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复习教案)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题解答。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和实例。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数应用题的概念,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分数应用题。
二、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整数等。
2. 通过实例解释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三、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实例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四、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提供解答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更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解题步骤演示,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六、分数应用题的转化与简化(10分钟)1. 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
2. 引导学生学习简化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例如找到公共分母等。
3. 通过实例演示转化和简化过程。
七、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策略(10分钟)1. 讲解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的策略,如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解决复杂问题。
2.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案】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教案

【教案】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教案教案: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程组解应用题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给出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组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往往会因为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找不到等量关系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隐藏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并求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并求解。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学具:笔记本、笔3.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有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时的速度前往乙地,同时有一辆自行车从乙地出发,以15千米/时的速度前往甲地,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1.7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案

21.7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百分率的应用引出一元高次方程的应用题,体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经历对“问题三”容器的选择的讨论,理解方程的根在实际问题中检验的重要性;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方程求解-解释应用”的过程,体会方程思想,感知数学模型思想;依托垃圾分类为背景,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透过数据强化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体验列整式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会列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万吨/日,如果2019年的下降率为m ,2020年的下降率比2019年又降低3%,且干垃圾末端处置为1.81万吨/日,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 (A )81.1-114.22=)(m (B )81.1)03.01(-114.2=+-m m )( (C )81.1)03.01(114.2=---m m )( (D )81.1)31(-114.2=--m m )(● 问题二:人类产生的垃圾的寿命究竟有多长?3.一个烟蒂的重量为5克,原来需要用十年时间将烟蒂降解到0.001克以内(称烟蒂完全降解)。
由于降解技术水平的提高,降解一个烟蒂的时间缩短为五年,如图所示,前两年的平均降解率为a ,后三年的平均降解率为b. (1)若a=55%,那么降解两年后的烟蒂重量为 克; (保留1位小数)(2)若要让烟蒂完全降解,那么第三、四、五年的降解率b 至少为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 (2)师生共同交流.● 问题三:垃圾去哪儿了?阅读材料●中国台湾——垃圾收费从2000年7月1日起,台北市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政策,要求一般垃圾必须放入计费的垃圾袋,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免收处理费。
这种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政策促使市民养成了减少产生垃圾和注意回收资源的习惯,因为一般垃圾越多,用的收费垃圾袋就越多,花的钱也就越多.●瑞士——需要进口垃圾的国家瑞士被人们赞誉为“没有垃圾污染的国家”。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列出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解释方程组的解法。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主要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求解方程组。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数学专业知识分享: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教案分享

数学专业知识分享: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3. 教学方法
本节课程采用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入基础概念和重点知识,通过一些课堂演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解题思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教学步骤
(1)引入问题
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意义,如何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讲解基础知识
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包括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等等。
(3)课堂演示
通过一些经典例题的演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步骤。
(4)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检查和纠正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强化他们的解题逻辑和思维能力。
(5)课后作业
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复习和总结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维逻辑,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纯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
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和勇气。
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3篇)

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3篇)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1【学习目标】1、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__思考、积极参与的学__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预习】【探索新知】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9千克,付款33元。
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想一想:你能找出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吗?做一做: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例题教学】例1、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
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
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例2、一个两位数,其个位与十位的`数字之和为6,现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产生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例3、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
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
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23元,那么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课堂检测】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为40,甲数的2倍等于乙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
可设甲数为x,乙数为y,可得方程组()A、B、C、D、2、已知钢笔每支4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10支笔,共用去26元,问买钢笔、圆珠笔各多少支?可设买钢笔x 支,圆珠笔y支,可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B、C、D、3、48人去某水利工地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或运土3,应怎样分配挖土和运土的人数,正好能够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4、一个学生有__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__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2张,这个学生有__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课后巩固】1、某人买了60分的邮票和80分的邮票共20张,用去了13元2角,则60分的邮票买了枚,80分的邮票买了枚。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数学教案标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列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从基础的等式和不等式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方程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苹果,你也有两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吃掉一个苹果,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仍然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答。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了算术方法之外,他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类问题。
(二)讲解新课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一个包含未知数的等式,比如“x + 2 = 5”。
然后,教师需要讲解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就是找出能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例如,对于方程“x + 2 = 5”,我们可以先从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x = 3”。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并讲解如何解这些方程。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方程“2x - 3 = 7”,并解释如何通过加法和除法来解这个方程。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这些题目应该包括一些简单的方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方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方程来解答。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一本价值6元的书,那么你还剩下多少钱?”(四)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复习教案)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3. 运用方程组解决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2. 难点: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 用实例讲解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实例: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案例1. 案例一:两个人开始爬楼梯,一个人每步上2个台阶,另一个人每步上3个台阶,他们出发并到达顶部,问他们每步上多少个台阶?2. 案例二: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30cm,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七、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将案例一和案例二转化为方程组。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八、练习题1. 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公里,另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小时行驶30公里,他们出发并到达目的地,问他们的出发地距离目的地有多远?2.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和10cm,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九、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
十、课后作业1. 巩固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复习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复习课)
锦绣实验学校何晓英 2009.06.16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炼升华
课型:复习课
教具:多媒体(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
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
而一切代数问题又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
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
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笛卡儿[Descartes, Rene du Perron, 1596-1650 ]
(有数学家把方程称为“好数学”,它是我们学习、研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工具。
今天让我们再来体会一番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吧!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在一次春游中,小明、小亮等同学随家人一同到天目山旅游,下面是购买门票时,小明与他爸爸的对话(如图所示).
(1)小明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2)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用哪种方式买票更省钱?并说明理由.
(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从而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此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成人+学生=11人;成人门票费+学生门票费=360元。
)-----------------审
解:设小明他们中有x 个成人,y个学生。
--------设
由题意,得 x+y=11
40x+20y=360-------------------列
解得 x=7
y=4-----------------------------解
经检验,x=7
y=4 适合方程组且符合题意。
-------检
答:小明他们中有7个成人,4个学生。
-----------答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通过此例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3.列:根据数量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代数式和方程.
4.解:认真仔细.
5.检:有两次检验.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二、典型例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再一起看看一些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
(一)行程问题:相遇:二者路程之和=全程
追及:慢者先走路程(或相距路程) +慢者后走路程
=快者路程
例1.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经2.5小
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经3小时相遇;求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
(我们解决行程问题时,常可借助什么帮助我们清晰地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呢?----图示法)
当堂练习
1.A,B两地相距36千米,若甲,乙两人都从A地出发去B地,乙比甲先走2时,甲出发后经4时追上乙;若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5时,两人在甲出发后经3时相遇,求甲,乙两人每时各走多少千米?
(自己尝试画图分析,并列出方程组)
2.一列火车长300米,某人如果和火车同向而行,经过18秒整列火车从该人身旁驶过;如果该人和火车相向而行,则经过15秒整列火车从该人身旁驶过,分别求该人和火车的速度.
(可变式:甲乙两列火车长度分别为300米,200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秒快6米。
如果两列火车相对而行,从车头相遇至车尾离开共需12秒;如果两列火车同向而行,那么从甲的车头遇到乙的车尾,直到甲的车尾离开乙的车头,共需60秒。
假定火车速度不变,试求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
)(课后完成)
(二)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2.一批机器零件共350个,甲先做2天,乙加入合做,又经过2天,完成任务;如果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做,需再经过3天完成任务.问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当堂练习:(2008湖南长沙)“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
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
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1)每条成衣生产线和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2)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
(三)增长率问题如果把基数用a表示,末数用A表示,增长率 (下降率)用x表示,时间间隔用n表示,则增长率问题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a(1±x)n =A
例3 甲,乙两种商品的单价之和为100元,随季节变化,甲商品降价10%,乙商品提价5%,调价后,甲,乙两商品的单价之和比原单价之和提高了2%,求甲,乙两种商品的原来单价?
练习:小刚家去年种植西瓜的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节余5000元,今年他家西瓜又喜获丰收,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由于实行了科学管理,今年的支出比去年减少了5%,因此今年节余比去年多1750元.求小刚家今年种植西瓜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 (间接设元较好)
(四)配套问题
例4.一张方桌由一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
如果1m3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个或做桌腿30条,现在有25m3木料,那么用多少木料做桌面、多少面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张方桌?
练习:用白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可生产12个盒身或18个盒盖,现有49张铁皮,怎样安排生产盒身和盒盖的铁皮张数,才使生产的盒身与盒盖配套(一张铁皮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一个盒身配两个盒盖)?
(五)调运问题
例5.北京和上海都有某种仪器可供外地使用,其中北京可提供10台,上海可提供4台。
已知重庆需要8台,
有关部门计划用7600元运送这批仪器,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武汉、重庆能得到所需的仪器,而且运费正好够用。
(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可借助表格来帮助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提高
其他类型问题
1.( 2008年杭州市)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这样一道题: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头(只)?
如果假设鸡有x只, 兔有y只, 请你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各分量之和等于总量)
2.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矩形,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宽如图所示。
请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你能求
出所拼成的矩形面积吗?(数形结合)
3.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数字问题)
4.小明和小强非常喜欢遥控汽车,放学后,去超市购买, 最后决定在A、B、C三款中选择两款,其中A款每辆48元; B款每辆78元; C款每辆98元.
(1):请列出他们所有的选择可能性.
(2):若他们选择A款和C款共5辆,用了340元,你知道他分别买了几辆A款和C款的遥控车吗?
5.(1)有甲、乙、丙三种商品,如果购甲3件、乙2件,丙1件共需315元钱,购甲1件、乙2件、丙3件共需285元钱,那么购甲、乙、丙三种商品各一件共需元钱.
(2)有铅笔、练习本、圆珠笔三种学习用品。
若购铅笔3支、练习本7本、圆珠笔1支共需6.3元;若购铅笔4支、练习本10本、圆珠笔1支共需8.4元.现购铅笔、圆珠笔各1支,练习本1本,共需元。
6.科技夏令营的学生在3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赴北京大学参观,体验大学生活.现有两家旅行社前来洽谈,报价均为每人2000元,且各有优惠.希望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青春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发现,参加两家旅行社的实际费用正好相等.
(1)该校参加科技夏令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2)如果又增加了部分学生,学校应选择哪家旅行社?为什么?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选做题:
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问两
你选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