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制度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包含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工以及外包人员。

第二章职业危害防备第三条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1.企业将定期开展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工作,确保全面了解各岗位的职业危害情况。

2.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应包含但不限于噪音、灰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方面。

第四条职业危害掌控1.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已辨识出的职业危害进行防备与掌控,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2.职业危害掌控措施包含工程掌控、技术掌控、行政掌控和个体防护措施等方面。

第五条岗位安全引导书1.企业将为每个岗位编制岗位安全引导书,明确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

2.岗位安全引导书应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向全部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六条安全培训计划1.企业将订立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各类培训项目和时间布置。

2.安全培训计划应依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进行细分和布置。

第七条安全培训内容1.安全培训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职业危害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救援等方面。

2.安全培训内容应依据员工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变动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第八条安全培训方式1.安全培训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引导、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

2.企业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培训方式,并确保培训内容的完整性和针对性。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理与报告第九条事故应急预案1.企业将订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

2.事故应急预案应包含事故类型、应急响应措施、组织结构等内容。

第十条事故报告与记录1.发生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刻报告事故,并依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企业将建立事故记录和事故报告制度,记录事故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职业健康监测与体检第十一条职业健康监测1.企业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了解员工的职业健康情形。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在职业上,许多工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这些危害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威胁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方法。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空和电离辐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感觉不适、致病或职业病。

预防方法:1)在符合安全标准的环境下工作,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2)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3)加强劳动保护,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和传播;4)加强环境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并采取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毒性物质、化学品等。

有些化学物质会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的器官、内分泌系统进行损害,导致职业病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方法:1)强制涉及化学危害职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对可燃、爆炸危险的化学品进行专门的存储、管理和运输;3)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是可以引发传染病疫情的危险因素。

在一些行业领域,如医疗、畜牧业、养殖业等,这种危害更加常见。

预防方法:1)建立和完善疫情防控系统,加强对工人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2)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预防方法:1)建立健康管理机制,对从事在工作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员工进行心理评估;2)进行职业心理援助,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高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

职业健康问题是一个兼顾人和企业双方的问题。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企业要在职业危害预防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

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

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职业活动或职业接触导致的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制定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防范职业病危害的安全建议:1. 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职业病的病因和症状,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所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耳塞等,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3. 健康检查和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迹象或存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对接触有害物质的部位保持干净洁净。

同时,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5. 规范工作操作:遵守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如在化学品操作时,正确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6.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和讲座等方式,增加职工的安全常识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7. 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在有害物质较多的工作环境中,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保护职工的呼吸系统免受侵害。

8. 定期休息和锻炼: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职业病发生的概率。

定期休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疲劳,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9. 积极参与职业卫生检测:定期参与职业卫生部门的检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

通过及时的检测和调整,减少职业病危害对职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10. 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通过建立健康的工作文化,促进职工的互动与团队合作,共同致力于预防职业病危害。

企业可以组织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职业健康意识。

职业病危害对职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过,工作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收入和成就感,却也隐藏着不少“危害因素”。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和怎么防范它们,毕竟,保护自己可是头等大事嘛!1. 职业危害因素1.1 物理因素首先,咱们得说说物理因素。

你知道吗?很多工作环境里,噪音、温度、光照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工地上的施工噪音,那简直像是在给你耳朵开派对!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力可能就得“打个大折扣”。

所以,要是你在这样的环境工作,记得戴上耳塞哦,别让耳朵受委屈。

然后说说温度,有些地方像个火炉,有些地方则像冰箱。

没错,极端的温度都能让我们“叫苦连天”。

如果你是做室外工作的,夏天别忘了喝水,保持水分,不然可就真的会“中暑”,让人心里想“今天真不应该出门”。

而冬天呢,穿厚衣服是必须的,毕竟谁也不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1.2 化学因素再说说化学因素。

这方面就比较棘手了。

有些工作需要接触到各种化学品,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比如,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虽然听起来很酷,但处理不当可就要出大事了。

为了保护自己,建议穿好防护服,戴上手套和口罩,安全第一啊,千万别贪图方便,搞得自己像个“试验品”!当然,有些工作会产生有害气体,比如焊接或是喷涂的行业,真是“提心吊胆”。

这时候,通风很重要,像是在做饭的时候开窗,确保空气流通,别让有害气体把你“围剿”了。

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一些空气净化器,给自己创造个“清新环境”。

2. 职业心理因素2.1 工作压力说到心理因素,压力绝对是个大问题。

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让人感觉“快被压垮”。

长时间的高压工作不仅让人疲惫,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遇到压力的时候,记得要适时放松自己,去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比如打球、听音乐,甚至是看一部搞笑的电影,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有时候,跟同事聊聊天、吐槽一下工作中的小烦恼,也是一种不错的释放方式。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防、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备、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不断推动,各行各业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职业病是一种长期在某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工作而引起的非正常的健康状态,其危害程度和生成周期较大,假如不适时防备和防护可能会对工作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逼。

那么,职业病防备、防护措施包括哪些方面呢?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思考:1. 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和防备方式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例如,工业生产中尘肺病、化工行业中的中毒性肝炎、医务工作者中的传染病、计算机行业中的颈椎病等等。

对于每种类型的职业病,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特点以及防备措施等方面的学问。

只有深入了解职业危害有哪些,我们才能更好地防备和削减职业病的发生。

2. 健康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很多疾病,包括职业病。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和耐受性,使我们更简单受到职业病的侵害。

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证充分睡眠等,能够帮忙我们保持健康状态,加强身体的耐受力,从而更好地防范职业病的侵害。

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不同行业和职业对于防护装备的要求不同,因此依据实在情况选择适合本身的防护装备是特别紧要的。

例如,假如从事油漆工作,需要佩戴防毒面罩,防止进入呼吸道。

化工行业需要穿戴透气防护服,避开接触化学物质,等。

同时,还需做好防护装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和更换工作,确保其有效性,避开由于防护装备失效而造成职业病的发生。

4. 工作环境的改善不良的工作环境也是职业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方面,雇主应当为员工供给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掌控、通风系统和安全设施等。

假如您的工作环境不良,需要适时向公司提出改善方案,实行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总之,职业病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每个从业者都应重视并实行科学的防备和防护措施。

防备职业病的过程中,加强学问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以及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都是特别紧要的。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范文职业危害的预防与管理是现代工作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也不断增加,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预防与管理职业危害,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每个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认识职业危害的特点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职业危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长期、潜在性:职业危害通常是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产生的,在工人没有发现异常之前,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多样性、复杂性:职业危害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同的职业危害。

3. 相对隐蔽性:由于职业危害是长期暴露产生的,工人往往不能立即感知到危害的存在,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根据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2. 化学因素:包括粉尘、气体、液体等对工人呼吸道、皮肤和内脏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

3. 生物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等造成工人心理不适的因素。

5. 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如起重设备的倾覆、传动装置的伤害等。

三、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职业危害,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多层次预防原则: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首先是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控制危害源的产生,然后是通过个人防护措施和个人行为的改变控制危害的传播和影响。

2. 防控全面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涵盖从危害源的产生到工人接触危害物质的全过程。

3. 防控科学性原则: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进行科学监测、评价和管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车间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车间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车间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车间就像是一个小宇宙,大家一起忙忙碌碌,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车间虽好,安全问题可不能忽视哦!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保证大家在这个小宇宙里安全无忧。

1. 事故预防措施1.1 个人防护装备(PPE)说到安全,首先要提的就是个人防护装备。

大家知道,像护目镜、耳塞、手套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没错,穿得像个“宇航员”可能看起来有点傻,但保护自己可是正经事儿!就像古话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有时候,看到别人光着膀子干活,你心里也许会想,“哎呀,真洒脱!”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个大大的“雷区”。

所以,咱们可不能随便跟风,要坚持把护具戴好,才能安心工作,别让自己成了“事故小王子”。

1.2 设备检查和维护除了个人防护装备,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想象一下,你正在操作一台机器,突然“咔嚓”一下,机器出故障了,哎呀,心里那个忐忑呀!所以,定期检查设备,就像给自己的车子做保养一样,不能省事。

每周抽个时间,看看设备是不是运转正常,润滑油够不够,齿轮有无松动,这些都是基本功。

毕竟,谁也不想在工作时来个“惊天动地”的事故,对吧?2. 职业危害防范2.1 化学品安全说到职业危害,化学品安全可是个“大文章”。

在车间里,化学品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有油漆、溶剂之类的。

如果处理不当,那可是要上天的节奏!要时刻记得查看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这些“家伙”的特性、危害和急救措施,像是自己的“秘密武器”一样。

还有,使用化学品时,要保证通风良好,别让车间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那样简直是“自掘坟墓”。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别大意哦!2.2 噪音控制除了化学品,噪音也是个大麻烦。

车间里机器轰鸣,简直像个“交响乐团”,可是这“乐曲”对耳朵可没啥好处。

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环境中,听力受损的风险可大了去了。

为了保护耳朵,大家一定要佩戴耳塞或者耳罩,别让自己在“音乐会”中成为“落单小可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各科护士
20
27
内科医生
6
11
外科医生
0
4
呼吸治疗师
1
2
透析技师
1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科技术员
2
1
其它技术员及治疗师
0
5
其它卫生工作人员
0
1
合计
51整理ppt
108
17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特点:
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 每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
些污染物后容易被感染。
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
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整理ppt
9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
❖ 1、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 病毒治疗;
❖ 2、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 ❖ 3、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 ❖ 4、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 ❖ 5、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整理ppt
19
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各种消毒剂、固定剂。
甲醛、福尔马林、化疗药物、水银、卫生材料(PV C)、医院的废气、废水等。
整理ppt
20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
X线、同位素、激光等放射性元素以及各种 常见医疗仪器可能的辐射 。
整理ppt
21
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暴力 ☆面对生死离别 ☆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等。
微粒。
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十分钟。
整理ppt
18
HBV、HCV、HIV与锐利器刺伤 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
最大的是HBV、HCV、HIV,其感染率分别为30%、 1.8%、 0.3% 。
美国CDC报告:美国每年有8700多因针刺伤 HBV 感染HCV的85%转为HCV长期携带者。
整理ppt
10
几组数据:
❖ WHO报告:医务人员中乙型肝炎(HBV)的感染率比一般居
民高2-3倍。而护理人员比其他医务人员更容易接触血液-体
液。
❖ 美国每年大约有60万到80万专业人员被针头刺伤(美国国立
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提供)。
整理ppt
11
为什么要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与管理
❖ 有些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增加了发生职业 暴露的风险。
4
我国是乙肝(HBV)高发区,60% 的人都是乙型肝炎病菌 携带者,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 。
大约1.5 亿都有慢性肝炎,最终造成肝衰竭或“肝癌”。
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
整理ppt
5
评估报告(2007年)报告估计:到2007年底, 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
26
一、制定职业防护制度与措施
❖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 规章制度;
❖ 制定职业暴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 建立职业暴露的报告与报告流程,并加强宣传教育; ❖ 制定明确、简练、操作性强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
其它
化学制剂
针刺伤 消毒剂
传染病
整理ppt
7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 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 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中, 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整理ppt
8
暴露性接触感染
在诊疗、护理等技术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病人 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这
生物性/感染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 心理性/社会性危险 人体力学性危害
整理ppt
14
生物性/感染性因素:
❖ 艾滋病、乙肝、丙 肝、SARS 等。可经
由病人的血液、唾 液、皮肤、体液等 途径传染给医护人 员。
整理ppt
15
调查结果:
针刺伤发生率88.97%;人均刺伤4.5次,最多29次 刺伤部位:手指75%。 时 间:上午58.26%,下午33.83%,夜间7.91%。 地 点:治疗室78%,病房22%。 原 因:拔针23.2%,加药22.89%,
2007年: 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4万~6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2万(1.5万~2.5万)人。
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
异性性传播占44.7%; 男男性传播占12.2%; 注射吸毒传播占42.0%; 母婴传播占1.1%
整理ppt
超链接 艾滋病现状
6
預防職業傷害與安全防護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设施配置 医疗废弃物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整理ppt
2008.09.119.
题 目:
❖ 一、目的、意义 ❖ 二、职业危害因素 ❖ 三、安全防护
整理ppt
2
为什么要加强职业暴露的预防与管理
❖ HIV/AIDS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 面临艾滋病发病高峰 ❖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
❖ 医务人员更多的是面对潜在的传染源 ❖ 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了解
❖ 掌握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有助于消除社会歧视
❖ 造成社会歧视的原因之一:如有些医院拒绝为HIV/AIDS提供
医疗服务,监管场所不愿意收监感染了HIV的犯人。
❖ 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整理ppt
12


❖ 一、目的、意义
❖ 二、职业危害因素
❖ 三、安全防护
整理ppt
13
二、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
分离针头21.52%,回套针头17.76%, 整理用物14.63%。
整理ppt
16
美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科室分布
科室和工种
确认因职业暴露
可能因职业暴露
感染例数
感染例数
牙科工作人员
0
7
尸体防腐人员
0
3
急诊室工作人员
0
10
健康助理
1
12
维修工人
1
7
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
16
16
非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 3
整理ppt
3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批艾滋病患者以来, 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脚 步快得令人惊讶。目前,时针每转动24小时,全球 就有1.5万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时有8000 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郑重指出:目前我们正面
对两个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艾滋病。
整理ppt
整理ppt
22
人体力学性因素:
体位造成的职业病,如:搬运病人、仪器、 设备,手术站立引起下腰背部疼痛,静脉曲张 等。
整理ppt
23
骨骼肌肉的职业伤害
❖ 背部36% ❖ 手颈部30% ❖ 脚部10%
整理ppt
24
整理ppt
25
题目
❖ 一、目的、意义 ❖ 二、职业危害因素
❖ 三、安全防护
整理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