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路设计原则与道路规划
园路设计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
园路设计 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 分析:周边环境、景观要素、园林性质、视
野轴线、构图美观合理等。
二、以人为本 分析:游客需求,游客心理,游客天性。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项 1.全园道路要求畅通,忌讳出现死路。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用,要求交叉在一点上,对 角相等。(如图1)
谢谢欣赏
3.两路相交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60。(图1) 4.若三条园路相交在一起时,三条路的中心 线应交汇于一点上。(图2)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项
5.由主干道上分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 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图3)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项 6.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 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广场。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项 7.凡道路交叉所形成的大小角都宜采用弧线, 即转角要圆润。
园路设计 十大注意事项 8.绿地中园路设计忌讳紧贴公共建筑 和道路。(图4)
9.在设计园路时,由 园路中心向两侧 作6%的倾斜。
10.园路设计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台阶、汀步、步 石;园路要与广场巧妙结合,形成游憩空间, 要与园林要素合理搭配,形成优美景观。
园路的铺装设计

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这主要表现 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 要以直线型居多;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园路则曲折多变。
采用卵石、青石板等做地面铺装材料,则显示出自然亲切的气 氛,而用预制混凝土砖作铺装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环境协调统一。
类型功能宽度材料主要园路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织交通46m混凝土沥青整体路面次要园路游憩小路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24m122m天然石块预制混凝土块材料路面碎石卵石砖渣碎料路面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这主要表现在园路的线型设计和铺装设计中例如在规则式园林中园路主要以直线型居多
(3)园路与建筑关系
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 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 路由广场渡过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 建筑时,可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或形成 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 而从四周绕过。(见图2-55)
图2-55 广场、园路
(4)园路台阶的设置和防滑处理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颗料路面横坡 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 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做防滑处理.主园路 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支路 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15%,路断,路面 应做防滑处理;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 阶踏步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做防滑 处,宜设置护栏设施。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广场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 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 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 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 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园路工程之园路设计原则

园路工程之园路设计原则园路要主次分明,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园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通达成环,密度适宜,有明确的方向性。
因此,园林中一般应考虑:⑴主路。
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
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
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500×500×1000mm)等。
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⑵支路。
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
一般而言,单人行的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
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
⑶小径。
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是联系园景的捷径,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
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
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
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
园路布局要萦迂回环。
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
而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所以园路的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曲径通幽,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
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也就是园路的曲折要有一定的目的,随“意”而曲,曲得其所,如:在自然式水池岸布路与宜随池而曲,略有凹凸变化;山坡路宜盘旋环绕而上;两土丘之间沿丘脚的相接线弯曲布置;为逾越石山、花丛等障景而曲;符合传统“曲径通幽”的要求而曲。
园路设计技术参考规范

园路设计技术参考规范本文档旨在为园路设计提供技术参考规范。
以下是一些设计原则和建议,旨在帮助您创建出功能齐全且美观的园路。
1. 设计目标- 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美观的行走环境。
- 提供良好的交通流动和方便的通行。
- 考虑园路的功能和环境,满足用户需求。
2. 规划原则- 根据使用需求确定园路的布局和功能分区。
- 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如行人、自行车和汽车。
- 保留足够的绿化空间,提供舒适的环境。
- 考虑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如节能和节水。
3. 路面设计- 选择适当的路面材料,如柏油、混凝土或石板,以解决各种交通需求。
- 考虑路面的防滑和排水性能,确保安全和便利。
- 确定合适的路面宽度,以适应交通流量和速度。
- 提供足够的路面照明,确保夜间通行安全。
4. 标线和交通标志- 配置清晰明确的标线和交通标志,以指导用户的行为。
- 确保标线和标志的可见性,尤其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
-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斑马线和过街设施,提高行人安全性。
5. 绿化和景观设计- 确保足够的绿化覆盖,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 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景观元素,以增加美观度和吸引力。
- 设计适当的座椅和休息区域,提供方便和舒适的休憩空间。
6. 设施设置- 根据需要配置垃圾桶、自行车停车架和公共厕所等设施。
- 确保设施的布置合理,方便用户使用且不占用过多空间。
- 考虑设施的维护问题,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7. 环境友好性- 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 考虑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总结通过遵循以上园路设计技术参考规范,您可以创建出满足用户需求、美观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园路。
同时,确保设计满足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要求,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请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技术参考,具体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和建议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和建议现代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点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种植树木花草、摆放雕塑等层面上,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以及科学地空间划分才能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功能性也会大大增强。
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风景规划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和谐,还会带动经济的增长,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主要以本土植物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物种,综合考虑园林的基本情况,而园林道路是园林风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
园林道路不同于一般的纯交通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要求,一方面它也起着疏导人流的作用,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
1园林道路的功能园林道路是园林风景的一部分,在组织划分空间、引导游客游览、支持交通联系并提供活动休息场所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它就如同一个完整脉络,可以将园林的各个景区景点紧密联系起来。
所以,园林道路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还兼具其他多种新功能和性质。
1.1划分园林空间,合理布局“曲径通幽”、“路径盘蹊”等词语都道出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園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的特质。
现在园林道路设计中需要融入一种深渊含蓄、隽永空远的意境,旨在增加园林精致的空间层次感,使整个园林风景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不断展现在游人面前。
园林规划直接影响到全园的整体布局。
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景区、景点通过园林道路这一枢纽有层次地联系起来,向游人充分展现园林艺术之美。
1.2引导游览传统园林不论规模大小都会划分出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对不同的景点进行针对性的布置,然后用园林道路将其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座布局严谨而又景致鲜明并附有韵律和节奏的园林空间。
所以说,园林的曲折并不是胡乱曲折的,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
再通过花、树、山石等的辅助来诱导、暗示游客按照科学路线游园,帮助游客们更好地欣赏园林景致。
1.3丰富园林景观园林道路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路线,优美的意境,精美的图案等都会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园林景观规划——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的规划与布局简介: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关键字:园路园林绿地规划与布局1、园路的环境功能1.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说来道路仍然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1.2交通园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览交通,即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游遍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深入各个景区或景点。
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集散和疏导。
近年来随着离休和退休人数的增加,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5%~10%,老年人占总数的60%~70%。
因此,公园规划除重视儿童需要外更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条件,合理的组织路线的变化。
此外,在公园中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必要的便餐、饮料、小卖等方面的服务,要经常地进行维修、养护、防火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安排自己职工的生活,这一切都必须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东西两道性的地段,路面的宽度和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和游览道路合用,但有时特大型园林中,由于园务运输交通量大,还要补充必要的园务专用道和出入口,另外还应多增加一些活动场地。
1.3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1.4组织排水道路可以借助其路边缘成边沟组织排水,一般园林绿地都高于路面,方能实现以地形排水为主的原则,道路汇集两侧绿地径流之后,利用纵向坡度即可按预定方向将雨水排除。
景观设计元素之园林道路设计[详细]
![景观设计元素之园林道路设计[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8b46da1f18583d048645936.png)
4、植物造景和遮荫作用在园路和选线选点中得到 充分满足。园路沿线应当有植物造景和植物遮荫 种植的用地。
5、要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工程投资。通 过避开软弱地基、截弯取直、随高就低、利用旧 路等方法进行选线选点处理,以交少的资金,完 成较多园路的修筑。
五、 园路设计:必须先进行实地踏勘:
了解规划路线基地的现状,对照地形图核对地形,将 地形有变化的地方测绘、记载下来.
2、要根据游人游园需要来选择路线。分析游人的活 动规律,照顾其散步、游览习惯,使园路线形既有 曲折起伏,达到步移景异,路景变换的效果,又不 使园路矫揉造作,过度弯曲,使人感到别扭和不方 便。
3、园路系统布置要主次分明,结构清楚。主园路、 次园路和小路的宽度级别要明显区分,使人能够很 容易认清园路系统的结构,避免在园中常常迷路。 发挥引导作用,还应当注意突出园林主景、主景区 和主要导游线,做到园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结 构关系紧密、协调和统一。
▪ 园路转弯半径
在总体规划时已初步确定了园路的位置,但在进 行园路技术设计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复核:
1、重点风景区的游览大道及大型园林的主干道的 路面宽度设计应考虑能通行卡车、大型客车。但在 公园内一般不宜超过6米。
2、公园主干道应能通行卡车,主要建筑物 四周能通行消防车,路面宽度一般为3.5米。
风景区道路宽度参考值(m)
风景区
风景区面积(h㎡)
道路
级别 100—1000 1000—5000
主干道 7—14
7—18
次干道 7—11
7—14
浏览道 3—5
4—6
小道 0.9—2.0
0.9—2.5
﹥5000 7—21 7—18 5-7 0.9—3.0
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和功能

等气候作用的影响。 因此要求坚固、 平稳 、 耐磨, 有一定的粗糙 度, 少灰 土 、 便 于清扫 。 ( 2 ) 结 合层 。 采用 块料 铺筑 面层 时在 面
层 和基层 之 间 的一层, 用于 结合 、 找平 、 排水 。 ( 3 ) 基层 。 在路 基 之上 。 它一 方 面承受 由面层传 下来 的荷 载, 一 方面 把荷 载传 给 路 基 。因此 , 要 有一 定 的强 度, 一般 用碎 f 砾) 石、 灰 土或 各种 矿
小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园路系统的末梢, 是联系园景的捷径, 最能体现艺术性
的部分 。小 径宽 度一 般为 0 . 8 ~1 . 0 m, 甚 至更 窄 。材料 多选 用 简洁、 粗犷 、 质 朴 的 自然 石材 f 片岩、 条石 、 卵石等 ) 。
2 园路 的布局
中国园林 多 以 山水为 中心 , 园林 也多 采用 具含 蓄 、 自然 的 布局, 但在 寺庙 园林 或纪 念性 园林 中, 多采 用规 则式 布局 。所
我 国古典 园林 无论 规模 大小 , 都划 分几 个景 区 、 设 置若 干 景点 , 布 置许 多 景 物 , 而 后 用 园路 把 它 们联 结 起 来 , 构成 一 座 布局 。
1 . 3 园路 要 主 次 分 明
5 路面 的铺地 设计
在现代 园林 的建设 中, 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 美 的传 统 , 并 以简洁 、 明朗 、 大方的格调 , 增添 了现代园林的时代
1 . 1 划 分 园 林 空 间
面最 上 的一层 。它 直接 承受人 流 , 车辆 的荷 载和 风 、 雨、 寒、 暑
中 国传统 园林 “ 道 莫便 于捷 , 而妙 于迂 ” 、 “ 路 径盘 蹊 ” 、 “ 曲 径通幽” 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 以曲 为妙 。 园路 规划决 定 了全 园的 整体 布局 。 各景区、 景点看 似零 散, 实 以 园路 为纽 带 , 通 过 有意 识 的布 局 , 有层次 、 有 节奏 地 展 开, 使 游 人充 分感受 园林 艺术 之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路设计原则园路要主次分明要从园林得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得分布与园内活动得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园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得方向性。
因此,好养护园林绿化在园林中一般考虑:⑴主路:主路要能贯穿园内得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与活动设施,形成全园得骨架与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
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得要求。
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500×500×1000mm)等。
主路图案得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⑵支路:园中支路就是各个分景区内部得骨架,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得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
一般而言,单人行得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
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得曲线构成有层次得景观。
⑶小径:园林中得小径就是园路系统得末梢,就是联系园景得捷径,最能体现艺术性得部分。
它以优美婉转得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得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
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
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得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
园路布局要萦迂回环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
而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得布局;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所以园路得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曲径通幽,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
园路要随地形与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也就就是园路得曲折要有一定得目得,随“意”而曲,曲得其所,如:在自然式水池岸布路与宜随池而曲,略有凹凸变化;山坡路宜盘旋环绕而上;两土丘之间沿丘脚得相接线弯曲布置;为逾越石山、花丛等障景而曲;符合传统“曲径通幽”得要求而曲。
最忌弯曲时角度相同,在短距离内曲得太多以及走投无路得曲。
园路要多样性园林中路得形式就是多种多样得。
在人流集聚得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地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
路又可以它丰富得体态与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园路铺地材料:我国古典园林中园路铺地常用得材料有:石块、方砖、卵石、石板及砖石碎片等。
在现代园林中还有水泥、沥青、彩色卵石、文化石等材料。
浅谈园林绿地中得道路规划1、园路得类型园路得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就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得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②次要园路:就是主要园路得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得要求,还有很多变态得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2、1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在公园中常常就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得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其中浏览程序得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就是十分重要得。
它能将设计者得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
中国园林不仅就是“形”得创作,而且由“形”到“神”得一个转化过程。
园林不就是设计一个个静止得“境界”,而就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得“境界”。
游人所获得得就是连续印象所带来得综合效果,就是由印象得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得感染力。
这正就是中国园林得魅力所在。
园路正就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得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得作用。
它能通过自己得布局与路面铺砌得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得意图、路线与角度来游赏景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就是游客得导游者。
2、2组织交通园路对游客得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得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得运输任务。
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得路线与入口。
2、3构成园景园路优美得曲线,丰富多彩得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就是“因景设路”,而且就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与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3、1园路在园林中得尺度与密度园路得尺度、分布密度,应该就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得反映。
“路就是走出来得”,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得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与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得活动场地。
另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
游园得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得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
而现代人得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得趋势。
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得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得活动场地。
园路广场得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1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10%-15%、详见下表园路广场得占地比例3、2园路得布局3、2、1平面成形布局风景园林得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得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得布置形式与布局特点。
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得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与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得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得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就是如此。
园路得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得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得形式外,也有规划得几何形与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得园林风格。
西欧得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得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
3、2、2立面成形布局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得形式进行立面上得布局。
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得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
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与小广场相结合等等。
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与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园路路口得规划就是园路建设得重要组成部分。
从规划式园路系统与自然式园路系统得相互比较情况瞧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
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得转弯半径,设为园形得转角。
路口处形成得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与特点。
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得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得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得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得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得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与建筑在园路与建筑物得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
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得实际情况来瞧,一般都就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得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
多数情装饰品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都过道作用得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与建筑相互关系得处理与实际工程设计中得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得交换关系。
能上能下就就是我们常见得平行交接与正对交接,就是指建筑物得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就是指建筑长轴与园咱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得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得侧面与其交接。
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得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就是正对建筑某一角得斜角,冲突感很强。
对不得不斜交得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得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得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就是较理想得处理手法。
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就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
较好得设计就是根据地形得起伏,周围得景色与功能景色,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
落水面得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另外,还应注意滨河路得规划。
滨河路就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得道路。
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就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得城市干道。
因此临近水面得步道得布置有一定得要求。
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
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得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3、4、3园路与山石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得氛围。
在园路得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得作用。
3、4、4园路与种植最好得绿化效果,应该就是林荫夹道。
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得意境。
就就是好养护绿化养护所说得夹景。
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就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意境。
在园路得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得花卉,即有引导游人得功能,又极其美观。
园路得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与疏导游人得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与绿地得高低关系,设计好得园路,常就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得,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就是比“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