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中考修改病句题(一)
初中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②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④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答案】①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②应改为: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③应改为:“……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④应改为:“……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①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②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
正确的语序是:“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③词序不当。
“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④词序不当。
“由于”应放在“你”后面。
故答案为:①应改为: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②应改为: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
③应改为:“……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④应改为:“……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2.近日,某班拟开展以“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宣传)有同学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活动主题,运用对偶的修辞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上句是“流行音乐百花齐放”,请你写出下句:________(2)中国目前的流行音乐,可以说到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时代。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例题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答题技巧+例题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中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一、病句类型复习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就是词语误用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三、病句辨析有诀窍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
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
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2024年初中语文修改病句专题详细分类解题技巧针对训练

1.语法错误:-引起句子结构混乱的标点错误,如漏掉标点、误用标点、标点符号位置错误等。
解决方法:仔细检查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特别是逗号和句号的位置是否合理。
-主谓不一致,如主语与谓语在单复数形式上不一致,解决方法:注意主谓一致,根据主语的单复数形式确定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
-代词、主谓宾关系错误,如代词的数、人称与先行词不一致,解决方法:注意代词与先行词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数与人称上。
-代词指代不明确,如代词的先行词缺失或引起歧义,解决方法:明确代词的指代对象,可以通过添加先行词、改变代词形式或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2.词语搭配错误:-词义错误,如使用近义词错误、使用词义不合适的词等,解决方法:确保所选用的词语的词义准确,尤其是要注意上下文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词序不当,如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构成了不规范的搭配,解决方法:确保词序正确,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之前。
3.句子结构混乱:-并列句结构错误,如句子中并列关系被错误地理解,解决方法:明确并列关系,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并列连词。
-主谓宾结构混乱,如句子中缺少主语或宾语,解决方法:补充缺失的主语或宾语,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4.语句表达不清:-句子缺少连接词,导致句意不连贯,解决方法: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连接词,以使句子表达更清晰连贯。
-句子含义模糊,不容易理解,解决方法:对句子进行重构,确保句子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
5.冗余重复:-词语、短语、句子冗余重复,导致表达啰嗦,解决方法:删去多余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简化语言表达。
训练时,可以针对每个类别的错误,提供一些实例句子或病句供学生修改。
同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文章和范文,加深对正确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讲解修改技巧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2024年中考必备语文辨析语病及修改病句做题技巧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辨析语病并修改病句是一个重要的做题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病及修改病句的技巧:
1.主谓一致错误:
语病示例:我打算明天去北京,可是爸爸说要去上海。
修改病句技巧:将“爸爸说要去上海”改为“爸爸说他要去上海”。
2.时态错误:
语病示例:她告诉我昨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修改病句技巧:将“她告诉我”改为“她告诉我说”,并将“昨天”改为“今天”。
3.词性搭配错误:
语病示例:我家的电脑整天都在拼命努力。
修改病句技巧:将“拼命努力”改为“拼命工作”。
4.连词错误:
语病示例:他不喜欢吃菜,所以他吃下了整个汉堡。
修改病句技巧:将“所以”改为“但是”。
5.疑问句病句错误:
语病示例:他是不是昨天没来上课?
修改病句技巧:将“是不是”改为“为什么”。
6.成分省略:
语病示例:去年我来过这里,而今年不来了。
修改病句技巧:将“而今年不来了”改为“今年不打算来了”。
在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分析句子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包括主谓一致错误、时态错误、词性搭配错误、连词错误、疑问句病句错误和成分省略。
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进行修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解题技巧,转给孩子学习!一、什么是病句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怎样辨析病句(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三、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北京的秋天是个令我向往的地方。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②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
③相反,________懂节制、能节制,________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
④“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相反,________懂节制、能节制,________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
【答案】(1)节制不是遏制、束缚个性。
(2)只有(或唯有);才(3)“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解析】【分析】(1)语序颠倒,应将“束缚”和“遏制”调换位置。
(2)这句话前后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应该使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只有,才。
(3)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谓语中心语是“是”,宾语中心语是“境界”。
故这句话的主干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故答案为:⑴节制不是遏制、束缚个性。
⑵只有(或唯有)才⑶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筋脉梳理法。
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
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⑵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分析这个复句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⑶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

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常见的病句修改该怎么做?下面举一些常见的例题,方便大家学习。
一、成分残缺1、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2、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二、语序不当1、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2、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三、前后矛盾1、前后不统一。
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2、否定多余。
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3、范围不清。
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四、重复啰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五、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总之,只有大家都能把病句的种类烂熟于心,才能很快的决定如何修改病句。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中考语文修改病句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
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
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
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答案】①缺少主语,“通过”和“使”二去一;②语序混乱,“魅力无穷”改为“无穷魅力”.【解析】【分析】①缺少主语,“通过”和“使”二去一;②语序混乱,“魅力无穷”改为“无穷魅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
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
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创造、人生引导的重要途径。
②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被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③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④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应对中考修改病句题(一)
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
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办公室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
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缺主语
例如: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缺谓语
例如: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②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到餐厅夜宵。
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累赘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
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如:小张除跳舞外,
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中考实例
例一: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B、知识是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C、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D。
A选项“降低”不能用“一倍”;B语序不当。
例二: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
任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解析:C.
例三: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B、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C、“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道出了我们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D、救援物资迟迟未到,他们很难克服粮食紧张,淡水缺乏。
解析:C.[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