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01知识点总结复习题纲

合集下载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汇总(素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汇总(素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4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必背要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 1 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地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北击匈奴,南平越族)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农业生产。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总之: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推行暴政稳固统治,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连年征伐,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地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1、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避免大分裂,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使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两次雅克萨战役,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①崇儒尊孔,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还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②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 地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

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当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确定听从中心(通过郡县制)③皇帝干脆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沟通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夫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统一中国1、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②大势所趋: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统一趋势加快;③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各民族和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雄厚: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根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锐意进取①广纳各国贤才(如:李斯、尉缭)②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①时间:BC230——BC221年②秦灭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3、统一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②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具体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包括: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2)影响:①进步性:a/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统一执行,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c/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局限性:a/大大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b/君主专制使君主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形成暴政、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c/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2、军事上措施: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3、经济上措施:①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 秦统一六国(1)条件①客观条件: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主观条件:性格坚忍刚毅;判断力敏锐迅捷;重用人才。

(2)统一六国:公元前231—公元前221 年,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①创立皇帝制: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的继承实行世袭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均由皇帝任免。

④意义: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2)经济①使“黔首自实田”:进行全国土地登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将秦半两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度量器发至全国。

③意义: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军事:开疆扩土。

①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重设九原郡。

②南征百越:公元前214 年,秦军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③修五尺道:为打通西南夷,秦始皇征调巴蜀士卒,在崇山峻岭上开凿了一条五尺宽的山路。

④意义:促进了西南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交通①修筑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络。

②车同轨: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

③意义: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思想文化①书同文:以秦国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②焚书坑儒: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影响:秦始皇用“焚书坑儒”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中也造成恶劣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面。

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S =4ΠR 2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S =4ΠR 2
P(A ·B)=P(A)·P(B)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 V=43
ΠR 3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n (k )=C k n P k (1-p )n-k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复平面内,复数z =sin2+i cos2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xy,x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0 B.2 C.3 D.6
3.若函数y =(x )的值域是[12,3],则函数F (x )=f (x )+1()
f x 的值域是 A. [
12,3] B.[2,103] C.[510,23] D.[3,10
3
]
4.
1
x →= A.
12 B.0 C.- 1
2
D.不存在 5.在数列{}n a 中,111
2,ln(1)n n a a a n
+==++,则n a =
A.2+ln n
B. 2(1)ln n n +-
C.2ln n n +
D. 1ln n n ++
6.函数tan sin tan sin y x x x x =+--在区间3(,)22
ππ
内的图象大致是
7.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120MF MF =
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0,1)
B.10,2⎛⎤ ⎥⎝⎦
C. 0,2⎛ ⎝⎦
D. 2⎫
⎪⎪⎣⎭
8. 610
(1(1+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1
B.46
C.4245
D.4246
9.若12120,0,a a b b 且12121a a b b +=+=,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 A. 1122a b a b + B.a 1a 2+b 1b 2 C.a 1+b 2+a 2b 1
D.
12
10.连结球面上两点的线段称为球的弦.半径为4的球的两条弦AB 、CD 的长度分别等于
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每条弦的两端都在球面上运动,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弦AB 、CD 可能相交于点M ②弦AB 、CD 可能相交于点N
③MN 的最大值为5 ④MN 的最小值为1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00:00到23:59,每一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显示的四个数字之和为23的概率为
A.1180
B. 1288
C. 1360
D. 1480
12.已知函数f (x )= 2mx 2
-2(4-m )x +1,g (x )=mx ,若对于任一实数x ,f (x )与g (x )的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0,2) B.(0,8) C.(2,8) D.(-∞,0)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理科数学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2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直角坐标平面内三点A (1,2)、B (3,-2)、C (9,7),若E 、F 为线段BC 的三等分点,则
·AE AF =___________. 14.不等式3
11
2
2
x x
-+≤
的解集为_________. 15.过抛物线22(0)x py p =>的焦点F 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与抛物线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
A 在y 轴左侧),则
AF FB
=__________.
16.如图1,一个正四棱柱形的密闭容器水平放置,其底部镶嵌
了同底的正四棱锥形实习装饰块,容器内盛有a 升水时,水面恰好经过正四棱锥的顶点P .如果将容器倒置,水平也恰好过点P (图2). 有下列四个命题:
A.正四棱锥的高等于正四棱柱高的一半
B.将容器侧面水平放置时,水面也恰好过点P
C.任意摆放该容器,当水面静止时,水面都恰好经过点P
D.若往容器内再注入a 升水,则容器恰好能装满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 =2A B ++tan 2
C
=4,sin B sin C
=cos 22
A
.求A 、B 及b 、c.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因冰雪灾害,某柑桔基地果林严重受损,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两种拯救果树的方案,每种方案都需分两年实施.若实施方案一,预计第一年可以使柑桔产量恢复到灾前的1.0倍、0.9
倍、0.8倍的概率分别是0.3、0.3、0.4;第二年可以使柑桔产量为第一年产量的1.25倍、1.0倍的概率分别是0.5、0.5.若实施方案二,预计第一年可以使柑桔产量达到灾前的1.2倍、1.0倍、0.8倍的概率分别是0.2、0.3、0.5;第二年可以使柑桔产量为第一年产量的1.2倍、1.0倍的
概率分别是0.4、0.6.实施每种方案第一年与第二年相互独立,令ξI (i=1,2)表示方案i 实施两年后柑桔产量达到灾前产量的倍数. (1)写出ξ1、ξ2的分布列;
(2)实施哪种方案,两年后柑桔产量超过灾前产量的概率更大?
(3)不管哪种方案,如果实施两年后柑桔产量达不到、恰好达到、超过灾前产量,预计利润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问实施哪种方案的平均利润更大? 19.(本小题满分12分)
等差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整数,a 1=3,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中,b 1=1,且b 2S 2=64,{b an }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 (1)求a n 与b n; (2)证明:
1211S S ++…+134
n S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正三棱锥O -ABC 的三条侧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H 是EF 的中点,过EF 的一个平面与侧棱OA 、OB 、OC 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
A 1、
B 1、
C 1,已知OA 1=3
2
.
(1)证明:B 1C 1⊥平面OAH ; (2)求二面角O -A 1B 1-C 1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点P(x0,y0)在直线x=m(y≠±m,0<m<1)上,过点P作双曲线x2-y2=1的两条切线PA、PB,
切点为A、B,定点M(1
m
,0).
(1)过点A作直线x-y=0的垂线,垂足为N,试求AMN
的重心G所在的曲线方程;(2)求证:A、M、B三点共线.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f(x
=
(1)当a=8时,求f(x)的单调区间;
(2)对任意正数a,证明:1<f(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