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合集下载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周HC V R N A可 测 。 7 . 无应答 ( n u l l r e s p o n s e ,NR) : 治 疗 第 1 2 周
H C V R NA 较治疗前下降< 2 l o g 。
本指南 旨在 帮助 医生在丙型肝炎诊 断、治疗和预 8 . 突破 (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B T ) :在 实 现 病 毒 学 应 防工作 中做 出合理 决策,但 不是强制性标 准,也不可 答后 ,治疗过程中出现H C V R NA水平 反弹 。
3 . 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 ( c o m p l e t e E V R ,c E V R ):治
2 0 0 6 年 全 国血清 流行病 学调查 显示 ,我 国 1 ~5 9 岁人群 抗. H C V 流行率为0 . 4 3 %,在 全球范围 内属 H C V
表 1 推 荐 意 见 的 证据 等 级和 推 荐 等 级
级 别高 质 量
进 一 步研 究不 大 可 能 改变 对 该 疗 效 评 估 结 果 的信 心
B中等质量 进一步研究有 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 响
RNA ) 。
2 . 早 期 病 毒 学应 答 ( e a r l y 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 E V R ):治疗第1 2 周H C VR N A  ̄治疗前下降> 2 l o g 。
染者 并不知道感染HC V,因此 ,全球确切 的慢性丙型 肝 炎发病率 尚不清楚 。
治指 南 》 。
5 .延 迟 病 毒 学 应 答 ( d e l a y e d 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DV R) : 治 疗 第 1 2 周 HC V R N A较 治 疗 前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要点【摘要】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 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 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2022年组织专家对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DAA的泛基因型时代。

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 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治疗,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前的检测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一、丙肝注意事项:•丙肝的注意事项是许多丙肝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注的话题,了解丙肝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

下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王天民主任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一般,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加工过的食物,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腌制的食物等。

•2、运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骑自行车、散步、慢跑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也是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之一。

3、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切勿轻信广告,偏方,私自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这是最重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4、心态:丙肝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丙肝患者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旦患上丙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是大家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加上这种疾病的病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们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都想要赶紧治愈疾病,但是不知道治疗丙肝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针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就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1、饮食上,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辅助丙肝的治疗。

吃合适的食物,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为肝脏恢复提供有利的帮助。

专家建议,丙肝患者应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和油腻的东西,要尽量选择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治疗。

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避免错过最佳的丙肝治疗时机。

另外,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权威、专业的医院。

这将对患者的心理上也会有所帮助。

推荐级别A证据水平1a

推荐级别A证据水平1a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一、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1、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2、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

各地抗-HCV 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2.5%、2.7%、3.2%、3.3%、3.8%和4.6%。

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至50~59岁组的3.9%。

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HCV1b和2a 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二、抗病毒治疗目的和药物1、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I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PEG-IFNα)。

后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复合IFN 9µg 相当于普通IFNα3MU。

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

普通IFNα(3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SVR率为44%~47%;单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治疗48周的SVR率分别仅为25%~39%和12%~19%。

医疗机构丙肝防治规则要求

医疗机构丙肝防治规则要求

医疗机构丙肝防治规则要求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肝炎疾病。

为了防止和控制丙肝的传播,医疗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丙肝防治规则要求,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则要求。

一、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丙肝防治策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体系等。

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医疗废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丙肝病毒不会通过医疗废物传播。

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混淆处理。

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医务人员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个人防护要求进行操作,避免针刺和其他可能导致病毒暴露的情况发生。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和处理措施。

四、医疗设备的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应制定丙肝病毒消毒与灭菌的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医疗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丙肝病毒灭活效果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隔离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隔离与管理制度,确保感染者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和管理。

感染者应在医疗机构的指定区域接受诊疗,避免与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六、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知情权和隐私保护医疗机构应尊重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知情权和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七、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教育与宣传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医务人员应向感染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资料,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正确对待丙肝病毒感染,积极配合治疗和管理。

医疗机构的丙肝防治规则要求涵盖了感染控制、废物管理、职业暴露防护、设备消毒与灭菌、感染者隔离与管理、知情权和隐私保护、患者教育与宣传等多个方面。

丙肝不可怕丙肝的抗病毒治疗

丙肝不可怕丙肝的抗病毒治疗
SVR (%)
Hadziyannis SJ. EASL Annual Meeting. 2002.
942研究:疗效小结
派罗欣® 联合 利巴韦林 1000/1200 mg/日治疗 48 周,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 61% 派罗欣® 联合 利巴韦林 1000/1200 mg/日治疗 48 周,HCV 基因型 1 型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 51% 派罗欣® 联合 利巴韦林 800 mg/日治疗 24 周,HCV 基因型非 1 型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 78%
65% (n = 253)
Hadziyannis SJ. EASL Annual Meeting. 2002.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
派罗欣® 180 mg sc qw + 利巴韦林 800 mg qd, 24 周
派罗欣® 180 mg sc qw + 利巴韦林 1000/1200 mg qd, 24 周
派罗欣® 180 mg sc qw + 利巴韦林 1000/1200 mg qd, 48 周
开发聚乙二醇干扰素经历了2代技术
IFN
第一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2KD)
吸收过快,峰浓度高
PEG位点多样,产品均一性差
分布过广,剂量要大
PEG与干扰素结合不稳定需要制成干粉剂
消除过速,给药要频
在体内分布仍很广泛
波动过大,耐受性差
不能保证稳定1周的血药浓度
第二代大分子支链 PEG干扰素纯度更高
目前治疗丙肝的临床药物
干扰素类 普通干扰素(IFN)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IFN
第一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2KD)
第二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40KD)

化学发光法对丙肝抗体筛查阳性的结果分析

化学发光法对丙肝抗体筛查阳性的结果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1期化学发光法对丙肝抗体筛查阳性的结果分析李亦君许兴1011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医学检验科,北京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据统计,丙肝感染率约为3%,每年约有3.5万人感染[1]。

HCV 在肝细胞中的定植和复制会逐渐破坏肝脏结构,损害肝脏功能。

丙型肝炎主要分为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有无力、恶心、疲软、尿黄等症状;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疲劳和食欲不振,HCV-RNA 持续表达为阳性[2]。

在过去20~30年,感染丙肝病毒的人群中,有10%~20%的人发展为肝硬化[3]。

丙肝具有高度传染性,目前还没有疫苗接种或特殊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防止疾病恶化的重要手段。

化学发光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窗口期短,应用广泛[4]。

化学发光法分析利用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的结合来检测大量的物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5]。

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拟行有创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初筛的8773名患者进行化学发光法的丙肝抗体初筛,对其中阳性患者同时进行HCV-RNA 的检测,通过整理数据,研究两种方法在丙型肝炎初筛和诊疗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拟行有创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患者8773例,男5968例,女6808例;年龄4~94岁,平均(48.73±4.58)岁。

展开临床研究,应用化学发光法初筛丙肝抗体,血清标本均符合规定检测标准,排除其余患病可能。

方法:按照操作规范从患者肘部采静脉血3mL,置于一次性分离胶采血管内,以3000r/min 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待检。

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配套封闭试剂进行检测。

根据说明书,发光强度值1.0为临界值,>1.0为丙肝抗体阳性,<1.0为丙肝抗体阴性。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李欣晴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李欣晴

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
混合感染
与HBV或HIV多见
HCV
肝脏移植后复发
复发,病程进展加快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传播及预防
4
自然史
5
诊断
6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目的及药物
1、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
2、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IFNa、复合IFN、PEG-IFNa、利巴韦林
2、病变程度判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HBV等病毒感染、过量 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3、肝外表现 :
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 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临床诊断(其它)
肝硬化 HCC
方案三(初次普通IFNa联合利巴韦林复发或无应答): 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
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IFNa
流 感 发热、寒战、头 样 痛、肌肉 酸痛
睡前注射IFNa或同服非甾体抗炎药
骨 中性粒细胞≤0.79×109/L,血小板≤50×109/L 降低 IFNa剂量 髓
抑 中性粒细胞≤0.50×109/L,血小板≤30×109/L 停药
方案三(不能耐受利巴韦林):可单用-IFNa、复合-IFNa、 PEG-IFNa-2a
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
2、非H1或(和)病毒水平<2×106 拷贝
方案一:PEG-IFNa-2a,180ug 每周一次,ih;利巴韦林(800-1000)mg/d ,治疗 24周 方案二:IFNa3MU,每周3次,ih/im;利巴韦林(800-1000) mg/d ,治疗24-48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术语及其定义 术语 r a p i d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R V R ) 快速病毒学应答( 早期病毒学应答( e a r l y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E V R ) 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 c o m p l e t eE V R ,c E V R ) p a r t i a l E V R ,p E V R ) 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 d e l a y e d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D V R ) 延迟病毒学应答( p a r t i a l r e s p o n s e ) 部分应答( 无应答( n u l l r e s p o n s e ) 突破(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 复发( p e l a p s e ) 持续病毒学应答( s u s t a i n e dv i r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 S V R ) 定义 治疗第 4周 H C VR N A不可测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较治疗前下降 > 2l o g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不可测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较治疗前下降 > 2l o g , 但仍可测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较治疗前下降 > 2l o g , 但仍可测; 第2 4周 H C V R N A不可测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较治疗前下降 > 2l o g , 且第 1 2周和第 2 4周 H C V R N A可测 治疗第 1 2周 H C VR N A较治疗前下降 < 2l o g 在实现病毒学应答后, 治疗过程中出现 H C VR N A水平反弹 在实现病毒学应答后, 治疗结束 2 4 周内 H C VR N A可测 治疗结束 后 第 1 2周 和 2 4周 H C VR N A 不 可 测; 可表示为 S V R 1 2和 S V R 2 4
3 ) ,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 N A , 由约 9 . 6× 1 0 个核苷酸组 g e n u s
成。H C 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 O R F ) , 编码 1 0余种结构 和非结构( N S )蛋白( N S 2 、 N S 3 、 N S 4 A 、 N S 4 B 、 N S 5 A和 N S 5 B ) , N S 3 / 4 A 、 N S 5 A和 N S 5 B是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 d i r e c t -a c t i n g ,D A A ) 的主要靶位。 H C V基因易变异, 目前可 a n t i v i r a l a g e n t
1 - 3 ] 致的死亡病例约 3 5万例 [ 。但是, 由于 H C V感染具有隐匿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 证据级别 A高质量 B中等质量 C低质量 推荐等级 1强推荐 2弱推荐 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 患者可能的预后 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的推荐意见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 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 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疗效 比等, 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 的信心 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产生重要影响 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 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详细说明
K e yw o r d s : h e p a t i t i s C ; h e p a t i t i s Cv i r u s ; t r e a t m e n t ; p r e v e n t i o n ; g u i d e l i n e s
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 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中华医学会 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 H C V ) 感染的 特点、 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 于2 0 1 5年 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 H C V感染筛查、 监测、 诊断和治 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 还需要积极发展适 C VR N A定量和 H C 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 宜于资源有限地区 H 剂。政府、 社会组织、 学术团体、 制药企业共同努力以达到新型 抗病毒治疗的可及和可负担。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师在丙型肝炎诊断、 治疗和预防中做出 合理决策, 但不是强制性标准, 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丙型肝炎 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 临床医师在面对具体患者时, 应根 据自己的专业知识、 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 制订全面 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 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 断修订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 A 、 B 、 C三个级别, 推荐等级分 为 1和 2级别( 表1 , 根据 G R A D E分级修订) 1 术语 本指南用到的术语及其定义见表 2 。 2 流行病学和预防 2 . 1 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 不同性别、 年龄、 种 族人群均对 H C V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 H C V的感 染率约为 2 . 8 %, 约1 . 8 5亿人感染 H C V , 每年因 H C V感染导
H C V流行率为 0 . 4 3 %, 在全球范围内属 H C V低流行地区, 由 此推算, 我国一般人群 H C V 感染者约5 6 0 万, 如加上高危人群 和高发地区的 H C V感染者, 约1 0 0 0万例。全国各地抗 H C V 阳性率有 一 定 差 异, 以 长 江 为 界, 北方( 0 . 5 3 %) 高于南方 0 2 9 %) 。抗 H C 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1~ 4岁组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2 0 1 5年更新版)
1 #23456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6 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1 2- 1 9 6 1- 1 9
注: 不可测是指使用高灵敏度 H C VR N A检测试剂, H C VR N A低于检测下限
2 0 1 5年开始对抗 H C V阴性献血员筛查 H C VR N A , 经输血和血 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但是, 在目前就诊 的 患 者 中, 大多有 1 9 9 3年以前接受输血或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的历史。( 2 ) 经 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 内镜、 侵袭性操 作 和 针 刺 等。在 某 些 地 区, 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 H C V传播占 6 0 %~ 9 0 %。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 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 H C V传播有关; 共用剃须刀、 共用牙刷、 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 H C 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与 H C 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个性伴侣者, 感染 H C V的危 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 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 H I V ) 者, 感染 H C V的危险性更高。 C V阳性母亲将 H C 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 2 %, 抗H 若母亲在分娩时 H C VR N A阳性, 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 4 % ~ 7 %; 合并 H I V感染时, 传播的危险性增至 2 0 %。 H C V高载 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接吻、 拥抱、 喷嚏、 咳嗽、 食物、 饮水、 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 C V 。 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 H 2 . 2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丙型肝 炎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 . 2 . 1 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 法》 , 推 行 无 偿 献 血。通 过 检 测 血 清 抗 H C V 、 A L T和 H C V , 严格筛选献血员。 R N A 2 . 2 . 2 预防经皮肤和黏膜传播 推行安全注射和标准预防, 严格执行《 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和《 消毒技术规范》 , 使用一次 性注射器。对牙科器械、 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 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 咨询和安全教育, 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 理发用
5 ] 为0 . 0 9 %, 5 0~ 5 9岁组升至 0 . 7 7 %。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 。
H C V1 b 和2 a 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 其中以 1 b型为主 ( 5 6 . 8 %) , 其次为 2型( 2 4 . 1 %) 和 3型( 9 . 1 %) , 未见基因 4 型和 5型报告, 6型相对较少( 6 . 3 %) ; 在西部和南部地区, 基 因 1型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 西部基因 2型和 3型比例高于 全国平均比例, 南部( 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 和西部地区 基因 3型和 6型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比例。混合基因型少见( 约 2 1 %) , 多为基因 1型混合 2型。我国 H C V感染者白细胞介 素( I L ) 2 8 B基因型以 r s l 2 9 7 9 8 6 0C C型为主( 8 4 . 1 %) , 而该基因型
具、 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2 . 2 . 3 预防性接触传播 对男男同性和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 C V感染者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 期检查, 加强管理。建议 H 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 . 2 . 4 预防母婴传播 对 H C VR N A阳性的孕妇, 应避免羊 膜腔穿刺, 尽量缩短分娩时间, 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减少新生儿 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 . 2 . 5 对高危人群筛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 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 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 管理。 3 病原学 H C V属于黄病毒科 ( f l a v i v i r i d a e )肝炎病毒属( h e p a c i v i r u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