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检验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细菌,是引起沙门氏菌属感染的病原菌。

这种细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和伤寒症,其中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因此,对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下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传统培养分离法传统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是利用富含寡糖的培养基,如XLD、SS等,以及一些选择性供氧培养基,如亚硫酸和肉汤琼脂培养基等,将样品进行培养。

通过培养,沙门氏菌会形成典型的红色或蓝绿色菌落。

然后,从菌落中挑取纯培养物,并进行生理生化反应和田纳氏试验以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诊断沙门氏菌感染。

常用的方法有:- 血清凝集试验:利用特异性沙门氏菌抗原和患者血清,在特定条件下观察血清与抗原的凝集反应,可确定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沙门氏菌抗原或抗体和酶标记的二抗,通过检测光学密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的基因或DNA来快速、准确地诊断沙门氏菌感染。

常用的方法有:-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的DNA片段,然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

PCR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 实时荧光PCR:使用带有荧光探针的PCR引物,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沙门氏菌的存在量。

-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上固定了沙门氏菌特异性的探针,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或DNA序列,提高检测效率。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快速鉴定,甚至利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细菌溶解酶试验等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鉴别。

总结起来,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提供准确、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对于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实验六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一、概述:1.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芽孢,一般无荚膜,周身鞭毛,运动力强,具菌毛。

2.沙门氏菌需氧或兼性,10-42℃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 为6.8-7.8。

3.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污染肉类食物的几率很高。

冷冻对沙门氏菌无杀灭作用,即使在-25℃低温仍可存活10个月左右。

意义: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

在世界各国各类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常居前列。

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是各国检验机构对多种进出口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二、操作步骤: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间,样品进一步增菌的一个步骤。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4.生化鉴定——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5.血清学技术——对沙门氏菌属培养物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确定菌型。

主要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可先用多价血清鉴定,再用单因子血清鉴定,先有常见菌型的血清鉴定,再用不常见菌型的血清鉴定。

三、实验过程:1.前增菌将样品鸡蛋壳用灭菌棉签查拭蛋壳后,将棉签上部剪掉,下部放入前增菌培养基BPW中,5个棉签放入150mL前增液中,将制备好的预增菌液于37℃培养8-18h。

(样品液变浑浊即可)2.选择性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4mL前增菌液转种于40mL TTB选择性增菌液内,于42 ℃±1 ℃培养18h-24h。

如果菌株生长过慢(TTB 培养基需现配现用,每组制备40ml增菌液,需加入816uL的碘液后再加入前增液)。

第三节 沙门氏菌检验

第三节 沙门氏菌检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 生硫化氢(变黑)。 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 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 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 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 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8


3) Vi抗原(包膜抗原) 少数菌沙门氏菌中尚有一种表面包 膜抗原,功能与大肠杆菌的K抗原类同, 因一般认为它与毒力(Virulence)有关, 故称Vi抗原。

经过几次传代、60℃热处理或石炭 酸处理后容易消失。
9
三、 生化反应
10


1、吲哚试验( indol test)
细菌产生色氨酸酶,可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靛 基质(吲哚),靛基质与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 生成玫瑰靛基质。 色氨酸→ 吲哚(无色)+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玫瑰 吲哚(红色,+ 大肠杆菌)
2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 重要病原菌。在世界各国各类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中, 沙门氏菌常居前列。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是各国检 验机构对多种进出口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 毒素。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食物、饮水经口感染。可存在 多种食物中,包括生肉、禽、蛋、奶制品、虾、鱼和 田鸡腿等。
*H抗原可分为两相 第1相:为特异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a~z,Z以后 则从z1、z2……,已编到z83。



第2相:为非特异相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共7种。
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细菌称为双相菌,大多数沙 门氏菌属于此; 仅有一相者称单相菌,如肠炎沙门氏菌。 极少数无鞭毛菌两相抗原都不具有,称为无相菌,如鸡 白痢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一、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引起食品中毒。

它主要通过食品、饮用水和接触感染物传播。

对于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检验方法1.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用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利用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使得沙门氏菌能够在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检验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存在。

2.血液平板培养法血液平板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将待测样品涂抹在富含养分的血液平板上,再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的产生。

3. PCR法PCR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的检验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这种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检验后,需要进行有关分析。

针对检验结果,进行有关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并确定污染的程度。

1. 菌落计数通过检验方法得到的菌落数可以反映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程度。

一般来说,菌落数越多,说明沙门氏菌污染越严重。

2. 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其是否为沙门氏菌。

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菌株的来源和特性。

3. 毒素检测有些沙门氏菌会产生毒素,对食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具有毒素产生能力的沙门氏菌。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时,有一些实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实验室操作检验和分析工作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室内的环境洁净,避免交叉污染。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消毒剂对实验仪器、培养基和工作台进行处理。

3. 实验安全在进行检验和分析实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因接触致病菌而导致感染。

五、应用领域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10~42 ℃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 度为37℃,最适pH为6.8~7.8。 营养琼脂平板上:35~37℃培养 18~24h,其菌落大小一般为2~ 3mm,光滑、湿润、无色、半透 明、边缘整齐。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进行沙门氏菌的国标检验。

下面是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沙门氏菌检验的国标检验步骤和接种方式。

第一步:样品准备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食品、水、动物排泄物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样品应该收集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采取无菌采样容器进行收集。

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并确保样品的数量足够进行检验。

第二步: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潜在的沙门氏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选择性培养。

富集培养是将样品放入富集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特定条件促使沙门氏菌生长。

选择性培养则是利用培养基中的特殊抑制剂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沙门氏菌生长出来。

第三步:菌落鉴定在样品处理后,我们需要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检测菌落对特定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特定的DNA序列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基因,通常使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步:抗菌药敏试验沙门氏菌的抗菌药敏性检测是为了确定对何种抗生素具有敏感性。

通过抗菌药敏试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

可以使用各种常见的抗生素盘进行试验,然后观察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

根据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可确定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情况。

第五步:结果分析与报告最后一步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

检验结果要结合国家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还需要评估其数量以及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处理方法、检验步骤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的检验2.2 恒温培养箱:36 ℃±1 ℃,42 ℃±1 ℃。

2.3 均质器。

2.4 振荡器。

2.5天平:感量0.1 g。

2.6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2.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9 无菌试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0 无菌毛细管。

2.11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 培养基和试剂3.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附录A 中A.1。

3.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见附录A 中A.2。

3.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见附录A 中A.3。

3.4 亚硫酸铋(BS)琼脂:见附录A 中A.4。

3.5 HE 琼脂:见附录A 中A.5。

3.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见附录A 中A.6。

3.8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A 中A.7。

3.9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A 中A.8。

3.10 尿素琼脂(pH 7.2):见附录A 中A.9。

3.11 氰化钾(KCN)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0。

3.1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1。

3.13 糖发酵管:见附录A 中A.12。

3.14 邻硝基酚β-D 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3。

3.1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A 中A.14。

3.16 丙二酸钠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5。

1 前增菌称取25 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225 mL BPW 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

2 增菌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 内,于42 ℃±1 ℃培养18 h~24h。

同时,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 内,于36 ℃±1 ℃培养18 h~24 h。

3 分离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 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 琼脂平板和一个XLD 琼脂平板(或HE 琼脂平板或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

于36 ℃±1 ℃分别培养18 h~24 h (XLD 琼脂平板、HE 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或40 h~48 h (BS 琼脂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 1 沙门氏菌属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4 生化试验(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接种针不要灭菌,直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于36 ℃±1 ℃培养18 h~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

在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沙门氏菌属的反应结果见表2。

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也可在初步判断结果后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

于36 ℃±1 ℃培养18 h~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按表3 判定结果。

反应序号A1:典型反应判定为沙门氏菌属。

如尿素、KCN 和赖氨酸脱羧酶3 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4 可判定为沙门氏菌。

如有2 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

反应序号A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但需要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反应序号A3:补做ONPG。

ONPG 阴性为沙门氏菌,同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

必要时按表5 进行沙门氏菌生化群的鉴别。

A.1 缓冲蛋白胨水(BPW)A.1.1 成分蛋白胨 10.0 g氯化钠 5.0 g磷酸氢二钠(含12 个结晶水) 9.0 g磷酸二氢钾 1.5 g蒸馏水 1 000 mLpH 7.2±0.2A.1.2 制法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均匀,静置约10 min,煮沸溶解,调节pH,高压灭菌121 ℃,15min。

A.2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A.2.1 基础液蛋白胨 10.0 g牛肉膏 5.0 g氯化钠 3.0 g碳酸钙 45.0 g 蒸馏水 1 000 mLpH 7.0±0.2除碳酸钙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再加入碳酸钙,调节pH,高压灭菌121 ℃,20 min。

A.2.2 硫代硫酸钠溶液硫代硫酸钠(含5 个结晶水) 50.0 g蒸馏水加至100 mL高压灭菌121 ℃,20 min。

A.2.3 碘溶液碘片 20.0 g碘化钾 25.0 g蒸馏水加至100 mL将碘化钾充分溶解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再投入碘片,振摇玻瓶至碘片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加蒸馏水至规定的总量,贮存于棕色瓶内,塞紧瓶盖备用。

A.2.4 0.5%煌绿水溶液煌绿 0.5 g蒸馏水 100 mL溶解后,存放暗处,不少于1d,使其自然灭菌。

A.2.5 牛胆盐溶液牛胆盐 10.0 g蒸馏水 100 mL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压灭菌121 ℃,20 min。

A.2.6 制法基础液 9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 100 mL碘溶液 20.0 mL煌绿水溶液 2.0 mL牛胆盐溶液 50.0 mL临用前,按上列顺序,以无菌操作依次加入基础液中,每加入一种成分,均应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成分。

A.3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A.3.1 成分蛋白胨 5.0 g乳糖 4.0 g磷酸氢二钠 10.0 g亚硒酸氢钠 4.0 gL-胱氨酸 0.01 g蒸馏水 1 000 mLpH 7.0±0.2A.3.2 制法除亚硒酸氢钠和L-胱氨酸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冷至55 ℃以下,以无菌操作加入亚硒酸氢钠和1 g/L L-胱氨酸溶液溶液10 mL(称取0.1 g L-胱氨酸,加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15 mL,使溶解,再加无菌蒸馏水至100 mL 即成,如为DL-胱氨酸,用量应加倍)。

摇匀,调节pH。

A.4 亚硫酸铋(BS)琼脂A.4.1 成分蛋白胨 10.0 g牛肉膏 5.0 g葡萄糖 5.0 g 硫酸亚铁 0.3 g磷酸氢二钠 4.0 g煌绿 0.025 g 或5.0g/L 水溶液5.0mL柠檬酸铋铵 2.0 g亚硫酸钠 6.0 g琼脂 18.0 g~20 g蒸馏水 1 000 mLpH 7.5±0.2A.4.2 制法将前三种成分加入300 mL 蒸馏水(制作基础液),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分别加入20 mL 和30mL 蒸馏水中,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分别加入另一20 mL 和30 mL 蒸馏水中,琼脂加入600 mL 蒸馏水中。

然后分别搅拌均匀,煮沸溶解。

冷至80 ℃左右时,先将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混匀,倒入基础液中,混匀。

将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混匀,倒入基础液中,再混匀。

调节pH,随即倾入琼脂液中,混合均匀,冷至50 ℃~55 ℃。

加入煌绿溶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倾注平皿。

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超过48 h会降低其选择性,本培养基宜于当天制备,第二天使用。

A.5 HE 琼脂(Hektoen Enteric Agar)A.5.1 成分蛋白胨 12.0 g牛肉膏 3.0 g乳糖 12.0 g蔗糖 12.0 g水杨素 2 .0 g胆盐 20.0 g氯化钠 5.0 g琼脂 18.0 g~20.0 g蒸馏水 1 000 mL0.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6.0 mL Andrade 指示剂 20.0 mL甲液 20.0 mL乙液 20.0 mLpH 7.5±0.2A.5.2 制法将前面七种成分溶解于400 mL 蒸馏水内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于600 mL 蒸馏水内。

然后分别搅拌均匀,煮沸溶解。

加入甲液和乙液于基础液内,调节pH。

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至50 ℃~55 ℃倾注平皿。

注:①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

②甲液的配制硫代硫酸钠 34.0 g柠檬酸铁铵 4.0 g蒸馏水 100 mL③乙液的配制去氧胆酸钠 10.0 g蒸馏水 100 mL④ Andrade 指示剂酸性复红 0.5 g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16.0 mL蒸馏水 100 mL将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数小时后如复红褪色不全,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mL~2 mL。

A.6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A.6.1 成分酵母膏 3.0 gL-赖氨酸 5.0 g木糖 3.75 g乳糖 7.5 g蔗糖 7.5 g去氧胆酸钠 2.5 g柠檬酸铁铵 0.8 g硫代硫酸钠 6.8 g氯化钠 5.0 g琼脂 15.0 g酚红 0.08 g蒸馏水 1 000 mLpH 7.4±0.2A.6.2 制法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4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另将琼脂加入600 m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

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待冷至50 ℃~55 ℃倾注平皿。

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

本培养基宜于当天制备,第二天使用。

A.7 三糖铁(TSI)琼脂A.7.1 成分蛋白胨 20.0 g牛肉膏 5.0 g乳糖 10.0 g蔗糖 10.0 g葡萄糖 1.0 g硫酸亚铁铵(含6 个结晶水) 0.2 g酚红 025 g 或5.0 g/L 溶液5.0 mL氯化钠 5.0 g硫代硫酸钠 0.2 g琼脂 12.0 g蒸馏水 1 000 mLpH 7.4±0.2A.7.2 制法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4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另将琼脂加入600 m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

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混匀,分装试管,每管约2 mL~4 mL,高压灭菌121 ℃ 10 min 或115 ℃ 15 min,灭菌后置成高层斜面,呈桔红色。

A.8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A.8.1 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0 g氯化钠 5.0 g蒸馏水 1 000 mLpH 7.4±0.2将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小试管,121 ℃高压灭菌15 min。

A.8.2 靛基质试剂A.8.2.1 柯凡克试剂:将5 g 对二甲氨基甲醛溶解于75 mL 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25 mL。

A.8.2.2 欧-波试剂:将1 g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95 mL95%乙醇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