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华大学校史

最新清华大学校史
最新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1

2

3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4

「清华学堂」。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5

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6

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中间虽7

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8

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9

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10

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

11

12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13

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14

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15

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16

教育。」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17

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

18

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19

20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21

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22

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23

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24

美学生监督。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25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26

是为清华得名之始。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27

称小五爷园。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28

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29

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30

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面积凡五百三十亩。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31

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一九一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32

耽误时期。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民国前一年(公33

元一九一一年)四月初一日(阳历为四月二十九日,是为清华校庆日之由来)34

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游美学务处亦迁入工字厅办公。首任教务35

长为胡敦复。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监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学务处36

之总办与会办担任。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37

被迫停课。

38

39

经过一阵惊心动魄的革命,清帝宣统于公元一九一二年三月三十日退位,中40

华民国建立。民国成立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五月一日41

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隶属外交部。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第42

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清华学校为将来扩43

充规模起见,在民国二年春请政府将毗连校西之「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为道44

光帝赐第四子咸丰帝奕之赐园)并入校址。近春园西隅有「长春园」,旧名水45

磨村等邻近地亩,亦并入。清华之有充裕经费,又得景致悠美的园林以为校园,46

学习环境得天独厚。非但如此,清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当时之其它学校深具47

特色。譬如:希望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所以对于学生体育特别重视。除平日积48

极提倡外,当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最低标准之五项运动(游泳、百码、跳高、49

跳远、掷铁球),如有任何一项不及格,扣发毕业文凭,取消出洋资格。值得一50

提的是,民国二年二月曾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之第一届远东运动会,51

开我国学校参加国际竞技之先河。另外,学校亦不时请名人学者来校讲演,像52

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以「君子」为题。其引述易经中之「天行53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学校遂将「自54

强不息、厚德载物」采为校训。

55

56

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校内寓邸。外交部令周诒春继任校长。周57

校长任内,因财政比较宽裕,故对外设法扩充留美学额;对内一面增加在校学58

生数目,一面添置设备与建筑。而自民国三年起,更间年选派专科女生十名(有59

时不足额)留美,由公开考试决定。民国七年一月四日周校长以力微任重,劳60

顿成疾,恳请辞职,外交部批准。

61

62

自周诒春校长辞职以后,清华校长之人选几经更迭。起先外交部派张煜63

全为校长。张因体弱多病,终日与药瓶为伍,学生大为不满。民国八年元月张64

煜全校长以学风(上年十二月廿三日学生会开成立大会,张加以干涉,发生风65

潮,至于罢课。)理由辞职获准。外交部继派罗忠诒继任,但同学对罗表示拒绝,66

致未能到校而请辞;因当时无人被允任为清华校长,故董事会选其主席严鹤龄67

为代理校长。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为清华校长;金邦正校长在民国十一68

年向外交部辞职。四月,部令派曹云祥为代理校长,十月六日,曹云祥正式署69

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校长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70

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71

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

72

所。设立大学部之目的,在于由国内造就国家需要之人才,而不仅是为出国留73

学作预备。且考虑到退还庚款有限期,恐日后难以为继。略带一提,在民国十74

六年由汪鸾翔(字巩庵)撰词,何林一夫人作曲,清华始有中文校歌。

75

76

民国十七年曹校长辞职获准。严鹤龄再度被任命为代理校长,于一月十77

四日到职,四月请辞。外交部派温应星继任校长,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78

政府消灭,温亦离职。八月,国民政府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任79

命孙科为校长,孙不就,改任罗家伦为校长。罗校长于九月十八日就职,对校80

内组织,多所改易。当国民政府统一北方时,原属外交部之清华董事会因之消81

灭,而清华之隶属问题又起,大学院欲收归辖下,但外交部则借口外交关系不82

肯放手,终由二机关会辖,另由二单位合组一董事会治理。董事会之存在一直83

为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清华之整体发展常因董事会之权限过大而处处受阻。

84

所以民国十八年四月三十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清华基金经整理后,改85

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理。「清华校务及游美学务基金保管委员会」86

在南京开会通过上项议决案。民国十九年五月,清华学生对罗校长有不满表示,87

罗亦以学风为理由而辞职。罗氏离校后,清华校长虚悬达十一月之久,其间校88

务由校务会议维持。另一方面,董事会问题因罗校长的努力,终使大学院及外

89

交部合派之董事会撤销,清华遂直隶于教育部。

90

91

之后,于民国二十年三月十七日国民政府任命吴南轩为校长,四月十六92

日就职。又因与师生不合,而于六月二十五日离开北平。教育部在清华师生的93

压力下,委派翁文灏教授代理校务。翁文灏于七月起开始代理校务,但于九月94

中旬即辞去代理兼职,教授会与学生会开会挽留无效。最后,由于范源濂的极95

力推荐,中央决定派梅贻琦为校长。梅贻琦校长终能获得清华师生的充分支持,96

一直续任至一九四八年底才离开。一九五五年在新竹复校后,又继任校长,直97

到一九六二年五月病逝为止,前后共三十一年之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