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部分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掇:采摘。

②刻露:刻削裸露。

③本:描绘。

④安:安享。

⑤幸:有幸。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宴酣之乐________②岁物之丰成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示官职的词语,他们指代的是同一个人,请写出该人名。

(4)先从【甲】文中找出描写春夏之景的语句,再从【乙】文中找出描写秋冬之景的语句。

由此可见,作者写景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5)【乙】文中写到“岁物之丰成”,请结合【甲】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6)作者在赏景之时,两文中流露出怎样一种共同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答案】(1)尽兴地喝酒;年(2)就天天同滁州百姓昂首观青山,低头听流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古诗文阅读(甲)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①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②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①练:白色丝绢。

②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③束发:年纪轻。

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请将文言词语“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③壮心日灰 ________④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

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答案】(1)A.着; B.入; C.出(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

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

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

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

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

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

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答案】(1)只,只是(2)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但微虚”中的“但”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的意思。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

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⑵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雨(yù):下。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 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 ”(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的君主风范。

(4) 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

【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

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被,同“披”,穿着。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

对,回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部分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分)(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2、请选择对下边句中加点词解释说明相符合的项(只填序号)。

(4分)(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备选项:A、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

B、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3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易”“岂”“直”必须译正确,否则扣分)4、请根据下边的内容提示填空。

(2分)秦王会见唐雎时,劈头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继之以战争相恫吓,表现了他的性格;他为了继续兜售“易地”的骗局,又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来麻痹对方,表现了他的性格。

答案:1、(1)扩充(2)(吉凶的)征兆 2、(1)A (2)B (3)A (4)B 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虽”“易”“岂”“直”必须译正确) 4、依次: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意思相近即可)公输《墨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汉江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2、解释下边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13、请写出下边句中加点的通假字相通的字及意思。

(2分)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意思是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2分)虽杀臣,不能绝也。

15、请用一句话归纳选段内容。

(2分)16、有人为《公输》写了一个小剧本,请你根据文意揣摩人物心理,填补空白部分。

(3分)(1)公输盘理屈词穷,地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2)墨子地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3)楚王地说:“这是怎么回事?”答案:1、入侵 2、御、抵挡 3、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5、(1)愤恨、恨之入骨……(2)冷静、镇定自若……(3)诧异、莫名其妙……九下第18课之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 ,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 ,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答案:1、(1)“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2)奋起,指有所作为 2、D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倒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二: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同文考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 过:_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 喻:__________2、请找出第二个选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相通的字及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第三个选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内容上对第一个选段进行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紧扣语段论述的问题,再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和取得的成就)。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常常,经常;犯过失,犯过错。

(2)征验;了解,明白。

2、(1)“衡”通“横”,不顺(2)“拂”通“弼”,辅弼 3、这样以后可以明白,生存发展是由于经历忧患(或:忧患使人生存发展),灭亡是由于安逸享乐(或: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第一个选段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5、开放性试题,但必须举例恰当,符合要求。

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答案:1、⑴穿戴⑵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