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肖克炎

合集下载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的报
告,600字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报告
中国是一个富有丰富资源特征的国家,尤其是地质资源。

如何评价和预测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地质科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理论方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评价方法,它们着重于野外地质调查,概念性模型建立,以及潜力类型和找矿体系统识别。

其次是连接层次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侧重于矿产资源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潜在目标突破效率评估。

最后,还有发展层次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强调矿产资源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特别是数值模拟技术,如经济学分析,统计学,数学建模,智能技术和其它技术的综合应用。

各种理论方法的运用都有助于深入了解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促进矿产资源新动态的形成和评价,使矿产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理论方法的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国家的资源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技术要求总论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技术要求总论

技术要求总论(试用版)国土资源部二〇〇七年五月技术要求总论起草人:叶**目录前言 (1)(一)总体目标任务 (1)(二)具体工作目标 (1)(三)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 (2)(四)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是实现目的任务的基本保证 (2)一、总体技术思路 (3)(一)划分矿床类型 (6)(二)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6)(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分析 (7)(四)确定预测要素 (7)(五)划分要素类型 (8)(六)预测要素的图面表达 (8)(七)按照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区范围 (8)(八)定位和定量预测 (9)(九)预测成果要求 (9)二、准备工作 (10)(一)技术培训 (10)(二)编制片区及省级子项目组总体设计 (10)(三)准备资料 (11)三、确定预测矿种、划分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范围 (13)(一)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基本特征,确定预测矿种 (13)(二)根据主要控矿因素划分矿床类型,矿床类型参考全国统一标准划分方案 (13)(三)初步拟定成矿时代一览表,编制预测矿产分布略图、确定预测工作范围 (13)四、确定研究工作内容 (13)(一)地质构造研究工作 (13)(二)物、化、遥、自然重砂资料推断解释研究工作 (14)(三)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14)(四)矿产预测工作 (15)(五)工作部署研究 (15)(六)勘查趋势及资源基地预测研究 (15)五、地质构造研究及专题图件编制 (15)(二)各矿种矿床类型预测类别划分及底图要求 (16)(三)综合地质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 (16)(四)专题研究及图件编制程序 (17)(五)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1)六、物探、化探、遥感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及编图 (23)(一)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研究工作目的 (23)(二)物探(重力、磁法)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 (25)(三)遥感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译研究及编图 (26)(四)化探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译研究及编图 (26)(五)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6)七、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局部异常研究 (28)(一)物探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二)化探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三)遥感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四)自然重砂异常推断解释 (29)(五)物、化、遥、自然重砂局部异常研究和矿致异常 (29)(六)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9)八、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仅指满足矿产预测工作要求) (30)(一)省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目的 (30)(二)典型矿床研究工作(按矿床类型分类研究) (30)(三)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32)(四)编制区域成矿模式图 (33)(五)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图 (33)(六)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34)(七)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34)九、矿产潜力评价工作 (35)(一)矿产预测工作目的 (35)(二)确定预测要素 (35)(三)划分要素类型 (35)(四)划分要素组合 (35)(五)编制预测要素一览表 (35)(六)预测基础图件要求 (36)(七)预测方法的选择 (36)(八)圈定预测区范围 (36)(九)预测矿床数量 (37)(十)估算资源量 (37)(十二)划分预测区类别 (37)(十三)编制矿产预测图 (37)(十四)提交验收的资料 (37)十、工作部署建议 (38)(一)工作部署研究 (38)(二)提交验收的资料 (38)十一、未来勘查工作趋势及矿产资源基地预测 (38)(一)预测工作 (38)(二)提交验收的成果 (38)十二、成果要求 (39)(一)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报告 (39)(二)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 (39)(三)省级单矿种资源量预测报告 (39)(四)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 (39)(五)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图件 (39)(六)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图册 (39)(七)各类附图、附件、附表 (39)附件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39)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该项工作纳入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实施。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是指对全国各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并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探寻其矿产资源潜力的成因和开发利用途径。

因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对其全面有效的评价十分必要。

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该评价可以加深人们对全国各地区矿产资源的性质和分布规律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优化调控和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应用方面,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可以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评估。

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以便确定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2. 矿产资源差异性评价。

这主要是为了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矿产资源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成因。

3.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

这主要是为了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经济价值、收益期限、可采用技术、危险程度等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制定全面规划。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国际标准法、实地考查法、地球化学勘查法、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和钻探勘查等多种手段,其中大数据分析方法(on-data method)和机器学习方法(machine learning method)等现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应用于实践。

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成矿规律研究在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后,找出其中存在的成矿规律,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探寻其矿产资源潜力的成因和开发利用途径,这对于科学合理地发展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中国铜矿为例,中国铜矿成矿规律研究表明,其产矿技术难度较大,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含量与品质异质性强,埋深深度大,富集成因纷繁复杂。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附件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支撑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参加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沈阳、南京、宜昌、成都、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北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市)地调院项目负责人:张洪涛陈毓川叶天竺项目副负责:陈仁义王瑞江严光生方案起草人:叶天竺陈毓川张洪涛王瑞江陈仁义王全明胡思敏肖克炎张德全张智勇张大权王登红杨东来张晓华张明华向运川范正国于学政李景朝董建华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概述 (1)二、目标任务 (2)三、实施意义 (3)四、矿种选择 (5)五、预期成果 (5)六、工作思路 (6)第二章工作基础 (7)第一节全国地质工作程度 (7)一、区域地质调查 (7)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8)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8)四、区域航天遥感数据获取 (9)五、矿产资源评价 (9)六、全国成矿区(带)划分 (12)第二节以往矿产预测工作情况 (13)一、全国成矿远景区划工作 (13)二、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工作 (17)第三节成矿系列等成矿理论及矿产预测方法发展情况 (19)一、成矿系列理论 (19)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 (20)三、地质异常理论 (21)四、成矿系统理论 (21)第四节全国地质基础数据库完成情况 (22)一、全国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2)二、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3)三、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23)四、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 (24)五、全国航磁数据库 (24)六、全国遥感影像图数据库 (25)七、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25)八、全国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 (25)九、全国工作程度数据库 (26)十、全国典型矿产数据库 (26)第五节矿产资源评价应用软件开发 (27)一、物探重磁电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软件 (27)二、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27)三、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 (28)四、遥感数据处理软件 (28)五、矿产预测决策应用软件 (29)第六节固体矿产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应用示范 (29)一、国家“863”重大项目矿产资源区域评价示范研究 (30)二、省级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综合编图试点 (31)三、义敦岛弧带等我国七个重点成矿带选区试点 (32)第三章工作内容 (33)第一节基础数据库整理维护工作 (33)一、基础数据库数据更新内容 (33)二、数据库维护技术内容 (36)三、编制数据库维护工作要求 (36)第二节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36)一、准备工作 (36)二、沉积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37)三、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37)四、侵入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38)五、变质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研究 (38)六、综合地质构造图编制 (39)七、有关矿种特殊研究内容 (41)第三节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综合信息研究 (41)一、区域物探资料应用 (41)二、区域化探资料应用 (43)三、自然重砂资料应用 (44)四、遥感资料应用 (44)五、综合信息地质构造研究 (45)六、综合异常研究 (46)第四节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47)一、准备工作 (47)二、典型矿床研究 (48)三、研究区域成矿特征,划分成矿系列 (50)四、划分矿产预测类型 (53)五、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图 (54)第五节矿产预测 (55)一、数据准备、处理与信息提取 (56)二、预测评价模型建立 (58)三、预测要素与要素组合的数字化、定量化 (59)四、预测单元划分 (59)五、预测变量的构置、优化 (59)六、成矿有利度计算与预测区圈定 (60)七、预测资源量估算 (61)八、远景区优选、分级与排序 (62)九、单矿种(组)预测方法 (63)第六节GIS技术应用 (68)一、地学基础数据库维护和整理 (69)二、基础数据一体化组织 (69)三、建立数据模型 (69)第七节工作部署建议 (70)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70)二、确定重要成矿区带空间布局 (71)三、工作部署建议 (71)四、勘查技术方法论证 (72)五、实现条件分析 (72)第八节未来重要矿产资源探明趋势及资源基地战略布局预测 . 72一、未来矿产资源探明趋势分析 (72)二、未来资源基地战略布局预测 (72)第四章技术路线 (73)第一节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 (73)二、工作原则 (73)第二节技术路线 (73)一、加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 (74)二、科学开展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多元信息分析 (76)三、以成矿系列为核心内容的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79)四、运用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进行矿产预测 (81)五、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 (84)第三节矿产预测技术流程 (85)一、收集整理各类基础资料和成果 (85)二、基础数据库维护 (86)三、区域成矿规律预研究 (87)四、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89)五、预测工作区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90)六、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91)七、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 (93)八、开展矿产预测 (96)九、开展区域成矿规律总结 (99)十、开展勘查工作部署研究 (99)十一、开展未来勘查开发工作预测 (100)十二、开展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 (100)十三、开展数据库建设 (101)十四、开展大区与全国汇总 (102)十五、成果编制与出版 (102)第五章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 (106)第一节项目工作分工 (106)一、项目设置 (106)二、任务分工 (106)第二节技术要求编制及培训 (110)一、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要求 (110)二、编写技术指南 (111)三、编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112)四、编制矿产预测方法 (112)五、项目技术指南与技术要求培训 (113)第三节省级工作组织实施 (113)一、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113)二、指导省级编制总体设计 (113)三、省级工作的组织实施 (115)第四节工作安排 (118)一、总体工作安排 (118)二、全国汇总组工作安排 (120)三、省级项目组工作安排 (120)四、成果提交 (121)第六章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 (123)第一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123)第二节项目办公室 (125)第三节技术委员会 (126)第四节项目组 (127)一、计划项目 (127)二、工作项目 (128)第五节保障措施 (129)一、落实项目管理职责 (129)二、项目组人员组织及管理要求 (132)三、加强项目进度管理 (133)四、加强项目质量管理 (133)五、加强项目经费管理 (133)六、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133)七、建立项目考核制度 (134)八、项目办建立项目各课题通报制度 (134)第七章实物工作量与工作经费 (135)第一节编图及建库工作内容 (135)一、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135)二、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 (135)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 (137)第二节实物工作量 (140)一、编图实物工作量 (140)二、数据库工作量 (143)三、典型矿床建模 (143)四、报告、成果印制 (144)第三节工作经费 (144)一、省级项目工作经费 (144)二、全国汇总组与大区项目组综合研究工作经费 (146)三、经费安排 (147)第一章总论一、概述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把该项工作定位为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为实现找矿重大新突破提供资源勘查依据。

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技术_肖克炎

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技术_肖克炎

1999年矿 床 地 质M I NERA L DEPO SIT S第18卷 第4期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技术肖克炎 朱裕生 张晓华 宋国耀 陈郑辉(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矿远景区划室,北京)提 要:矿产资源评价就是运用最新的成矿理论及评价技术对地质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科学地评价矿产潜在位置、数量、质量等。

国际地科联于70年代推广6种基本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以来,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现代矿产勘查积累了大量的找矿资料,如何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使这些宝贵资料在成矿分析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综述了目前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相应的几个问题,最后对急需研究的领域做一展望。

关键词:成矿模式 信息 综合 矿产资源 评价成矿分析就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普查找矿、选区提供依据[1]。

自法国学者朗内提出“成矿规律”概念以来[4],成矿分析随着找矿实践发展的需要,成矿分析学科发展十分迅速。

如前苏联以毕利宾为代表的科学家,发展了构造_建造成矿分析法[4],而欧美学者阿格特伯格、哈里斯、麦卡门及我国著名学者以赵鹏大、王世称教授为代表发展了矿产资源区域评价技术方法[1,2]。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科学找矿时代的到来,进入现代信息找矿阶段(谢学锦,1996)。

相对应的新阶段,大量的高分辨率、强穿透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找矿方法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同时也为地质勘查、成矿分析积累了大量的找矿资料。

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提取与综合,是目前成矿分析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1 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的基本概念信息是用数字、图形、影象、文字、符号及介质来表达事件、事物、现象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信息来自未加工的原始资料数据。

成矿信息是指指示和识别某种矿床的成矿条件和赋存方式的地质信息总和,可分描述性、事实性成矿信息及通过深加工才能获取的加工型数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促进我国矿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方法,以及在矿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本概念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确定其潜力和价值,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目的1.为国家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法1.统计法:根据历史数据、地质勘探及生产实践,对矿产资源进行统计,得出总资源量和产出量,进而推算资源潜力。

2.现场勘查与实验:通过现场勘查、地质采样及实验室测试等方法,确定矿床的储量、品位、质量等参数,从而推算潜力。

3.模型计算:根据地质环境、矿床类型、勘查信息等因素,通过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矿产资源的存在情况及资源潜力。

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矿业发展中的应用1.对矿业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2.对国家资源规划的影响:鉴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便捷、低成本和易操作性,可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国家资源规划的制定。

3.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了解,进而制定出基于资源优势方面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当地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矿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引领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的矿业领域可持续发展。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矿产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随之出台。

一、总体方案的背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议提出了“加强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对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二、总体方案的意义1、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的推出,意味着我国将在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保障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动矿产资源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提高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的实施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为我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综合开发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3、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通过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掌握矿产资源的潜在开发价值,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速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产出能力。

三、总体方案的实施内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发展通过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总结国内外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可行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技术能力和科学性。

2、建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程数据管理系统,在各省、自治区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体系。

3、完善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和政策制定,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所有权、管理权、监管权和税收体系。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评价方法、内容和步骤,并且提出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前言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不均,实际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并提出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对策措施。

二、总体实施方案1、评价方法本次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综合分析法和评价模型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资源潜力分区、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资源潜力综合评价等方面。

其中,资源潜力分区采用国情、区域特征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划分四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矿区级),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提供基本的划分依据。

2、评价内容(1)地质勘查潜力评价:对各级勘查区域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并提出勘查任务和要求。

(2)环境保护潜力评价:评价各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情况,为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保障。

(3)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对煤、铁、有色等矿产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

(4)区域开发潜力评价:评价各个区域的整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类资源优势情况,规划和控制开发步伐。

(5)技术装备潜力评价:评估各级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情况,为矿山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提供借鉴。

3、评价步骤(1)收集矿产资源资料:收集全国各省、市、县、区的地质勘查、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2)资源分区: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各级地区划分方案,确定大分区和省、市、县区的分区划分。

(3)指标体系建立: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对象的适用范围、单项指标的分值和评价结果的措施。

(4)指标权重确定: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 第4期2013年0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4July 2013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肖克炎1,2,娄德波1,孙 莉1,李景朝3,叶天竺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

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关键词:预测问题;矿床模型;三维预测;地质参数;定量预测;矿产资源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13)04-1073-10收稿日期:2012-11-09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733806);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K1103)作者简介:肖克炎(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学地质及矿产资源评价研究,E-mail:kyanxiao@sohu.com。

Some Progresses of Mineral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 in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ChinaXiao Keyan1,2,Lou Debo1,Sun Li 1,Li Jingchao3,Ye Tianzhu3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Geophysics and Oil Resource Institut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3.Centr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CGS,Beijing 100037,ChinaAbstract:The mineral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25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has been the mostimportant prediction by far in China.In this projection,methods of deposit model and integratedgeological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predic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Some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osolve some difficulties in mineral prediction such as lack of unbalance of geological works,3Dprediction,integration of qualitative prediction with quantitative prediction,as well as data integration of geology,geophysics,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During the prediction work,we put forward somemethods as followings.Firstly,sedimentary formation is linked with metallgenitic settings by using typeof mineral prediction to compile Formation-Tectonic map.Secondly,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can be founded by studies on deposit model and prediction factors.Thirdly,the transformation from 2Dto 3Dis completed by using geological parameter volume method to estimate resources.Key words:prediction difficulties;deposit model;3Dprediction;geological parameter;quantitativeprediction;mineral resource0 引言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继一轮、二轮区划工作后一次全国规模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通过5年时间,按照“五统一”原则,完成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工作。

矿产预测评价工作涉及到地质矿产勘查多学科多领域的信息资料和理论方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制定预测技术路线和标准时,要充分调研国内外矿产预测方法体系,形成行之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法;同时要针对矿产资源评价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并有所创新。

矿产预测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地矿部门开展了全苏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工作[1-2]。

阿莱斯也开创了矿产定量预测探索工作,使用波松分布数学模型进行成矿区带总量预测[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地科联推广6种定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我国系统开展一轮和二轮区划工作、铁铜4矿种总量预测工作,开创了矿床统计预测新学科[4-7]。

西方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矿产定量预测方法,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系统完成了全美未发现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使用了三部式及证据权等定量方法,开展矿产定量预测。

目前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方法体系可归纳如表1所示。

除上述列举的预测方法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地质学科预测方法,如地球化学预测方法[14]、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等。

各种预测方法各有特色,可以相互借鉴。

针对长期困扰资源评价的基本问题,通过近3年努力,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预测方法上已有所进步。

关于矿产资源评价的一些基本问题,一些专家做过许多论述,如王世称等[15]总结了矿产资源预测三大基本问题:1)地质工作不平衡性导致矿产预测信息不对称性。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往往在高勘探区投入大量的工作,预测模型区预测信息丰富,而在预测区工作程度低预测信息相对较少,特别是中、大比例尺地质信息少,因此提出了预测信息转换问题。

2)物化遥信息多解性。

由于物化遥信息是关于一个地区地质作用过程的总结果,不同地质建造可能有相同的物化遥异常信息,而物化遥异常信息也可能是不同的地质建造形成的,因此提出了地质先验前提下物化遥综合解译工作。

3)地质观察认识不统一性。

由于地质观察的局限性和当前技术方法水平所限,人们对矿床成因及一个地区构造演化有不同的观点与认识,而这些认识往往对预测成果起主要作用,由此提出矿产预测工作要充分应用综合信息编图进行预测信息客观提取。

表1 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体系Table 1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s方法方法特点及特色可能适用范围应用情况美国三部式预测方法[8-9]矿床模型基础吨位-吨位定量预测中、小比例尺,国家战略分析美国国家资源评价及全球矿产资源评价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6]有效将地质勘查多学科信息用于矿产预测中、大比例尺全国中、大比例尺矿产预测“三联式”地质异常定量预测方法[10]强调信息提取和定量预测方法适合地质矿产勘查各阶段危机矿山找矿、新一轮资源评价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11]强调矿床模型、构造环境、综合信息及定量预测有机结合适合地质矿产勘查各阶段全国重要矿产资源评价,危机矿山中、大比例尺预测等证据权非线性定量预测[12]使用定量数学模型挖掘深层次隐含信息中、大比例尺国内外勘探靶区优选三维立体预测模型[13]将定量模型转化为三维模型大比例尺危机矿山勘探找矿此外,一些专家[6,15-16]还提出矿产预测与统计定量预测的结合问题、三维隐伏矿产二维转三维问题预测。

这些基本核心问题一直是矿产预测方法创新和实践的关键问题。

关于矿产预测理论基础不同学者也有不同论述。

除地壳元素富集丰度理论及矿床模型作为矿产预测评价基本理论外,赵鹏大等[17]还提出了相似-类比理论、地质异常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朱裕生[18]提出了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6]是本次预测方法体系,特色是以成矿系列、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等为指导,充分利用建国以来所有地质勘查资料信息,以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技术为手段,开展成矿远景区圈定和潜在资源量估算。

与前两轮区划和470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第43卷 国际资源评价工作相比,在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类型、地球动力学建造构造综合编图、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三维估算、计算机全程定量化等方面有一些进展和创新。

1 以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类型为纲的模型预测法 成矿系列理论是本次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支柱性理论基础,发挥着重要的预测作用。

成矿系列应用不仅在矿化分带、成矿系列缺位理论等地质规律的预测上得到深化,而且在预测基础矿产的类型模型确定、预测工作区划分、预测底图编制方法等方面起到先导作用。

这是成矿系列理论第一次在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作中得到系统的、程序化的标准应用。

成矿系列理论在预测工作中的程序化应用标志着我国成矿系列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模型化国际发展趋势。

1.1 矿产预测类型是本次预测评价基石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本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使用了近90种标准的矿床模型。

在其“三部式”评价工作程序中,首先要根据模型总结的找矿标志准则,圈定成矿可行区带。

在成矿系列理论分级中,矿床式是成矿系列中的代表性矿床,一般指矿床成矿系列中、相似成矿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相似元素组合和矿床成因的一些矿床组(矿床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