位或32 位芯片。

4.实验内容(1)安装IAR。

(2)启动IAR。

(3)新建一个IAR 工作区。

(4)打开一个IAR 工作区。

(5)安装调试器驱动。

(6)连接计算机、CC Debugger 与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

(7)设置项目参数。

(8)编译、下载程序。

(9)安装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这个软件主要用于无线网络实验、传感器实验中的实验3 以及综合实验的程序下载。

(10)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软件下载程序。

5、实验连接逻辑图6.实验步骤安装IAR。

点击光盘中的图标,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选择第二项“Install IAR Embedded Workbench”并点击,出现解压界面如图所示:等待出现安装界面如图所示。

点击“Next”,出现对话框如图所示。

点击“Accept”,出现图对话框如图所示。

输入姓名和公司名称(任意输入),双击,生成License number 与Licese key,并填写到软件相应的位置并完成激活。

点击“Browse”选择“Licence Key”,点击“Next”,出现对话框如图所示。

点击“Next”,出现对话框如图所示。

选择“Full”,点击“Next”,出现对话框如图所示。

点击“Next”,出现对话框如图所示。

点击“Next”,出现开始安装话框如图所示。

等待安装结束后会弹出对话框如图所示。

点击“Finish”,安装完成。

启动IAR。

安装结束后,在开始菜单中选择“IAR Embedded WorkBench”,即可打开IAR开发环境。

IAR安装目录如图所示。

当打开IAR开发环境时,如果已经建好了工作区,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窗口,可以选择窗口里需要打开的工作区。

如果要新建或打开一个工作区则点击“Cancel”。

CITE-T-ZA-Led。

工作区打开方法为:点击File→Open→Workspace,如图所示。

选择并打开名称为CITE-T-ZA-Led的工作区,如图所示。

打开的工作区如图所示。

(5)安装调试器驱动。

将CC Debugger通过A-MINI USB线与计算机的USB口连接,计算机会弹出“找到新的硬件向导”,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点击“下一步”,如图所示。

点击“浏览”按钮,选择驱动所在路径,驱动文件在IAR程序的安装目录下,具体位置为C:\Program Files\IAR Systems\Embedded Workbench 5.3\8051\drivers\Texas Instruments,如图所示,点击“下一步”。

等待驱动安装完成,点击“完成”按钮,完成调试器驱动安装,如图所示。

点击CITE-T-ZA-Led-Debug工程文件,点击Project→Options,如图所示。

选择“Linker”选项,设置“Output”和“Config”选项卡,如图所示。

选择“Debugger”选项,设置“Setup”选项卡,如图设置取一个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连接CC Debugger、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和计算机,连接电源,连接好后,打开电源开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