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安全培训)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xx年xx月xx日•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重点目•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录01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某些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
职业危害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生产性粉尘如石棉粉尘、煤尘等。
工业毒物如苯、甲醇、硫化氢等。
高温高湿环境如铸造、炼钢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辐射如核工业、电子行业等。
噪声、振动如机械加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02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刺激性气体如煤尘、棉尘等,长期吸入可引起矽肺、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工业粉尘职业危害对呼吸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苯、二恶英等,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等。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等,可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
职业危害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可引起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职业危害对神经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二恶英等,可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乳腺疾病等,对男性生育能力也有影响。
物理因素如高温、辐射等,也可对男性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职业危害对生育能力的影响03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和控制措施,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接触人数等信息,为职业健康监护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时的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和病情变化。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职业健康防护的方法和技能,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1)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
3)辐射:如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2.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引起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危害。
3)粉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3.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能引起传染病。
2)真菌:可导致皮肤病等。
三、职业健康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安装隔音设备降低噪声。
2)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
3)提供空调等设备调节工作环境温度。
2.个人防护用品1)耳塞、耳罩:用于防护噪声。
2)防护手套:防止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3)口罩:过滤粉尘和有毒气体。
4)防护服: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和辐射的伤害。
3.卫生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扫。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3)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4.管理措施1)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2)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和颈部,及时补充水分,并送医治疗。
3.发生外伤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并送医治疗。
五、总结职业健康防护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企业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员工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1
防治
从源头、环节和终端三个方面进行防治,以减轻危害和防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康复
职业病康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关键在于防止复发和稳定职业病病情。
劳动者职业健康防护常识
1 注意职业病危害
认识职业病危害和健康影响,避免不必要的职业病发生。
公司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常见问题和解 决方法
问题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落实措施不到位 经费不充足
解决方法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明确职责和义务,加强责任的分工和落实。 优化预算编制和分配,适当增加职业病防治方面 的经费支出。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
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从事劳动活动中,由特定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2
分类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化学中毒、噪声聋、放射病等。
3
预防
从预防上,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职业病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危害特点
危害职业健康,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
防治措施
采取个人防护、改进工作环境等多种手段。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 培训
职业病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或接触过量有害生物、化学、物理 因素等,导致身体发生疾病或损伤的问题。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的综合法规和基 础性文件。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病鉴定、评估和处理的 基础性文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科学分类, 是评估和管理职业病危害性 的基础。
2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呼吸系统、眼睛等关键部位。
3 规范个人行为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

施。 “水”:用水除尘。湿式作业 ,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密”: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
3、噪声。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会对听力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表 现出听力下降,神经衰弱、头晕、耳鸣等症状。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 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 ≥80dB(A)的作业。主要存在于焦耐厂石灰破碎、风机房,炼铁厂烧结筛分、
竖炉润磨、风机房、水泵房、煤压站,炼钢厂铁水预处理、精炼炉、风机 房、连铸、钢渣棒磨、细粉立磨,热轧厂出钢、精轧、牵头、打捆,平整 机能源处发电作业区、空压站、中心泵站等相关区域。
(四)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 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 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论。”
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 (一)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 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五)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工作地点温度 /℃
轻劳动
中等劳动
重劳动
30~32
80
70
60
>32
70
60
50
(全面版)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培训内容

(全面版)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培训内容全面版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培训内容前言职业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掌握有效的保护方法,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健康危害和防范措施化学危害化学品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健康危害之一。
它们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或者引起过敏反应。
我们必须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如穿戴防护装备等。
2. 增加通风。
工作场所应该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化学物质不会在空气中积累。
3. 安全存储。
化学品应该分类存储,并妥善保管。
物理危害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这些因素包括噪音、辐射、高温、低温等。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这些危害:1.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护目镜等。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3. 控制环境因素。
例如,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范围内。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包括各种微生物和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等。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识别并处理任何可能的感染症状。
3. 保持清洁。
如及时清洗衣服、工作场所清洁。
心理危害除了身体上的危害,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也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1. 学会工作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
2. 认识到自己的极限,学会说“不”。
3. 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同事和家人朋友。
总结职业健康是一个重要而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本次培训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健康危害和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在工作中保持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范文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范文一、背景介绍职业病是当前工作环境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能力,公司特别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培训。
二、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1. 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2. 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可分为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等多个类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1. 噪声: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中容易导致耳聋等听力损失。
2. 尘土:长期吸入粉尘会引起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3. 化学物质: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导致中毒、皮肤过敏等疾病。
4. 辐射:长时间接触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引发放射性疾病。
5. 劳动强度: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会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引起的疾病有心肺疾病等。
6. 高温、低温:长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中暑或冻伤等疾病。
四、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不同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提供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
2. 做好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职业病的职工。
4. 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定期对工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五、职业病的应对措施1. 拒绝高危工作:避免从事那些有重大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工作。
2. 工作时注意个人防护:在工作中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口罩等。
3.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伸直或扭转脖子等不良工作姿势。
4. 定期锻炼身体: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对职业病的抵抗能力。
六、职业病的案例分析1. 尘肺病案例:某工人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导致患上了尘肺病,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024年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防治培训(三篇)

2024年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防治培训1、什么是(法定)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如何认定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中可以参照《职业病防治法》执行的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因职业活动引起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目录列入的。
3、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大类。
4、职业危害的后果①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引发尘肺。
②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③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3、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①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
②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

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管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督促 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
监管方式
监管机构采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重点监督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 行全面、细致的监管。
05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与培 训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
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危害因素 及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 用和维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等。
途径
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等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职业卫生工 作,提高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06
实际案例分析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控制案例
1 2 3
案例概述
某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 高温等,企业通过识别和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 职业病的发生率。
识别方法
该企业采用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 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了 关键控制点。
经验总结
该企业的管理经验在于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以及持续改进和完善 管理流程。通过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该企业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了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谢谢观看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2
职业防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01
02
0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期检查
对所有防护设备进行定期 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 态。
正确使用
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使 用防护设备,避免因误操 作导致设备失效。
04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 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州电厂二期“上大压小”扩建工程
承包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编号: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
一、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利
1、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
2、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权;
3、知情权;
4、请求权;
5、检举、控告权;
6、拒绝作业权;
7、民主监督管理权。
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义务:
1、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3、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劳动者应当自觉地接受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教育和培训,掌握所从事工作应当具备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
5、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报告。
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告知的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结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特种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标识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采用古代盾牌形状,取“防护”之意。
盾牌中间的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编号采用三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分别表示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
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产品的名称代码和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2、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五、安全帽、安全带的正确使用和佩戴
(一)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1、飞来或坠落下来的物体击向头部时;
2、当作业人员从2m及以上的高处坠落下来时;
3、当头部有可能触电时;
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锐、坚硬的物体时。
(二)安全帽佩戴注意事项
1、戴安全帽前应将帽后调整带按自己头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帽内弹性带系牢。
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脑后方。
否则,会降低安全帽对冲击的防护作用。
3、安全帽的下领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适度。
4、安全帽体顶部除了在帽体内部安装了帽衬外,有的还开了小孔。
但在使用时不要为了透气而随便再行开孔。
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
所以要定期检查,检查有没有龟裂、下凹、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发现异常要立即更换,任何受过重击、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论有无损坏现象,均应报废。
6、严禁使用只有下颌带与帽壳连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内无缓冲层的安全帽。
7、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中,不得将安全帽脱下,搁置一旁,或当坐垫使用。
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时使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变蜕的性质。
所以不宜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
9、新领的安全帽要检查。
10、在现场室内作业也要戴安全帽,特别是在室内带电作业时,更要认真戴好安全帽,因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还能起到绝缘作用。
11、平时使用安全帽时应保持整洁,不能接触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
准当凳子坐,防治丢失。
无安全帽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六、安全带使用的注意事项
1、思想上必须重视安全带的作用。
无数事例证明,安全带是“救命带”。
2、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绳带有无变质、卡环是否有裂纹,卡簧弹跳性是否良好。
3、高处作业如安全带无固定挂处,应采用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带挂在移动或带尖锐棱角或不牢固的物体上。
4、高挂低用。
5、安全带要栓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要防止摆动或碰撞,绳子不能打结使用,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
6、安全带绳保护套要完好,以防绳被磨损。
若发现保护套损坏或脱落,必须加上新套后再使用。
7、安全带严禁擅自接长使用。
8、安全带在使用前要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无损。
9、安全带不使用时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不要存放在潮湿的仓库中保管。
10、安全带在使用两年后抽检一次,频繁使用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更换。
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危害的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粉尘、硫、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甲醇、二甲醚、二氧化硫、氮气。
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30mg/m3;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 10mg/m3;甲醇最高允许浓度:50mg/m3;煤粉最高允许浓度:10mg/m3。
岗位人员把本岗位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周知卡熟记、掌握,要进行考试。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震动、辐射等。
噪声最高允许值:85分贝
3、生物因素: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
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不良的工作体位。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
2、车间布局不合理。
3、通风。
4、照明。
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
6、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设施或个体防护用品有缺陷或配备不足,造成操作工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的环境中。
八、职业病及职业性病损
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指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性疾患,会造成轻微的健康影响到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
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两大类。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十大类115种
九、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尘肺;
2、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局部作用;
6、中毒作用。
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防治
1、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其他。
2、综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低于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加强对毒物及其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体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接触毒物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十、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1、听力下降
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易疲倦、易激怒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3、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心电图呈缺血型变化的趋势。
4、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
1、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规定作业地点噪声容许浓度标准为85dB(A),不得超过90dB(A),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2、控制和消除噪声员。
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
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吸音、消音、隔声、隔振。
5、个体防护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