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课后作业
岩体力学课后习题

一章:1. 叙述岩体力学的定义. 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体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 何谓岩石?何谓岩体?岩石与岩体有何不同之处?(1)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2)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3)不同之处: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3. 何谓岩体结构?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是什么?(1)岩体结构是指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或者是指结构体的规模、形态及其排列形式所表现的空间形态。
(2)结构体和结构面。
4. 岩体结构的六大类型?块状、镶嵌、层状、碎裂、层状碎裂、松散结构。
5. 岩体有哪些特征?6. (1)不连续;受结构面控制,岩块可看作连续。
(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一定的排列趋势,不同方向力学性质不同。
(3)不均匀性;岩体中的结构面方向、分布、密度及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块的大小、形状和镶嵌情况等在各部位不同,各部位的力学性质不同。
(4)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水、气、热、初应力)都会对岩体有一定作用。
——-二章: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有哪些?岩石的质量指标,水理性质指标,描述岩石风化能力指标,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向压缩强度和各种受力状态相对应的变形特性。
2. 影响岩石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有承压板、岩石试件尺寸及形状(形状、尺寸、高径比),加载速率、环境(含水率、温度)。
对三相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侧向压力、试件尺寸与加载速率、加载路径、空隙压力。
3. 什么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所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是指在刚性实验机上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包括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4. 简述岩石刚性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压力机加压(贮存弹性应能)岩石试件达峰点强度(释放应变能)导致试件崩溃。
AA 0201面积一峰点后,岩块产生微小位移所需的能。
岩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章:1、叙述岩体力学的定义、岩体力学主要就是研究岩体与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就是探讨岩石与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何谓岩石?何谓岩体?岩石与岩体有何不同之处?(1)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2)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3)不同之处:岩体就是由岩石块与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3、何谓岩体结构?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就是什么?(1)岩体结构就是指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或者就是指结构体的规模、形态及其排列形式所表现的空间形态。
(2)结构体与结构面。
4、岩体结构的六大类型?块状、镶嵌、层状、碎裂、层状碎裂、松散结构。
5.岩体有哪些特征?6.(1)不连续;受结构面控制,岩块可瞧作连续。
(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一定的排列趋势,不同方向力学性质不同。
(3)不均匀性;岩体中的结构面方向、分布、密度及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块的大小、形状与镶嵌情况等在各部位不同,各部位的力学性质不同。
(4)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水、气、热、初应力)都会对岩体有一定作用。
二章: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有哪些?岩石的质量指标,水理性质指标,描述岩石风化能力指标,完整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向压缩强度与各种受力状态相对应的变形特性。
2、影响岩石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有承压板、岩石试件尺寸及形状(形状、尺寸、高径比),加载速率、环境(含水率、温度)。
对三相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侧向压力、试件尺寸与加载速率、加载路径、空隙压力。
3.什么就是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所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就是指在刚性实验机上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包括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4、简述岩石刚性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压力机加压(贮存弹性应能)岩石试件达峰点强度(释放应变能)导致试件崩溃。
AA′O2O1面积—峰点后,岩块产生微小位移所需的能。
岩石力学课后作业

2.17 不同受力条件下岩石流变具有哪些特性?答:(1)恒应力长期作用下岩石的流变体现为蠕变,蠕变指岩石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蠕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蠕变速率(Δε/Δt )随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蠕变速率不变,即(Δε/Δt )为常数,这一段是直线。
第三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而上升,随后试样断裂。
(2)在应变一定的情况下,岩石的流变体现为松弛,松弛分为立即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立即消失到零;完全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逐渐消失,直到应力为零;不完全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逐渐消失,但最终不能完全消失,而趋于某一值。
(3)岩石强度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特性称作岩石的长期强度,岩石长期强度也是岩石流变特性的体现。
2.18 简要叙述常见的几种岩石流变模型及其特点。
答:(1)马克斯威尔(Maxwell)模型。
这种模型是由弹性单元和黏性单元串联而成,当骤然施加应力并保持为常量时,变形以常速率不断发展。
(2)开尔文(Kelvin)模型。
它是由弹性单元和黏性单元并联而成,当骤然施加应力时,应变速率随着时间逐渐递减,在t增长到一定值时剪应变就趋于零。
(3)广义马克斯威尔模型。
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黏性单元串联而成,剪应力开始以指数速率增长,逐渐趋近于常速率。
(4)广义开尔文模型。
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弹性单元串联而成,开始产生瞬时应变,随后剪应变以指数递减速率增长,最终应变速率趋于零,应变不再增长。
(5)柏格斯(Burgers)模型。
这种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马克斯威尔模型串联而成,蠕变曲线开始有瞬时变形,随后剪应变以指数递减速率增长,最后趋于以不变的速率增长。
2.19 什么是岩石的长期强度?它与岩石的瞬时强度有什么关系?答:岩石的长期强度指岩石强度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性能,即作用时间t→∞的强度s∞。
岩石的瞬时强度小于岩石的长期强度,对于不同的岩石,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为0.4—0.8。
《岩石力学》习题汇总及答案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各向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性质。
2、软化系数: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3、初始碎胀系数:破碎后样自然堆积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4、岩体裂隙度K:取样线上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
5、本构方程:描述岩石应力与应变及其与应力速率、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物理方程)。
6、平面应力问题:某一方向应力为0。
(受力体在几何上为等厚薄板,如薄板梁、砂轮等)1.平面应变问题:受力体呈等截面柱体,受力后仅两个方向有应变,此类问题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2.给定载荷:巷道围岩相对孤立,支架仅承受孤立围岩的载荷。
3.长时强度:作用时间为无限大时的强度(最低值)。
4.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5.支承压力: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内应力增高区的切向应力。
1.平面应力问题:受力体呈等厚薄板状,所受应力为平面应力,在弹性力学中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2.给定变形:围岩与母体岩层存在力学联系,支架承受围岩变形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给定变形。
3.准岩体强度:考虑裂隙发育程度,经过修正后的岩石强度称为准岩体强度。
4.剪胀现象:岩石受力破坏后,内部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错动增加内部空间在宏观上表现体积增大现象。
5.滞环:岩石属滞弹性体,加卸载曲线围成的环状图形,其面积大小表示因内摩擦等原因消耗的能量。
1、岩石的视密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空隙)的质量。
2、扩容现象:岩石破坏前,因微裂隙产生及内部小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大的现象。
3、岩体切割度Xe:岩体被裂隙割裂分离的程度:4、弹性后效:停止加、卸载,应变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5、粘弹性:岩石在发生的弹性变形具有滞后性,变形可缓慢恢复。
6、软岩(地质定义):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类岩石。
1.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岩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10.一个5cm*5cm*10cm 的试样,其质量为678g,用球磨机磨成岩粉状并进行风干,天平称得其重量为650g,取其中岩粉60g作颗粒密度试验,岩粉装入李氏瓶前,煤油的读书为0.5cm3,装入岩粉后静置半小时,得读数为20.3cm3,求:该岩石的天然密度、干密度、颗粒密度、岩石天然孔隙率(不计煤油随温度的体积变化)。
解:天然密度:ρ=m/v=678/(5*5*10)=2.7g/cm3干密度:ρd=m s/v=650/(5*5*10)=2.6g/cm3颗粒密度:ρs=m s/v s=60/(20.3-0.5)=3.0g/cm3岩石天然孔隙率: n=1-ρd/ρs=1-2.6/3.0=0.133=13.3%12.已知岩石单元体A-E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并已知岩石的c=4MP,φ=35°,试求:(1)各单元体的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并作出莫尔应力圆。
(2)判断在此应力下,岩石单元体按莫尔-库伦理论是否会破坏?(单位:MP)A. σy=5.0B. τxy=4.0C. σx=5.0 τxy=2.0D.σy=6.0,σx=6.0E. σx=10.0, σy=1.0,τxy=3.0解:σ1=(σx+σy )/2+22)2(xy y x τσσ+-, σ3=(σx+σy )/2-22)2(xy y x τσσ+-A :①.σ1=(0+5.0)/2+2.5=5.0 ,σ3=(0+5.0)/2-2.5=0θ=)2arctan(21y x xy σστ-=0°②.σ1=ξσ3+σc ,σc =2ccos φ/(1-sin φ), ξ=(1+sin φ)/(1-sin φ) 带入数据可得:σc =5.92ξ=3.69σ1=ξσ3+σc =3.69σ3+5.92,带入σ3=0,得σ1=5.92而题中σ1=5.0,小于5.92,所以岩石单元体不会破坏B:①.σ1=0+4.0=4.0 ,σ3=0-4.0=-4.0θ=)2arctan(21y x xy σστ-=45°②.由第一问中可知:σ1=ξσ3+σc =3.69σ3+5.92,带入σ3=-4.0,得σ1=-8.84而题中σ1=4.0,大于-8.84,所以岩石单元体会破坏C:①.σ1=1+2.0=3.0 ,σ3=1-2.0=-1.0θ=)2arctan(21y x xy σστ-=19.3° ②.由第一问中可知:σ1=ξσ3+σc =3.69σ3+5.92,带入σ3=-1.0,得σ1=2.23而题中σ1=3.0,大于2.23,所以岩石单元体会破坏D:①.σ1=6.0+0=6.0 ,σ3=6.0θ=)2arctan(21y x xy σστ-=0°②.由第一问中可知:σ1=ξσ3+σc =3.69σ3+5.92,带入σ3=6.0,得σ1=28.06而题中σ1=6.0,小于28.06,所以岩石单元体不会破坏E:①.σ1=5.5+313/2= 10.9 ,σ3=5.5-313/2=0.1θ=)2arctan(21y x xy σστ-=16.8°②.由第一问中可知:σ1=ξσ3+σc =3.69σ3+5.92,带入σ3=0.1,得σ1=6.29而题中σ1=10.9 ,大于6.29,所以岩石单元体会破坏13.对某种砂岩作一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如题2-13表示峰值应力。
《高等岩石力学》作业习题

《岩石力学》习题一、岩体分级(1)取直径为50mm 、长度为70mm 的标准岩石试件,进行径向点荷载强度试验,测得破坏时的极限荷载为4000N ,破坏瞬间加荷点未发生贯入现象。
试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c R 。
(2)测得某中等风化花岗岩体的压缩波速s m v pm /2777=,剪切波速s m v s /1410=;已知相应岩石的压缩波速s m v pr /5067=,剪切波速s m v s /2251=,重度3/3.22m kN r =。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R c 40=,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几级?(3)某工程岩体,已测得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标5.2)50(=s I ,岩石的压缩波速s km /6.6,岩体的压缩波速s km /1.4,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几级?二、岩石强度(4)自地表向下的岩层依次为:表土层,厚m H 601=,容重31/20m KN =γ,内摩擦角 301=φ,泊松比3.01=μ;砂岩层,厚m H 602=,容重32/25m KN =γ,内摩擦角 452=φ,泊松比25.02=μ。
求距地表m 50及m 100处的原岩中由自重引起的水平应力。
(5)将岩石试件进行一系列单轴试验,求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0.23MPa ,将同样岩石在0.59 MPa 的围压下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求得主应力的平均值为2.24 MPa . 请你在Mohr 图上绘出代表这两种试验结果的应力圆,确定其内摩擦角及粘结力.(6)某均质岩石的强度曲线为: 30,40,tan ==+=φφστMPa c c 其中. 试求在侧向围岩应力MPa 203=σ的条件下,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并求出破坏面的方位.(7)将一个岩石试件进行单轴试验,当其压应力达到27.6MPa 时即发生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60º. 假设抗剪强度随正应力呈线性变化,试计算:①内摩擦角;②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③在正应力等于零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 ④在上述试验中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30º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
岩体力学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绪论1.1 选择题1.1.1 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C)岩体代表的范围大于岩石(D)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1.1.2 大部分岩体属于()。
(A)均质连续材料(B)非均质材料(C)非连续材料(D)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1.2 简答题1.2.1 岩石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2 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哪几种?1.2.3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1.2.4 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什么?1.2.5 岩石与岩体的地质特征的区别与联系?习题二第一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2.1 选择题2.1.1 已知某岩石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82,则该岩石()(A)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B)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C)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D)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不良2.1.2 当岩石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且比较大的时候,一般应将岩石考虑为()(A)弹性体(B)塑性体(C)弹塑性体(D)完全弹性体2.1.3 在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中,若加荷速率增大,则岩石的抗压强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2.1.4 在岩石的含水率试验中,试件烘干时应将温度控制在()(A)95~105℃(B)100~105℃(C)100~110℃(D)105~110℃2.1.5 按照格理菲斯强度理论,脆性岩体破坏主要原因是()(A)受拉破坏(B)受压破坏(C)弯曲破坏(D)剪切破坏2.1.6在缺乏试验资料时,一般取岩石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A)1/2~1/5(B)1/10~1/50(C)2~5倍(D)10~50倍2.1.7岩石的弹性模量一般指()。
(A)弹性变形曲线的斜率(B)割线模量(C)切线模量(D)割线模量、切线模量及平均模量中的任一种2.1.8某岩石试件相对密度d s=2.60,孔隙比e=0.05,则该岩石的干密度ρd为()(A)2.45(B)2.46(C)2.47(D)2.482.1.9下列研究岩石弹性、塑性和粘性等力学性制裁的理想力学模型中,哪一种被称为凯尔文模型?()(A)弹簧模型(B)缓冲模型(C)弹簧与缓冲器并联(D)弹簧与缓冲器串联2.2简答题2.2.1 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2.2 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哪几种?2.2.3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2.2.4 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试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2.2.5 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2.2.6 什么是莫尔强度包络线?如何根据实验结果绘制莫尔强度包络线?2.2.7 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2.2.8 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高等岩体力学课后作业

1、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试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该曲线的实际意义?答:能全面反映岩石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征,特别是岩石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应力应变曲线就叫全应力-应变曲线。
普通试验机只能得出半程应力-应变曲线不能得出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原因是由于试验机的刚性不足,在岩石压缩过程中,试件受压,试验机框架受拉,随着岩样不断被压缩,试验机发生的弹性变形以应变能形式存于机器中,当施加压力超过岩石抗压强度,试件破坏,此时,试验机迅速回弹,被存于试验机中的应变能瞬间释放到岩石试件中,引起岩石的激烈破坏和崩解,因而造成无法获得岩石在超过峰值破坏强度后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岩石的变形把全应力应变曲线分为6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反映的物理意义如下:OA段,应力缓慢增加,曲线朝上凹,岩石试件内裂隙逐渐被压缩闭合而产生非线性变形,卸载后全部恢复,属于弹性变形。
AB段,线弹性变形阶段,曲线接近直线,应力应变属线性关系,卸载后可完全恢复。
(3)BC段,曲线偏离线性,出现塑性变形。
从B点开始,试件内部开始出现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微裂隙。
随应力增大,数量增多,表征着岩石的破坏已经开始。
CD段,岩石内部裂纹形成速度增快,密度加大,D点应力到达峰值,到达岩石最大承载能力。
DE段,应力继续增大,岩石承载力降低,表现出应变软化特征。
此阶段内岩石的微裂隙逐渐贯通。
残余强度。
强度不再降低,变形却不断增大。
2、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水、温度、风化程度、加荷速率、围压的大小、各向异性等3、简述Hoek-Brown岩体强度估算方法?4、简述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力学作用。
地下水对岩体的力学作用主要通过空隙静水压力和空隙动水压力作用对岩体的力学性施加影响。
前者减小岩体的有效应力而降低岩体的强度,在裂隙岩体中的空隙静水压力可使裂隙产生扩容变形;后者对岩体产生切向推力以降低岩体的抗剪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7 不同受力条件下岩石流变具有哪些特性?
答:(1)恒应力长期作用下岩石的流变体现为蠕变,蠕变指岩石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蠕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蠕变速率(Δε/Δt )随时间而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蠕变速率不变,即(Δε/Δt )为常数,这一段是直线。
第三阶段:蠕变速率随时间而上升,随后试样断裂。
(2)在应变一定的情况下,岩石的流变体现为松弛,松弛分为立即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立即消失到零;完全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逐渐消失,直到应力为零;不完全松弛——变形保持恒定后,应力逐渐消失,但最终不能完全消失,而趋于某一值。
(3)岩石强度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特性称作岩石的长期强度,岩石长期强度也是岩石流变特性的体现。
2.18 简要叙述常见的几种岩石流变模型及其特点。
答:(1)马克斯威尔(Maxwell)模型。
这种模型是由弹性单元和黏性单元串联而成,当骤然施加应力并保持为常量时,变形以常速率不断发展。
(2)开尔文(Kelvin)模型。
它是由弹性单元和黏性单元并联而成,当骤然施加应力时,应变速率随着时间逐渐递减,在t增长到一定值时剪应变就趋于零。
(3)广义马克斯威尔模型。
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黏性单元串联而成,剪应力开始以指数速率增长,逐渐趋近于常速率。
(4)广义开尔文模型。
该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弹性单元串联而成,开始产生瞬时应变,随后剪应变以指数递减速率增长,最终应变速率趋于零,应变不再增长。
(5)柏格斯(Burgers)模型。
这种模型由开尔文模型与马克斯威尔模型串联而成,蠕变曲线开始有瞬时变形,随后剪应变以指数递减速率增长,最后趋于以不变的速率增长。
2.19 什么是岩石的长期强度?它与岩石的瞬时强度有什么关系?
答:岩石的长期强度指岩石强度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性能,即作
用时间t→∞的强度。
岩石的瞬时强度小于岩石的长期强度,对于不同的岩石,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之比为0.4—0.8。
2.20请根据σ—τ坐标下的库伦准则,推导由主应力、岩石破断角和岩石单轴
抗压强度给出的在σ
3—τ
1
坐标系中的库伦准则表达式σ
1
=σ
3
tan2θ+σ
c
,式
中。
答:
由上图知:sinψ=
所以(1-sinψ)σ
1=σ
3
(1+sinψ)+2c cosψ
即σ
1=σ
3
tan2ψ+σ
c
3.10 如何通过岩体分级确定岩体的有关力学参数?
答:岩体分类考虑了很多影响岩体强度的参数,每一组重要的参数就会对应岩体的力学性质,也会决定岩体的分级,同样,同一种分级方法给出的分级,其岩体也拥有大致相同的力学参数。
因此,可以通过得到的岩体分级,反推岩体有关的力学参数。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支撑,即用现在未知力学参
数的岩体与以前做过实验的岩体类比,取相同分级,具有相同性质的岩体对比,从而得出未知岩体力学参数的大致范围。
3.11 以含一条结构面的岩石试样的强度分析为基础,简单介绍岩体强度与结构面强度和岩石强度的关系,并在理论上证明结构面方位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答:
当时,岩石试样沿结构面发生破坏,岩体强度等于结构面强度,小于岩石强度;当α不满足上述条件是,岩石试样沿岩石材料内部发生破坏,岩体强度等于岩石强度。
3.12 岩体强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理论计算法工程类比法现场试验法实验室模拟试验法经验估算法
4.7 某花岗岩埋深1km,其上覆盖地层的平均重度γ=25kN/m3,花岗岩处于弹性状态,泊松比μ=0.3。
该花岗岩在自重作用下的初始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分别是多少?
答:=1000×25×1000 N/m3=25 MPa
====0.3×25=7.5 MPa
4.8 简述地应力测量的重要性。
答:地应力测量可以了解岩体中存在的应力大小和方向,从而为分析岩体工程的受力状态以及为支护及岩体加固提供依据。
地应力测量还是预报岩体失稳破坏以及预报岩爆的有力工具。
5.3 分析地下工程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分布特征。
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围岩进入塑型状态时,的最大值从洞室周边转移到弹﹑塑性区的交界处。
随着往岩体内部延伸,围岩应力逐渐恢复到原岩应力状态。
在塑性区内,由于塑性区的出现,切向应力从弹﹑塑性区的交界处向洞室周边逐渐降低。
塑性区外圈(2区)是应力高于初始应力的区域,它在围岩弹性区中应力升高部分(3区)合在一起称作围岩承载区;塑性区内圈(1区)应力低于初始应力的区域称作松动区。
松动区内应力和强度都有明显下降,裂缝扩张增多,容积扩大,出现了明显的塑型滑移。
原岩应力区(4区)未受开挖影响,岩体仍处于原岩应力状态。
5.4 简述地下工程围岩体的破坏机理。
答:岩体被开挖后,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部分区域应力增加,如果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大于围岩的强度,则围岩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性甚至发生破坏。
6.1 边坡的分类有哪些?
答:边坡按成因可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6.2简述岩石边坡破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岩石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崩塌﹑滑坡﹑岩块流动和岩层曲折四种。
崩塌是指块状岩体与岩坡分离,并向前翻滚而下。
在崩塌过程中,岩体无明显滑移面,同时下落岩块未经阻挡而直接坠落于坡脚,或在坡面上滚落﹑滑移﹑碰撞,最后堆积于坡脚。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经常以深层破坏形式出现,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岩块流动通常发生在均质的硬岩层中这种破坏类似于脆性岩石在峰值强度点上破碎而使岩层全面崩塌的情形。
当岩层成层状沿坡面分布时,或由于裂隙水的冰胀作用,增加了岩层之间的张拉应力,使坡面岩层曲折,导致岩层破坏,岩层沿坡向下崩落。
7.8 设岩基上条形基础受倾斜荷载,其倾斜角δ=18º,基础的埋置深度为3m,基础宽度b=8m。
岩基岩体的物理力学性指标是:γ=25kN/m3,c=3MPa,ψ=31 º,试求岩基的极限承载力,并绘出其相应的滑动面。
答:用Bell法计算:
式中 b——基础宽度
γ——岩石重度
D——基础深度
C——岩石粘聚力
——考虑基础形状的修正系数,这里取1。
F——安全系数,这里取2。
所以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