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冲洗记录 (1)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1、爆炸危险区域根据爆炸性粉尘环境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20区、21区、22区。
其中,21区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以下属于21区的是()。
A、混料机投料口,—)B、混料机内部C、破碎机内部D、管道法兰连接处2、粉尘作业区域要求定期进行清扫,包括集尘器、吸尘器等粉尘收集箱的清洁。
要求频率为()一次。
A、每天B、每班C、每周D、有粉尘明显聚集时清理3、清扫粉尘时,应防止扬尘形成粉尘云。
以下清扫方式,错误的是OoA、用水冲洗地面或擦拭设备表面B、用压缩空气吹扫(IiC、用吸尘器负压清扫D、用不发火花的清扫工具(非铁制类合金工具)4、涉粉区域的配电设施、用电设备应严格落实防尘措施,并安排专人定期检查。
检查频率为O一次。
A、每天B、每月(:—)C、每周D、每季度5、据统计,近40%的粉尘爆炸事故是除尘系统引起的,所以应加强除尘系统的管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OA、落实粉尘清扫处置制度,做好清理及相关记录B、使用负压集尘、除尘系统,防止粉尘逸散C、加装爆炸泄压、爆炸隔离设施,减轻事故伤害D、除尘系统应在生产设备启动后开启,在生产设备停机前停机<6、发生粉尘爆炸时,最优的灭火器材是OoA、直流喷射的消防水B、干粉灭火器C、雾状枪头的消防水ID、二氧化碳灭火器7、基地规定,每月对各粉尘区域的浓度进行监测,防止粉尘浓度过高。
基地常用的粉尘如:淀粉、糖粉、奶粉、树脂粉等具有相近的粉尘浓度爆炸下限,该爆炸下限约为()g∕m3oA、40B、50C、60(正确答案)D、808、按照公司《三级动火作业细则》要求,在破碎间、混料间等粉尘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按()作业进行管理。
A、一级(m省不)B、二级C、三级D、常规动火9、在粉尘区域内,物体表面较易集聚粉尘;如果物体表面温度较高(>82.5℃),长期集聚的粉尘将被碳化而增加被点燃的风险。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 UDC 613.633:543标准编号:GB 5748-85 UDC 613.633:543标准正文: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ement in workplac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1986-01-27发布, 1986-05-01实施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1.1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 (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器材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粉尘测定方法

3. 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4)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 清洁容器内;或将滤膜或滤膜夹取下,放入原来的滤膜夹 中。室温下运输和保存。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 或二次污染。
(5)样品的称量
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除静电 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要求:无论定点采样、个体 采样时,∆m不得小于0.1mg,不得大于5mg;特殊情况 时,∆m也不能超过10mg。
Respirable dust Containing10%-50% free 0.7 silica Containing50%-80% free 0.3 silica Containing >80% free 0.2 silica
Particulates
not
otherwise regulated
8
3. 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6)浓度的计算
分时段采样时按公式(2)。
C1T1+C2T2+…+CnTn
CTWA = ——————————
………… (2)
8
式中:CTWA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
各时段空气中总尘平均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时段的工作时间,h;
粉尘采样夹:安装直径37mm、40mm和75mm的滤膜 粉尘采样器:
个体采样时用流量1~5L/min的粉尘采样器,3.5L/min 定点采样时用流量5~80L/min的粉尘采样器,20L/min
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镊子。 除静电器。
安全生产四个清单

安全生产2021年度监督检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清单(527)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年度辨识评估报告、年度安全风险清单、年度风险管控措施3. 年度辨识成果应用情况总结4. 专项辨识评估报告、补充完善安全风险清单、补充的风险管控措施5. 专项辨识成果应用情况总结6.重大风险管控工作方案7. 安委会会议记录8. 专业每旬分析评估报告9. 领导带班记录10. 岗位人员培训记录,培训教案,培训签到情况。
11. 评估工作人员培训记录。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国家局专家要求提供的)1.矿有关明确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部门的文件.2.矿有关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的文件3.矿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文件4.矿隐患排查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记录资料5.矿分级隐患排查记录资料6.隐患排查登记台账及上报记录档案资料7.事故隐患治理分级治理治理档案资料。
8、事故隐患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督办资料10.事故隐患治理验收销号资料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展通报资料1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资料13.矿隐患治理会议记录或纪要14.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及提取使用情况资料15.隐患排查治理培训管理文件及培训记录资料16.隐患排查治理考核管理资料(考核管理文件及考核兑现记录资料,考核管理文件可以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文件中提现)。
三、通风1. 巷道贯通措施2. 通风系统图3. 串联通风措施、请示、批复、通风月报4. 防爆门检查记录5. 反风设施检查记录6. 反风演习措施7. 反风演习报告8. 主扇性能鉴定报告、通风阻力测定报告9. 通风能力核定报告10. 测风记录11. 需风量计算12. 外部漏风检查记录13. 巷道失修记录14. 有计划停风安全技术措施15. 瓦斯等级鉴定16.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17. 瓦斯工交接班记录18. 瓦斯超限防治措施19. 无计划停电停风处理措施20. 瓦斯排放措施21.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22. 矿井综合防灭火措施23. 工作面防治自燃发火措施24. 井下点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5. 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检查记录26. 地面消防水池检查记录27. 煤层自燃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考察报告28. 防火观测站检查记录29. 密闭检查记录30.采空区封闭记录31. 年度综合防尘措施32. 煤样鉴定报告33. 消防管路检查记录34. 隔爆设施检查记录35. 巷道冲刷记录36. 年度计划37. 通风例会记录38. 年、季、月通防工作总结39. 分层通风系统图40. 通风网络图41. 通风系统立体示意图42. 安全监控系统图43. 防尘系统图44. 防灭火系统图45. 测风记录46. 通风值班记录47. 通风(反风)设施检查及维修记录48. 粉尘冲洗记录49. 防灭火检查记录50. 密闭管理台账51. 煤层注水台账52. 仪器仪表月报四、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一)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预测预报、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2.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3.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和销毁制度;4.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5.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6.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7.地测科建制红头文件;8.地测科人员花名册;10.物探仪器统计表;11.钻探设备统计表;12.测量仪器统计表;(二)煤矿地质1.地质记录本;2.《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3.《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4.《东欢坨勘探区一号矿井精查地质报告》;5.《开滦东欢坨矿建井地质报告(1987~2000)》;6.《矿井地质报告(2000~2007)》;7.《矿井地质报告(2021~2021)》;8.《矿井生产地质报告(2021~2021)》;9.《-500水平北二采区5煤层地质说明书》;10.《-500水平北二采区7煤层地质说明书》;11.《-500水平北二采区地质说明书》;12.《-500水平南一采区地质说明书》;14.《-690水平南一采区地质说明书》;15.《-690水平中央下段采区地质说明书》;16.《3096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7.《3085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8.《2274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19.《231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0.《3094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1.《2394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2.《301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3.《302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24.《-500水平新北大巷开拓地质说明书》;25.《-690南翼轨道大巷开拓地质说明书》;26.《-690南翼运输大巷开拓地质说明书》;27.《-500水平中央采区9~12-2煤层斜石门揭煤地质说明书》;29.《2322采面总结地质报告》;30.《20226采面总结地质报告》;31.《勘探钻孔成果台账》;32.《井下钻孔成果台账》;33.《井田大中型地质构造台账》;34.《地质构造台账》;35.《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36.《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37.《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38.《东欢坨矿地层综合柱状图》;39.《东欢坨矿基岩地质图》;40.《东欢坨矿煤岩层对比图》;41.《东欢坨矿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2.《东欢坨矿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3.《东欢坨矿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4.《东欢坨矿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5.《东欢坨矿1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6.《东欢坨矿12-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7.《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8.《东欢坨矿12-下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49.《东欢坨矿14-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50.《东欢坨矿14-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51.《东欢坨矿14-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52.《东欢坨矿地质剖面图3-3》;53.《东欢坨矿地质剖面图8-8》;54.《东欢坨矿地质剖面图15-15》;55.《东欢坨矿地质剖面图16-16》;56.《勘探钻孔柱状图》;57.《井上下对照图》;58.《东欢坨矿5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59.《东欢坨矿7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0.《东欢坨矿8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1.《东欢坨矿9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2.《东欢坨矿1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3.《东欢坨矿12-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4.《东欢坨矿12-2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65.2021年地质年报;66.2021年地质月报(1~3月份);67.2021年临时地质预报(1~6号);68.《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69.《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0.《8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1.《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2.《1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3.《12-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4.《12-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5.《12下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6.《14-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77.《5煤层北二采区储量计算图》78.《8煤层北二采区储量计算图》79.《8煤层中央下段采区储量计算图》80.《9煤层中央下段采区储量计算图》81.《11煤层中央下段采区储量计算图》82.《12-1煤层中央下段采区储量计算图》83.《12-1煤层南一采区储量计算图》84.《12-2煤层中央采区储量计算图》85.《5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86.《8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87.《9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88.《11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89.《12-1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90.《12-2煤层采区损失量计算图》91.《2254工作面损失量图》92.《2282工作面损失量图》93.《3086工作面损失量图》94.《3094工作面损失量图》95.《3013工作面损失量图》96.《2322工作面损失量图》97.《3023工作面损失量图》98.《20226工作面损失量图》99.《保有资源储量基础表》100.《矿井采出量损失量统计表》101.《动用储量块段一览表》102.《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账》103.《矿井储量增减、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台账》104.《逐年逐月采出量台账》105.《分工作面、分月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账》106.《分采区、分煤层、分季度的各种损失率计算基础台账》107.《全矿井分水平、分煤层和各种损失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账》108.《开采期末的工作面采区全矿井损失率台账及开采结束重新核定》109.《各种永久煤柱及损失量摊销台账》110.《三下压煤及采出量台账》111.《三量计算成果台账》112.《2021年三下采出量》113.《2021年储量手册》114.《2021年底分煤层、分倾角明细表》115.《2021年储量台账》116.《2021年底平衡附表》117.《截止2021底资源储量统计表》118.《2021年底三下压煤量情况表》119.《2021年第一季度回采率分析》120.《2021年第二季度回采率分析》121.《2021年第三季度回采率分析》122.《2021年第四季度回采率分析》123.《2021年上半年度回采率分析》124.《2021年下半年度回采率分析》125.《2021年度回采率分析》126.《东欢坨2021年采区回采率年报》127.《河北省唐山市东欢坨矿2021年度动态监测报告》128.《河北省唐山市东欢坨矿2021年度矿山储量年报》129.《2021年1月三量月报》130.《2021年2月三量月报》(三)煤矿测量1.《贯通通知单》2《标定通知单》3.《开掘及停头通知单》4.《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本》5.《水准测量外业记录本》6.《联系测量外业记录本》7.《井巷施工标定外业记录本》8.《测量成果计算资料》9.《沉陷观测台账》10.《沉陷综合治理图》11.《3000m以上贯通测量设计》12.《东欢坨矿5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3.《东欢坨矿7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4.《东欢坨矿8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5.《东欢坨矿9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6.《东欢坨矿1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7.《东欢坨矿12-1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8.《东欢坨矿12-2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9.《东欢坨矿风井工业广场平面图》;20.《东欢坨矿主井工业广场平面图》;21.《-230井底车场平面图》;22.《-500井底车场平面图》;23.《-690井底车场平面图》;24.《井田区域地形图》;25.《保安煤柱图》;26.《主井井筒断面图》;27.《副井井筒断面图》;28.《风井井筒断面图》;29.《主要巷道平面图》;(四)煤矿防治水1.井下水文观测记录本;2.《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3.《东欢坨基建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4.《东欢坨矿北一采区F1′~F5′断层含水性探测物探成果报告》;5.《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6.《气象资料台账》;7.《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8.《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9.《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10.《矿井突水点台账》;11.《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12.《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13.《水质分析成果台账》;14.《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12.《水源井(孔)资料台账》;13.《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14.《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15.《矿井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16.《水文钻孔管理台账》(井上、下);18.《岩石巷道充水性图》;19.《8煤层充水性图》;20.《9煤层充水性图》;21.《11煤层充水性图》;22.《12-1煤层充水性图》;23.《12-2煤层充水性图》;24..《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25.《5煤层顶板含水层等水位曲线图》;26.《煤12-2~煤14-1含水层等水位曲线图》;27.《矿井涌水量与降雨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28.《矿井涌水量与单位开拓长度、采空区面积关系曲线图》;29.《Ⅰ-Ⅰ'水文地质剖面图》;30.《Ⅱ-Ⅱ'水文地质剖面图》;31.《Ⅲ-Ⅲ'水文地质剖面图》;32.2021年度水害年报;33.2021年水害月报(1~3月份);34.2021年临时地质预报(1~7号);35.《3096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36.《3085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37.《2274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38.《2312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39.《309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40.《239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41.《301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42.《302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报告》;43.《-500新北大巷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44.《-690运输大巷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45.《2021年度防治水计划》;46.《2021年度防治水工作总结》;47.《中长期防治水规划(2021~2 年度)》;49.矿用水文监测系统;50.《3094运道探测5煤层顶板含水层水钻孔设计》;51.《3094运道探测5煤层顶板含水层水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2.《3094运道探测5煤层顶板含水层水钻孔质量验收评级报告》;53.《3094运道探测5煤层顶板含水层水钻孔总结》;54.《东欢坨矿与鲁各庄矿之间防隔水煤(岩)柱留设设计》;55.《关于东欢坨矿与鲁各庄矿之间防隔水煤(岩)柱留设设计的批复》;56.《关于2021年度东欢坨矿区域雨季灾害性天气预警及防治工作的安排意见》;57.《雨季防汛演练方案》;58.《雨季防汛演练总结》;59.《2021年度防汛总结》;60.《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公司北翼三维地震综合勘探报告》;61.《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南一、北五采区高分辨三维地震综合勘探报告》;62.《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欢坨矿业分公司南翼-690m水平以浅区域三维地震综合勘探报告》;63.《东欢坨矿-950水平南一采区三维地震综合勘探报告》;五、采煤1.支护材料管理台账2.乳化液自检台账3.工作面班评估工作记录4.顶板十字测点观测牌5.开工安全确认牌:6.上、下出口安全确认牌7.液压支架工安全确认牌8.机组司机安全确认牌9.辅助运输安全确认牌10.皮带司机安全确认牌11.转载机司机安全确认牌六、掘进1.掘进工作面设计(设计部门)2.综合机械化程度验算(区科)3.作业计划完成情况对比表及未完成任务的分析报告(区科)4.掘进机械设备的完好检查记录或报告(区科)5.掘进后运配套系统设备设施能力匹配验算(区科)6.辅助运输设备能力验算及验绳记录(区科)7.锚杆巷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及分析预报材料(区科)8.根据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区科)9.作业规程及复审记录(作业规程中明确巷道施工工艺、临时支护及永久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永久支护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等,并制定防止冒顶、片帮的安全措施)(区科)10.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贯彻、签字及考试记录(区科)11.巷道开掘、贯通前现场会审记录及措施(区科)12.过采空区、老巷、断层、破碎带和岩性突变地带等针对性措施(区科)13.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区科)14.零星工程有针对性措施及带班人员盯岗记录(区科)15.现场吊挂统一确认牌板(区科)16.建立工程质量考核制度,有现场检查记录(区科)17.班组隐患排查、开工确认检查验收、领导检查问题记录(区科)18.各种施工材料的材质单(旧品中心)七、机电(80)1.设备更新改造、设备大修计划2.机电设备选型论证、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等综合管理档案资3.全矿机电专业技术专项检查与分析工作报告(机电调度会议记录)4.大型固定设备更新改造有设计、有验收测试结果和联合验收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来源及防尘除尘措施

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来源及防尘除尘措施摘要: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工地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然而,其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混凝土搅拌站粉尘的来源以及相应的防尘除尘措施变得非常重要。
基于此,对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来源及防尘除尘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来源;防尘除尘措施引言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污染环境空气,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来源1.1散落料区域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散落料区域,当原料从料仓中倾倒或通过输送设备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质。
这些颗粒物质包括水泥、砂子、骨料等,它们在倾倒、堆放和传送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1.2装卸料区域混凝土搅拌站的装卸料区域是粉尘产生的重要场所。
在混凝土搅拌站中,原料通常是通过装车或卸车的方式进行运输。
在装车或卸车的过程中,颗粒物质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粉尘。
1.3搅拌设备和传送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和传送设备操作时,也会产生粉尘。
这些设备在工作时会经历高速旋转和机械碰撞等过程,导致颗粒物质的磨损和粉尘的产生。
1.4渣土处理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常需要处理渣土。
渣土的倾倒和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1.5风力和环境因素风力是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扩散的重要因素。
当气流强劲时,粉尘容易随着风向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此外,湿度、气温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粉尘的产生和分布。
2混凝土搅拌站防尘技术2.1封闭化管理技术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散落料区域、装卸料区域等重要位置,可以设置封闭隔离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使用围墙、罩棚等设施进行封闭,有效地减少粉尘的扩散。
安装粉尘收集系统是封闭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在搅拌设备和传送设备的出口处设置收集器,通过引导管道将产生的粉尘收集到收集器中,然后使用除尘器对粉尘进行过滤和处理。
这样可以避免粉尘直接释放到空气中。
在散落料、装卸料操作中,常会产生大量粉尘。
清洗过程记录

20140314 二期洗塔对二期塔楼5楼的主风机加热器进行更换;前处理将混料机管线以及部分阀门拆卸查看,在清洗管线时发现有白色不溶物,可碾碎,同时几乎所有管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渍(此时处于水冲后未清洗状态)二期蒸发间三效顶部进行拆卸查看,DSI蒸气阀芯拆卸时有严重异味,三效顶盖被开启未发现明显异物异味不合格处,并将5楼蒸发间所有的清洗管线喷头拆卸清洗查看将二期蒸发间一效、二效顶盖打开,进行ATP涂抹,生产人员将闪蒸顶盖打开,人员进去检查里面清洁程度,发现里面有奶垢,并将其清理干净前处理将二期均质机板式换热器拆卸,查看无明显异物,人员用刷子刷洗,清水冲,并安装上去;对清水罐、混水罐、稀碱罐、稀酸罐用碱水清洗完毕后并进行ATP涂抹二期内包:内包人员将二期包装机能拆卸都拆了,并用清水洗一遍,将二期地面、墙面、棚,棚上的夹层用抹布擦拭一遍,并将二期风管拆卸下来20140315 三效:对三效浓奶缸、双联过滤器、电机、清洗阀、效体、浓奶线、巴杀排地阀清洗后进行ATP涂抹前处理:对巴杀机、奶仓、平衡缸、板式换热器进行拆卸清洗,已做AIP验证内包:二期将GMP风室、风管以及二层棚进行清洗并将二层棚内有死角缝隙处用玻璃胶封堵20140316 塔楼:白天对二期冷热风管拆卸,晚上进行清洗并用ATP涂抹验证前处理:前处理人员进入混料罐、暂存罐罐内检查搅拌器、罐内壁是否干净,并用ATP 涂抹21:00 D塔3、4、5楼部分地面进行补漆20140317 前处理:对部分管线进行改造,包括动力输气输水管线并将部分管线拆卸进行人工清洗;对混料罐、暂存罐的阀阵、一期均质机板式换热器、一期混料机的板式换热器拆卸清洗,已用ATP涂抹20140318 对二期流化床振筛内部进行安装前ATP涂抹,值为200RLU和141RLU已让重新用酒精擦拭,再次验证值为:40RLU。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GBZ/T 192.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 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部分与GB 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祁成、陈卫红、彭开良、刘家发、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GB 16225-1996——GB 1624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洁净厂房清洁消毒记录

)
2、如需消毒,在以上清洁结束后,用洁净布浸湿消毒 2、电话、手消毒器、烘手器的外
液,对其表面全面擦拭一遍。
表面已用消毒液擦拭(
)
1、用指定的洁净布浸湿纯化水,对公用管线、更鞋架、
1、公用管线、更鞋架、容器存放 架、防撞管表面已擦拭干净
容器存放架、防撞管表面全面擦拭干净;
(
)
2、如需消毒 ,在以上 清洁结束 后,用洁净 布浸湿消毒 液,对其表面全面擦拭一遍。
(
)
); 2、1%洗衣粉液
(
)
); 2、0.1%醋酸洗泌泰溶液 (
);
) 抹布 ( ) 清洗桶( ) 清洗盆( )
) 清洁擦( ) 清洗刷( ) 吸尘器( )
清洁范围
清洁方法
清洁记录
顶棚 灯罩 高效送风 口散流板
1、用指定的洁净布和纯化水擦掉其表面的粉尘;
1、表面粉尘已擦掉(
)
2、用洁净布蘸洗涤剂液擦掉其表面的污迹;
墙面与地面交界处,擦掉表面污物,如有顽渍,用抹布 剂已全部擦拭干净
蘸洗涤剂液擦拭至无污物; 抹布蘸纯化水擦拭墙面与
(
)
地面交界处至无泡沫。
4、如需消毒,用拖布浸湿消毒液从房间最里端向外沿同 4、地面及墙壁与地面交界处已用
一方向,全面擦拭地面,用抹布蘸消毒液从房间最里端 消毒液全部擦拭消毒
向外沿同一方向擦拭墙面与地面交界处;
(
)
2
岗位
洁净厂房清洁、消毒记录
编号:
产品名称
批号/编号
清洁范围 电话
手消毒器 烘手器
公用管 线、更鞋 架、容器 存放架、 防撞管
更衣回收 容器、废 弃物容器
清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