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不能没有规则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试卷)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期末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卷(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10小题)1.(2022秋•龙华区期中)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不听话的小树在山城上有两棵树,一棵是大树,一棵是小树。
一天,七星瓢虫来到小树旁边说:“小树,我要产卵了,我能不能在你身上产卵?”小树连忙说:“不行!不行!你长得太难看了,我才不让你在我身上产卵。
”七星瓢虫无可奈何地飞到了大树身上。
过了一会儿蝴蝶飞来了。
蝴蝶娇滴滴地说:“小树,我能不能在你身上产卵?”读到这里,蝴蝶想在小树身上产卵,我预测小树会说: 我的依据是: 小树说:“可以!可以!”大树连忙说:“小树,你可别让它在你身上产卵,它的卵会变成毛毛虫把你的树叶全吃光。
”小树说:“我才不信呢!美丽的东西一定会生下好东西。
”蝴蝶听了高兴地飞到了小树身上。
过了几天,七星瓢虫和蝴蝶的幼虫都生下来了。
七星瓢虫让孩子们把大树身上的虫子都吃光了,大树长得又高又壮。
但毛毛虫把小树身上的叶子都吃光了。
啄木鸟飞过,见小树不舒服,关心地问:“小树,你生病了,我帮你治治吧?”小树不在意地说:“不用,毛毛虫长大以后会变成蝴蝶飞走的。
”我预测小树的结局是: 我的依据是: 又过了几天,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空中电闪雷鸣,一道白亮亮的闪电把小树劈倒了,大树望着固执的小树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1)请你对故事进行合理预测,并把预测的结果和依据写在文章中的横线上。
(2)文中 在大树上产卵了,结果大树长得 ; 在小树上产卵了,结果小树 。
我知道了对于树来说, 是益虫, 是害虫。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小树不让七星瓢虫在它身上产卵,因为小树嫌七星瓢虫长得丑。
②大树又高又壮,是因为毛毛虫帮助它吃了虫子。
③啄木鸟看到小树身体有点不舒服,想帮它治病。
(4)佳佳说他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
通过这个故事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吧。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国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錾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甩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完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英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作文范文之不能墨守成规作文

不能墨守成规作文【篇一:墨守成规,亦为大道(新)】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
此乃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
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
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由孔子的名言引入,底蕴深厚,强调自由需在规则的框架内,为中心论点的出现奠基)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
倘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分析材料逻辑思维严密,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规则,不可或缺。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
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利赋予政府。
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利乃至暴力推翻它。
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初步论证,看出作者读书的广博,站位高)文有定法,律有常规。
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由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
生活中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
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
(进一步论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
康德言,世上有两种东西越想越觉得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从反面假设论证,增加论证的深度)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
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
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前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
(联系社会现实,让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功底很强)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
规则、秩序话题作文《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

规则、秩序话题作文《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有一天深夜,卫国国君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在一起闲聊。
这时,王宫外面一辆马车由远及近快速驶来,坐马车的人或许有什么急事。
当马车驶到王宫大门外时,稍稍停顿片刻,马蹄声再次响起。
不过,马蹄声慢了下来,车上的人已经下了车,牵马缓缓步行。
马车驶过王宫大门后,重新又恢复了起初沉重的响声。
马车的主人重新坐上马车,疾驶而去。
南子说:“车上坐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奇怪地询问原因,南子说:“卫国有规定,从王宫大门外走过,要下马步行。
当时正是深夜,路上一个人都没有,除了蘧伯玉这样的君子,谁还肯遵守这样的规则!”等到第二天,经人询问,确实如此。
班级计划举行座谈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对于这个历史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蘧伯玉行为的看法:规矩,不能逾越。
规矩,就是预先制定的规则,是一切行为活动的准则。
既然是规矩,就不能逾越,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像蘧伯玉一样,哪怕已至深夜、哪怕没有一个人监督,也要遵守规矩。
这看起来有点儿迂腐,但就是有着这样一些看似迂腐实则都是君子之为的人在默默坚守。
社会需要规则,规则不能破坏。
《淮南子》中就有“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的话。
意思是画方形的工具如果不准确,就不能画出标准的方形;画圆形的工具如果不精准,便无法画出标准的圆形。
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没有规则,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整个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不坚守规则,规则岂非变成一纸空文?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行人、车辆都遵守“靠右行”的规则,马路就会变成畅通的道路;如果行人、车辆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乱走,马路岂不乱成“一锅粥”?由此可见,规则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理解练习

整本书阅读《乡⼟中国》阅读理解练习《乡⼟中国》阅读理解练习⼀、填空题(10分)1.《乡⼟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
2.“我们说乡下⼈⼟⽓,虽则带着⼏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字却⽤得很好。
”这句话出⾃《乡⼟本⾊》。
3.“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中国社会乡⼟性的基层发⽣了变化,也只有发⽣了变化之后,⽂字才能下乡。
”这句话出⾃《再论⽂字下乡》。
4.“缺乏变动的⽂化⾥,长幼之间发⽣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
”这句话出⾃《⾎缘和地缘》。
5.《差序格局》中涉及的⽂化名著有很多,如《论语》,请你再列出两个《礼记》《中庸》、《⼤学》。
⼆、内容理解题(7分)1.下列对《乡⼟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乡⼟本⾊》⼀章⼤抵是全书的总论。
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性的,这⼀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性”。
B.乡⼈不识字是智⼒问题,不是知识问题。
乡⼟社会是⾯对⾯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不⽤⾯对⾯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字的传递信息能⼒也有其限制性,需要⼀定的⽂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
所以⽂盲并⾮出于“愚”,⽽是由于乡⼟社会的本质。
C.中国家的扩⼤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系之⼀⽅⾯。
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在中国,⽗⼦是主轴。
在乡⼟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待在⼀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礼治秩序》⼀章认为,乡⼟社会是⼀种⽆为⽽治的社会,可以说⼀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E.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因繁殖⽽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定的联系,⽐如⽤旧地来命名新地。
⼀个村⼦的新客很难被当作“⾃⼰⼈”,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不讲⼈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意,从⽽发展商业。
项,“乡⼈不识字是智⼒问题,不是知识问题”有误,《⽂字下乡》中认为乡⼈不识字与教授不能捕⾍是⼀样的,环境不同,⽂字对于乡⼈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选择题专项训练6(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阅读理解选择题专项训练6(含答案)开在空中的花——雪①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所以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对雪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对孩子们来说,下雪是件快乐的事,能玩雪球、堆雪人、打雪仗……②雪从云中降落到地面,是白色不透明的六角形固体降水物,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因此,人们常称雪为“雪花”。
雪一般是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的高空气温条件下形成的。
③普通降雪有小雪、大雪,例如人们所说的“鹅毛大雪”,就算比较大的降雪了。
但是,在英国和美国曾经下过更大的雪,雪花的直径有10厘米,如同小碟子一样大,被人们称作“雪碟”。
④我国北方经常下雪。
在我国平原地区,积雪时间最长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每年积雪时间达到200多天。
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区长年积雪,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阿尔泰山、天山等地下雪和积雪的时间都在半年以上,长白山的天池达9个月。
⑤雪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我们一般看到的雪是白色的,但是在西藏下过红雪,内蒙古下过黄雪,西伯利亚下过青雪,阿尔卑斯山下过绿雪,瑞士下过褐雪。
这些奇特的雪之所以有不同颜色,是因为雪中含有不同的植物或矿物质的细小颗粒。
⑥雪下到地面和高山上,形成积雪,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水力资源。
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农田,就是靠祁连山的雪水浇灌的。
当然暴风雪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1.第①自然段中说“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对雪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这是因为:()A.雪有很多颜色,非常美丽。
B.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C.雪像盛开的花朵一样。
D.北方的冬天经常下雪。
2.造成雪的颜色不同的原因是:()A.下雪的时间早晚不一样。
B.下雪的温度各不相同。
C.雪下到了高山、平原或者大河等不同地方。
D .雪中含有不同的植物或矿物质的细小颗粒。
3.从文中看,雪有很多好处,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全面的一项是:()A.孩子们可以玩雪球、打雪仗、堆雪人。
B.雪可以降温,也可以使空气清新。
C.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水力资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1.树的头发树是山的女儿,她经常穿着绿衣在山的怀里撒娇,她扶摸着秀发问山:“爸爸,我的头发美吗?”山沉默了一会,“孩子,没有头发你怎么办?”山冒出一句奇怪的话。
树说:“那我留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山叹了口气说“孩子,好好珍惜吧。
”树渐渐长大了,头发更浓密了,她经常跑到小河边看着水中的倒影说:“我的头发真是越来越美了。
”山却对树说:“放弃头发吧,它对你没好处的。
”树哭着说:“爸爸,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山没有说话,他明白女儿,四季,鸟儿们都围绕着树,为树飘逸浓密的头发唱着赞歌,鲜花也用讨好的眼光看树,因此,树为一头飘逸的头发而深感自豪,山看着女儿,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或许,山的话,的确是真实的。
前不久,来了一队砍伐工人看上了树的美丽的头发,决定砍掉树,山再一次劝女儿:“孩子,把头发剪去吧,它还会再生长的。
”树固执地说:“不,我决不会剪,宁死也不。
”山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再一次长长叹了口气,随着时间的流逝,砍伐工人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树,没有多久,树就被他们带走了,树哭着说:“我真后悔呀,为什么没听父亲的话?”树流下了眼泪,随砍伐工人上了车。
山看着女儿,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呀,虚荣心使你看不清自己,最后走上了绝路。
”山流泪了,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
1、文中的“头发”指的是什么?------------------------------------通过课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固执:--------------------飘逸:---------------------3、用“~~”画出中心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答案】1、树枝和树叶2、拟人更生动形象3、很坚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放弃。
清新雅致,恬淡自然的一种感受4、虚荣心使你看不清自己,最后走上了绝路。
小学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解答

KAOSHI YUPINGJIA◎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育才双语学校陈业芹阅读理解是小学英语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识别关键词汇、运用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等多种因素来解答题目。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效地应对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类型及特点、词汇知识的应用、阅读技巧的训练和文章结构等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如何解答英语阅读理解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深入探讨阅读理解的相关知识点,为小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理解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解答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和做题思路,从而更好地应对英语考试,帮助小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阅读理解题的类型及特点小学英语阅读理解题是小学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根据题目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不同类型。
以下是解决这些小学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1.选择题选择题是小学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通常要求在文章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并选择对应的选项。
对于这种题型,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全文:在开始解答题目前,要先认真阅读整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例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B.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C.The benefits of team sports.D.The rules of basketball.这道题往往会是文章阅读的最后一个问题,需要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抓住中心思想后才能给出答案,而后再从选项中找出关键词,比如A 选项的importance ,B 选项的history ,C 选项的benefits ,D 选项的rule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理解——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
必须在10点前回家。
但是有一次,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
回家时怕被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
第二天早上,爸爸看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来,说:你这样做事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
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
然后,爸爸又重申的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
年迈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牧场大小如何,我们还是要用栅栏讲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
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
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
红绿灯时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响,很是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
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来,累得满头是汗。
你看,小孩觉得上厕所不冲洗违法了规定。
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
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和安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出意思。
(1)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指什么?
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
(2)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指什么?
规则、守则、规定,或法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牧场大小如何,我们还是要用栅栏讲牧场围起。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面越来越开阔,这时我们更要注意加强孩子对于遵守生活规则的教育和引导。
3.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引用小约翰深夜跳窗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违反规则十分危险。
②引用瑞士小孩的冲洗马桶事例,目的是想说明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
(2)根据短文观点回答问题。
①生活处处有规则。
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②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这一规则,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