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包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一、单选题1.小红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A.HCl、NaOH、NaCl B.KNO3、NaCl、FeCl3C.NaOH、Na2CO3、NaCl D.CuSO4、H2SO4、NaCl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A.Zn、CuCl2 B.Na2SO4、H2O C.H2、O2D.CaCO3、H2O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
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酚酞试液B.CaCO3粉末C.KNO3溶液D.石蕊试液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5.调查统计表明,伤亡事故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常识造成的,下列预防措施中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先用水灭火,再切断电源B.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撤离C.做化学实验时,浓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6.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饱和石灰水是纯净物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7.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石墨做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NH4Cl当做复合肥使用 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8.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X>Y>Z C.Y>X>Z D.Y>Z>X9.下列物质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Fe B.Mg C.Ag D.Zn10.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NH4NO3B.KCl C.Ca(H2PO4)2D.CO(NH2)21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A.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生长发育,如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症C.垃圾集中回收和分类处理,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D.红土壤呈酸性给作物施肥时,用碳酸氢铵和熟石灰混合有利植物吸收又可改良土壤12.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二、推断题13.下图中 A、B、C、D、E、F 是初中常见物质,其中 A、B、C、D、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 是氧化物,且可作气体肥料。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2.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FeSO4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液M中一定有Zn2+和Fe2+B.滤液一定呈浅绿色C.滤渣N中一定是Zn、Fe、Cu的混合物D.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4.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法。
下列归纳和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所有物质都有化学式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5.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0 g金属锌,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0 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某学生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u CuCl2Cu(OH)2B.H2O O2MgOC.CaCO3CaO Ca(OH)2溶液NaOH溶液D.MgCl2Mg(OH)2Mg7.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则发光、发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酒B.大理石C.硫酸铜D.食醋10.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Zn B.MgO C.CaCO3D.Ca(OH)211.下列反应有沉淀产生的是A.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碳酸钾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AgNO3+HCl=AgCl↓+HNO3B.CuO+2HCl=CuCl2+H2OC.Ca(OH)2+CO2=CaCO3↓+H2O D.Cu(OH)2+H2SO4=CuSO4+2H2O13.部分食物和体液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浆和牛奶显碱性 B.胃液和苹果汁显酸性C.胃液比苹果汁酸性弱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苹果汁二、实验题14.实验测成分小伟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某品牌除锈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包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某同学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合理的是()A.NaCl中混有少量的Na2CO3[HNO3] B.CO2中混有少量CO[Ca(OH)2]C.KNO3中混有少量的CuSO4[Ba(OH)2] D.Fe粉中混有少量的CuO[HCl]2.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硫酸中的各一种。
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BaCl2溶液B.Na2CO3溶液C.Cu(NO3)2溶液D.无色酚酞试液3.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Al、Zn、F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向2.4g该金属粉末中加入100g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g H2,金属无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粉末中一定含有Mg B.金属粉末中一定含有AlC.金属粉末中可能含有四种金属D.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4.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蓝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5.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在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锌会使溶液呈红色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C.在实验室中称量食盐时,应该先在两托盘中放上质量相等的纸D.将镁条和稀盐酸混合后,试管外壁发热6.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红磷能燃烧,用于测定空气中O2含量C.干冰能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D.小苏打易溶于水,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7.为了确保大灾后无大疫,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医务人员使用了大量消毒液,其中一种消毒液叫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有关次氯酸钠说法正确的是()A.次氯酸钠由钠氯氧三种原子组成B.次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C.次氯酸钠是一种酸D.次氯酸钠中含有氯和钠,故可用来代替食盐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对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营养物质C.硬铝、生铁、金刚石都是合金 D.钙、铁、锌都是微量元素2.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A.HCl B.KNO3C.Na2CO3D.FeCl33.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但不符合实际的是A.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膜:CaCO3+2HCl=CaCl2+H2O+CO2↑B.用适量稀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2FeCl3+3H2OC.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NaOH +HCl=NaCl+H2O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对应的方程式:Fe+ CuSO4=Cu+FeSO4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不正确的是A.把稀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张会缓慢变黑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立刻快速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D.把碘酒滴到新切开的马铃薯表面上,马铃薯表面变蓝色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3克氯化钠B.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的水C.用50mL的烧杯盛放大约15mL的水D.用石蕊测定某溶液的pH值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铁丝在O2中燃烧D.加热液体7.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如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B.安装煤炭“固硫”装置,可降低酸雨发生率C.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8.氯化钠是一种重要且十分常见的盐。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可由纯碱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制得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 和Cl--C.蒸发食盐溶液时待水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配制100g16%食盐水需要50mL的量筒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分子,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换10.“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①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合制碱法”制得的是纯碱B.该工艺的原料是NaCl和NaHCO3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NaHCO3比Na2CO3受热易分解11.很多化学反应都可用甲+乙→丙+丁来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是单质,丁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若丙和丁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乙分别是酸和碱,丙和丁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水C.生成丁的质量8g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13.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块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后无固体残余)。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

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金属和酸B.盐和碱C.盐和酸D.酸和碱3.以下液体呈碱性的是A.食醋pH=2.5 B.西瓜汁pH=6 C.食盐水pH=7 D.肥皂水pH=10 4.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A.电器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扑灭B.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一起撒在花盆中可同时补充氮肥和钾肥C.洗涤灵清洗盘子油污时油污溶解在洗涤灵中D.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减少有害气体6.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A.H2SO4、Na2CO3、NaCl、CuO B.H2SO4、NaOH、Na2CO3、Fe2O3C.H2O、Ca(OH)2、HCl、Na2SO4D.NaOH、H2CO3、NaCl、CO27.某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 min测一次该水样的pH,数据如下表。
已知酸雨的pH<5.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定的时间内该水样的酸性减弱B.该雨水是酸雨C.该取样地点的空气可能受污染D.用pH试纸不能测得表中数据8.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HCl、Na2CO3、CaCl2、HNO3 B.FeCl3、NaOH、MgSO4、HClC.NaCl、NaOH、K2SO4、BaCl2 D.KNO3、AgNO3、KCl、NaCl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K+、Cl-、OH-B.Mg2+、Ba2+、Cl-、SO42-C.K+、Zn2+、Cl-、NO3-D.Na+、Ca2+、OH-、CO32-1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11.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A B.B C.C D.D12.现有氢氧化钠、稀硫酸、氯化钠溶液,若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稀盐酸 D.碳酸钠溶液二、填空题1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1 / 9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NaClB .NaOHC .()3Al OHD .2Ca(OH)2.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A .浓硫酸B .浓盐酸C .氯化钠D .氢氧化钙3.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A .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B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水蒸汽形成了白雾C .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D .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了白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2能灭火,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 2的瓶中,镁条立即熄灭B .农作物生长需要N 、P 、K 等元素,为增加肥效,可把NH 4H 2PO 4与草木灰混合施用C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5.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稀释NaOH 溶液B .镁带在足量氧气中燃烧C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氧气的溶解度6.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试验时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 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有一种D.bc段反应为2Cu +O2 +2H2SO42CuSO4 + 2H2O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氧化铁、铁锈、Fe3O4C.甲烷、沼气、CCl4D.氢氧化钠、烧碱、NaOH8.20g10%的稀盐酸和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石蕊试剂,溶液会变()A.变红色B.变蓝色C.不变色D.无法判断9.往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A.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亚铁B.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亚铁C.硝酸镁和硝酸亚铁D.硝酸铜和硝酸亚铁10.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B.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C.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试题(含答案)D.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 pH,先将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取好,后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进行反应。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一、单选题1.检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得的氧气是否含水蒸气的最佳试剂是A.胆矾B.明矾C.生石灰D.硫酸铜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橡皮塞塞住试管B.除去CO中的HClC.稀释浓硫酸D.研碎固体并闻气味3.小明家种植的玉米比正常的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应施加下列哪种化肥()A.碳酸钠 B.磷矿粉 C.硫酸钾 D.尿素4.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干冰、氯化镁、海水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6.小明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他建议田主应该施用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A.CO(NH2)2B.KCl C.KNO3D.NH4HCO3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同种元素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8.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对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
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合金就是两种或多种金属化合形成的化合物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C.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D.酸的通性是因为酸都具有酸根离子。
9.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不直接把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10.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火碱、碳酸钠 B.生石灰、消石灰、石灰石C.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 D.干冰、冰、二氧化碳11.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则不满足的是()A.甲是O2,丙是CO2B.甲是H2,乙是O2C.乙是NaOH,丙是Na2CO3D.甲是HNO3,丙是NaNO312.由于知识量的限定,我们初中阶段的学习的个别知识点到高中后会有所变化。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答案)

《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的是A.NaOH、NaCl、石蕊 B.AgNO3、NaCl、CaCl2C.HCl、Ca(OH)2、K2CO3D.CuSO4、NaOH、KNO3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是氧化物则丙可能是盐B.若甲是非金属单质则丙可能是酸C.若甲是非金属单质则丙可能是氧化物D.若甲是金属单质则丙可能是碱3.甲、乙、丙三种物质能够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A.A B.B C.C D.D4.对某pH=2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对溶液成分的判断,结果合理的是A.KNO3 K2CO3NaNO3CaCl2B.KCl NaHCO3K2SO4NaClC.ZnSO4 NaCl KNO3BaCl2D.HCl MgCl2Na2SO4NaCl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醋酸清洗铁锈痕迹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6.推理是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一氧化碳反应D.甲烷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B .用适量BaCl 2溶液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K 2SO 4C .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潮湿的空气中,可探究水对铁生锈的影响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 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2223CO +H O=H COB .32C aCO CaO+CO 高温C .22Mg+CO C+2MgO 点燃 D .2NaOH+HCl = NaCl+H O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蒸发食盐水C .测定溶液pHD .闻气体气味10.下列物质显碱性的是 A .柠檬汁B .雨水C .厨房洗涤剂D .食盐水11.下列四个实验操作中( )A .只有一个有错B .两个有错C .三个有错D .全部有错1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二、实验题13.一氧化碳是良好的还原剂,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 B.KClC.NHNO D.KNO 342322.下列气体会污染空气并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的是( ) A.CO B.O C.SO D.CO222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C..AACDB.B.D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5.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B.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C.农业上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D.生活中去除油污时可用纯碱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B.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C.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7.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最好采用的方法是)3.A.猛击后用大量的水冲B.加入石灰水浸泡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用水冲洗D.煅烧8.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A.固体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水] B.CuO、Fe两种固体 [稀盐酸]D.CuSO、MnO两种固体 [AgNOC.NaCl、HCl两种溶液溶液][水].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Z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2439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Y>ZB.X>Z>YC.Y>X>ZD.Z>Y>X10.用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经过两步反应不能实现的转化是A.C→HCO B.Cu→Cu(OH) C.HO→H D.NaOH→BaSO 422232211.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KNO、ClA.BaH、K、NO、、CO、HMg B3333+2--2+++2+--+、HCu、 D.Ag、Ba、ClNO、2++-2-++-2+-+、KOH、C.FeSO、、34 12.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有()个CuCuO反应生成反应生成OFe,则CO也能与能与①COFe32(CuOH)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NaOH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2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3.A.0B1C..2D13.某溶液的pH=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适量的氯化钙 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A.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B.液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D二、填空题Ne F.B.Fe.FeC.3H D.3NE)有下列粒子:15.(1A2按要求填空:(填序号),①2+3+ .表示3个氮分子的是_____(填序号),②表示铁离子的是_____ ,(填序号)③电工使用的试电笔触电发红光,是因为管内充了_____ (填化学式)④B与D两种粒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
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C2()请从H、、O ;_______________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__________②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③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_______ 16.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生化(1______)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主要是铁与学反应的结果。
.(2)2018年12月26日,新高铁站淄博北站正式通车,它带动了淄博、东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此项工程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用合金钢制造铁轨而不使用纯金属铁制造的原因是______;制造铁轨的合金钢是铁、铬(Cr)、镍(Ni)的合金,通过实验得知,铬和镍两种金属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分别得到硫酸铬(CrSO)和硫酸镍(NiSO)溶液(但活动性均小于铁),任意选取铬或镍中的一种,写44出其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①根据上面的探究,如果想用实验比较铝、铬、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组能够达到目的是______(填序号)A.Al CrSO溶液 Ag 4B.Al Cr AgNO溶液3C.Al CrSO溶液 AgNO溶液34D.AlCl溶液 Cr AgNO溶液33②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
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17.化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______(填名称)溶液。
(2)乙醇______ (填“能”或“不能”)导电(3)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______(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4)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5)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6)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则K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3(7)工业用盐含NaNO,NaNO的名称为____(填序号)。
A 磷酸钠 B 硝酸钠 C 亚22硝酸钠(8)有一种用“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______。
(9)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饮品,下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据表回答:豆浆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青少年因缺______而导致佝偻病.②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不能供给人体能量,但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A 蛋白质B 油脂C 糖类D 维生素18.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CrO)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也能分解产生722填___(O属于+2X+3O↑.KCr4K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CrOCrO722722242分解生成CrO“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___,K722 ___.X的化学式为三、推断题、、DB、C19.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在食品工业上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DE为化合物,A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种气体,丙是生产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金属。
请回答:中阴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1)B。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在C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D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CO (4)写出E与反应生成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A~G20.如图所示, 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
、表示相互能反应。
D的一种常见用途是_____。
AF(1)的化学式是_____;物质 _____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_____3()图中涉及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之间可能实现相互转换C和①G.②只有A→B涉及置换反应③C→E不止一种途径四、实验题21.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
(2)该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2.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_____性。
(1)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2 纯铜(填“>”、“<”或“=”)_____小关系是:黄铜。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4(。
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 5)小倩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给氧化铁加热还是通一氧化碳?_____ _____。
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是②加热一段时间后,A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你认为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并说明理由_____五、计算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23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80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15g (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
(2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克向其中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24.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试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回答:克。
_______(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2)___________。
0.1%) 精确到(。
___________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参考答案1.D 2.C 3.D 4.B 5.C 6.C 7.C 8.C 9.D 10.B 11.B 12.B 13.C 14.B 15.(1) F 、 A 、 E 、FeCl 2(2)H、 CaO 、CO 2 216.氧气、水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Cr+HSO=CrSO+H↑(或2424Ni+HSO=NiSO+H ↑) AD 先切断电源,后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244217.碳酸氢钠不能 CH 吸附 MgSO +5 C 灼烧,闻气味铁44钙 D18.盐 +6 CrO 322- (2)2NaHCONaCO+H(1)COO+CO↑.19232332((3)1:2 4)4CO+FeO3Fe+4CO234O 2H(OH)除锈↑2HO+O ①③ 20.Ca22222 2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反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