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生

合集下载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高二语文张春峰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指作者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手法的总称。

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四个方面。

其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考察的频率最高。

今天我就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在高考中的考察做简要的阐述。

2011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有13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涉及修辞格。

有的试题是直接发问,设问方式为:①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四川卷)。

②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辽宁卷)。

③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广东卷)?④“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江苏卷)?更多的试题是间接发问,设问方式为: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某些诗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遇到这种答题范围比较大的问法时,首先还是要考虑是否有修辞手法,如果有要先分析修辞手法,然后再分析其他的像表现手法等。

如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对于修辞手法题的答题思路为:(1)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2)这种修辞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修辞的好处。

简单用几个字概括就是:判定+举例分析+点作用。

高考古诗鉴赏题已涉及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用典、借代、衬托、、顶真、通感等。

下面我就高考古诗中最常出现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四种修辞手法说一下我的认识。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我们刚刚讲过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的愁思为有具体形象的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一般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2012120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2012120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2、这首诗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参考答案】: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 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 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 夜难眠的孤独寂寞”)(2分)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 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 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2分)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赏析】: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 ,将 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 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 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 “尽放春愁 去 ”,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 ,更由于无人与语 ,词人遂移舟访友 ,很自然 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词人已离开室内,融 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 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蘋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 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 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赏析】: 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从词题可以看出,此词 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 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南漪小隐是矣存 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 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 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 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 物 ,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 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列锦
③意境美。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 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 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 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
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 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 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双关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பைடு நூலகம்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
山园小梅[1]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 疏影横斜水清浅[4],暗香浮动月黄昏[5]。 霜禽欲下先偷眼[6],粉蝶如知合断魂[7]。 幸有微吟可相狎[8],不须檀板共金尊[9]。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注释】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了拟人 [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 [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 的手法。 [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 佳 [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 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8]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 [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 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2)描写:
①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②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③讲究技巧: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
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渲染、联想与想象、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 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
3、艺术手法: 赋(铺陈)、比兴、对比(烘托、衬托)、
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
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
“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
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
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 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 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三: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例二: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 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 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 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动静结合: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 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因此,动静结合的手法与衬托又分不 开。 (7)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 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 (8)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 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 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 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9)白描工笔: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抓住描 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 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指精雕细刻、重彩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医学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二、比拟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还有色彩鲜艳、表意丰富的作用。

答题模式:1、运用了拟人或拟物的修辞手法;2、将……拟作……,物本无情,夸张地写出了物之特点,人之情感。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例如:山园小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冋题。

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冋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小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三、借代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

借 代的作用是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使语言简练、含蓄。

陆游《枕上口占》白居易《望月有感》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1.用原料代替本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2.用工具代替本体:田园寥落干戈外,骨肉流离道路中。

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

陆游3.用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以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5、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答题模式:1、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

2、用……代指……,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何种情感。

四、排比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例如:天净沙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答题模式: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

"(李白《箜篌谣》)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七、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三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八、通感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吕氏春秋•本味》中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句子,实则就是运用了了通感修辞手法,把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的情景。

1、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比如,李贺《蝴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其中,“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就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2、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比如,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诗人就用将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

3、嗅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如,杨万里《又和二绝句》: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

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

其中,“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就用将嗅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练习: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杜甫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问题:“晨钟云外湿”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

九、用典:4.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冋题。

塞下曲李益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①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

②定远: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复叠: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十一、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二、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一一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十三、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十四、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

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练习: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 —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