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基础心理学课件第三章注意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课件)
是人的嗓音还是噪音,他们也能报告声音 是男性还是女性。但是,他们似乎不具有 关于非注意信息意义方面的知识。如,呈 现了35次的单词。
*选择性注意研究(4)
• 蒙布莱(Mowbray,1953)进一步研究发 现: 让被试同时注意两种信息。被试收听一个 故事,与此同时安静地阅读另一则故事, 其内容与录音呈现的故事毫无关系。然后 让被试做一项测验,了解其对两个故事理 解的情况。几乎所有的被试对第一个故事 的理解比对另一个故事的理解要好的多。
大量刺激 中一次一 个方式进 行。
输入
感觉登记
选择性过滤
觉察器
短时记忆
记忆时间很短,但内容是最
初刺激的精确表象;在感觉
登记中刺激受到前注意分析, 它决定刺激物理特征;
过滤器决定哪
些刺激接受进 一步加工。
只有通过选择
性过滤器的刺
激,我们才能 “知晓”
反应
演示
实验依据
实验技术:双耳同时分听技术(不附加追随 程序)
2、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Kahneman的容量分配模型
支持性实验一
Johnson & Heinz(1979)设计双耳同时分听 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设置了4个条件: a.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都由男生读 出; b.感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由男生读出, 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 c.语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同属一个范 畴; d.语义可辨度高条件:两类词分属不同范 畴。
inhibitionposner与cohen采用典型的返回抑制研究范式如图在屏幕中央并排出现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框中间小框内有注视点要求被试始终盯住注视点接着外侧某一小框迅速闪烁一下通常是变亮叫线索化以吸引注意此即对外侧小框的线索化该线索常被称为外周线索主要是为了和后面出现的中间线索相区分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对中间小框线索化该线索被称为中间线索centralcue使注意脱离外侧小框而被吸引到中间小框最后靶子出现在某个外侧小框要求被试迅速做出反应按键或眼睛扫视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概念:心理学(重点)心理学(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1、概念:注意(重点)注意(重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2、意识有哪些水平?(重点)(1)焦点意识水平•焦点意识是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对该事物的清晰的觉知状态。

(2)边缘意识水平•边缘意识指对处于注意边缘部位的刺激的觉知状态(3)下意识水平•下意识指在不注意或略注意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对某事物或自身状态的意识。

(4)前意识水平•前意识可以理解为意识之前的意识,接近于意识的状态(5)无意识水平•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6)非意识水平•人体的有些活动是人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例如,人对自己的脑电活动、内分泌和肝功能的变化。

7、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重点)(1)应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方向性:○1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2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3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2)应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自觉性:○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2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3做中学(3)应用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效率性:○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2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4)考虑注意品质因素,合理开展教学活动○1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广度因素○2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稳定性因素○3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分配因素○4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转移因素(5)应用注意类型转化规律使学生的注意更加稳定注意的转化可以分成两种:○1是递进式转化(递进式转化是指注意的形式从无意转向有意,从有意转向有意后。

)○2是交替式转化(交替式转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几种注意形式共同参与,不断交替进行)。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3.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重点)(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2)感受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3)实践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感受性。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 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 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新事物、突然巨响)。无意注意是任何动 物都有的初级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声音、颜色相对强 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 动静特点等);(3)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奇的刺激容易吸引人 的注意,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习惯化刺激不易 吸引和维持注意)
根据刺激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刺激物的强度对注意的影响,教师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 和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并辅以必要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无 意注意,如果上课时学生的注意涣散,不注意听课,教师可以暂 停讲课,这种暂停讲课的行为比责备学生更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 注意。根据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注意的影响,教师讲述教材是每次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变更讲述的方式,同时,讲述新内容又 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 样,不仅可以从外部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长时间的维持注 意。 2.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也取决于人本 身的状态。同样一些刺激物,由于感知他们的人本身状态不同, 可能引起有的人注意,而引不起其他人的注意。属于人本身的状 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和兴趣: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机体的、物质的、)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 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最早进行注意范围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Hamilton,1859)。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 布刺激物的广度。一般来说,刺激物的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 判断的错误就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 注意的范围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 也会有很大变化。即,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 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 第3章 注意

• 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由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会将 注意转向另一耳朵,表现出对意义的追随。
二、注意的衰减模型
该模型是Treisman(1964)年根据 追随实验中对非追随耳信息的信息也可 以得到加工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 加以改进的结果。
(一)基本思想

过滤器的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
(三)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1.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2. Cherry 的双耳分听实验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设计: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 耳同时放音,但每只 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 息是不一样的。如右 图所示。通过实验考 察被试反应信息与双 耳接受信息的关系。 从而了解被试注意的 特点。
的信息仍可以进行高级加工。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仍有不同的 兴奋阈限,衰减的信息也有可能激活一些兴 奋阈限很低的信息。

追随耳
非追随耳
物 理 特 征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 。。 。。 。。 。。
意 义 分 析
反 应
衰减模型简图
(二)衰减模型与过滤模型的不同点:
对刺激信息 的加工方式
Broadbent过滤器模型
感觉
登记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容量有限的高级 心理加工(知觉)
反应
长 时 记 忆
(二)过滤器模型的特点:
1. “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前,即信息 加工的初级阶段; 2. “过滤器”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 3. 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决定它能否通过过 滤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对刺激信息的筛选 并不起作用。
左耳
6 2 7
右耳
4 9 3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通常 采用两种应对策略: 1、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 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 息,如6,4;2,9....正确率为20%。

认知心理学-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
1、代表人物:Treisman(1964) 根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高
级分析的实验结果,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 进,提出了衰减模型。
• Gray & Wedderburn (1960)和Treisman (1964) 的实验表明信息的选择取决于材 料的语意关系。当同时输入的信息具有 某种语意关系时,人们不仅能从被注意 的通道中获得信息,而且也能从未被注 意的通道中获得某些信息。
第二节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 不同通道的作业会优于同一通道内的作业 • 追随作业越容易,非追随作业完成得越好 • 生手(8%)比专家(67%)的双作业操作要差
被试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的活动效果,依赖于两种作 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技能、
练习等因素。
(二)中枢能量理论
第三节 自动化加工
一、两种加工过程
1.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 的加工,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 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2.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 制的加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 一旦形成难予改变。
3、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Anny…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3 AUNT
4
追随耳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DEAR 5
JANE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3) Treisman 的实验 (1964)
1、中枢能量理论的主要观点
Kahneman(1973): 《注意与努力》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 这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 位著名的心算家。许多人知道了都前来观看。
➢ 这位心理学家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在 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 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在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 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人本身的状态 ① 需要与兴趣 饥饿者对食物的注意 ② 情绪情感状态 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关注 ③ 人的知识经验 不同的人对报纸上不同信息的关注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 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 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 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注意品质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概述 二.意识的特征 三.自我意识
一、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在给定的任何时 间里,个体所能觉察到的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 变化的觉知。
第四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7±2
(1) 注意的广度
在一瞬间内,人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 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迅速判断 内黑豆的数量。
实验表明,当黑豆数量在3粒以内时,正确判断率为 100%;当盘子内有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 当不超过8-9粒时,估计还比较准确,错误次数在50%以 下;但超过8-9粒时,错误明显上升,大于50%。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第三章--注意PPT课件

2021
7
一 选择性注意
挑战一: 如何解释鸡尾酒效应?
挑战二:来自牛津大学的两名学生的实验 Gary和Wedderburn (1960)双耳实验中的有意义材

➢ 左耳:“Who 6 there”
➢ 右耳:“4 goes 1”
结果:被试先报告“Who goes there”,然后再报告 “461”,即被试报告刺激的顺序受到材料意义的影响。
的注意,不能仅仅通过姿势或视线的方向来识别注意的对象。 基于位置的注意(前置线索):注意如何定位到一 个空间和 位
置上。 基于客体的注意:当注意定位到某个客体时,注意的提高
效果会扩散到整个客体上。
2021
18
特征整合理论:客体图像加工分为两个阶段: 前注意阶段和集中注意阶段
前注意阶段:将刺激的基本特征进行空间提取,并将各 个特征在各自的“特征地图”上进行编码;
2021
8
一 选择性注意
(二)中期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 代表人物:特瑞斯曼(Terisman,1964) 主要观点: (1)过滤器并非全或无; (2)并非只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非追随耳的信号只是衰减了,部分信 息仍能得到高级加工。
2021
9
一 选择性注意
(二)中期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
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激 活阈限低,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耳的 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一)早期过滤器模型
实验证据: (2)双耳分听技术:Cherry,1953 采用追随耳技术 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 料。 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 实验结果说明
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同一 对象上的时间。(注意的起伏)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 活动上的时间。(听课)
六、注意稳定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 注意对象的特点(电视与书) • 人的主观状态(兴趣、目的)
七、什么是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 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 动上。
八、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 练的,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形成了一套反应系统。(司机,飞行员)
九、什么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 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十、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 有何不同?
六、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各种注意 的积极转化?
• 递进式转化 • 交替式转化
四、如何利用有意后注意规律 组织教学?
•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将来你会怎么做) • 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与活动中阐
明原理 •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的提问)
五、如何运用注意的品质开展 教学?
• 注意的广度在教学中的运用 (幻灯片的切换不宜过快)
• 注意的紧张度在教学中的运用(适度的节奏) • 注意的稳定性在教学中的运用(时间、内容) • 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的运用(活动与任务) • 注意的转移在教学中的运用(考试成绩的宣布)
• 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 起来
• 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使之成为 学生注意的对象(颜色、下划线等)
• 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 (手机、奇装异服)
三、如何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 教学?
•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设想自己今后教学时) • 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随堂测验) • 做中学(课堂练习、实验)
• 知觉对象的特点 • 知识经验
e
t
u
b
a
f
l
i
u
beautiful
四、什么是注意的紧张度?
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集中 于某个对象的程度,是注意在强度上 的特征。
(同声翻译、脑外科手术)
五、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 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是注意在时间 上的特征。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 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 其他对消极之别。
十一、请针对注意的转移、注意 的分散、注意的分配各举一例。
第四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请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注意对于 学习的意义。
二、教师应如何利用无意注意规律 组织教学?
三、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主要有哪些?
1、刺激物的特点
• 刺激物的强度 (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手机铃声) • 刺激物的对比(形状、大小、颜色) • 刺激物的新异性(新生眼中的校园景物) • 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飞鸟、霓虹灯)
2、人本身的状态 • 需要和兴趣(看报纸、电视) • 情绪状态(愉快、焦虑)
三、当人集中注意时有着怎样的 外部表现?
• 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 • 无关运动停止(小孩看动画片) • 呼吸运动的变化(考外语听力时)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问题: 一、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
• 无意注意 • 有意注意 • 有意后注意
二、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 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三章 注 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问题: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选择。
注意的集中,是指心理活动聚焦 在被选择的对象,离开一切无关的事 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二、注意属于心理过程吗?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 过程,它是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 必不可少的伴随状态。
四、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 同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五、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 条件有哪些?
•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 培养间接兴趣 • 进行实际操作 • 对注意进行监控
六、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 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兼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的优点,既专注又轻松,是注意的最佳形 态。
(学骑自行车、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动 物角的小动物)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问题: 一、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 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紧张度 •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转移
二、什么是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是 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的 对象的数量。
三、注意的广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