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赏水?浙江篇:杭州灵隐飞来峰

合集下载

杭州灵隐飞来峰介绍导游词

杭州灵隐飞来峰介绍导游词

杭州灵隐飞来峰介绍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旅游者,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介绍杭州灵隐飞来峰,这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旅游景点。

杭州灵隐飞来峰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个海拔约340米的山峰,因其形状独特、寓意深刻而成为杭州的代表性自然景观之一。

灵隐飞来峰的名字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该山形似一只飞翔的凤凰而得名,有的说是因为佛教传说中有神仙降临于此驾彩云而得名。

不论是哪种说法,都对这座山峰增添了神话般的色彩。

灵隐飞来峰的山势陡峭,形状独特,从远处看像是只一架巨大的飞鸟,展翅翱翔。

山峰自底部到山顶共有1480多级的石阶,爬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还能感受到身心挑战与超越的快感。

山顶上的飞来峰寺是灵隐名胜中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禅宗寺院之一。

这里是古代禅宗祖庭之一,庭园古朴典雅,花木扶疏,香火旺盛。

如果您对佛教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的传说和历史。

从飞来峰寺的后门出来,您可以步行一段距离,来到灵隐寺的门口。

灵隐寺位于飞来峰下,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14朝建筑不断地增删、合并、扩建,如今已成为一个庞大而宏伟的古建筑群。

灵隐寺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一个佛教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国南方佛教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您可以在这里徜徉于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放缓脚步感受着古老而宁静的庙宇氛围,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精髓。

如果您还有时间,可以去参观灵隐天竺。

灵隐天竺,即雷峰塔,是中国最早的木塔和浑然一体的佛塔之一,也是浙江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灵隐天竺始建于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54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杭州市区,视野极为开阔,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总的来说,杭州灵隐飞来峰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凭借着其独特的山形与名胜古迹的完美结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如果您还未去过,那就快給自己安排一次难忘的旅行吧!。

《灵隐寺》原文及赏析

《灵隐寺》原文及赏析

《灵隐寺》原文及赏析《灵隐寺》原文及赏析1原文: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诗词赏析: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

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

《灵隐寺》原文及赏析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这两句诗,写的是灵隐寺附近的景色——桂子从月中落下,天香自云外飘来。

景色佳丽,俨然仙境,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一层空灵神秘的色彩。

出自宋之问《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桂子句:传说月亮里有颗桂树,高五百丈,天帝罚吴刚伐桂,以斧斫之,树创随合。

又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

故曰桂子月中落。

参考译文飞来峰高耸而草木葱茏,佛殿肃穆而且寂寞寥落。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飘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飘到九重天。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挖空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冻下山花开得更旺盛,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早年爱好远处奇异美景,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赏析《灵隐寺》是唐代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

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

《新唐书》中记载他“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可见,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杭州灵隐寺及飞来峰游览全攻略

杭州灵隐寺及飞来峰游览全攻略

杭州灵隐寺及飞来峰游览全攻略杭州灵隐寺及飞来峰是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个全攻略将带您全面了解杭州灵隐寺及飞来峰,为您的旅行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建议。

一、景点介绍杭州灵隐寺,位于杭州市天目山下的飞来峰山腰,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有着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灵隐寺占地面积广阔,有大量的建筑和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飞来峰,它是灵隐寺的象征。

飞来峰是一座高约209米的石山,形似一只飞来的巨鹰,因此得名。

登上飞来峰,您可以俯瞰整个杭州市区的美景,同时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二、交通信息1.公交:乘坐杭州市内的公共汽车,可以从市中心直达灵隐寺。

最常用的公交线路是K7路和K807路,它们直接通往灵隐寺。

2.出租车:您也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前往灵隐寺。

请告诉司机目的地是杭州灵隐寺,司机将会带您到达。

请注意,出租车的价格可能会根据交通状况有所变动。

三、门票和开放时间1.门票价格:进入灵隐寺需要购买门票,成人票价为45元人民币,学生票价为25元人民币。

如有特殊活动,门票价格可能会有所变动,请以实际公告为准。

2.开放时间:灵隐寺每天对游客开放,具体开放时间为早上7:00至下午5:30。

游客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前来参观。

四、游览建议1.合理安排时间:灵隐寺及飞来峰参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建议您安排充裕的时间来游览。

一般来说,游览全景需要2至3个小时。

2.穿着舒适:考虑到灵隐寺及飞来峰所在地的山区特点,游客应该穿着舒适的鞋子和衣物,以方便行走和参观。

3.尊重文化:灵隐寺是一个宗教场所,请游客尊重佛教信仰,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文物,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4.攀登飞来峰:如果您有足够的体力和勇气,可以尝试攀登飞来峰,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观。

但请注意确保自身安全,遵守相应的登山规定和建议。

五、美食推荐在灵隐寺附近有许多美食选择,让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以下是一些建议:1.素斋:灵隐寺周围有许多提供素斋的餐厅和小吃摊位,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素食佳肴。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赏析一: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赏析二: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

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

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

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_杭州灵隐寺的传说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_杭州灵隐寺的传说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_杭州灵隐寺的传说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

相传印度僧人慧理至此,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

而在杭州这个城市就流传着很多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目录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

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

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当家人听了叹口气道:“我们穷佃户能往哪里搬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苦!”小伙子听了哼哼鼻子,气道:“别编谎话吓唬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扛着,我们不怕!”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济颠和尚后面,指手划脚地看热闹。

济颠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

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没一家人家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啦,济颠和尚急得团团转。

这时,他忽地听到“滴滴打,滴滴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呵哟,原来有家人娶媳妇,新郎、新娘正磕头拜天地哩!屋子里喜气洋洋,人进人出,热闹极了。

济颠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呵,有了!赶忙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方巾还没有揭掉呢,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直叫。

济颠和尚抢走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气得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去。

飞来峰灵隐寺的讲解

飞来峰灵隐寺的讲解

飞来峰灵隐寺的讲解(2009-05-07 08:22:15)标签:灵隐寺冷泉干炸响铃雷公济公印度杂谈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就是飞来峰灵隐寺景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原先灵隐寺的山门所在之处,可想而之在当时我们灵隐寺的规模有多大,我们看一下这照壁上所书写的四个大字“咫尺西天”,咫,在我国周代时期它是一个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的意思是距离很近的意思。

就是说这里离我们佛国世界只有一步之遥,当你一脚跨进去,就到了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佛的世界。

原先的照壁在抗日战争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在抗日战争之后重建的。

(在这里呢导游不介意大家照相,为什么呢!不知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在这里排照位置站的不好,那意思就变味了。

)现在和我一起进入景区参观,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四大金刚,正对着大家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大家左手是大脚观音,右手的是白一观音。

大家都知道观音有三十二个化身一个应身,她是根据老百姓有你同的需要化做各种形象来菩渡众生。

飞来峰名的由来(这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客人是什么类型,用那种讲解词来讲有三个版本一是济公背新娘的故事、二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说是从印度的飞来的、三是有地理环境的原因)(一、二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我就不打在上面了,打字不是很快)三、从地貌外型看,飞来峰四周被沟谷隔开而孤处在中央,看一下四周的山峰高峻庞大,在看看我们的飞来峰却显得低矮瘦小,给人以天外飞来的错觉,从地质角度看,早在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变动,飞来峰处于石灰岩和砂岩相交的地方,就使飞来峰和周遍砂岩构成的山峰不同,飞来峰经过亿年来地面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侵蚀,石灰岩逐渐风化而凹陷下去,渐渐的就把飞来峰和周遍的山峰分离开,同时,因为雨水的长期淋浸又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岩洞和奇石绝景。

飞来峰海拔209米,长约600米、宽约200米,上面布满了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这上面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现在保存完好的有335尊,而元代的就有100尊。

飞来峰、灵隐

飞来峰、灵隐

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飞来峰灵隐寺的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就是飞来峰灵隐寺景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原先灵隐寺的山门所在之处,可想而之在当时我们灵隐寺的规模有多大,我们看一下这照壁上所书写的四个大字“咫尺西天”,咫,在我国周代时期它是一个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的意思是距离很近的意思。

就是说这里离我们佛国世界只有一步之遥,当你一脚跨进去,就到了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佛的世界。

原先的照壁在抗日战争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在抗日战争之后重建的。

现在和我一起进入景区参观,1993年,飞来峰景区又开辟了一处名为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景点。

集萃园借飞来峰山林之势,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势赋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

集萃园全长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区、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四大金刚,正对着大家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大家左手是大脚观音,右手的是白一观音。

大家都知道观音有三十二个化身一个应身,她是根据老百姓有你同的需要化做各种形象来菩渡众生。

释迦牟尼常见的有三种佛像,涅磐像,又叫卧佛像,旃檀像,立像这三种佛像的手形在佛教中叫手印。

佛祖32手印,那么这个手印,右手叫“施无畏印”,左手下垂,往前伸叫“与愿印”。

飞来峰名的由来(讲解词来讲有三个版本一是济公背新娘的故事、二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说是从印度的飞来的、三是有地理环境的原因)(一、二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三、从地貌外型看,飞来峰四周被沟谷隔开而孤处在中央,看一下四周的山峰高峻庞大,在看看我们的飞来峰却显得低矮瘦小,给人以天外飞来的错觉,从地质角度看,早在两亿年前,由于地壳的变动,飞来峰处于石灰岩和砂岩相交的地方,就使飞来峰和周遍砂岩构成的山峰不同,飞来峰经过亿年来地面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侵蚀,石灰岩逐渐风化而凹陷下去,渐渐的就把飞来峰和周遍的山峰分离开,同时,因为雨水的长期淋浸又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岩洞和奇石绝景。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冷泉亭记》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2]。

就郡言[3],灵隐寺为尤[4]。

由寺观[5],冷泉亭为甲[6]。

亭在山下[7],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8],广不累丈[9],而奇得要[10],地搜胜[11],物无遁形[12]。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13],木欣欣[14],可以导和纳粹[15],畅人血气[16]。

夏之夜,吾爱其泉[17],风[18],可以烦[19],起人心情[20]。

山树为盖[21],岩石为屏,云从栋生[22],水与阶平[23]。

坐而玩之者,可足于床下[24];卧而之者[25],可垂钓于枕上。

又潺洁沏[26],粹冷柔滑[27]。

若俗士,若道人[28],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29],见辄除去[30]。

潜利阴益[31],可胜言哉[32]!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33]。

杭自郡城抵四封[34],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35],领郡者[36],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37],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38],有裴庶子棠作观风亭[37],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40],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41]。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42],可谓佳境殚矣[43],能事毕矣[44]。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45],述而不作[46]。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47]。

注释:[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2]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飞来峰东。

尤:突出。

[5]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6]为甲:数第一。

[7]山:指灵隐山。

[8]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累积。

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10]奇:聚集奇景。

得要:获得要领。

[11]胜:优美的山水。

[12]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赏水浙江篇:杭州灵隐飞来峰(一)从公交车上下来往西走,过隐市商场,步行十分钟,前面出现一座重檐方形凉亭,亭共有十二根柱子,每边靠里面的两根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

东面一副是“倚槛豁清眸醉鹫岭光风云林气象,抚碑融暖意歆湖山新致天地和春”。

“豁清眸”是视野开阔而清爽;“鹫岭”指的是灵隐寺前的灵鹫峰,即飞来峰;“云林”指云林禅寺,也就是灵隐寺。

北面的一联是“落笔垂馨下马归舟君独去,铭碑拓胜闻香听梵我还来”。

此联是由马来西亚的林声耀撰写的,写出了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为灵隐留下墨香的事情,也融入了新灵隐景区整治工程中修建御碑亭,吸引更多佛家子弟和游客前来的感受,生动而含义深远。

一去一来,有着强烈的古今时空之变化。

再来品味西边一联:“境静趣无穷四壁云山空俗障,水流机不息一亭烟雨惬宸衷。

”写出了灵隐景区宁静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佛教圣地处处充满禅意的意境。

南边的对联是“逼烟萝灵鹫隐隐江潮腾海日,穿月桂康衢熙熙人众说龙舆”。

此联将“灵隐”和“康熙”隐藏在其中,显得非常巧妙,也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亭中间立一石碑,石碑有三部分组成,最下面是基座,上面刻着一个正龙头,已经被游人摩挲得非常光滑了;中间石上刻有“灵隐”二字,四周刻有二龙戏珠图案;最上边是碑帽,上面刻有双龙抢珠图案。

碑的背面刻的是一首诗: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

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

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这是康熙皇帝写的《灵隐》诗,大意说:钟灵神秀的山峰含着秀色,灵隐寺借着高峻山势建起。

庙宇盘空而出,佛案上燃的香烟气缭绕。

敞开衣襟,对着的是层叠的青山。

下马抚摸着藤萝,来到清幽的修行之地。

原来这是御碑亭,修建于2006年。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杭州市园文局有关专家为修复高丽寺到扬州大明寺去考察,意外地发现在大明寺内有一个御碑亭,里面有康熙皇帝所写的《灵隐》五言诗。

专门为灵隐题写的“御诗”不在灵隐却跑到扬州去了,这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首巡杭州,临幸灵隐寺,拈香礼拜各殿佛像。

方丈谛晖慧辂禅师率十八房两序僧众列队迎候。

玄烨在礼佛后题写《灵隐》诗。

随后,他又登北高峰眺望湖光山色。

回寺后,慧辂向玄烨求书题额,玄烨书“云林”二字,赐寺名“云林禅寺”,并为合涧桥旁飞来峰坊题“飞来峰”三字。

康熙写下《灵隐》后,把这首诗赏赐给时任扬州知府的高承爵,表彰他一路护驾有功。

后来,高承爵当上江苏按察使,便在扬州市大明寺里为皇帝赐的这首诗立碑。

为了这块石碑,灵隐整治办公室可是大费周折,御诗是从扬州拓来的原文经过放大调整;石头是从福建运来的墨石,越摸越光润;雕刻花纹的工人是特地从河北保定请来的老石匠,经验丰富;尤其是将康熙御笔题诗刻上石碑的,则是杭州本地的老石匠,还请来美院的潘锡柔大师指点。

从御碑亭往南,步行几十米,来到景区检票口,只见对面有一座大照壁,呈“八”字形,黄色墙壁,青瓦覆顶,中间一面墙上有“咫尺西天”四个金色大字。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所讲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西天是天竺国,也就是现在的印度。

西天也是佛教用语,指西方极乐世界,进入极乐世界是佛教徒的梦想。

这“咫尺西天”意思是离西天很近。

过一座小石桥,来到一座掩映于绿树中的门楼前,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金底黑字题有“灵隐寺”三字的牌匾。

门前古树上长着绿苔和一些爬藤植物,显出年代的久远。

沿着石板铺砌的道路往前走,沿台阶走上一块小高地,过“飞来峰”小门楼,继续前行,有一棵百年的朴树,朴树旁有一座方形双排柱凉亭,不知叫什么名字。

再往前,有两棵紧挨着的大树,直立挺拔,树干上长有许多的疙瘩,这两棵树叫“枫香”,树高接近22米,胸围2.9米,已有160年了。

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幽兰园”,园子占地1000平方米,栽植了新、优、特各类多年生花卉,有杜鹃、绣球、月季等。

眼下最美的是绣球,正绽放着一朵朵大大的白的、粉的、蓝的花朵,似球形,一大片一大片的,非常漂亮;它的叶子形状也很好看,颜色浓绿。

幽兰园营造了一种幽静唯美的山林自然景观,让人们在游览欣赏过程中抚平焦虑,唤醒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感知和追求。

在园子深处立有四座浮雕石像,应该是四大金刚,即四大天王,是中国汉传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称,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伽蓝中,最为重要的护法神,相传做于须弥山。

正面天王浮雕像上方并排雕有七个同样的佛像,其它三面雕满佛像,上下共有17排,两侧每排各有3个,背面每排是10个。

在四大天王的右边还立有三座石佛像,都站立在莲花座上,不知是哪三位。

幽兰园的北边就是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

相传1600多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

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遂于峰后建寺,名为灵隐寺,称此岭为飞来峰。

五代以来多在此开凿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往右拐,我们来到山前,见有一洞,这是第一个洞“青林洞”,位于飞来峰东麓,洞口偏向东南,朝迎旭日,故称“金光洞”;又因洞口形似虎口,被称作“老虎洞”,面积373平方米。

洞是往下去的,位于低处。

往洞中走,看到壁上有许多的佛像。

进到洞中,感到有些幽暗,有的地方露天,能够照到光线,很明亮,有的地方则是非常昏暗。

有些岩石往下垂,快要接近地面,像是柱子支撑着洞顶似的。

洞不是一条直的、贯通的,里面像迷宫一样,曲曲折折,有好多洞口。

洞内外有23龛石刻造像,共计178尊,主要为五代吴越和北宋风格。

在一处比较明亮的地方,有004佛龛,是宋代罗汉像,整齐地排列着十多个罗汉像。

罗汉像的下方有一块酷似床的岩石,被称为济公床,传说济公常在洞中喝酒吃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睡觉。

洞中还有一些有关济公传说的遗迹,如济公“手印”和船形“帽子”等。

来到洞南口入口处,上方有一佛龛,高240厘米,宽400厘米,顶部略有弧度。

龛内有三尊佛像,是华严三圣坐像,坐北朝南。

中间是毗卢遮那佛,高155厘米,仰莲座高63厘米,中年女相,头戴五佛宝冠,耳下垂有花形珥珰,脸部丰满,容相慈悲,双眼正视,双手上举,五指弯曲,作毗卢遮那佛五字剑印。

左胁侍文殊菩萨和右胁侍普贤菩萨,都是全跏趺坐式,青年女相,面容清秀,头戴宝冠,胸挂璎珞,身披薄纱,帛带围绕。

文殊左手持青刚剑,右手上举胸前,绕身的二条帛带向身后飘拂。

普贤左手托着一个经盒,右手上举,掌心向外,帛带从双肩一起下垂至膝上。

来到东边,只见陡峭的崖壁上有一块高146厘米,宽150厘米的壸门式花头龛。

龛内是宋代卢舍那佛会浮雕,里面有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各一尊,天王四尊,供养菩萨四尊,牵狮、象侍者二尊,侏儒二尊,龛楣上端飞天二尊,大小共十七尊造像。

除卢舍那佛和普贤菩萨头部有些残损外,其余造像基本完好。

正中间是卢舍那佛,高57厘米,中年男相,头戴宝冠,上身着圆领通肩袈裟,下身系长裙,双手十指微屈,上举至两肩侧,作说法状。

赤足,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一个高束腰莲座上。

身后的项光和身光,边缘都有熊熊火焰纹。

两尊飞天皆头戴宝冠,披薄纱,着长裙,胸挂璎珞,帛带飘扬,手托鲜果,向着正在说法的卢舍那佛飞舞而来,其下是祥云,还有朵朵鲜花,给说法的场面增添了不少的热烈气氛。

这块浮雕结构完整,主次分明,线条生动,刻划细致,技法娴熟,富有装饰趣味,堪称宋代造像中的佳作。

浮雕的左侧和下边还刻有一些文字,应该是题记。

浮雕的下方有一些罗汉坐像,有11尊,皆中年男相,光头净发,着通肩袈裟。

青林洞是飞来峰最早开凿佛像的洞窟,现存造像分布于洞内、洞口及洞外高崖,主洞口与东北豁口是龛佛比较集中的区域。

走到洞外,只见高高低低岩石突兀,怪石嶙峋,奇石林立,层层叠叠,沟沟壑壑。

有的树木生长于岩石之中,树根与岩石都融合为一体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洞出口左边,往上走的台阶处,有一棵千年老藤。

从右边岩石上长出来两根藤条,往中间的一棵树上及左边岩石上攀爬,把道路都阻挡了,须从其空隙中穿过。

老藤很粗,盘根错节,曲曲弯弯,到处缠绕,有好几十米长,上面长着绿苔。

接着的一个洞叫“玉乳洞”,因为洞顶岩石滴下的水珠含有乳白色的石灰石溶液,故名,又称蝙蝠洞、罗汉洞,洞内面积约为270平方米。

进到洞中,非常幽暗,模模糊糊地看到洞壁上刻有“玉乳洞”三个字。

往里走,光线还不明亮,看到一个佛龛中有三尊佛像,中间一佛双手合十,面朝前方;左边一佛左手托着一个较大的东西,头向左歪斜着;右边一佛稍向左倾端坐着。

这尊佛像左边岩壁上刻有“江阴州判官玉林帖木儿重装”的文字。

再往前走,光线射下来了,有一佛龛,是第093龛宋代十八罗汉像。

旁边一处光滑的石壁上刻有一段文字:“礼部侍郎仪征阮元常来游此吴厚生刻。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

江苏仪征人,晚年定居扬州。

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到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

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支食全俸。

归田之后怡志林泉,不与郡县官僚往来,积极倡办民间义举,汲引后进,周到倍至。

阮元提倡朴学,编印书籍,其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作传世。

洞中还有雷公和凤凰浮雕石刻,雷公肩生双翅,似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暴雨中布雷吐电;凤凰则嘴衔花朵引颈展翅在雨中飞翔。

第095龛也是宋代罗汉坐像。

来到洞的东口处,第097龛内有六尊罗汉坐像,他们是佛学史上有名的禅宗六祖:初祖达摩、二祖惠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见证了佛教禅宗在灵隐一带的活动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