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大学天然药物化学幻灯片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讲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讲PPT课件

膜分离技术
原理
利用半透膜的渗透选择性,使混合物中的某 一组分通过膜而与其他组分分离。
应用
膜分离技术适用于提取具有较小分子量的天 然药物,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分类
膜分离技术可分为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注意事项
膜分离技术需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 以获得最佳分离效果。
色谱分离技术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分配等作用力差异,使 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先后流出,从而实现分离。
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和超声波 辅助提取等方法,分离则采用色谱分离技术。
香豆素类化合物
01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香豆素结构的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
02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03
提取和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 沉淀法、结晶法等。
皂苷类化合物
一些天然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其 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炎症细胞凋亡等。
一些天然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 其机制主要包括干扰肿瘤细胞信号转导、调控肿瘤细胞周期等

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等作用,能够保 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天然药物的制剂与生产工艺
02
化学与天然药物化 学的交叉融合
利用化学合成手段对天然产物进 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以提高药物 的活性和选择性。
03
中医学与天然药物 化学的交叉融合
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中药方剂和配伍规律,为中药现 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合成法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降解或 波谱解析确定的复杂结构, 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 进行验证。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 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01
难点
02
03
04
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 鉴定
结构新颖性、活性与成药性的 平衡
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的解 析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
方法 基于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筛选
结构修饰与合成优化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
多组学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技术创新
04
提取分离技术
包括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升 华等,用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 效成分。
鉴定反应
如化学显色反应、荧光反应等, 用于天然药物中特定成分的快速 鉴定。
06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趋 势
Chapter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热点 活性成分的发现与结构优化 多组分协同作用与机制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色谱法
01
薄层色谱法(TLC)
用于天然药物中成分的分离和鉴定,操作简便、快速。
0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适用于复杂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和分析,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03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挥发性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和分析,如精油、香脂等。
波谱法
红外光谱法(IR)
用于确定天然药物中官能团的结构特征,提供分子振动和转动信 息。
天然药物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
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自然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2024/1/29
微生物药物的来源与种类
介绍微生物药物的来源,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常见的微生 物药物种类。
微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发酵工程 、萃取技术等。
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探讨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等方面的 研究内容。
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6
0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与结构
2024/1/29
7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2024/1/29
糖类成分
01
单糖、低聚糖、多糖等。
苯丙素类成分
02
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等。
醌类成分
03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
8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03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 论,撰写实验报告。
31
创新性实验探索与挑战
鼓励开展创新性实验 ,探索新的天然药物 化学成分或活性物质 。
挑战高难度实验,锻 炼意志品质和团队协 作精神。
2024/1/29
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 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提高学术素养。
32
THANK YOU
探讨海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肿瘤 、抗炎、抗菌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ABCD
2024/1/29
海洋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 技术手段,如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
海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分析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及在医药、 保健品等领域研究与应用
2024/1/29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研究内容
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 构鉴定等知识,以探索其防病治病的原理,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亲缘关系寻找同类成分,以扩大药 用植物资源、发掘新的生物活性成分。
特点
涉及多种学科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药理学等;研究对象复杂,包括各种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 方法多样,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
色谱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 行分离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纸色谱 法等。
结晶与重结晶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 分离纯化的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晶型的物质 的分离。
结构鉴定方法
理化性质鉴定
光谱分析法
通过观察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外观、颜色、 气味、熔点、沸点等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
04
各类天然药物的研究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01
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经化学修饰得到,具有抗炎、解热镇
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
02
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苯酚经化学合成得到,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
03
从丙酸类化合物中经结构修饰得到,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
用。
心血管系统药
硝酸甘油
从硝酸酯类化合物中经化学合成得到,主要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原理的色谱分离技术。通过选择 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不同化学成分在薄层板上的分离。
样品制备
将天然药物粉碎、过筛,用适量溶剂提取,得到样品溶液。
实验一:薄层色谱法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天然药物化学(ppt)

天然药物化学(ppt)

二、分离纯化
(一)溶剂法
酸碱法:是将总提取物溶于有机溶剂,用酸水、碱水 分别萃取,难溶于水的有机碱性成分可与酸成盐溶于水, 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溶剂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 系数差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沉淀法
基于有些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 淀;或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 的一种分离方法。
多孔凝胶过滤色谱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结构鉴定的程序一般是: (1)确定纯度 (2)测定物理常数 (3)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4)波谱分析 (5)确定结构式
确定化合物结构常用几种光谱分析技术: ① 紫外光谱 ② 红外光谱 ③ 磁共振 ④ 质谱
紫外光谱
测定范围:通常在200~6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 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可因光照射由基态跃迁到激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
原理:相似者相溶,根据欲提取成分的性质确定,充分地提取 所需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安全低毒。 常用溶剂:以溶剂极性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 二氯甲烷<氯仿<氯仿<乙醚<乙酸 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天然药物化学(ppt)
优选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
1、概念:“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学科. 2、性质:“天然药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天 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二级学科“药物化学”下设置的三级学 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幻灯片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幻灯片课件
1. 整理调查 a.原植物:品种,科,属,学名,来源,产地。 b.文献:近源植物具有相似的成分。
2. 成分分离 系统分离法,活性跟踪法
3. 成分鉴定 理化性质,色谱方法,波谱方法
4. 结构改造——发现和创制新药
2020/6/19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第三节 生物合成
2020/6/19
第三节 生物合成
一、基本概念
•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 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 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 有效成分。
2020/6/19
第三节 生物合成
二、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如下: • 1.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合成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 • 2.甲戊二羟酸途径(途径) 主要生成萜类、甾体类化合物 • 3.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 形成具C6-C3骨架的化合物,如香豆素、木脂 素、黄酮等。
2020/6/19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和目的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
1.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内容: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精制的方法及结构鉴别,对活性 成份进行结构修饰(如吗啡—可待因,莨菪碱—阿托品) 以便提高疗效。
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Biblioteka 一. 化学成分分类O
1. 生物碱类(Alkloids):含N原子,多呈碱性。O
N CH 3
OH
2. 糖苷(Glycosides):糖:单糖,低聚糖,多糖(淀粉、纤维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 总论 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 总论 PPT课件

1.2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 如生物碱、黄酮体化合物、皂苷、挥发油等。 如中药麻黄(Ephedra spp.)中含有左旋麻黄 素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 叶绿素、纤维素、草酸钙等化学成分;中药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则含有甘草酸 等多种皂苷以及黄酮体、淀粉、纤维素、草 酸钙等成分。
酚酸性成分
酸提碱沉(酸/碱法):如生物碱类在用酸性
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沉淀 析出。
(4)金属盐络合法: pb2+ 、 Ca2+ 等金属离子可与酸、碱 性化合物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而析出。
3.2.2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



反流分布法(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 CCD,逆流分溶法) 液滴逆流色谱法(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 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气-液分配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GC或GLC) 液-液分配色谱(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或LLC)
Question: 何谓有效成分?举例说明。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第一章 总论 二. 生物合成
2.1 一次代谢及一次代谢产物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 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称为一次代谢产 物,也称为初级代谢产物;
上述物质产生过程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 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且几乎存在于所有 的绿色植物中,此过程称为一次代谢,也称 为初级代谢。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2024鲜版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2024鲜版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特点01020304定义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化学成分的多样性药理作用的独特性植物药01动物药02矿物药03提取与分离结构鉴定生物活性研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碱定义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种类与结构生物碱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常见的有吡啶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等。

性质与活性生物碱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如镇痛、止咳、平喘、抗菌等。

其活性与结构密切相关,如吡啶类生物碱多具有抗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定义种类与结构性质与活性萜类化合物种类与结构定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其结构特点为具有异戊二烯的重复单元。

性质与活性苯丙素类化合物定义种类与结构性质与活性1 2 3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提取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重结晶法030201分离纯化方法理化性质鉴定通过测定熔点、沸点、比旋光度、折光率等物理常数以及官能团反应等化学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波谱分析法利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官能团、连接方式等。

化学降解法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将复杂化合物降解为简单化合物,再通过分析降解产物的结构来推断原化合物的结构。

结构鉴定方法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茶碱等,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如长春碱、紫杉醇等,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抗癌作用。

抗菌消炎如小檗碱、黄连素等,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抗炎作用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过敏作用改善呼吸功能抗炎作用天然药物的来源与分类来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生物分类根据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可分为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心血管药物等开发策略开发流程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天然药物进入临床,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01 02 03操作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01 02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CH3
CH3 OH CH2OH
α-金合欢烯 β-金合欢烯金合欢醇 α-farnesene β-farneseneFarnesol
橙花醇 Nerolidol
(2)环状倍半萜
青蒿素是倍半萜过氧化物,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到的抗恶性疟疾的有效成分。
鹰爪甲素是从草药鹰爪Artemisia annua根中分离出的具有 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化合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
(2)环状单萜
H
H
H
H
H
OH
OH
O
H
H
l-薄荷醇 l-menthol
d-新薄荷醇 d-neomenthol
薄荷酮 methone
OH
OH
O
l-龙脑 l-borneol
d-龙脑 d-borneol
樟脑 camphor
COOH
11
6
7 8
5 4
3
9 1 O2
10OH氧化ຫໍສະໝຸດ O OH开环7
11
6
5 9O
8
kj大学天然药物化 学幻灯片
分类
•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 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 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 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
• 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 酮、羧酸、酯及苷等萜类。
桃叶珊瑚苷(aucubin)是车前草清湿热、利尿的有效成分。
OH 4
65
3
7O 89
1
O2
O glc 10CH2OH
梓醇 catalpol
O CO
OH
OH H
O
O
O glc CH2OH
O H
O glc CH2OH
梓苷 c a t a l p o s i d桃 e 叶珊瑚苷 a u c u b i n
CH2OH
维生素 A Vitamin A
香叶醇:
是香叶油、玫瑰油、柠檬草油和香茅油的主要成分, 具有似玫瑰的香气,沸点229-230度。
橙花醇:
存在于橙花油、柠檬草油和其他植物的挥发油中, 具有玫瑰的香气,沸点255-260度。
香茅醇:
存在于香茅油、玫瑰油等多种植物的挥发油中,具有玫瑰 的香气。具有光学活性,左旋体沸点224-226度, 右旋体沸点108-109度。
( 1)链状二萜
链状二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存在较少,常见的只有广泛存在于 叶 绿 素 的 植 物 醇 (phytol) , 与 叶 绿 素 分 子 中 的 卟 啉 (porphyrin)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曾作为合成维 生素E、K1的原料。
植物醇 Phytol
CH2OH
(2)环状二萜
维生素A(vitamin A)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 于动物肝中,特别是鱼肝中含量较丰富,如鲨鱼和鳕鱼的肝油 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 与眼睛的视网膜内的蛋白质结合, 形成光敏感色素,是保持正常夜间视力的必需物质,而且维生 素A也是哺乳动物生长必不可缺少的物质。
10
OH
裂环环烯醚萜
脱羧
氧化 环合
O
OH 4-去甲环烯醚萜
7
O 11
6
54
9O 8
10
OH
裂环内酯环烯醚萜
环烯醚萜苷类 环烯醚萜类成分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以
10个碳的环烯醚萜苷占多数,其结构上C1羟基多与葡 萄糖形成苷,且大多为单糖苷;C11有的氧化成羧酸, 并可形成酯。
梓醇(catalpol)又称梓醇苷,是地黄中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 效成分。梓苷(catalposide)的药理作用与梓醇相似。
许多二萜的含氧衍生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紫杉醇、 穿心莲内酯、雷公藤内酯等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除植物外,菌类代谢产物中也发现有二萜,从海洋生物中也 有为数较多的二萜衍生物。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也是世界一级保护树木,
又名紫杉叶、赤柏松、雪柏、学名Taxus mairei。属红豆杉 科常绿针叶乔木,结红樱桃大的奇特红豆果。是第四纪冰川 后遗留下来的濒危物种。
OO O
O O
青蒿素 Artemisinin
OO O
O
CH3O
青蒿素甲醚 Artemether
OH OH
O O
鹰爪甲素 Yingzhaosu
3、 二萜
二萜类(diterpenoids)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 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二萜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植物分泌的乳汁、树脂等均以二萜 类衍生物为主,尤以松柏科植物最为普遍。
若单萜以苷的形式存在时,不具有挥发性,不能随 水蒸气蒸馏
单萜分类
• 链状型 • 单环 • 双环 • 三环
(1)开链单萜
CH2OH
CH2OH
CH2OH
香叶醇 Geraniol CHO
橙花醇 Nerol ?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CHO
香叶醛 Geranial
橙花醛 Neral ?
香茅醛 Citronellal
2、倍半萜
倍半萜类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 子的化合物类群。
倍半萜主要分布在植物界和微生物界,多以挥发油 的形式存在,在植物中多以醇、酮、内酯或苷的形式 存在,亦有以生物碱形式存在。
倍半萜类化合物按其结构碳环数分为无环、单环、 双环、三环、四环型倍半萜
按构成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 等
按含氧官能团分为倍半萜醇、醛、酮、内酯等。
枇 杷 叶
(1)无环倍半萜
啤 酒 花
藿香
金合欢烯,存在于枇杷叶、生姜等的挥发油中,β构型体存 在于藿香、啤酒花和生姜挥发油中。金合欢醇在橙花油、香 茅中含量较多,为重要的高级香料原料。橙花醇具有苹果香, 是橙花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CH3
CH3
CH3
CH3
如何分离纯化香叶醇和橙花醇?
香叶醇和橙花醇为顺反异构体
✓香叶醇可与无水CaCl2形成结晶性的分子复合物. 利用此性质可以把它从挥发油中分离出来,所得结 晶复合物加水水解后,再经真空蒸馏可提纯
✓橙花醇不能与无水CaCl2形成结晶性的分子复合物, 但能与二苯胺基甲酰氯(C6H6)2NCOCl形成结晶性二苯 胺基甲酰酯,加碱皂化后,再经真空蒸馏可提纯
• 本章主要介绍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以及挥发油 类化合物。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
1、单萜
单萜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 化合物类群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 泌组织中,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昆虫 激素及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
单萜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 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