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史料研读

合集下载

2018年《史记》研究综述

2018年《史记》研究综述

2018年《史记》研究综述作者:王爱华来源:《大观》2020年第01期摘要:《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上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历史地位,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史记》研究成果丰富,分别从《史记》人物研究、自然及人文研究、影响及传播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究。

文章对其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了解2018年《史记》研究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2018年;《史记》;综述2018年的《史记》研究总体上保持稳定,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2018年12月31日以“史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剔除了非学术类文章)共查询到有关《史记》的学术文章124篇,可以看出2018年的《史记》研究呈现出稳定全面的发展趋势。

一、史记人物研究(一)人物悲剧性《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更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深刻内涵也一直被后世不断发掘。

这部鸿篇巨制中也蕴含着作者司马迁深深的悲剧意识。

岳玫认为,司马迁的悲剧性就在于他过于敏锐的目光,并指出文章触及到《史记》人物悲剧性的内核。

[1]田林和任强也认为,《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是有艺术魅力的。

《史记》中的不同人物在面对死亡时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也表达出作者对于其悲剧性结局的惋惜。

[2](二)君主形象《史记》将本纪作为全本开端,足以看出君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刘清认为,《史记》把黄帝本纪作为开篇,是对他人文始祖地位的捍卫。

[3]郭清杨总结了帝尧最大的功绩就是制定历法与禅让制。

他认为禅让的本质就是部落中头目的更替制度,这对后世登崇俊良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4]宋恩来认为,大禹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一位爱民亲躬的君主形象。

文章重点讨论了大禹身上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并指出这种精神与他备受后世尊敬有着极大关联。

大禹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洪流而消逝,反而会在当代指引人们不断奋发向上。

【初中历史】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9

【初中历史】2018届中考历史(山西))研究课件ppt(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3份) 通用9
新生政权的巩固
抗美援朝战争
半岛风云------朝鲜突变
5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断了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 奔赴前线…… 战争结束了, 平静的生活又开始了, 但14万年轻的生命已消失在滔滔的 鸭绿江边 让我们翻开历史尘封的记忆, 回味那些最可爱的年韩 国
朝 鲜 全 图
一、抗美援朝
1、背景: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于1950年9月15日在朝 鲜中部的仁川登陆。10月1日,所谓的“联合国军” 司令麦克阿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民主主义 共和国“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 美国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 境的城市,还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 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战争进程与结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进攻阶段: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赶回 “三八线”附近 相持阶段:边打边谈,上甘岭战役
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取得 战争胜利
抗美援朝经过和结果
了解志愿军入朝 的时间、交战双 方、指挥者
目的:支援朝鲜,保家卫国
3、性质:
中国的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 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迫不得已,既是为 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 政权,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所以是一场 正义的战争。
志愿军军歌
彭德怀
雄赳赳 气昂昂 垮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 雄赳赳 气昂昂 垮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
北京市郊农民召开斗争恶霸地主大会

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专题(文科)

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专题(文科)

史学入门与史料价研读专项讲义与训练史料研读专题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课标要求】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并非所有史料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

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

搜集和整理不同类别史料的方法有所不同,但却有共同的原则。

运用史料就是理解历史,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等原则。

对不同类型的史料,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需要掌握读懂它的技能,才能对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形成准确的认识。

二、史料的类型(一) 按史料的形式划分为1、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主要包括史书、档案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

(2)地位与价值:是数量最多、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明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经常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因素,如研究者的立场、个人素养;政治因素,如政局变动、政治导向等;时代局限因素,如研究方法不同、研究角度不同、时代局限性等;2、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器物、建筑物、遗迹、遗址、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价值:①客观真实、直观地反映历史事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②研究史前(前文字阶段) 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③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其补充、纠正。

绘画对于研究当时的艺术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局限性:实物史料大多只反映历史的片断,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因此需要与其他类型史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

3、口述史料:是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的原始资料(1)种类:神话、史诗、民间传说、俗语、歌谣、回忆录、访谈录以及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被称作口述史学。

2018年高考历史研讨会资料《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研讨会资料《历史一轮复习策略分析》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反帝行动
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 雅典的公民意识 人民主权说 苏联经济政策调整 ★ 70年代美国经济特点 ★
厚中薄西 倚重经济
从设问与答案的角度看全国卷的命题趋势(选择题) 题号 全国Ⅰ卷 现象类 ★ 24 分封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 25 据此可知,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 特点类 ◆ 26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 观点结论类 ▲ 27 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
现象类 ★ 特点类 ◆ 观点结论类 ▲
教材回归接地气
结论定位不出轨
30
31 32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
这一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 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 ▲
33
34 35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人民主权 ◆
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制度认同
(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 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考试》 2017年第7期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 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 6、落实2017年考试大纲调整后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历史教 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 国考试》第7期)
33
34 35
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该漫画说明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发展 ▲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

2018届中考历史(四川)研究课件ppt(25份) 通用12

2018届中考历史(四川)研究课件ppt(25份) 通用12

• • • • • • • • • •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 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 • • • • • • • • • • • • • • • • •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乾· 象》 5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劝学》 7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列传》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劝学》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诚廉》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 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018高考全国卷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十四历史观历史理论史料学及史料研读1

2018高考全国卷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十四历史观历史理论史料学及史料研读1

(2)主要着眼点:①它以“社会空间”而不是“国 家”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它关注大范围、长时 段的整体运动,不仅关注跨国家和种族的经济互动、 技术转移和帝国扩张,还关注影响各个文明之间互动 的自然环境变化、移民潮流、观念和信仰的演变等等; 它综合考虑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重估人类活动与社 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地区史和国别史,把地 区和国别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来考查。②以全球 史观透视历史,要求尊重世界上所有民族——而不是 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因而要研究每一个 民族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关注各地区、各民族和社会 之间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和结果。
主题十四历史观历史理论史料学及史料研读
一、命题趋势 “以新情景、新材料为背景,反映我国史学研究 新成果,学术性相应增强”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命题 的显著特点之一。尤其是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文明史理论 (范式)、现代化 理论 ( 范式 ) 和整体史理论 ( 范式 ) 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价 值取向。正如刘宗绪教授所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 角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总纲。这是 一种境界和高度„„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就把握了真 谛,也有利于真正接受祖先留下的历史遗产,有利于 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
探究二 全球史(整体史)理论(范式) 1.知识归纳 (1)基本内涵: 全球史(整体史)理论(范式)将人类社 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史观,又称为全 球史(整体史)理论(范式)。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 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 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 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这一转变开 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 “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 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史料研读》课程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史料研读》课程纲要(试行)

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综合研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增强地理思维,培 养地理实践力,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
2. 构建以地理实践力为主导的选修课程。根据不 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围绕地理实验、野外考察、 社会调查、综合研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五大方面, 精选有利于地理实践力形成的课程内容,突出学习过 程中的可设计、可参与、可实践的特征,促使学生形 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28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 : 人民 教育出版社,2020. [2] 徐蓝,朱汉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 解 读 [M].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19. [3] 叶小兵 .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 [R].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18. [4] 徐奉先 . 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探究 [J]. 历史教学,2019(3). [5] 张 华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
26
总第 377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特色专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表 1 课程结构
专题内容 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与方法 文献史料研读 实物史料研读 口述史料研读 图像史料研读 现代音像史料研读 数字资源的利用 活动主题探究
特色专题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2021 年第 5 期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 《史料研读》课程纲要(试行)
刘晓环(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研究卢春红2018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从今年的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来看,历史命题既延续了以往的传统,又体现了新的特点和风向。

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一、试卷设计结构和呈现方式总体稳定,但有所创新。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1历史试题在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整体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

试卷测试目标明确,考查方式与角度合理、有效、灵活,难度适中。

选择题呈现的形式与近几年试题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鲜活的历史材料和多样的形式构建出新颖的情境。

非选择题第42题变化较大,不再是观点论述题,改为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发现当时重要历史现象,并进行概述和评价。

这道题的命制与以往相比略有变化,首先从材料中发现历史现象,如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因信称义等,然后对历史现象进行明确阐述,并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评价。

二、历史试题由“远离教材”转向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

与前几年相比单纯考查材料理解的试题减少,题干材料或问题表述基本上都有学生所学知识的“影子”,呈现方式合理,没有给学生陌生和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更有利于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发挥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导向。

如全国I卷第26题和第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全国II卷第32题、第33题和第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全国II卷第26题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考点,考查考生对三省六部制度演变的认识等。

三、既注重对历史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试题贴近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通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着重考查考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大 成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国 学 大 师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国 学 导 航
史料研读方法
当然,对于某些史料的解读,教师需要给学生划定文本阅读的层次。例 如,第一步的目标是史料泛读,主要是了解材料所包含的大致信息;第二步
是史料细读,在第一步的前提下,重点把握文本的重点与有关的历史知识点,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四 库 全 书 电 子 版
史料的搜集
专业电子搜索
中 国 基 本 古 籍 库
◎如何看待官方史料与私家史料?
“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典章、述文献,不可废也。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腴
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撰述易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 其病又在多所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 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 ——陈寅恪:《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
分辨 理解 互证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 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 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 问题的论述。
论述
谢谢大家!
素养 水平 水平1
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 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 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 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 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或者对第一步阅读中发现的疑点给出解决办法;第三步是对史料的综合体会, 即以事先设定好的问题作线索,把史料同教材正文、教师讲述内容结合起来 思考,甚至还可以将史料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思考,用以达到拓展 思路的效果,产生生发型思维。 ——姚丽娟:《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初探》
史料研读方法
1.辨别史料,判断研究价值 首先,要确定史料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 其次,要确定史料的作者和与所研究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2.解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首先,在阅读、翻译的基础上,整合理解史料。 其次,通过信息提取、要点概括、批判理解来解读史料。 3.运用史料,论证历史观点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的搜集
综合性的代表:
科学分类与理论指导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荣孟源:《史料与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
傅斯年:《史料略论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古代史的代表: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
性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
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与考证, 形成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 运用,既是重要的史学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 判历史的基础。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
◎口述资料
史料的分类
齐世荣先生将文献资料划
分为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官
方史料与私家史料。齐先生旁 征博引,展现各家观点,我们 得以对史料研读有了更为深刻
齐世荣先生的 《史料五讲》
的见解。
《隋书·经籍志》:
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日史、职官、仪注、
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
书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
约、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
农书、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 谣、小说),等等。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 二手史料、传抄史料。 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主要参照记录时间(距离事 件本身)或记录者(亲身经历、同时期)或现有史料保存情况 (存留最早)。 “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 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 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
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如今的文献分类:(官方资料)
政府档案、起居注、日历、实录、正史、诏令、
谕旨、奏议、政书、方略、法规、则例、公报、 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备忘录、公约、条约、协
定、官方统计,等等。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
核心素养的要求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搜集
史料研读方法
核心素养的要求
○考试依据: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考试重心:以考查核心素养为重心。
○考试目标:试题的命制是着眼于学生的历史学
科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的表现程
度,尤其是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时所反 映出的核心素养水平。
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它
重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强调在历史研究 时,要广泛收集资料,辨别其真伪,对其进行分 类整理与分析解读,最后能归纳概括出其背后所 蕴含的规律。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的分类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图像资料
{}
史料研读 主要对象 全面理解 重要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