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中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合集下载

《荆棘鸟》中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

《荆棘鸟》中女性形象的深度解读
张晶评遮 I l 。
I J 棘 鸟》 中女 性形 象 的深度 解读
◎吴晓利
( 濮F E l 职业技术 学院外语 系, 河南 濮阳 4 5 7 0 0 0 )
《 荆棘乌》 是澳大利亚女 作家考林 ・ 麦卡洛以荒蛮 广漠 、 苍凉 悲壮 、 充满澳 大利亚风情 的德罗海达牧场 为背景创作 的一部长篇爱情小 说,其恢宏 的场景 、 凄 美的爱情令全世界读者 为之动容。 该小说一经问世就 引起 了全球 轰动 , 不仅被人们誉 为澳大利 亚的《 飘》 , 而 且还被人们评价 为所 有时代最伟 大的爱情故事之 该小说以菲奥娜 、 梅 吉及 朱思 婷祖孙三代 的爱情 纠葛 为主线 , 讲述了她们 悲欢 离合 的人 生经历和情感 历程 , 歌颂 了人性与爱情的崇高。… 作者 以细腻 的笔 触、 现 实主义手 法刻 画了菲奥娜 、 梅 吉和 朱思婷三位


沉默寡 言、 聪 明睿 的菲奥娜
菲奥娜是克 利里家族第 一代女性 的代 表。她是 个 中等个儿 、 倔 强坚 忍 、 气质优 雅 、 性格 孤傲 的女 人, 尽 管她已生过六个孩 子 , 但 身段依然优 美。她不 苟言 笑 , 整 日沉默 寡言 , 神 情严肃 , 谁也 不知道 她究 竟在想什么 。菲奥 娜是一个有 着 良好家庭背 景的女 人, 她 出身于新西兰显赫 的阿姆斯特 朗家族 , 按照父
对帕迪 的歉疚之情已默默地转化 为亲情和爱情 , 但等 她幡然悔悟 时, 一切都太晚了。在历经一系列痛 苦和 磨难之后 ,菲奥娜终 于认识到真爱 的价值和意义 , 克 利里家族的第一只荆棘鸟终于认识到了生命的真谛 。
二、 自然率真、 顽强执着的梅 吉
梅 吉是 菲奥娜 的女儿 ,也是克利里 家族 中最 引 人注 目的第二只荆棘乌。长期 以来 , 由于母 亲菲奥娜 对情人念念 不忘 ,因而她 将全部母爱都给 了她与情 人 的私 生子弗兰克 , 忽视 了女儿梅 吉 ; 而父 亲和哥哥 都是大 男子主义 , 谁都没有关注过弱小 的梅 吉。可 以 说, 梅 吉是母亲追求爱情 的牺牲 品。梅吉是一个单纯 美丽 的姑娘 , 但痛苦 却一直伴随 着她 : 从小 不受母亲 疼爱 、最心 爱的礼物被毁 坏、唯一的好友 被父亲赶 走、 心 爱的弟 弟夭折 , 等等 , 在她最 无助的时候 , 神父 拉 尔夫走进 了她的生活 。起 初梅吉对拉 尔夫只是一 种依恋 , 家里人都忙 着 自己的事情没 有人 在意她 , 因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解读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解读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解读摘要 1977年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问世。

通过这部小说,考琳·麦卡洛对当时的男性社会和宗教表达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好比荆棘鸟为了能够得到世间的美好,不惜将荆棘刺入胸口,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

本文主要对克利里家族的三代女性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塑造形象的剖析,反映了在男性社会获取爱情自由和女性尊重的艰辛。

关键词:女性意识爱情宗教《荆棘鸟》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荆棘鸟》故事概述1977年问世的长篇巨制《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深具影响力的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对三个女性形象进行了精心塑造:追求爱情荆棘的沉缅者菲奥娜,由逆来顺受到反抗后安于现状的梅吉,传统“秩序”挑战的觉醒者朱丝婷。

她们在各自的命运中向当时的社会礼教发出挑战,但终究势单力薄,无力向社会反抗。

她们经历着由觉醒到抗争、由受伤到成长的过程,其抗争的轨迹彰显着对独立的渴求。

第一代女性为聪明伶俐、少言寡语的菲奥娜,第二代女性为率性天真、倔犟不屈的梅吉,第三代女性是独立自主、淡漠高傲的朱丝婷。

她们经过三代的更迭,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命运面前仍不屈服,向男性社会奋起反抗。

二《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1 第一代:追求爱情荆棘的沉缅者菲奥娜菲奥娜出身高贵,是新西兰名门之后。

她的父亲希望她能与一个门当户对的绅士结婚,但菲奥娜却不服从于父亲的安排,向往自由的爱情,与已婚男士帕吉汉产生感情,并不顾世俗的看法,与其生下私生子。

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衡量文明的标准来说,菲奥娜是他人婚姻的破坏者,会被世人诟病,并且为上流社会所不耻。

为了不使自己的家族蒙羞,也会了维护所爱之人的声誉,菲奥娜割舍了自己的爱情,离开了帕吉汉,与穷牧工帕迪结为连理。

这段婚姻无论从身份、地位抑或是相貌来看,都是极为不协调的,菲奥娜与帕迪的婚姻没有感情做基础,有的只是合法的夫妻关系。

《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形象简析

《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形象简析

《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形象简析摘要:<荆棘鸟)是当代澳大刺亚著名的家世小说,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作家考琳.麦卡洛在书中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也刺画了四位形象鲜明的女性人物.反映了女性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克利里家族第一代女性人物的代表菲奥娜·克利里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她身上体现出的早期女性意识的萌芽和觉醒。

文中指出.菲奥娜从少女时代开始就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真爱.这是对压抑人性的父权制度进行的斗争。

表明了菲奥娜女性意识的萌芽。

然而菲奥娜的身上仍存在着局限,她把自己的悲剧归咎于命运。

归咎于自己的错误。

并且最终屈服于命运。

她始终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关键词:荆棘鸟;菲奥娜;女性意识《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

它是一部气势宏伟的家世小说.以爱情和命运为主题。

讲述了从新西兰移居澳大利亚的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

麦卡洛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和富有特色的叙事结构成功地刻画了克利里家三代人中的四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家族动人的故事。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荆棘鸟>用女性主义的话语讲述了克利里家族四位女性的故事.讲述了她们从懵懂到觉醒再到成长的艰辛历程.因而也可以说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伟大作品。

菲奥娜.克利里是克利里家族第一代的家长.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外表美丽而又沉默寡言。

“她是一个略矮于中等个子的非常端庄、相当漂亮.然而却面无笑容、神情严肃的女人。

她身段优美,尽管下身已经怀过六个孩子,但纤细的腰肢还没有变粗。

”噬就是麦卡洛在菲出场时的、描写。

由此不难看出.菲是一个仪表端庄并且很有教养的女子。

事实上。

菲生于阿姆斯特朗家族——一个“纯正的英国教会出身的老世家”.一个在新西兰地位“首屈一指”的家族。

然而。

就是这样一位出身显赫的贵族小姐,却嫁给了一个穷牧工帕迪.克利里.婚后一直过着清贫而拮据的生活。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文化与艺术233作者简介:秦倩(1996— ),女,汉族,湖南衡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一、女性主义与小说很长一段时间,男人统治着世界。

在父权社会中,妇女的长期自我抑制无法解放。

除了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他们是无用的。

它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妇女运动,随后,妇女作为弱者的形象逐渐得到了注意。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逐渐从早期对男性作家的批评演变为扭曲女性形象,发展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

女性主义文化的研究始于关于两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和研究西方文化中所有与性别相关的大众文化。

《荆棘鸟》一直是女性的热门话题,这部小说包含了浪漫爱情小说的所有传统基本元素,有异国情调的环境、冒险,当然还有激情的爱情。

《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著名作品。

这部小说以麦琪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要内容 它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情感历程,创造了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并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进步。

荆棘现在是一个常用的词,它是阻碍进步的困难和障碍的隐喻。

荆棘鸟是受苦的灵魂的象征,荆棘鸟的传说实际上预言了人物的命运,小说中三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此相对应。

二、三只荆棘鸟唤醒自我意识菲奥娜、麦琪和贾斯汀在与命运抗争时,对生活的态度各不相同。

妇女在基督教中是属于从属地位。

在男人面前 妇女们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勇敢、自尊和坚强的女人,以征服悲惨的命运。

作为克利里家族第一代女性,菲奥娜是命运中最悲惨的女人。

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她是一个沉默的女人,而不是自发的谈话。

她想什么,从来没有人知道,甚至她的丈夫。

作为第二代女主角,麦琪是三代中的第二位女性。

她又漂亮又善良,小说以她开头,以她结尾。

她和拉尔夫的爱情故事是主要线索。

她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温暖的家庭,甚至爱她的男人也超越了爱自己。

她是家里被忽视的女孩。

因此,她非常渴望爱,自始至终都和拉尔夫神父纠缠在一起,她的丈夫卢克只是一个类似于拉尔夫外表的镜子形象,一种替代,一种有点不必要的装饰。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1、菲奥娜—无声的荆棘鸟。

菲奥娜是克利里家族中最早将刺扎入胸膛的荆棘鸟,在追求荆棘的道路上,她曾也为之奋斗过、追求过,为属于自己的幸福争取过、反抗过,但她的斗争是短暂的,她最终还是向命运妥协了,做了一只无声的荆棘鸟,默默的度过一生。

菲奥娜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这对于菲奥娜来说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就如同她晚年时对女儿说的,“不管是惊人还是平凡寻常,反正我是不幸的女人。

不管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那个,反正从我遇上帕克哈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不幸。

基本上是我的错。

我爱他,但是,他对我所做的对其他女人来说是决不会发生的。

”(P473)可见,菲奥娜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她却不为之后悔。

她确定地说:“我爱他。

”她和那个已婚帕克哈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弗兰克,而那个男的最终却抛弃了她。

在克利里这个大家族中,发生这样辱没门风的事是绝不允许的。

父亲为了维护家庭荣誉,他急迫将菲奥娜赶出了家门,他买通贫困的剪羊毛工帕迪,连面未见就让帕迪赶快把女儿娶走。

她未去考虑女儿是否幸福,是否愿意,只是像扫除彗星一样将女儿扫出家门。

但幸运的是,菲奥娜遇到了一个好男人。

帕迪虽然是以利益关系和菲奥娜结婚的,但他却一生真心喜欢这菲奥娜。

他没有因为菲奥娜得失贞而嫌弃她,也没有因为她未婚先孕而对她另眼相看。

他尽其所能的去爱她,让她过得幸福。

然而这种爱却不是相互的,他爱着她,她却对他从来没有付出爱。

在这个家庭中,她只是尽着一个妻子、母亲的责任,勤劳的操持着家。

除了弗兰克之外,她没有去爱任何人。

她每天面无表情、神情严肃,“从不喜欢随便多说话。

谁也不知道她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甚至和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帕迪也不知她每天在想些什么。

菲奥娜后来说到,“我一心扑在了弗兰克身上,忽视了帕迪,他是我能碰上的最好的人!只是我没有明白罢了。

我总是一个劲得把他和帕克哈进行对比。

哦,我感激他,除了发现他是好人之外,没有别的办法……”(P473)直到帕迪死后,菲奥娜才恍然大悟,在她的一生中最爱她的人其实就是离她最近的那个人—帕迪,是帕迪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收容了她,并给予了她“家”。

《荆棘鸟》中女性意识述评

《荆棘鸟》中女性意识述评

[摘要] 菲奥娜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中克里利家族的第一代女性。

她对于美好的爱情有着热烈的向往,也不顾世俗的观念而进行了大胆的抗争,但是在当时残酷、无情的男权制社会制度下,无奈地度过了悲剧的一生。

[关键词] 《荆棘鸟》;菲奥娜;爱情悲剧;父权制社会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了长篇家世小说《荆棘鸟》。

不久,这部小说便以其细腻的描写、曲折动人的情节而风靡全球。

小说讲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女人的人生与情感历程。

菲奥娜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女性。

她对于美好的爱情有着热烈的向往,也不顾世俗的观念而进行了大胆的抗争,但是却无奈地度过了悲剧的一生。

从菲奥娜的一生经历,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她的爱情悲剧有其社会原因:在当时残酷、无情的男权制社会制度下,她的爱情悲剧是个必然;当然也有其个人原因:她的扭曲的反抗态度,也必然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

1、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在小说《荆棘鸟》中,菲奥娜第一次出现是这样描写的:菲奥娜克里利正在厨房里削着土豆皮。

她是一个略矮于中等个子的非常端庄、相当漂亮,然而却面无笑容、神情严肃的女人。

她身段优美,尽管已经怀过六个孩子,但纤细的腰肢还没有变粗。

她穿着灰洋布的衣服,裙裾拖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胸前围着一条硕大无朋的、浆得发硬的套头白围裙,上腰背后打着一个简洁的、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蝴蝶结。

她从早到晚都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她那双结实的黑靴子踩出了一条从炉台到洗衣房,到那小片菜地,到晒衣绳,再回到炉台的巡回小路(P11)从这样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贫穷、终日劳累的家庭妇女的形象。

而这个女人实际上出自新西兰一个名门望族。

并且是那个家庭十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

菲奥娜的父亲为这个唯一的女儿规划好了理想的美好生活:到古老的国家旅游,进出贵族社交场合,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好丈夫,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

然而,十六岁的菲奥娜却爱上了一个年龄比她大许多的政客,一个有妇之夫,并且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摘要: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追求爱情和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女性从沉默屈服于命运到极端的斗争,再到两性的和谐发展,实现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荆棘鸟》女性主义解放一、引言《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不同的命运和情感经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断成长与解放,从沉默到觉醒再到成熟的艰难历程,体现了女性提升自己的历程。

二、女性解放之旅“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它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放开了歌喉……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正如小说的开篇讲述的传奇故事,四位女性人物为了获得真爱即使付出巨大的牺牲仍然执着地追寻着。

(一)菲奥娜·克利里奥娜·克利里菲奥娜·克利里奥娜·克利里和玛丽·卡森是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两位女性,虽处同一时代,但她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通过对二人的分析,揭示了她们所受压迫和早期的觉醒。

菲奥娜·克利里是克利里家族的第一个重要女性形象,她美丽、勤劳,受过良好的教育。

菲奥娜·克利里出生在新西兰一个传统的父权制贵族家庭,父权意识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根深蒂固,女性只能作为“他者”或“从属者”依附于男性。

菲奥娜·克利里的出身注定她在那个时代和其他女性一样,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她必须顺从父辈为其选择的门当户对的婚姻。

然而作为家中独生女,菲奥娜·克利里并没有遵循父亲的安排,而是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吉汉,菲奥娜·克利里的不幸从她爱上已婚男人那天开始,这种悲剧的根源实际上是父权制度对人性的压迫,尤其对女性的压迫。

这段恋情显然违反了传统社会规范,为了维护家族的声望和自己的爱人,未婚先孕被迫嫁给了贫穷低微的剪羊毛工帕迪。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A bsr c T e T on B rsi e matr ic fL n Mc ulu h,w ih i k o n a srl ' G n t h n . t a t: h h r i st s pe eo i C l g d h e o hc s n w sAu t i s o ewi te W/d a a h
第2 2卷 第 1 期
2 2往 01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o n a g A rc l rlC l g o r a fXiy n g ut a ol e i u e
Vo . 2 No 1 2 .1 M a . 01 r2 2
3月
浅 论 《 棘 鸟》 的女 性 形 象 荆 中
在休假的麦特劳岛上 , 梅吉与拉尔夫在 迪, 就好 像我 终生 爱 着 他 似 的 … …太 晚 了 , 对他 来 说 动的瞬间吧 , 相识 了十六 年 之 后 终 于 实 现 了灵 与 肉 的结 合 … ”。 太 晚 了 , 我来说 也 太 晚 了… …他 是 好人 , 对 是世 界 上
除非情 况极 不寻 常 , 总是 毫无 非 议 , 无 怨 言地 照 她一 往情 深 , 无选 择 。 明明知道 找一个 教 士做情 人 她 毫 别 是被 禁 止 的 , 是 她一 次 又 一 次 地 向上 帝 挑 战 , 它 但 与 他 说 的做 …… 她 从 来 不 哗 然 大 笑 , 也从 来 不 怒 气 冲 是一 冲 。 _(’ 就是 婚 后 家 庭 生 活 中 的菲 , ”l“这 J 总是 沉 默地 争夺 自己心 爱 的男 人 。这是 一条 布满荆 棘 的路 , 而从 一 开始 就 注 定 了她 的失 败 。 服从丈 夫 , 不 表现 自己的 喜怒 哀 乐 , 至 在 帕迪 的 曲清脆 悲凉 的绝 唱 , 从 甚 她 永远 都无 法得 到这个 男人 —— 这根 对她来 说最 尖 、 姐姐玛丽 ・ 卡森面前她也从不谈论 自己的丈夫 。 错 失 的爱是 她一 生追 求 的荆棘 , 至在她 年近七 最锋利 、 甚 扎进 肉体最深处 的荆棘。在爱情与上帝 中, 拉 尔夫 选择 了后 者 。更 确 切地说 , 尔夫 因为贪 欲和 拉 十的时候 , 她依然满 怀深情 地对 梅吉说 : 我爱那个 “ 把梅 吉给 卖 了。但拉 尔夫 的摒 弃并没 有使 梅吉 男人 !他 是新 西兰 最有 名望 的政治 家 。他 很 漂亮 , 身 野心 , 她仍 然不 懈 地 向命 运 挑 战 。为 了这 爱情 , 甘 她 材高 大 , 着一 头 黑发 和永远 含着 笑 的黑眼 睛 。他 具 绝望 , 有 愿用 一生来 换取 。 有你父 亲 没有 的一 切 : 化 、 文 口才 、 魅力 。我爱 他爱 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棘鸟》中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摘要:菲奥娜是《荆棘鸟》中的第一代女性,在爱情与婚姻面前她是勇敢的,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将通过对菲奥娜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来正确的认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荆棘鸟;菲奥娜;女性;反抗特征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一部著名小说,这部小说于1977年出版问世,得到了读者与学界的好评,甚至被认为是与《飘》可以相媲美的文学作品。

《荆棘鸟》的一经问世,便迅速成为美国的十大畅销书,深得读者的喜爱,而作家科林•麦卡洛也由此而家喻户晓。

在这部小说中,麦卡洛通过故事的发展与变迁,将几位人物的形象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以下,本文将通过对《荆棘鸟》故事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将菲奥娜的人物特征揭示出来,希望能对菲奥娜有一个正确的诠释。

一、《荆棘鸟》简介
《荆棘鸟》这部小说,以梅吉为线索,对澳大利亚牧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都表现了出来,作者并对故事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这是小说的一大创作特色。

麦卡洛在这部小说中成功的将三代女性的鲜明时代性表现了出来,她们分别是祖母菲奥娜、母亲梅吉以及女儿朱丝婷。

这三位女性她们性格各异、背景与所受文化也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她们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对于自己向往的人生与爱情,她们都奋不顾身的进行反抗,不惜与传统文化与道德相违背。

但是她们也因为自己追寻梦想的勇敢,而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说以《荆棘鸟》为名,是缘于一个关于荆棘鸟的传说。

传说有一种鸟,这种鸟它的身体是很矮小的,它与荆棘树好像是不可分开的一样,它从离开鸟巢的那天起,它就开始对荆棘树的寻找之旅。

当它如愿以偿的找到这棵树时,就停止寻找。

找到了荆棘树,鸟就把把自己的身体扎进行树上最长、最尖的再棘刺上,这个过程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但是这种形为却是它心甘情愿去做的,因而它虽然流着血、忍受着巨痛,它仍旧放声歌唱的。

它的歌声是婉转动听的,尽管在它奄奄一息之时,它仍旧用自己的生命在歌唱着,因为它的一生仅有这一次歌唱。

这种鸟被叫做荆棘鸟,它因自己一生仅有的一次优美地歌唱,而让所有的鸟都黯然失色。

荆棘鸟的生命在它的歌声中得到了永生,它没有外力的强迫与压制,是心甘情愿地去将生命付诸那一次的歌唱,它是勇敢的化身。

可以说《荆棘鸟》的三位女性就是荆棘鸟的化身,她们为了自己的爱情与梦想而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只为了生命中那绝无仅有的一次体验。

《荆棘鸟》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在是澳大利亚的牧场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步伐之下的,从小说作品中也能感受到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问题。

本小说一共有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人物为中心而进行论述,七个部分之间是彼此联系与渗透的,在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前后相互呼应。

小说以梅吉这位女性形象为发展脉络,作者将她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缠为主线,将克利里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丰富发展了起来。

梅吉是第二代女性,他爱上了神父拉尔夫相爱了,但是拉尔夫却为了私吞梅吉姑母的1300万英镑而离开了梅吉。

而菲奥娜是梅吉的祖母,她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女性,她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小姐,但是由于自己对于一位有妇之夫有过爱情并生有一子,因而她的父亲后来将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她的生活并不幸福。

而另一位女性则是梅吉的女儿朱丝婷,她长大后当了演员,嫁给了德国的一位内阁
大臣。

三位女性在不同的背景与文化成长起来,她们对待爱情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她们也为了自己爱情的追寻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中菲奥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她的人生是勇敢与挣扎并行的过程,更是她有别于其他女性的地方。

二、菲奥娜的人物形象
菲奥娜的人生是戏剧化的,她在富裕的家境中生活过,最终却嫁给了贫困的仆人,这样的人生只缘于她曾勇敢追寻自己的爱情,最终却在父权的统治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菲奥娜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一个贵族家庭,克利亚家庭在上层社会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她是身份显赫的富家小姐,原本她的婚姻与人生应是很美好的,但是她却没有像大部分同代人所经历的那样发展。

菲奥娜原本高贵的出身,因她与一个有妇之夫的爱情而被抹杀了,从此,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而走上了贫苦的生活。

《荆棘鸟》中,麦卡洛对于菲奥娜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是一个略矮于中等个子的非常端庄、相当漂亮,然而却面无笑容、神情严肃的妇人。

她身段优美,尽管下身已经怀过六个孩子,但纤细的腰肢还没有变粗。

”在菲奥娜一出场时,麦卡洛对她形象的描写。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菲奥娜虽然嫁给一个下层社会的仆人为妻子,但是她上层社会的端庄与良好教养却是没有改变的。

她是一位有贵族气质的美丽女人,但是她的神情中却没有喜悦与快乐,作者也为揭示她悲惨的爱情与过往而埋下了伏笔。

菲奥娜在少年时代与一个已婚男人帕克汗相爱了,并为帕克汗生下了一个孩子,做为殖民地的贵族世家,她的父亲十分恼火,认为女儿将她的颜面都丢尽了,因而想把她赶出家门。

后来,她的父亲把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帕迪,她为帕迪生下了几个孩子。

虽然她因为与帕克汗相爱,而把自己原本高贵的出身抛弃了,她的婚姻与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她并没有后悔过,反而将自己全部的爱都投入到了她与帕克汗的儿子弗兰克身上,她曾说:“弗兰克,要是没有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把弗兰克当成是帕吉汗的延续,而她的其他孩子都不及弗兰克让她喜欢。

虽然,菲奥娜与帕克汗的爱情是短暂的,但是她却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对爱情进行诠释,直到她年老时回忆起此事时,仍旧为当时的爱情的感到欣慰,没有半点后悔之意。

显然,菲奥娜与帕迪的婚姻是没有爱情而言的。

菲奥娜由于违背了当时的封建与传统伦理观,而被社会与亲人所不耻,她的父亲一气之下,将她嫁给了家里的仆人,她的身份也下降到了下层社会的平面上,她为自己曾经的爱情付出了永久的代价。

她与帕迪的婚姻只是父亲惩罚她的后果,她与帕迪在结婚这前甚至没有见过,就这样,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女人与帕迪一起开始了下层社会的生活。

因而麦卡洛在描写菲奥娜时,说她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却没笑容的女人,这样的人生经历,不幸福的婚姻,菲奥娜哪里会笑的出来,更没有幸福而言。

三、菲奥娜的反抗意识
菲奥娜出身于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上层社会,她的出身本是十分高贵的,可以说,按照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文化,菲奥娜的人生应当是相当富有与受人尊敬的。

但是菲奥娜是一位女性,在男权社会统治之下的女性也如中国古代社会一样,是没有实际的社会地位的,男性,一直是女性的主宰,菲奥娜也不例外。

与其说菲奥娜是由于与有妇之夫私通生子而受到了惩罚,不如说是男权社会将她的幸福扼杀了。

菲奥娜是男权社会、封建社会与旧道德的产物,她的悲剧人生是那个社会造就的。

菲奥娜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她却没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能去选择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最终她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而最终悲惨的生活在社会下层,这与西言父权文化是分不开的。

菲奥娜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父权文化盛行的时代,在当时,父亲与丈夫在社会与家庭中处于统治者地位,而女性则处于被统治的边缘地位,她们虽可以有想法、有思想,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却是男性所给予的,是男性的附属品。

菲奥娜由于自己在爱情的“过错”,与一位有妇之夫相爱并生下了孩子,她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歧视,而将自己原本高贵的出身而淹没了,她不再高贵、受人尊敬,变成了与帕迪相同社会地位的下层人民。

她因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最终悲惨收场,但是她勇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却是那个时代女性极为宝贵的精神,由于她的不甘心放弃爱情,父权社会让她受到了惩罚。

可以说,菲奥娜是一位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她虽然出身于严谨的世家,但是她却没有像传统女性那样去追求一个温馨的、适合时宜的婚姻,而是勇敢的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尽管那爱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

菲奥娜为了赢得爱情而不惜与父亲与家族为立,还为帕克汗生下了一个孩子,她也因此而被下嫁给了帕迪,过着下层社会的生活。

但是菲奥娜对于自己年轻时的爱情却没有丝毫后悔,她也表示仍旧是爱着帕克汗的:“我爱那个男人……我爱他爱的发疯了,我知道我从此以后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这是菲奥娜荆棘鸟特征的语言表现,她虽然为了爱情而让自己痛苦余生,但是她仍旧如痴如狂的爱着帕克汗。

从女性角度来看菲奥娜,她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极好例子。

在爱情面前,她敢于为了爱情而踏上荆棘,并没有被传统社会文化与道德所吓倒,而是勇敢的承担自己的痛苦与惩罚。

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之下,作为女性的她因为性别是从属于男性,因而她悲剧的人生在她走上爱情之路时就已经注定了。

她曾有过对社会的强烈的反抗之心,但是在爱情失败之后,她却没有将反抗精神坚持到底。

菲奥娜的女性意识与反抗意识还处于模糊与不彻底的阶段,当父亲对她进行“制裁”时,她没有反抗,而是乖乖的任其父亲与家族处置,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她都没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她仍传统社会下层的勤劳妇女一样,去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对于丈夫与父亲毕恭毕敬。

她追逐爱情时的反抗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了,菲奥娜不彻底的女性意识与反抗精神,让她的人生没有色彩,回归到了传统文化的钳制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①科林•麦卡洛;荆棘鸟[M];商务印书出版社;2009
②赵安如;女性的艰与人的艰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6)
③徐辉;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0(2)
④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