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的增龄性改变
大鼠成骨细胞RANKL-OPG mRNA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及淫羊藿甙的干预作用

3 0 0 ; ui cdm nerteMein , U C F zo , u a 5 18 C i 5 1 8 Fj nA a e yo t ai dc e F T M, uh u Fj n3 0 0 , hn a fI g v i i a
A SR B T ACT O jci :oosraeteeet f g n ai eo eei epes no A K — P B. ota t poei o bet e T be t h f c o aeadi rn ngnt x rs o f N L O G i O s t o rb t v v f _ c i c i R n h n
而加 剧的趋势 , 而有效地 防治骨质疏松症 。 从
关键词
成 骨细胞
淫羊 藿甙
R NKL OP A — G
Ch ng s wih a e a d fe t o c in n e e i x r s i n o a e t g n e c f I ari e o g n tc e p e so f RANKL—OPG n Ra s Ose bl ss DI i t’ t o a t NG
zt nc n e tain o h eum o tiigJ ai o c nrt ftesl c nann GG o l eo tie . h nc l r ec l t h eu c nann ai e T elv l o o o w udb ban d T e ut et el wi tesrm o tiigi ri . h e es f u h s h c n
H a— , i— eg LN Y ,I a -i . O toadca d Ta mao g eat etF T M , uh u, ua u i i WU Yns n ,I u LN Y npn r p ei n ru t oyD p r n ,U C F zo F j n l h g h l m i
补肾中药对增龄大鼠成骨细胞Cbfα1表达的影响

i ee ta e d n r 6 mo t s a 1 n )wee ioae d c l r d b h s u — a me t df rn g o o s ( n h d mo t s n 6 h r s ltd a u t e y t e t s ef g n — n u i r
C ia hn )
Al m c.Obe v oo s ret ee p e s n o oebn i gfco 1CbQ )n a igo to ls, n  ̄ltt | ̄l T b ev h x rs i f r — idn tr1 ( f 1i gn se ba t a d e o c a 7 1
o to ls.b t t e e et wa iee to e CbQ x rs in i s e y ig 婀M量 se ba t u h f c s df rn n t f 1e e so n Bu h n in .C h p j 啊 I
m ir t — o h e ho g a ng g wt m t d.T i l g c l c r c e i tc w a bs r e y p s — o t a t m i r s o e a d i r he b o o i a ha a t rs i so e v d b ha e c n r s c o c p n i e tf d wih i r i i g no ul s a n ng d n i e t m ne a z n d e t i i .The e r s i n f Cb Q1 i l xp e s o o f was xa i d y T— e m ne b R PCR a d n
维普资讯
20 年 1 07 1月第 1 第 1 期 4卷 1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要点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要点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转换,在伴随人一生的骨转换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
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可以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在骨代谢调节过程中,主要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包括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1.1甲状旁腺素对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和调节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PTH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维生素D、钙、磷、蛋白激酶、性腺类固醇类激素等。
PTH促进骨吸收和骨转换,动员骨钙入血,血钙升高。
研究表明,PTH对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双重效应,PTH的生物效应取决于其作用剂量,在持续大剂量PTH的作用下,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
间歇性小剂量PTH促进骨形成。
PTH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于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PTH减低,见于甲状腺手术切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症等。
测定血清PTH是诊断PTH相关性骨病的最重要指标,在判断和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结合血钙、血磷和维生素D水平一起分析。
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时,当血钙异常时,为查找原因常检测PTH,而当血钙正常时,通常不常规检测PTH,但血钙正常PTH也有升高现象。
1.2降钙素降钙素(CT)是一种重要的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的多肽类激素。
成骨细胞名词解释组织学

成骨细胞名词解释一、定义和性质成骨细胞,也称为骨细胞,是骨骼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
它们是成熟的、功能活跃的骨形成细胞,负责骨组织的形成和重建。
成骨细胞位于骨质表面、骨膜内面及骨髓腔中,通常与基质结合形成骨组织。
在组织学上,成骨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表现为长柱状或不规则形状,核大而深染,核仁明显,胞质丰富。
二、功能与特点1.骨形成: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骨基质,包括胶原蛋白和骨钙蛋白等,这些成分是构成骨质的主要成分。
通过合成这些基质,成骨细胞有助于骨质的形成和增加。
2.骨重建:成骨细胞也参与了骨组织的重建过程。
在破骨细胞对旧骨质进行吸收后,成骨细胞会在吸收部位形成新的骨质,实现骨组织的更新和修复。
3.调节血钙平衡:成骨细胞还能调节血液中的钙浓度,通过调节骨质矿化和吸收,以维持机体血钙平衡。
4.黏附于骨表面:成骨细胞具有黏附于骨表面的能力,通过特定的受体与骨基质结合,维持骨组织的结构和完整性。
5.表达多种生长因子:成骨细胞能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能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骨组织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三、成骨细胞与骨组织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会分化为成骨细胞。
这些成骨细胞会合成和分泌骨质基质,形成原始的骨质。
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成骨细胞会不断合成新的骨质,使骨骼逐渐生长和发育成熟。
在成年后,成骨细胞仍保持着合成骨质的功能,同时参与破骨细胞的诱导和骨组织的重建过程。
四、成骨细胞的分化与调控1.信号转导途径: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分化和调控。
例如,BMPs、TGF-βs等生长因子可通过相应的受体激活Smad或多条MAPK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活动。
2.转录因子:Runx2、Osterix等转录因子在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些转录因子能调控成骨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表达,促进其向成熟成骨细胞分化。
四种骨细胞的功能

四种骨细胞的功能
一、成骨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s)是在骨形成和修复过程
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特殊的细胞。
它们通过分泌二氧化碳、磷酸钙、磷酸氢钙以及某些蛋白质来处理骨的固化。
他们还能从血液中摄取一
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如钙、磷和镁,以增强其活性,激活骨细胞的合
成和分解。
成骨细胞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并分泌出激动因子来调节炎症
反应,这能够有效地确保骨的形成和修复,也可以减少炎症性疾病的
危险性。
二、去骨化细胞:去骨化细胞(Osteoclasts)是形成骨质的另一
个重要细胞群。
它们可以将磷酸钙和碳酸钙从骨中溶解出来,以调节
钙平衡,并保持血液中的正常钙浓度。
此外,它们还能够促进新骨的
生长,从而使骨头更加便携和灵活。
它们也可以参与炎症反应,调节
免疫系统,以及骨折修复。
三、纤维细胞:纤维细胞(Fibroblasts)是一种对骨细胞具有辅
助作用的细胞,它们可以分泌多种特定蛋白,以增强骨格结构的稳定
性和强度。
此外,纤维细胞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吸收少量的坚硬物质,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
它们还可以参与炎症反应,并调节骨细胞
的生长和分化。
四、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是通过控制血液流动而参与骨形成和修复过程的重要细胞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参与炎症反应,调节器官细胞的血液供应,同时也
可以过氧化反应抑制骨形成细胞的活性,从而阻止骨的过度生长。
另外,他们还能从血液中摄取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以促进骨形成。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1)

(四)刘锡仪等曾报道用损毁大鼠弓状核,致使ARC神经细胞明显受损,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皮下注射10%谷氨酸钠(MSG,4g/kg),可以选择性损伤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导致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建立了谷氨酸单钠(MSG)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被命名为脑源性骨质疏松症。其他脑源性骨质疏松模型:下丘脑-垂体断开术,松果体切除术。更接近于人类骨质疏松的病变过程,也适用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在骨骼系统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
1.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2.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体长缩短,驼背及发生骨折。
3.按严重程度分: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包括低骨量、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依次程度增加。
4.现代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因年龄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所致。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OMP)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疾病或药物因素诱发,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药物诱发如长期大剂量的肝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病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伴有遗传疾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期和妊娠期的骨质疏松症往往也列为此类
4.骨密度(BMD)测量:可以了解骨吸收与骨形成功能状态。采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面法(QCT)、超声法和双光子吸收测量法(DPA)等测量。
骨质疏松症概论

降低 原发性减少
疗效较差
继发性骨质疏 松症
内分泌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 病
药源性骨质疏 松症
营养缺乏性疾 病
慢性肝、肾、 肺等脏器疾病
结缔组织性疾 病
废用性骨质疏松 症
先天性疾病
其他疾病与因 素
内分泌性骨质疏 松
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
欣综合症) 性腺功能减退 肢端肥大症 甲旁亢 甲亢
未 富 先 老 的
60
100
老 年 人 口 大 约 为 万 人
1000
年 人 大 约 为 万
岁 以 上 的 老 年 人 大 约 为
个 进 入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省 份
国 家 , 年 已 开 始 进 入
2006
我 省 老 年 人 口 概 况
1.73
老
亿龄
化
社
病骨 学质
疏 松 的 流 行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运 动 和 制 动
药物和疾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骨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抑制蛋白质合成,长期 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基质合成下降,抑制骨形成。
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主要由性别、遗传、种族等因素决定 后天的因素包括:钙的摄入量,体育锻炼 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30-40岁 男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40-50岁 而股骨的峰值骨量出现较早,男女均在20-30岁
年龄 女∶男 骨丢失
骨丢失速率 主要病因
骨折部位
甲状旁腺功能
肠钙吸收
1,25-(OH)2D3生成
雌激素治疗反应
Ⅰ型(绝经后)
50~65岁 >6∶1 小梁骨为主
加速性 雌激素缺乏+衰老
峰值骨量及骨密度的年龄特征

女性峰值骨量低于男性 白人峰值骨量低于黑人 骨丢失发生在
增龄 骨吸收>骨形成 骨丢失时,骨质量随着骨量的减少而下降
C
14
骨密度
骨折阈值
停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年龄(岁)
Cecil Essentials of medicine; 4th edition, p.578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性别对BMD的影响 *
平均说来,男性BMD高于女性
1.5
脊椎 BMD
DXA测量 1.0
(g/cm2)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第五节:老年骨健康的管理
作者:周晨慧 资源编码:1_****_**_**_****_001_0
第1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峰值骨量及骨密度的年龄特征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骨由骨基质、矿物质和细胞构成
骨基质
90% 胶原 10% 其它蛋白 (骨钙素, 骨粘连蛋白, 骨桥蛋和磷)
细胞
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C
3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骨塑建与骨重建 Bone Modeling and Remodeling
塑建:骨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骨大小和形状 的改变
重建:成熟骨骼更新骨的过程
新骨替换旧骨的过程 在疲劳损伤、微小骨折和其它因素下发生
70 80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人种对BMD的影响 *
平均说来,黑人BMD高于白人
脊椎 BMD (g/cm2)
1.5
黑人女性
1.0
白人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培养液中的 BCD, 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 5 #N #3 ) 。我们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的检测结果也表 明各年龄组细胞 BCD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 ! 5 #N #3 ) 。 ! ! "= 骨钙素 ( I%2( K*+O@E%’(?2,0PD): 0PD 是成骨细胞的 特征性标志蛋白, 只有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和成牙质细胞 才能表达, 0PD 在骨形成过程中, 对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之间 的形成以及骨组织的矿化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
〔8〕 ;+E’?2(F 等 将取自 .7G 例膝关节或髋关节成形术患者的
松质骨骨组织分为 3# 6 8# 岁与 5 8# 岁进行体外培养, 结果 表明 0PD 分 泌 在 5 8# 岁 组 明 显 低 于 3# 6 8# 岁 组。
万方数据 明香) , 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 ( 王洪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P912 \ +6’1"#’,\&26/ >??. ,]74/ >> , Q7/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于
$G 例膝关节或髋关节成形术患者的松质骨骨组织分为 4 3# 岁和 5 3# 岁组进行体外培养观察 0PD 分泌量, 并用 Q<O D-Q 方法观察 0PD 1QRB 表达量, 结果发现 0PD 分泌与 0PD 1QRB 表 达 量 在 5 3# 岁 组 明 显 低 于 4 3# 岁 组。
〔A〕 *"##M"22 等 报道 F , >A ( XY ) > W. 对人骨膜内成骨细胞分
泌 *+, 的刺激作用在老年组明显低于年轻组, 老年组较年 轻组约降低 @?B , 性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成骨细胞内刺 激性 + 蛋白偶联的腺苷酸酶活性随增龄而降低, 而且对甲
〔 FE 〕 状旁腺激素的反应能力也随增龄而降低, W72"9&6 等 研
对 I、 F> 、 >I 究了甲状旁腺激素 ( D"’"#9[’71C 97’M726,,OY ) J >) 月龄大鼠成骨细胞的刺激反应, 结果显示所有大鼠的 成骨细胞接受 ,OY 刺激后细胞内 ;SZ, 均呈剂量依赖性增 加, 但对最大刺激的反应年轻大鼠是成年和老年大鼠的 . 倍, 表明成骨细胞内刺激性 + 蛋白偶联的腺苷酸酶活性随 增龄而降低, 从而导致成骨细胞对 ,OY 的反应能力降低。
〔$, /〕 化能力也减弱, 因而成骨细胞的来源明显减少 ; 成骨细
! ! 三、 成骨细胞的功能改变 ! ! 成骨细胞是一种活跃的蛋白质分泌型细胞, 能分泌多 种骨相关蛋白与局部骨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的这些功能随 年龄增长而发生相应改变。从一般的骨组织切片即可观察 到随年龄增长, 骨形成表面明显低于骨吸收表面, 表明成骨 细胞重建被吸收骨的能力随增龄而降低。 ! ! .= 碱性磷酸酶 ( +*>+*?2( @A%&@A+’+&(,BCD ) : 在增龄过
〔 F> 〕
检查了 HI 例 >. J E> 岁 ( 男性 .A 例, 女性 .E
例) 来自尸体解剖的股骨颈区皮质骨和小梁骨中 <+=0! 含 量, 发现 <+=0!随增龄而明显降低, 小梁骨中 <+=0!明显低 于皮质骨, 皮质骨和小梁骨平均每年各丢失 ?K . 、 ?K >F 2( L 在女性, 小梁骨 <+=0!下降速率明显快于皮质骨, M( 蛋白, 而在男性, 皮质骨和小梁骨 <+=0!的年龄依赖性改变类似, 骨相关性 <+=0!的这些变化与成骨细胞功能随增龄性降低 相一致。对不同年龄人成骨细胞样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重 组人 <+=0!对培养的人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和表达的影响 呈年龄依赖性, 来自年轻患者的成骨细胞样细胞对重组人 <+=0!的反应较好, 增殖率较高, 且 ! 型胶原与纤维粘连蛋 白的表达水平较高, 而取自老年患者的成骨细胞样细胞对 重组人 <+=0!的反应则较差, 增殖率较低, 且!型胶原与纤
〔7〕 成功能下降 。
。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
〔"〕
究与临床防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增龄性成骨细胞骨 形成功能减退机制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成骨细胞的增 龄相关改变包括形态、 增殖能力、 合成功能以及对各种生长 因子与激素的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改变。我们就这一方面的 内容作一综述。 ! ! 一、 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与增殖能力降低 ! ! 成骨细胞数量减少与增殖能力降低是增龄性成骨细胞 骨形成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在骨组织生长发育与骨重建 过程中, 成骨细胞主要来自两条途径, 即骨髓基质细胞向成 骨细胞转化与成骨细胞自身分裂、 增殖。随着年龄增长骨 髓基质细胞增殖减慢、 数量日益减少, 而且向成骨细胞的转
也检测了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促有丝分裂反应 的增龄改变, 结果发现生长激素、 <+=0!、 O+= # 与 ,W+= 对 人成骨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反应均随增龄而降低。 - - 四、 成骨细胞对 F , >A ( XY ) > W. 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反应 能力 - -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仅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逐渐降 低, 而且成骨细胞对F , >A ( XY) > W. 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反应 能力也逐渐降低。F , >A ( XY) > W. 和甲状旁腺激素刺激成骨 细胞所产生的 *+,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 - 随年龄增长, 成骨细胞 *+,、 <+=0F 、 胶原与非胶原性骨 基 质 以 及 多 种 细 胞 因 子 的 合 成 与 分 泌 减 少,对 F, >A ( XY) 应用 F , >A ( XY ) > W. 的反应能力降低, > W. 刺激所
〔G〕 对手术活检中取得的骨组织进行成 而增高。H+’FIJEK 等
梁骨骨组织分为男、 女以及 4 /# 岁和 5 3# 岁 / 个组观察了 体外培养人骨内膜骨细胞的增殖情况, 相差倒置显微镜下 动态观察发现细胞自骨片爬出的时间在 3# 岁以上男性组 明显延长。我们选取 % 3 岁、 $# 6 /# 岁、 3# 6 7# 岁和 ! 8# 岁 / 个年龄组共 /$ 例患者松质骨骨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 察成骨细胞自骨片爬出的时间以及成骨细胞生长至汇合所 需的时间, 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 细胞自骨片爬出的时间明 显延长, 从幼年组的 " 6 $ 9 延长至老年组的 7 6 : 9, 而且成 骨细胞生长至汇合的时间也随增龄而延长, 从 .3 9 左右延 长至 "3 9 左右。 (") 接种于相同底面积培养瓶内的细胞生 长至汇合时的细胞数随增龄而降低, 细胞数与年龄呈明显 负相关, 提示随年龄增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与细胞之间的 接触抑制增强。 ($) 应用 ;<< 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 结 果也表明随年龄增长, ;<< 相对比值逐渐降低, ;<< 相对
$G#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年 7 月第 "" 卷第 7 期! -A?2 S P(E?+’E,SJ2(= "##$ ,T%*= "" , R%= 7
・ 综述 ・
成骨细胞的增龄性改变
于明香 ! 王洪复
! !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与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 骨形成与破骨细胞 ( %&’(%)*+&’,,-) 骨吸收二者之间的动态 平衡失调有关, 其中, 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衰老退行性改 变是一关键因素
〔8〕 程中 BCD 的改变报道不一:;+E’?2(F 等 对 .7G 例 ( 男性
胞自身的分裂与增殖能力也随增龄而降低, 体外培养成骨 (.) 细胞自骨 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以下 $ 个方面: 片爬出的时间随增龄而延长, 0+’’1+22 等
〔3〕
将 $# 例患者小
7G 例, 女性 .## 例) 不同年龄组取自膝关节或髋关节的体 外培养人成骨细胞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BCD 随年龄增长
〔E, F? 〕
比较, 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 ) 诱导的促有丝 分裂活性随增龄明显降低, 对骨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不 随增龄而改变。研究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W+= ) 对 骨髓基质细胞的促有丝分裂作用随增龄而降低, 但对骨桥
〔 F) 〕 蛋白表达的刺激作用呈非年龄依赖性。 ,:6143;91:#6’ 等
〔 F. 〕 维粘连蛋白的表达水平也较低 。应用 NO0,PN、 Q7’#96’2
究表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经生理剂量的 F , >A ( XY ) > W. 刺 激后 *+, 分泌与 *+, MNQS 表达量随供体年龄增长而降 低, 这种反应能力的降低可能与主要来自皮质骨的成骨细 胞维 生 素 W 受 体 MNQS 表 达 量 随 增 龄 而 降 低 有 关。
〔)〕 !"#$%&’( 等 报道了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分泌的 *+, 在绝
.)F
( !0$型) 明显高于年轻小鼠, 这 祖细胞表达的 O+= # 受体 些细胞在离体情况下对外源的重组 O+= # 呈高反应性。以 上结果可进一步推测老年小鼠骨基质中 O+= # 合成降低或 活性降低可能导致骨髓祖细胞群的大小和发育潜力降低。
〔 FH 〕 O"2"5" 等 通过对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的骨祖细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