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概述
交通运输概论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2.交通运输的特点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货 物、旅客)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 (3)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旅客、货物)是同时运 动的,它创造的产品(旅客、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 中同时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的计量具有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交 通 运 输 概 论
交通运输概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 和构成要素。
(2)了解世界交通运输和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与现状。
(3)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性能与特征。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交通 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运载人员与 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 及社会活动的总称。
1.1 交通运输概述
1.1.3 交通运输方式的性能与特征
1.公路运输
(5)公路运输在长途运输方面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①耗用燃料多,造成途中费用过高。 ②机器磨损大,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高。 ③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④运行持续性差,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平均运距是最短的。 ⑤公路运输安全性较差,由于车辆结构复杂、道路状况不良、驾驶员疏忽等因素, 交通事故较多。 ⑥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较大,汽车排出的尾气和造成的噪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
(2)公路运输的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利润大。 (3)与火车驾驶员和飞机驾驶员培训相比,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对驾驶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容易。 (4)公路运输可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散或接运服务,还可承担铁路、水 路达不到区域内的运输,能有效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概述》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通过生动的图 像和详细的解释,带您深入了解交通运输领域。
交通运输的定义
交通运输是指将人员、货物、信息和能源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的活 动和过程。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和设施,交通运输实现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 通。
交通运输的分类
1 道路交通运输
包括汽车、公交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运输 人员和货物的方式。
2 铁路交通运输
利用铁路设施和列车运输人员和货物。
3 水运交通运输
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运输人员和货 物。
4 航空交通运输
通过飞机和航空设施运输人员和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 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 挑战。
近年来,铁路建设和技术不断创新,高铁和磁悬浮列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环保特性
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铁路交通具有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运交通运输
1
河流和湖泊交通
河流和湖泊是水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连接内陆和海洋的水上通道。
2
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船舶将货物运输到世界各地。
3
港口建设与管理
港口作为水运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货物装卸、仓储和转运等功能。
航空交通运输
快速、高效 航空安全与维护
国内和国际航空网络
航空交通通过飞机可以快速到达远距离的目的地, 是紧急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重要方式。
航空安全是航空运输的首要任务,包括飞行员培 训、机组人员素质、飞机维护和航空交通管制等 方面。
国内和国际航空网络连通了世界各地,提供了方 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交通运输法-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二)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特征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个分支,具备所有法律关系的特征,同 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律关系,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 1、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一方主体的固定性 2、交通运输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定性 3、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三)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一定交通运输法律事实的出现,在主体之间形成了法律上 的权利义务关系。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在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产生以后、消灭之前,由于一定的交通 运输法律事实的出现,原有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既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全终止。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不是随意的,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二、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交通运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依法享有
权利义务的人,通常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除了有各级各类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外,主要包
事后调整,是指交通运输法律规范在当事人发生纠纷之后对交通运输生产生活施加影响的活动。事 后调整的主要作用在于惩罚、救济、引导和保障。
第四节 交通运输法律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
三、交通运输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交通运输法的制定 交通运输法的制定是指有交通运输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以及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 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交通运输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的专门性活动。 交通运输法制定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借鉴与结合 国情的原则;适时性与超前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交通运输法的制定是国家一个系统化的的专有活动。
交通运输知识点

交通运输知识点交通运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人们的出行、物品的流动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了解交通运输的知识点,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出行安全性,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交通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交通运输的定义:交通运输是指人员、物品或信息在空间上由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和过程。
2. 交通运输的分类:按照运输方式可分为陆运、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按照运输性质可分为货运和客运。
二、陆上交通运输知识点1. 道路交通运输- 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灵活、便捷、普及性强。
- 道路交通运输的分类:道路客运和道路货运。
-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巧:严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距离、合理驾驶速度等。
- 驾驶员的安全装备:安全带、头盔等。
2. 铁路交通运输- 铁路交通运输的特点:运输能力大、速度稳定、节能环保。
- 铁路客运的服务设施:车厢、座席等。
- 铁路货运的卸货装卸技术和仓储管理:装卸设备、货物分类等。
三、水上交通运输知识点1. 水路交通运输- 水路交通运输的特点:运输能力大、适合大规模货物运输。
- 水路交通运输的分类: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
- 港口的基本设施和作用:码头、港口设备、仓储设施等。
四、空中交通运输知识点1. 航空交通运输- 航空交通运输的特点:快速、安全、跨越空间限制。
- 航空公司的服务设施:航班座位、行李托运规定等。
五、管道运输知识点1. 管道运输的特点:适用于输送气体、液体等媒介,运输效率高、能耗低。
2. 管道输送的安全问题:防止泄漏、管道维护等。
六、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安全知识点1. 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定期保养、检查车辆状况、保持清洁等。
2. 交通设施的安全问题:道路状况、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标志等。
七、交通运输管理知识点1. 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等。
2. 交通管理措施:交通信号灯、交通警察执法等。
交通运输概论全集 PPT

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 1878年 法国研制成功第一套列车自动停车装置
3、公路运输
汽油发动机使用于道路车 辆首先由德国人戴姆勒于 1887年尝试成功,大约8年 之后,美国开始发展汽车。
4、航空运输
硬件要素
1.6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史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早期 的人类是以自身作为运输工具, 其后通过驯养动物驮运或拉重物 以减轻人类本身的负担。 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则 揭开了现代陆路发展的序幕。
• 古代运输业
– 交通是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 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取水,尽量沿河生活,水上交通就成为最早产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飞机相继问世。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成 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内燃机推 动的双翼飞机。
– 管道运输在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石油和煤炭的大量输送而发展起 来。
• 古代邮电业
– 古代的信息传送主要靠人力进行,用以传达军、政命令,设有邮驿。 – 1840年英国人希尔提出发行邮票,采用均一邮资制——近代邮政开端。 – 中国于1896年建立了近代邮政。
– 公元前 480 年中国开凿了古老的运河邗沟,至秦朝又为粮运连通了 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成为水路自身联运的创举。
• 近代运输业
–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 的出现 ,从此开始了近代运输业。
–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脱号明轮上。
– 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 铁路上运行成功。
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的概念一、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是指人、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过程,包括陆路、水路、空中和管道等多种方式。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交通运输的分类1. 按照运输方式分类(1)陆路交通: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2)水路交通: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等;(3)空中交通:包括民航和军用航空等;(4)管道运输:包括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
2. 按照货物性质分类(1)普货运输:主要是指一般商品的运输,如食品、日用品等;(2)危险品运输:主要是指易燃易爆品、毒害品等危险物品的运输;(3)特种货物运输:主要是指大型设备或特殊形态的货物,如机器设备、建筑材料等。
三、交通运输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的基础设施,它能够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便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加速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推动经济的繁荣。
2.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交通运输可以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出行,提高了生活质量。
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交通运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先进的交通运输体系,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四、交通运输发展现状1.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将会出现更多跨境贸易和跨境投资等活动。
这将对全球交通运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2.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的大国,因此交通运输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兴交通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水路和空中交通也在逐步提升。
五、未来交通运输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化。
什么是交通运输?

什么是交通运输?
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交通运输,指的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设施将人员、货物、信息硬件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
交通运输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比如旅游、商业、物流等等。
2. 交通运输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交通运输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交通工具的分类,交通运输可分为陆运、水运、空运三大类。
陆运包括公路、铁路、地铁等;水运包括河运、海运、内河运输等;空运则包括航空运输。
此外,还可以按照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单一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等。
3.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发展。
同时,交通运输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标准和发展水平,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4. 交通运输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交通运输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革和发展。
未来,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超高速交通运输技术等等,将会大幅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交通运输未来的发展,将会对人们的
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交通运输导论5000字

交通运输导论5000字交通运输是指人与物品在空间中的移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和高效运行对于经济发展、社会交流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交通运输的定义交通运输是指人、货物或信息在不同地点间的运输和传递,包括陆地、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等多种方式。
交通运输的目的是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交通运输的分类交通运输可以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陆地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
陆地交通运输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水路交通运输: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的运输。
水路交通运输具有承载能力大、成本低廉的特点,对于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尤为重要。
3.航空交通运输:包括民航和军航两种形式。
航空交通运输速度快、距离远,是国际间远程旅行和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4.管道交通运输:主要用于输送液体和气体等物质。
管道交通运输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输送需求。
三、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也不断演变和改进。
1.人力运输阶段:最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人类自身的步行和奔跑。
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承载能力小的缺点,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动力运输阶段:随着动力机械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动物和交通工具进行运输。
例如马车和船只等。
3.工业化运输阶段: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建设使得陆地交通运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4.现代化运输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化。
例如汽车、飞机和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
四、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区域港口吞吐量看,2000年以来,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了较高的增 长速度,年均增长15%,其中外贸货物的年均增长20.6%,高于内贸货物的 19.6%,但福建省的内贸货物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外贸货物年均增长速度。泛珠 三角区域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特点是内贸货物比重占绝对优势,尤其 是内陆省区
对区域运输货物的种类分析表明,由于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对能 源的需求较为旺盛,造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运输供求矛盾较为 突出。目前,区域煤炭接卸港主要分布在广东和福建两省,煤 炭接卸能力分别为3760和1150万吨,而2004年实际接卸量已分 别达到4267和1280万吨,超过了港口煤炭接卸能力。同时,由 于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造成沿海煤炭接卸港在“铁水联运”运输 组织方面出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区域对煤炭等能源运输的需 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得到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后,具有资源禀赋为依托的优势产 业将得到发展,从而提升地区的经济总量,扩大运输需求规模,产生比惯性增 长更快的运输需求。
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地区之间的特定物资的运输需求不断增长。既有产业布局和 结构特点决定了经济发达地区对能源和农产品具有较大需求,相关工业产品的 市场扩张能力较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在能源与农产品提供和承接工业品方面 具有较大规模,这种具有产业和产品互补性的特定物资的运输需求,使区域内 的东西、南北方向的货物运输需求量增大。
沿海主要港口2010年吞吐量为:福州10100、泉州8055、厦门 10950、汕头3450、惠州2100、深圳22500、广州26500、中山 3460、珠海5000、湛江8050、防城3600、海口3650万吨;
2010年主要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广州3600、深圳2700、福 州600、厦门1000、南昌500、长沙780、南宁350、桂林420、 海口1400、三亚700、成都2600、贵阳630、昆明1642万人。
●在运输货类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和广西和海南属煤炭 资源匮乏地区,每年煤炭生产量只能满足部分需求,其余必须通过海运或铁 路调入。泛珠三角区域原油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和内河,铁路只在个别省区的 范围内运输小批量的原油。泛珠三角区域金属矿石的基本流向是以海运的方 式从国外或北方运至沿海港口,然后通过铁路运至区域内的钢铁企业。
珠三角区域 交通运输量现状
从运输总量看,2004年,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共完 成客运量68.3亿人,旅客周转量57.79亿人公里, 货运量45.2亿吨,货物周转量11.55亿吨公里。
珠三角地区运输总量在全国比重
12
34
货运量 23%
货物周转量 14%
客运量 33%
旅客周转量 30%
●从运输分布上看,四川、广东和湖南客、货运量所占比重都较大,三省客运 量之和达到泛珠三角区域总量的60%,货运量之和超过区域总量55%。
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所带动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要求
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交通运输分层次的能力供给与需 求之间的平衡。但从运输通道能力供给与需求角度分 析,在区域现状交通运输通道中,以西南地区通往南 部沿海及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 (即福建)两个方向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通道能力已 经很紧张,绕行距离长,运输效率低,运输费用高, 既有运输通道很难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此 外,国际运输通道亦不足,主要体现在民用航空国际 航线,公路、铁路出境通道少、港口集装箱运输能力 不能满足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
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上要主动引导和提供政策保障。各地政府将 按照区域范围内广泛的经济合作发展需要进行主动的产业布局、基础 设施建设和投融资引导,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所需要的市场准入、监 管等政策环境保障。
企业根据市场拓展需要进行各个层面的合作。在区域范围内,企业将根据自 身的竞争实力和市场拓展的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生产布局和产品流通组 织等各个层次的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连接区域内主要城市间及区域对外联系的交通骨干网络初步形 成。截至2004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为72.4万公里,其中等级 公路51.2万公里,高速公路1.14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万 公里;内河航运码头8555个,沿海港口码头1787个,国家规划的枢 纽港中,有9个分布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沿海省区,占总数的近一 半,香港港口连续6年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通航里程达 5.5万公里,其中珠江水系涵盖最多,其流域横跨滇、黔、桂、 粤、湘、赣六省总面积45.36万km2,通航里程12650km;拥有 港、穗、深、澳、珠等20多个机场,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 香港国际机场为亚洲最大机场之一,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 忙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2004年管道里程达8223公里,仅占全 国3.8万公里的21.6%,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最多。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集装箱、航空快递运输与物流系统已经形成,刺 激相应的运输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最后,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具有非平衡性:区 域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经济要素在地区之间部分通 道方向上的集中,使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具有非平衡性,但是区域经济合作将加 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运输需求快速增长,并将打破运输需求的不平 衡。
按照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的空间布局目标,为适应和满足未 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生产力布局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系 统的需要,综合考虑与既有国家及地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 港口、民航机场的布局现状与规划的有机联系与衔接,合作框 架下的区域综合运输骨干网络将按照“五横、六纵、七射”进行 规划。
谢谢观赏! Bye!!
按照地区之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进行高效率的合作。按照比较利益和依托 资源禀赋的原则,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将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并通过地区之 间的互利互惠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以便使合作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 持久的发展动力和保证。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资源等的制约因素。
二、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总量增加。在经济合作的初期阶段,即 便落后地区的产业布局和配套能力不强,地区之间要素流动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规模。进入经济合作较高级阶段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得到产业链关系基 础上的产业布局和配套支撑,地区之间的生产、生活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强度会 明显增加,地区之间的总体运输需求将保持相对较高和平稳的增长趋势
交通运输建设与管理的机制
目前,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统
筹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协调发展的局面。由于没有区域 性的交通发展合作规划作指导,各省区交通建设仍是 各自发展,自成体系,导致区域内干线运输网络不完 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也缺乏协调和统一管理的合作 机制;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省 区之间或港澳与9省区不同关税及人流出入境管理制 度等,这些均制约了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合作的发 展。
▲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珠三角
地区明显高于西南地区和泛珠三角其它地区。2004 年底,西南三省(云贵川)铁路、公路路网密度分 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平均水平的71%和86%,是珠三角 地区的56%和42%;广东周边五省(福建、江西、 湖南、广西、海南)铁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62倍,公路网密度是泛珠三角区域平均水平的1.02 倍,比珠三角地区低50%。
运输方式及运输货类结构
由于铁路建设滞后和港口需求增长较快,区域的铁路运输能力 一直很紧张,运输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虽然公路运输 的快速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紧张状况,但不能适应 地区之间长距离运输发展的需要。此外,珠三角地区以加工工 业为基础的对外贸易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促使港口吞 吐量快速增长,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港口功能结构不合理,对 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
珠三角区域完成集装箱运输总量
占全国运输方式集装箱运量比例图
水路运 输 49%
铁路运 输 21%
公路运 输 30%
123
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体现在总量、结构和机制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交通设施规模总量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状况是总量规模不足,区域 交密度和公路网密度都比较 高,但也低于美、日等国家的水平。从现状的交通运输基 础设施能力分析,绝大部分铁路线路能力利用率已接近或 达到100%,区域范围内的运输能力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随 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运输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在区 域经济合作发展将产生更大量的地区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的 情况下,区域交通运输特别是地区之间的运输基础设施能 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对泛珠三角区域(不包括港澳)的交通运输需求进行相关预测, 结果为:泛珠三角区域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周 转量2010年分别为95.52亿人、59.84亿吨、9187亿人公里、 13944亿吨公里,2020年分别为142.96亿人、78.23亿吨、16845亿 人公里、19474亿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