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梳理《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所著的一部科普小说。
该小说通过叙述昆虫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以下是《昆虫记》的知识点梳理:1.昆虫世界的描写:小说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昆虫们的生活方式、习性和社会生活。
例如,蚂蚁搭建蚁巢、鸡毛蒜皮争吵的蜜蜂等等。
2.昆虫与人类的对比:小说通过以昆虫为主人公,对比了人与昆虫之间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
人类社会中的贪婪、残酷和不公正等问题在昆虫世界中得以体现。
3.社会阶层的划分:小说中昆虫们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角色,例如,有女王蜂、工蜂、战士蚂蚁等。
这些阶层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平等,从而展现出人类社会中的阶级分化。
5.势利与虚荣:小说中昆虫们追求权力和地位,展现了势利和虚荣的一面。
例如,蚁后争夺权、蜜蜂之间的争斗等。
6.友谊与助人为乐:小说中也展现了昆虫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情感,例如,蚁后和蚂蚁之间的亲情、蜜蜂之间的友谊等。
7.环境保护:小说中通过描写昆虫们的生活环境和人类对其的破坏,表达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人类行为的警示。
8.人性的弱点:小说中通过昆虫们的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贪婪、嫉妒、仇恨等。
9.生命的意义:小说中昆虫们的生命短暂而脆弱,通过昆虫的生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10.寓言的特点:《昆虫记》以昆虫为主人公,寓意深刻,通过昆虫世界的描写,间接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同时,小说中亦融合了科普性质的知识,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取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
以上是对《昆虫记》的主要知识点的梳理。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还能对人类社会中的弊病和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也是一部寓言小说,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娱乐,又能获取有益的知识。
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汇总+考点大全

《昆虫记》知识点汇总+考点一、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半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二、主要内容及章节概况(1)《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章节概况第一章: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
第二章:记录了为黄地老虎幼虫做手术的毛刺砂泥蜂在荒石园中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记录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寄生行为和进食方式。
第四章:记录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的特性。
昆虫记重要知识点整理

昆虫记重要知识点整理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部科普文学作品,全书详细描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过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昆虫的分类:《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昆虫的分类,包括鞘翅目、鳞翅目、膜
翅目、直翅目等。
2.昆虫的生活习性:法布尔详细描述了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如蚂蚁的社会结
构、蜜蜂的舞蹈语言、蝴蝶的变态过程等。
3.昆虫的繁殖过程:《昆虫记》中详细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过程,包括雌雄交配、
产卵、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4.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法布尔强调了昆虫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昆虫如何
适应环境、如何影响环境等。
5.昆虫的生态价值:法布尔指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分解
有机物、控制害虫数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等。
6.昆虫的保护意义:《昆虫记》中也提到了保护昆虫的重要性,因为昆虫的消失
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7.昆虫的观察方法:法布尔在书中介绍了他的观察方法,如使用显微镜、制作
标本等。
8.昆虫的命名规则:法布尔解释了昆虫的命名规则,包括属名和种名的使用。
9.昆虫的形态特征:法布尔详细描述了昆虫的各种形态特征,如触角、复眼、
翅膀等。
昆虫记知识点考点归纳

昆虫记知识点考点归纳1. 昆虫简介•昆虫的定义和特点: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昆虫纲的一种动物,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具有六条腿,以及一对或两对翅膀。
•重要的昆虫分类:鳞翅目、鳞翅下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包括产卵、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等。
2. 昆虫的内外部解剖结构2.1 内部结构•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道、肠道、腺体等。
•昆虫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气管网、憎水袋等。
•昆虫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
•昆虫的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等。
2.2 外部结构•昆虫的头部结构:包括触须、复眼、单眼等。
•昆虫的胸部结构:包括颈部、前胸、中胸、后胸等。
•昆虫的腹部结构:包括腹节、生殖器官等。
3. 昆虫的功能与适应性•昆虫的嗅觉和味觉:昆虫的嗅觉和味觉非常敏锐,可以通过感知气味和味道来寻找食物、伴侣等。
•昆虫的视觉能力:昆虫的视觉能力因种类而异,有些昆虫可以看见光谱范围更广,有些能看到低频或高频的颜色。
•昆虫的生物钟:昆虫具有明显的生物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时间和条件来调整自己的活动和行为。
4. 昆虫的交通方式和行为特点•飞行:昆虫通过翅膀的振动来飞行,其中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为飞行能手。
•行走:昆虫的腿部结构适应了各种各样的行走方式,有些昆虫还可以快速奔跑。
•爬行:部分昆虫没有翅膀,只能通过爬行来移动。
5. 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昆虫的生态功能: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包括食物链的构建、花粉传播、土壤肥力的改善等。
•昆虫的生物防治:利用昆虫的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昆虫的经济价值:昆虫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利用昆虫来制作食品、药物等。
6. 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简介•《昆虫记》的作者:雅克·阿尔诺(Jean-Henri Fabre)。
•《昆虫记》的内容简介:《昆虫记》是法国博物学家雅克·阿尔诺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和描写,展示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生态意义。
《昆虫记》知识点归纳

《昆虫记》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
二、内容概述。
1. 昆虫的种类与习性。
- 书中描写了众多昆虫的种类,如蝉、蟋蟀、螳螂、蜘蛛、蜜蜂、萤火虫等。
- 习性方面,例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它的住所非常讲究,有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它的外形很有特点,有着三角形的头、镰刀状的前足,雌性螳螂在交配后甚至会吃掉雄性螳螂。
2. 昆虫的生命历程。
- 许多昆虫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历程。
以蝴蝶为例,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孵化出幼虫后,幼虫不断进食、蜕皮长大,然后吐丝结茧化为蛹,最后破茧成蝶。
三、艺术特色。
1. 科学与文学性的结合。
- 法布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观察昆虫,详细记录昆虫的形态、习性、繁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例如他对昆虫解剖学的描述准确无误。
- 同时,他又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写昆虫,使作品充满文学性。
如“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
”2. 拟人手法的运用。
- 书中大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昆虫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舍腰蜂是一个非常怕冷的动物,它搭建起自己的帐篷,在那帮助橄榄树茁壮成长,鼓励着蝉儿纵悦高歌的太阳光下建筑自己的安乐之居。
”把舍腰蜂当作怕冷的、会搭建安乐居的人来描写。
四、主题思想。
1.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法布尔通过对昆虫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他认为每一种昆虫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是美丽的蝴蝶还是丑陋的蜣螂。
2. 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 作品体现了法布尔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研究昆虫,试图解开昆虫世界的各种谜团,这种探索精神对读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昆虫记》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昆虫记》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1.小说的背景:小说的背景设定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主要发生在大树下的一个小世界里,昆虫们感受和经历人类世界的故事。
2.登场的昆虫:小说中登场的昆虫有蚂蚁、蜜蜂、蝴蝶、瓢虫、蛾子等,每个昆虫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3.昆虫的社会组织:小说中描述了昆虫的社会组织,如蚂蚁的劳动分工、蜜蜂的分工合作等,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昆虫社会的有序和紧密。
4.昆虫与自然:小说中反映了昆虫与自然的关系,如昆虫们对植物的依赖和与植物的互动等,揭示了生态环境中的相互依存和和谐。
5.昆虫与人类:小说中讲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如昆虫们在人类环境中的生存和利用等,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6.昆虫的情感和感受:小说中描写了昆虫们的情感和感受,如追求幸福、对自由的渴望等,通过昆虫的视角传达了人类生活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7.昆虫的命运与现实:小说中昆虫们的命运与现实息息相关,如昆虫们受到人类破坏、被困在瓶子里等,通过这些描写暗示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对待自然的态度。
8.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小说以寓言的形式讲述,运用了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奇特的昆虫世界和揭示寓言的哲理。
9.人性与动物性的对比:小说通过昆虫与人类的对比,揭示了人性和动物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
10.寓言的教育意义:小说虽以昆虫为主角,但寓意深远,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警示,教育人们要保护和珍视生态环境。
以上是《昆虫记》必考知识点的全面整理。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部寓言小说,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反思。
【备考2020】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整理

2019年中考名著阅读:《昆虫记》知识点整理导读概要《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介绍】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
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品简评】《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昆虫记知识点梳理

昆虫记知识点梳理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只由于惊人的变大而变异的有机生命穿越到现实世界,以一个详尽的观察者的角度,描绘了昆虫世界的生态和社会,在其中融入了对人类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以下是对昆虫记的一些知识点梳理。
1.主要角色:昆虫记中的主人公是安东尼告,他是一只巨大的昆虫,是被神秘力量诅咒的结果。
他的体形巨大,外貌与真实的昆虫非常相似,但同时他还保留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2.昆虫的生态特点: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多样性高,数量庞大,分布广泛。
昆虫可以根据饮食习性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如花蝶、蜂类、吸蜜虫等,每种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3.昆虫的社会行为:昆虫是社会性生物,很多昆虫都会组成组织严密的群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的社会结构,如蚂蚁有蚁后、工蚁和兵蚁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结构。
昆虫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如化学物质、触角触碰和振动等。
4.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大多数昆虫通过交配繁殖,雄性昆虫通过触角或排泄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雌性昆虫。
部分昆虫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如蚂蚁中的蚁后可以不经交配产卵。
5.昆虫的适应能力:昆虫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它们可以通过蜕皮来适应生长,适应外界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昆虫还可以利用各种脱逃策略来避免天敌的捕食,如伪装、化学物质释放和迅速飞行等。
6.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昆虫对人类来说既是益处也是危害。
一方面,昆虫可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如传粉、降解有机物和控制害虫等;另一方面,一些昆虫也会给人类带来损害,如传播疾病、破坏庄稼和侵害人类财产等。
7.人类对昆虫的探索与应用:人类对昆虫的探索和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昆虫的形态和结构对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航空技术、材料科学和医药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概要《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介绍】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
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品简评】《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典型事例:1、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2、螳螂捕食的情景。
启示或感受: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我们和谐的家园。
【作品价值】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名著缩写】这些昆虫全都是我的伙伴,我的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和现在所熟识的朋友们,它们全都住在这里,它们每天打猎,建筑窝巢,以及养活它们的家族。
而且,假如我打算移动一下住处,大山离我很近,到处都是野草莓树、岩蔷薇和石楠植物,黄蜂与蜜蜂都是喜欢聚集在那里的。
我有很多理由,使我为了乡村而逃避都市,来到西内南,做些除杂草和灌溉莴苣的事情。
(《论祖传》)我注视着池水中的气泡,作了一番遐想:在许多许多年以前,陆地刚刚脱离了海洋,那时草是第一棵植物,它吐出第一口氧气,供给生物呼吸。
于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相继出现了,而且一代一代繁衍、变化下去,一直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
我的玻璃池塘似乎在告诉我一个行星航行在没有氧气的空间里的故事。
(《神秘的池塘》)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石蚕》)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
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蜣螂》)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
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蝉》)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
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
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蜣螂》)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
泥水匠蜂的窠巢是利用硬的灰泥制做而成的。
一般它的巢都围绕在树枝的四周。
由于是灰泥组成的,所以它就能够非常坚固地附着在上面。
但是,泥水匠蜂的窠巢,只是用泥土做成的,没有加水泥,或者是其它什么更能让它坚固的基础。
那么,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泥水匠蜂》)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
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
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它身上有那么多的杀伤性很强的武器,还有那么凶恶的捕食方法,甚至它居然要以自己的同类为食。
尽管如此,螳螂也和人类是一样的,不光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还拥有很多自己的优点。
比如,螳螂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这便是螳螂众多优点中很突出的一个。
(《螳螂》)确确实实地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它们怀念着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
凭借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
是的,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蜜蜂》)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
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它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
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红蚂蚁》)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
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
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蟋蟀》)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
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
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
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孔雀蛾》)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
(《蜘蛛的几何学》)这根线之所以要从网的中心引出是因为中心是所有的辐的出发点和连接点,每一根辐的振动,对中心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只虫子在网的任何一部分挣扎,都能把振动直接传导到中央这根线上。
所以蜘蛛躲在远远的隐蔽处,就可以从这根线上得到猎物落网的消息。
这根斜线不但是一座桥梁,并且是一种信号工具,是一根电报线。
(《蜘蛛的电报线》)不久,小虫就要尝尝绿色植物了。
卷心菜的灾难也就此开始了。
它们的胃口多好啊!我从一颗最大的卷心菜上采来一大把叶子去喂我养在实验室的一群幼虫,可是两个小时后,除了叶子中央粗大的叶脉之外,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照这样的速度吃起来,这一片卷心菜田没多少日子就会被吃完了。
(《卷心菜毛虫》)在这些默默地埋头苦干的蜜蜂和黄蜂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别的虫,那些我们称之为寄生虫。
它们匆匆忙忙地从这个家赶到那个家,耐心地躲在门口守候着,你别以为它们是在拜访好友,它们这些鬼鬼祟祟的行为决不是出于好意,它们是要找一个机会去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
(《寄生虫》)2习题巩固1、《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
举例: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2、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3、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法布尔;这本书是《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绿色蝈蝈》。
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简述《昆虫记》的主题: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5、《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答: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
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
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
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