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高清大图欣赏
湘美版四年级书法上册《名碑名帖欣赏 颜勤礼碑》 课件(共13张PPT)

万一 千代 气风 象流 旺鸣 狗凤 年夜
狗戌 年岁 迎兆 福丰 四千 时家 安乐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
清臣,小名羡门子,
别号应方,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 ,祖 籍琅玡临沂(今山东 临沂)。颜师古五世 从孙 、颜杲卿从弟,
唐代名臣,世称“颜 鲁公”,杰出的书法 家。
“好!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我多年的体会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 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说,竖划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 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 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 轻带过;‘决’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 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 想象;最后是‘巧’和‘称’,‘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划结构要匀称, 在一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 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主题二:坚持的重要性
主题三:写字的秘诀
写字的秘诀 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十分的满意。 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是哪十二 个字吗?” “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 颜真卿回答说。“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
颜勤礼碑教学ppt课件

18
从态势上看: 呈左稍低右略高 稍呈拱形 两端略粗,中间稍细,
视觉上劲挺而富有弹 性
19
横画的写法概括: 落笔时,笔锋先从右
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势,随 后略提笔调锋,使笔锋从 向下变为向右沿着点画的 中线运行,收笔时要将笔 提起,然后向右下顿笔, 之后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 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 锋收笔。
张力,有力度,动感
强。如“四”字。
11
• 小学四年级学生 • 学期一个月 • 临摹
12
初中一年级学生 学期两个月 创作
13
• 初中一年级学生 • 学期一个月 • 创作
14
• 初中一年级学生 • 学期一个月 • 临摹
15
• 初一年级学生 • 学期两个月 • 创作
16
颜勤礼碑具体笔画的写法:
6
晚期作品欣赏
• 《颜勤礼碑》是颜 真卿71岁时所作,此 碑笔力沉着内涵,结 体宽博,雍容端正, 笔势相向而多内蕴, 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 不像《多宝塔》那样 方正谨严,秀丽俊雅。
7
《勤礼碑》的结构特点,可概括如下:
•
1.横轻竖重,对
比明显。汉字中有许
多字都是由横画、竖
画,或者是以横竖画
为主组成的。对于这
3
颜真卿楷书作品欣赏
韩麒
4
早期作品欣赏:
《多宝塔感应碑》 是颜真卿43岁时所作, 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 细变化不大,是他继承 传统的作品之一。
5
中期作品欣赏
《鲜于氏离堆记》 是颜真卿53岁时所作, 正值其书法艺术中期, 书风渐熟。其用笔雄 逸,字画刚健,结体 宽博挺然,形势精绝, 斩金截铁。且是摩崖 大字,丰硕伟岸,气 势磅礴,震撼人心 。
颜真卿勤礼碑介绍

颜真卿勤礼碑介绍此碑全称《祕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
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
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
其后“故”字下泐。
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笔法是指写字点画的用笔之法。
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和用笔法,从狭义上讲,笔法即指“用笔”法,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方法。
汉字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运动来完成具体形象的,现将常用的笔法分述如下:藏锋:是指起笔而言,当某一笔画起笔时,笔锋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笔锋“折”或“转”后再写笔画。
起笔处笔锋藏在画内,使之不露痕迹。
露锋:是指起笔与收笔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笔。
当某一笔画要收笔时,笔锋逐渐提起,至收笔处笔锋露于画外,呈尖状。
回锋:是指收笔而言,即笔画写到结束时,笔锋转为逆方向轻回收笔。
抢锋:也称“虚抢”、“空抢”,是露锋起笔和露锋收笔时采用的运笔动作。
即在露锋起笔时先在空中作一个藏锋动作,然后再入纸作笔画的起笔。
在露锋收笔时,也按有往必回、无垂不缩的要求把锋在空中回缩。
中锋: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中锋行笔可使点画墨色均匀,沉着有力。
被误置的经典颜真卿_颜勤礼碑_辨伪

《颜勤礼碑》(又称《颜勤礼神道碑》、《夔州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乃唐代大书家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撰立,曾经宋人著录,其后则湮没无闻。
民国十一年此碑重经发现,现藏西安碑林(图1)。
因此碑晚出,未经磨泐重刻(传世颜碑中磨泐重刻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几乎尽失原貌),而且是颜真卿暮年(七十一岁)书迹,所以自发现以来,即被誉为“神物”。
其后迭经传扬,更是被当作颜氏的代表作,入选了无数经典书帖系列,以致与《多宝塔碑》一起成为初学者学习颜体的入门典范。
然而此碑实存在诸多疑问,惜前人未加细究。
庚寅春日,笔者与学生于课间临习颜帖时,发现此碑与颜氏晚年书风颇相轩轾,遂二度赴西安碑林考察,草成此文,希望能揭示此“经典”颜碑的真实状况,阐发颜氏晚年书艺的真正高度,庶使后之学颜者不再误入岐途。
一. 著录状况 《颜勤礼碑》著录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七,系树碑纪年为唐大历十四(779年)年,欧阳氏或见过原碑或据拓本,故所定年代必有根据(朱关田《颜真卿年谱》亦依此)。
著录未对此碑的具体状况有所论及。
其后则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八·跋尾十八“《唐颜勤礼碑》”条有记载:“右《唐颜勤礼碑》,鲁公撰并书。
元间,有守长安者,后圃建亭榭,多辇取境内古石刻以为基址。
此碑几毁而存,然已摩去其铭文,可惜也。
”可知此碑于北宋元间遭受破坏,被磨去铭文。
然而铭文即可以是碑文文字的总称,也可特指碑文中的铭文部分,由于赵氏此段著录语焉不详,因此从中无法确知被磨去的是碑文文字还是仅指碑文中的铭文部分,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赵氏未记录此碑的树碑纪年,可知其所见者已遭磨损。
赵氏著录之后,南宋佚名《宝刻类编》卷二“颜真卿”名下有“《夔州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其下小字注云:“曾孙撰并书,越。
”记此碑存于越州。
如记载无误,则宋时或曾翻刻此碑于越州,然此翻刻之碑亦未见后人论及。
其后元、明二代未见任何有关此碑的记录,明代安国所刻之鲁公文集亦未收录此碑碑文。
颜勤礼碑教学PPT课件

.
20
1、长横
• 运笔方法如前述
.
21
2、短横
• 1、向左逆锋起笔 • 2、向右下顿笔 • 3、提笔折锋向右 • 4、蓄势后向右行笔 • 5、提笔向右下顿笔 • 6、提笔回锋收笔
.
22
临摹字体
.
23
二、竖
.
24
.
25
1、垂露竖
.
26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
29
6、粗腰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 3、向左下提笔转锋
•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 5、向右下顿笔
• 6、回锋向上收笔
些字,《勤礼碑》在
结构处理上基本上是
横轻竖重,对比鲜明,
形式俊美,使人想起
了主干粗壮,枝条细
劲的苍松来。如“士”
字。
.
8
颜勤礼碑教学课件
• 2.以纵取势, 内紧外松。《勤礼 碑》体势多取纵势, 这样每个字看上去 很紧密,但通过字 内部的穿插、揖让、 避就、虚实等手法 的运用,整个字形 端庄、稳重,有一 种庙堂之气。如 “阙”字。
汉字书法中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
笔这三个步骤组成的。
1.横的写法
• 从笔法上看:
➢ 起笔:
藏锋,当某一笔画起 笔时,笔锋先向相反方面 逆行,待笔锋“折”或 “转”后再写笔画。起笔 处笔锋藏在笔画内,使之 不露痕迹。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七)

重温颜真卿《勤礼碑》大字帖(全文)

重温颜真卿《勤礼碑》⼤字帖(全⽂)《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书丹,⾃署⽴于⼤历⼗四年(779年)。
楷书,碑⽂⼀通。
残⽯175×90×22厘⽶。
碑四⾯环刻,存书三⾯。
碑阳19⾏,碑阴20⾏,⾏38字。
左侧5⾏,⾏37字。
右侧上半宋⼈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概,《⿇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此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
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颜真卿撰并刊⽴此碑时,年71岁。
《颜勤礼碑》⼤字帖全帖546页1636字,分为6个部分。
提⽰:以下点击标题阅读01.?颜真卿《勤礼碑》⼤字帖(1)02.?颜真卿《勤礼碑》⼤字帖(2)03.?颜真卿《勤礼碑》⼤字帖(3)04.?颜真卿《勤礼碑》⼤字帖(4)05.?颜真卿《勤礼碑》⼤字帖(5)06.?颜真卿《勤礼碑》⼤字帖(6)全⽂加释解析提⽰:点击【阅读原⽂】播看《勤礼碑》教学视频教育部《中⼩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荐范本(⼀)楷书 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字阴符经》(传)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柳公权《⽞秘塔碑》《神策军碑》 赵孟頫《三门记》《妙严寺记》(⼆)⾏书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颜真卿《祭侄⽂稿》 苏轼《黄州寒⾷诗帖》 赵孟頫《洛神赋》(三)⾪书 《⼄瑛碑》 《礼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由临摹到创作,原帖集字不可缺——颜真卿“勤礼碑”集字23首古诗

由临摹到创作,原帖集字不可缺——颜真卿“勤礼碑”集字23
首古诗
颜真卿楷书世称“颜体”,与柳公权有“颜筋柳骨”之说,颜早年书风用笔庄重雄厚,细横粗竖,蚕头燕尾,结体相背,气象开单身汉,晚年用笔清劲健硕,易方为圆,老辣自在,结体相向,气势磅礴。
对当时后世影响极大。
《颜勤礼碑》久埋地下,1922年出土,故字口保存完好,是颜氏碑刻中最能传达原迹形神的楷书作品,结字雄迈清整,刚健整肃,深受书法教学界的推重。
风&唐李峤
八阵图&唐杜甫
塞下曲六首(其二)&唐卢纶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山中&唐王维
梅花&宋王安石
所见&清袁枚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后有《颜勤礼碑》部分高清大图)
碑文内容
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君讳勤礼,字敬,琅琊临沂人。
高祖讳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
曾祖讳协,梁湘东王记室参军,《文学》有传。
祖讳之推,北齐给事黄门侍郎,隋东宫学士,《齐书》有传。
始自南入北,今为京兆长安人。
父讳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
仕隋司经局校书、东宫学士、长宁王侍读,与沛国刘臻辩论经义,臻屡屈焉。
学书,黄门传《集序》,君自作。
后加逾岷将军。
太宗为秦王,精选僚属,拜记室参军,加仪同。
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英童集呼颜郎是也,更唱者二十馀首。
《温大雅传》云:“初君在隋,与大雅俱仁东宫,弟愍楚,与彦博同直内史省,愍楚弟游秦与彦将俱典秘阁。
二家兄弟,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
”事具《国史》。
君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於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
义宁元年十一月,从太宗平京城,授朝散大夫勋,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武德中授右领左右府铠曹参军,九年十一月授轻车都尉兼直秘书省。
贞观三年六月兼行雍州参军事,六年七月授佐郎,七年六月授詹事主簿,转太子直监,加崇贤馆学士。
官废,出补蒋王文学、宏文馆学士。
永徽元年三月制曰:“君学艺优敏,宜加奖擢,乃拜陈王属,学士如故。
”迁曹王友。
无何,拜秘书省著作郎。
君与兄秘书监师古、礼部侍郎相时齐名,秘监与君同时为崇贤宏文馆学士,礼部为天策府学士,弟太子通事舍人育德又奉令於司经局校定经史。
太宗尝图画崇贤诸文学士,命秘监为赞,以君秘监兄弟,不宜相述,乃命中书舍人萧钧特赞君曰:“依仁服义,怀文守一,履道自居,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行成兰室,鹤钥驰誉,龙楼委质。
”当代荣之。
六年以后夫人兄中书令柳亲累贬夔州都督府长史,显庆六年加上护军。
君安时处顺,恬无愠色。
不幸遇疾,倾逝於府之官舍,既而归窆於京城东南万年县宁安乡之凤栖原。
先夫人陈郡殷氏Н柳夫人同合焉,礼也。
七子:昭甫,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事具真卿所撰《神道碑》,敬仲,吏部郎中,事具刘子元《神道碑》。
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皆有学行,以柳令外甥不得仕进,孙元孙,举进士,考功员外刘奇特标榜之,名动海内,从调以书判入高等者三,累迁太子舍人。
属元宗监国,专掌令画。
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
惟贞,频以书判入高等,历畿赤尉丞、太子文学、薛王友、赠国子祭酒、太子少保,德业具陆据《神道碑》。
会宗,襄州参军。
考,楚州司马。
澄,左卫翊卫。
润,倜傥,涪城尉。
曾孙春卿,工词翰,有风义,明经拔萃,犀浦蜀二县尉。
故相国苏举茂才,又为张敬忠剑南节度判官。
偃师丞、杲卿,忠烈有清识吏干,累迁太常丞,摄常山太守,杀逆贼安禄山将李钦凑,开土门,擒其心手何千年、高邈,迁卫尉卿兼御史中丞。
城守陷贼,东京遇害,楚毒惨下,詈言不绝,赠太子太保,谥曰:“忠节,曜卿,工诗书草录,十六以词学直崇文馆,淄川司马。
旭卿,善草,允山令。
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犍为司马。
阙疑,仁孝善《诗》、《春秋》,杭州参军。
允南,工诗,人皆讽诵之。
善草隶书判,频入等第,历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三为郎官、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仁厚有吏材,富平尉。
真长,耿介举明经。
幼舆,敦雅蕴藉,通《班汉书》,左清道率府兵曹。
真卿,举进士,校书郎。
举文词秀逸,醴泉尉,黜陟使王钅共以清白名闻。
七为宪官,九为省官,氵存为节度采访观察使,鲁郡公。
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
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
长卿、晋卿、、充国、质、多无禄早世。
名卿、亻胃、倜、、伦,并为武官,元孙,通义尉,没於蛮。
泉明,孝义有吏道,又开土门佐其谋,彭州司马。
威明,邛州司马。
季明、子干、沛、翊、泉明男诞,及君外曾孙沈盈、卢逖,并为逆贼所害,俱蒙赠五品京官。
,好属文。
翘、华、正,<岳页>并早夭。
颖,好五言,校书郎。
,仁孝方正,明经大理司直,充张万顷岭南营田判官。
ダ,凤翔参军。
,通悟颇善隶书,太子洗马、郑王府司马。
并不幸短命。
通明,好属文,项城尉。
,温江丞。
觌,绵州参军。
靓,盐亭尉。
颢,仁和有政理,蓬州长史。
慈明,仁顺干蛊,都水使者。
颖,介直,河南府法曹。
ν,奉礼郎。
颀,江陵参军。
颉,当阳主簿。
颂,河中参军。
项,卫尉主簿。
愿,左千牛。
颐、,并京兆参军。
<并页>、须、[QDDU]、并童稚未仕。
自黄门、御正至君父叔兄弟众子侄扬庭、益期、昭甫、强学十三人,四世为学士、侍读,事见柳芳《续卓绝》、殷寅《著姓略》。
少监、少保。
以德行词翰为天下所推。
春卿、杲卿、曜卿、允南而下,Н君之群从光庭、千里、康成、希庄、日损、隐朝、匡朝、庠、恭敏、邻几、元淑、敏、温之、舒、说、顺、胜、怡、浑、允济、挺、式宣、韶等,多以名德著述,学业文翰,交英儒林,故当代谓之学家。
非夫君之积德累仁,贻谋有则,何以流光末裔,锡美盛时?小子真卿,聿修是忝。
婴孩集慕,不及过庭之训;晚暮论撰,莫追长老之口。
故君之德美,多恨阙遗。
铭曰:(铭阙)(铭宋代即被抹去,部分字由于历经年久损坏不易辨认。
)
楷书结构的雄壮、线条的柔韧雄浑开辟了书法的又一高峰!
学楷书从颜体入手,是很多书法学习者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
颜体中《勤礼碑》是最为成熟的字帖。
学它,无论无论对哪个书体的雄强、壮美的表现都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