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精选.)
中亚练习题1

世界地理练习题—中亚局部知识储藏:中亚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2、中亚的地形特征?(1)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3、中亚的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2)分布••大局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4、中亚主要河流湖泊?(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成水湖〕,大局部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有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
(3)著名的湖泊:主要的湖泊有①里海、②成海、③巴尔喀什湖。
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
5、中亚的农业特征?有分布面积广阔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阔,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
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耕地面积广阔,为开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2021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一、选择题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完成1~3题。
1. 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 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B. 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 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 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2.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 乙河下游地势平坦B. 甲河流量更大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 甲河入湖口较深3. 图中沙漠的成因是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C. 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D. 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A.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5.“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所共有,国界线犬牙交错,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虚线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6—8题。
6.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7.导致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国界线复杂的因素是A.地形B.河流C.历史D.气候8.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哈萨克斯坦大部分耕地种植春小麦,而锡尔河沿岸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区域地理《中亚》复习训练题[精品文档]
![区域地理《中亚》复习训练题[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f2111ed360cba1aa811da8c.png)
《中亚》复习训练题(2015上海十八)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14分)43.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北京卷)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12分)(2014四川)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04全国卷一)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2004浙江卷)(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
(6分)(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
(3分)(3)20世纪50年代,在L 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中亚习题

中亚训练题 12月14日一、选择题1.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读里海地区略图,判断2~3题。
2.图中A山脉是亚欧两大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板块张裂,岩浆喷发而成 B.板块挤压,地壳隆起而成C.地壳运动,岩层断裂错开而成 D.亚欧板块和欧洲板块相撞而成3.下列关于里海两侧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 B.降水量丰富,适于水稻生长C.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适于棉花生产 D.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中亚地区略图,回答题。
4、图中代号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①③⑧ B.①③⑥⑧C.③⑧ D.①②③⑧.5、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B.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C.D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D.B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6.A国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7.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8.下列有关中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棉花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B.中亚的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C.中亚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D.本区的采矿、冶金和军事工业比较落后9.中亚地区的草原、荒漠带体现了自然带的哪一种分布规律()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0.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这反映了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A.气温的日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大C.气温的年际变化大D.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二、综合题11、读“中亚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7.该经线可能是B
A.30°E B.120°E C.100°W D.60°W
8.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1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或:一是土壤盐碱化在地表积聚的盐分;二是湖面减小后裸露的湖底上的盐分)
评析:本题中档。考查知识点:河流补给和区域气候特征。考查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能力。解题关键:两区域能够准确定位,并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等温线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疏密程度(梯度不同)、极值分布等信息中去分析。从甲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甲地虚线沿线气温高于两侧气温。结合区域地理知识,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分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所致。
评析:此题较难。考查知识点:气温分布特征和气温的影响因素。考查能力:描述和归纳能力。解题关键:能够准确获取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及时准确判断甲处虚线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
读下图,完成1~3题。
1.哈萨克斯坦A. 终年严寒B. 降水稀少C. 森林广布D. 多高原山地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A. 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B. 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C. 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D. 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④距离其他城市远,联系不便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1.B 2.D 3.A【解析】1.哈萨克斯坦纬度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故选B。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该国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距离其他城市较远,周边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有河流流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不适宜作为首都,故选A。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
回答4~5题。
4..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离海洋较近C.纬度较低D.有很多大河流经5.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4.A 5.D【解析】4.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水资源较多,A正确。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正确。
中亚练习题

1、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是A、里海B、咸海C、死海D、日本海2、中亚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A、中部和南部B、中部和北部C、西部和北部D、东部和南部3.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4.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6.下列关于中亚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C.咸海的盐度越大,咸海的面积就会越大D.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2002年4月24日,在土库曼斯坦召开的里海5国首脑会议无果而终。
据此材料,回答第7-8题。
7.关于里海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处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上B.从成因上看,属内陆湖C.世界最大的湖泊D.伏尔加河注入里海8.关于里海问题,沿岸5国长期争端不休,其根源是A.湖海名称问题B.水资源问题C.丰富的油气资源问题D.湖区生态保护问题10.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量为118亿立方米(黄河年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
回答下列问题。
(1)丙河的汛期在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盐度比西部(高、低),原因是?1.下列有关中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棉花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B.中亚的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C.中亚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D.本区的采矿、冶金和军事工业比较落后2.中亚地区的草原、荒漠带体现了自然带的哪一种分布规律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地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3.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四节 中亚

第四节中亚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1~3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2.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3.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①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③使中国的供油管线更加安全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1.C 2.A 3.D 第1题,中亚地区降水少,植被稀少,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
第2题,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地区。
第3题,中哈输油管道可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输出石油,输送包括俄罗斯等里海沿岸国家的石油,中哈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也不用铁路和油轮运输,安全系数高。
加上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稳步增长,因此投资潜力巨大。
此项合作,中哈互补,可实现双赢。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循环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解析:4.B 5.D 第4题,乌拉尔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该河的径流量集中在春季,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会随着积雪量的多少有较大的变化;该河流水量较小,冰封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第5题,由图中左上角的数据可知,①至③河段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①处位于河流的源地,径流量小;该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段,应是纬度最高的河段;②至③河段支流较少,且流经较干旱的地区,下渗量大。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练习1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下图中表示中亚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是()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回答3~5题。
3、.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
A.塔吉克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土库曼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4、“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或宗旨是()
A.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国际性军事组织
C.政治一体化组织
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
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
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
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
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C. G地为帕米尔高原
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8、J半岛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
(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
(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