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月饼的故事与传说

中秋节月饼的故事与传说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欢聚一堂,赏月、品尝月饼,并且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故事与传说。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和中秋节月饼相关的传说,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1. 嫦娥奔月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
她的丈夫名叫后羿,是一位勇敢无比的射箭高手。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们带来了和平与温暖。
但是,后羿却因此引起了嫉妒心强的王母娘娘的不满。
为了惩罚后羿,王母娘娘偷偷地召唤走了后羿。
留下了孤身一人的嫦娥,她为了怀念丈夫,决定选择远离尘世,奔向月亮永远陪伴着爱人。
当她到了月亮后,成为了嫦娥仙子,也被人们称为“月亮上的仙女”。
后来,人们就将嫦娥仙子的形象制作成月饼,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2. 曹操切月饼据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也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人。
一年的中秋节,曹操在草地上欣赏月亮,看到他那个时代的腐败和痛苦,他想改变人们的生活。
于是,曹操下令切下一枚圆形的蛋糕,取名“月饼”。
他命令把蛋糕分成十四个小块,每个小块上刻上面额。
他选择了十四个贵族,每个月饼都有一个面额,并把这些月饼分发给了人民。
这就是月饼的起源。
3. 民间故事: 造反之因在明朝时期,中国人民受到了严重的苦难和压迫,他们不堪忍受,决定举行起义。
为了传达消息和安排计划,受到信任的起义领导者通过偷偷藏在月饼里的纸条与人们联系。
这个故事讲述了普通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月饼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成为了这场起义中重要的角色。
4. 铁扇公主救夫相传古代有位铁扇公主,她的丈夫是南海龙王。
有一次,太阳火神在人间制造了大火,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铁扇公主为了拯救丈夫和人们,决定去取回水火珠。
铁扇公主下凡后,她找到了火星并拿回了水火珠。
然而,在她回去的路上,火神发现了她的行踪并派出了追兵。
铁扇公主拼尽全力逃跑,最后她将水火珠藏在月饼里,成功逃离。
从此以后,月饼因为救夫的故事而流传下来,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食物。
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的由来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月饼。
那么,为什么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传统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几个版本。
一、嫦娥奔月最有名的中秋节传说之一是“嫦娥奔月”。
相传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人们生活在灼热的气候下。
为了拯救人们,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气恢复正常。
他被尊为英雄,但他的妻子嫦娥却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被流放到月亮上。
据说每年的中秋之夜,嫦娥会从月亮上降临到人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中秋节要仰望月亮的原因。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开始在中秋节吃月饼,因为月饼的形状和圆满的月亮相似。
二、起义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八月十五吃月饼与反抗外族统治有关。
据说,公元14世纪末,元朝统治者对中国人施加了严厉的统治,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
此时,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最终建立了明朝。
根据传说,起义期间,朱元璋的密探将反抗的计划写在了月饼里,并分发给起义军。
他们成功地策划了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每年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以纪念起义军的英勇行动。
三、祭奠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祭奠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会为了感恩和祭奠祖先而举行仪式。
而中秋节正好成为祭祀祖先的一个好时机。
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人们会摆放一些食物和水果作为供品。
相传古人为了避免供品被恶鬼抢走,所以会做一些假生活用品,将真正的供品隐藏其中。
为了防止被发现,这些供品被包在了月饼的外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奉月饼成为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文人习惯八月十五之夜,在明亮的月光下,各种文人墨客观月赏月,饮酒吟诗。
月亮被文人们视为灵感的象征,他们相信在这个时候,在月光下完成的诗词、字画将抓住更多灵感。
在这样浪漫的背景下,文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了许多美丽深情的诗句。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呢,中秋节吃月饼有什么的寓意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希望有所帮助!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
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
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
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
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中秋节到了,我们许多人都会吃月饼,但是有些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中秋吃月饼,那么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古代人吃月饼的寓意习俗:吃月饼这个习俗,从唐朝就已经流传下来了,月饼这个名称是由杨贵妃命名的,他起初起初月饼是在宫里流传,的小吃糕点,后来杨贵妃命人制作出精致的印子,嫦娥飞月的饼皮,然后称为月饼,后来流传到人间,百姓们家家户户都吃月饼。
中秋这一天,吃月饼要从唐朝朱元璋说起,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当年朱元璋起义,整治元朝末年的官僚人员,为了能更好的在行动中有所保密,朱元璋约定以赠送月饼为传递的信号,所以八月十五吃月饼,赠送月饼就慢慢流传到现在,现在的月饼也是作为中秋佳节互赠良友的一种佳品。
现代人吃月饼的寓意习俗:有唐代就流传到至今的中秋吃月饼,习俗咱们都没有忘记,而且吃月饼习俗在现在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中秋佳节的仪式感,每到中秋佳节,不仅一家人要团团圆圆的在家赏着月亮,吃着月饼,在中秋节这一天的白天,还要拿着月饼去亲戚家走访送礼,以饼会友。
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时候就会进行祭拜月亮的仪式,在祭拜的贡品里面就肯定要有月饼,祭拜完月亮之后,就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面边吃着月饼边赏着月聊着天,中秋这一天吃月饼是代表团团圆圆,一家人幸福美满,团聚的一天。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九月中旬)为中秋节。
而中秋节与吃月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将简短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便是著名的“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舜帝因为其治理得宜,万民景仰,被太阳神封为玉皇大帝的继承者,同时,也受到了众神的喜爱。
舜帝有一位妻子叫做嫦娥,她非常美丽善良。
然而,后羿夸诞了很多次,将其射杀,并诬陷他心怀不轨。
嫦娥无法忍受并且承受了太多压力,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奔月宫逃避了人世间的纷扰。
但是,中秋节却留下了一个理想的日子,让人们寄托了自己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一天叫做中秋节。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开始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当属吃月饼了。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同样源远流长,据说最早是源于古代百姓对团圆的期盼。
相传,当时许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团聚。
然而,中秋节这一天,他们会通过赠送月饼这一小小的举动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除了团圆的意义外,月饼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月饼由于形状圆满,材质丰富,口味独特,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祝福和向往。
比如,象征着”团圆“的蛋黄已经成为了月饼的标志之一,同时,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以满足各个人的口味需求。
尽管月饼的风味、种类多种多样,但每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却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月饼也不仅仅是中国的特产,如今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传播。
总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它代表了人们对团圆、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亲友团聚,还是通过月饼表达美好祝愿,中秋节都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对待亲人、友人和生活更加珍惜和向往。
这一传统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温暖。
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

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秋节月饼有什么来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秋节月饼来历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
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月饼简介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据说,中秋节最初是为了祭拜月亮而设立的节日,因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逐渐形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炎热的太阳让人受不了。
于是,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决定用弓箭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人间。
在后羿的努力下,九个太阳一个一个被射下,人间终于变得凉爽了起来。
人们为了感谢后羿的英勇事迹,纷纷向他献上自己制作的美味佳肴。
而其中一种美食,就是后羿最喜欢的月饼。
人们通过吃月饼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同时也纪念后羿的英雄事迹。
另外,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在东汉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族统治,策划了著名的起义——霸王别姬。
为了传递暗号,拯救将军刘秀的兵士们在中秋节前夕,在月饼中夹带了密信。
这样,兵士们能够安全地传递重要消息,密切配合起义计划。
尽管中秋节吃月饼的具体来历已经无法考究,但是,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已经成为寄托人们思乡情怀的象征之一。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制作或购买各种口味的月饼,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吃月饼的同时,人们还会赏月、敬香、燃灯等,共同度过一个欢快祥和的节日。
此外,月饼还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因为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深厚的羁绊,把月亮看作家人团聚的象征。
而月饼的圆润造型,则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所以,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与远在他乡的亲人团圆,并希望家人平安、幸福和健康。
总而言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既有民间传说的影响,也融入了反抗外族统治的历史事件。
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思念的文化载体。
无论传说如何变幻,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20xx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那肯定少不了吃月饼。
那你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吗?你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这里就告诉大家,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及有关中秋节月饼的传说等方面内容。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
《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
”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
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