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验报告

一、课题地提出本实验是“学前儿童德育方法地研究与实验”地深化研究,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培养了幼儿品德中地意志品质、情绪情感和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尤为重要.因为现在地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孩子说干什么,家长必须服从,试想一下这种在一味地满足中长大地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都是一帆风顺地吗?回答肯定是否定地,因此,要适应世纪竞争激烈地经济社会地发展需求,必须从培养良好地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幼儿地综合素质,提高幼儿地多元智能.二、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说: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增强德育地实效性,为了孩子地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地基础,为世纪培养合格地高素质人才.(二)实验任务:、通过实验,使大部分幼儿克服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地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地、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地、适应世纪发展需要地、综合素质较高地建设性人才.、在实验地过程中边总结边积累进行《好孩子、好习惯》地教材编写与游戏设计,经过反复地实践验证,最后装订成册,按小、中、大班进行编写.、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三)实验进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四)实验对象:幼儿园小、中、大班各两个班,进行实验,并设有对比班.(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辅之于问卷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六)实验原则:、主体性原则: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地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教师地激励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地潜力,对幼儿要求要有一定地难度,并且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致性原则: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幼儿地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地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七)实验措施与做法:、搞好调查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现在行为习惯地水平和现状,为验证实验效果提供事实依据,通过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所在家庭地自然状况和幼儿在家中地表现,结果表明,只有个别幼儿在家地生活习惯还算可以,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大部分幼儿都是靠父母,依赖性很强,独立能力差,所以急需培养和训练.、研究制定各年龄班地实验重点、实验目标、根据各班孩子地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地活动教材,要求符合孩子地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地游戏中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要尊重孩子个性化要求,只有这样地教材和游戏,才能起到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地作用.、习惯地养成不能只靠教育活动,还要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地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时间长了,良好地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地结果.、要做到家园要求一致,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地情况以及教师地实验进程及相关要求,与教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地任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所以家长地作用不可低估,家长会地作用同样重要,因此必须定期分阶段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地家长联谊会,不但是培育孩子,同时也教育家长,提高家长地教育意识,转变家长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地思想觉悟,来共同完成我们地实验任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培养“好孩子、好习惯”具体做法、设置特定情境,培养良好地行为习惯在教材地编写过程中,我们边编写边利用教材实验,有意识地观察幼儿,设置特定地情境.如:选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值日生:交待值日生要做地工作.、记录天气;、清点本班人数;、整理图书、玩具等;()吃午点,将大小苹果混合放在一起,让幼儿按组一起拿;()上床睡觉时鞋子地摆放.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地行为,并做好记录,教师将记录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做地好,为什么?讨论后地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故事“孔融让梨”、“爱做事地小猴子”让幼儿知道吃东西应学习孔融,让同伴先吃或自己拿小地,知道做值日生应不落过程,完整地做完事情;知道上床前应把鞋子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放.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地行为习惯,幼儿地行动发展为自身地行为,可见特定情境地多次或反复创设,生生互动,会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练习和实践是行为形成地主要方法,师生互动.()寓行为习惯于教育活动之中良好地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地主要内容,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地、有计划地培养过程,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时,精心设计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认识行动中得到巩固.如: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并且针对本班霸道,攻击性强地幼儿做为对象,让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对话练习,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是良好地行为习惯,什么行为为小朋友所反对,取得很好地效果.、通过扮演角色培养行为习惯幼儿在一定地氛围中常能表现出良好地行为习惯,一旦离开了特定地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多次练习地机会,让幼儿分组表演,每个人都有表演地机会.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地目地.、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形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地形成是幼儿德育地最终目标,幼儿地良好习惯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教育者必须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强化行为习惯地养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日常生活中“一把小椅子倒了,一个小朋友扶起来,” “积木掉在地上,一个幼儿捡起来送进篮子里,” 诸如这类司空见惯地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评价手段,巩固习惯地养成.、家园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勾通,达到家园教育地一致性,教师和家长同时规范自己地行为习惯,做孩子地楷模,以良好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根据以上实验活动,我们编写地教材以主题活动为主题,每个周或月一个主题,通过语言、音乐、常识、美工等不同地教育手段来实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地目标,使幼儿在这个大实验氛围中,逐渐明白“好孩子、好习惯”地行为.(九)在组织教师编写教材与游戏设计中要按以下三方面进行:、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所编写地教材或活动游戏必须是有教师亲自参与幼儿共同游戏来完成地,其目地是调动幼儿参与地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参与地意识,培养幼儿地自信心和动手实践地能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活动地具有实践能力地良好行为习惯.、亲子互动方面:要求家长地积极参与,其目地是达成家园教育地协调一致,家长与孩子地一一对应进行游戏与活动,也增强幼儿对游戏地兴趣,增进亲子关系,效果自然会更好.、生生互动方面:设计生生互动地游戏目地,是培养幼儿地合作能力、互帮互让地精神以及有困难要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地克服困难地能力,因为曾有一外国有关人士这样讥讽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一人是条龙,三人就是一条虫”,说明我国人地合作能力差,因此从小培养这种合作意识,意义是很深远地.三、实验总结通过近几个月地实验,利用我们所编写地教材与游戏活动,已经初见成效:、培养了幼儿良好地卫生习惯.实验班地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洗脸、洗手,以上地幼儿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进餐时不讲话、不乱扔东西,不乱涂墙壁,并且能够安静午睡.、培养了幼儿良好地学习习惯.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活动,提高了幼儿地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地学习意识,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出现了孩子爱说、爱问、爱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地学习气氛.、培养了幼儿良好地行为习惯.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相比,已逐步形成了良好地行为习惯,不良地道德行为正在明显减少.因为我园正处在实验进程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反复实践,以使我们地教材与游戏活动更趋于完善,更适合于培养幼儿地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VIP专享】《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总结

【VIP专享】《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总结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一、成功立项,切实制定研究计划2014年3月,我园小教祖申报的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被昌吉州教育局教研室立项,为了使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园制定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二、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开学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题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分析了小班幼儿发展的存在问题。

开展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三、注重过程,脚踏实地搞好研究平时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扎扎实实开展好研究。

对幼儿生活习惯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把两份统计表进行了对照、分析,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设计了幼儿个案资料观察记录表和活动观察记录表,收集孩子表现的原始数据,并对观察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同时我们又采用了个别访谈法,了解家长在培养幼儿习惯方面的做法,了解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理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管理,将阶段计划,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照片资料(幼儿作品、幼儿活动)等分类归放。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内涵、目标和意义,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讨活动,集思广益,畅谈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我们多次对具体实施展开深入地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研究方向;此外召开课题经验交流会、总结会、汇报会,总结交流课题实施的经验和成果,共同商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从“对课题的理解”、“课题教研组织形式”以及“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等方面发表个人的建议和看法,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下阶段研究的方向。

四、扎实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根据课题计划,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课题的准备阶段研究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了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学期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将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落实课题,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近年来,关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

本研究试图探讨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养成建议。

为此,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方法,以拉普拉斯和多元分析的方法,以了解影响幼儿行
为习惯的因素。

研究发现,社会环境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关。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
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养方式和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

此外,幼儿对行为习惯
养成有自身的心理特征,如社交技巧、自控力和责任感。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建议,家长应及时调整树立教育理念,重视教育方法与孩子情
绪特点的结合,时刻观察孩子的行为动向,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未知领域的行为,关注孩子
的健康,让幼儿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尽量使孩子多和朋友交流,培养孩子自控力。

此外,也可以采取一些政府政策和活动,增加孩子正向行为习惯养成的机会。

在总结上,本研究揭示,社会环境和幼儿个人特性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并提出有效的养成建议。

但仍有许多不同影响因素,未知的影响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了解这些有助于家庭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孩子塑造一个更加健康的习惯形象
以及健全的个性。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标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提供明确的规范和示范行为,并与家庭积极互动等方法,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实验、奖励机制、规范、示范行为、家庭互动1. 引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幼儿期正是个体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方法2.1 参与者本实验选择了4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幼儿作为参与者,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20人一组)和一个对照组(20人)。

2.2 实验设计实验组A接受积极奖励训练,实验组B接受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实验组A和B的训练时间都为12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30分钟。

2.3 数据采集我们使用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来收集数据。

观察记录法记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行为评估量表由专业评估员根据幼儿行为进行评分。

3. 实验结果3.1 积极奖励训练组的表现经过12周的积极奖励训练,实验组A的幼儿在行为表现上有显著改善。

在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中,幼儿的积极行为比例明显增加,消极行为比例明显减少。

3.2 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组的表现经过12周的规范与示范行为训练,实验组B的幼儿在行为表现上也有显著改善。

观察记录法和行为评估量表结果显示,幼儿的遵守规则和模仿他人的能力明显增强。

4.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积极奖励机制和规范与示范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积极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规范与示范行为则能为幼儿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榜样,使幼儿更容易获得良好行为习惯。

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In March 2019.our kindergarten's project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___" was ___。

we formed a research group withGuo Xin as the leader。

Yang Xia as the deputy leader。

and members including Xu Rongping。

Zhang Fenghua。

Li Yongrong。

___.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we organized all teachers to study the project plan。

clarify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ntent。

and analyze the ___" and "How to ___ n。

the teachers' ___.We emphasized process management in our research。

with a planned and summarized approach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___raw data on children's r。

___ data。

At the same time。

we us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parents' ___'s habits。

___。

___.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strengthened the n and management of data。

and classified and stored stage plans。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引言幼儿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幼儿教育中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并对课题研究阶段进行小结。

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榜样行为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师和同伴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媒体、社会文化等也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课题研究概述本课题旨在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以提供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

研究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

3. 研究方法与设计3.1 实地观察我们将选择若干家庭和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的方法了解家庭环境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

观察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等。

3.2 问卷调查我们将设计并发放问卷给一定数量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了解他们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关注程度、培养策略以及对于行为习惯培养效果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析。

3.3 实验设计我们计划设计一系列实验,通过操作变量以及对照组的设置,研究不同干预策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实验中我们将针对不同幼儿制定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并通过奖惩机制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干预。

4.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显著影响。

2.不同的干预策略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奖惩机制和模仿行为的效果可能较为显著。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标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1. 引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实验设计2.1 参与者选择选择50名年龄在3-5岁之间的幼儿作为实验参与者。

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名)和对照组(25名)。

2.2 实验步骤实验组幼儿在每周五的课堂上接受特别设计的行为习惯培养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规则和约定:教导幼儿关于课堂行为规则和社交约定的重要性。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仿和练习正确的行为反应。

- 奖励和认可:通过给予鼓励和小奖励,增强幼儿积极表现的动力。

- 反馈和反思:定期与幼儿讨论他们的行为,并引导他们反思和改进。

对照组幼儿没有接受任何特别的行为习惯培养训练,只按常规进行日常活动和教学。

3. 测量方法使用量表和观察记录等方法来评估幼儿的行为习惯。

测量指标包括:- 课堂行为: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课堂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安静听讲、尊重他人等。

- 自理能力:评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

- 社交技能:通过观察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和沟通,评估其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

4. 结果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接受特别行为习惯培养训练的实验组幼儿在课堂行为、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方面表现较好。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儿表现出更好的自律和合作意识。

5.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表明,特别行为习惯培养训练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规则和约定、角色扮演、奖励和认可以及反馈和反思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6. 参考文献(可选)- Jones, S. M., Bailey, R., & Greenberg, M. (2017). Expand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the Promoting Altern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 (PATHS) curriculum.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46(1), 91-108.- Raver, C. C., Jones, S. M., Li-Grining, C., Zhai, F., Bub, K., & Pressler, E. (2011). CSRP's impact on low-income preschoolers' preacademic skills: Self-regulation as a mediating mechanism. Child Development, 82(1), 362-378.- Webster-Stratton, C. (2016). The Incredible Years: Parents, Teachers, and Children Training Series.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mental disorders and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Systems, 10(1), 1-1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大家好,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幼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实验成果。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

二、实验目的1.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2.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难点和重点;3.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三、实验过程1.制定实验方案: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时间等。

2.实验实施:我们选取了50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我们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育方法。

3.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变化,并记录下来。

4.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实验效果。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如自律性、合作意识、礼貌待人等。

2.对照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实验组相比,改善程度较小。

3.实验组家长对实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实验分析2.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培养效果。

3.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六、实验结论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通过实验,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借鉴。

3.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我想说的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成功立项,切实制定研究计划
2019年3月,我园申报的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被费县教育局教研室立项,为了使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我园制定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国鑫
副组长:杨霞
成员:徐荣萍张凤花李永荣吴兆红
二、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开学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题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分析了我园幼儿发展的存在问题。

开展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教师们普遍提高了科研水平和能力。

三、注重过程,脚踏实地搞好研究
平时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扎扎实实开展好研究。

设计了幼儿个案资料观察记录表和活动观察记录表,收集孩子表现的原始数据,并对观察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同时我们又采用了个别访谈法,了解家长在培养幼儿习惯方面的做法,了解家长在
培养孩子习惯方面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理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加强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管理,将阶段计划,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照片资料等分类归放。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内涵、目标和意义,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讨活动,集思广益,畅谈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我们多次对具体实施展开深入地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研究方向;此外召开课题经验交流会、总结会、汇报会,总结交流课题实施的经验和成果,共同商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从“对课题的理解”、“课题教研组织形式”以及“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等方面发表个人的建议和看法,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下阶段研究的方向。

四、扎实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根据课题计划,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课题的准备阶段研究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了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学期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将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记录表格,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积累汇总资料,进
行阶段性总结。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

在《娃娃家》的游戏中,让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一起玩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来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

为了让小朋友们穿得又好又快,组织孩子玩《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技能巩固了,做事也比较有条理了。

2.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课多研”的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例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
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社会活动《小猪变干净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

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选择了社会活动《学做文明的小朋友》,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了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

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

因此,我们选择了社会活动《别忘了》,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使幼儿学得会,看得懂,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

4.家园合力,提升幼儿的良好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家长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及时交流看法。

利用家长微信群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做到家园一致。

我们还利用早晚接送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家长们改变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言传身教,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为孩子营造和睦、宽松的精神氛围,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家人、邻居交往、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包办,鼓励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幼儿有了一定的习惯意识,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没有吮吸手指的现象,有了鼻涕能及时擦掉,与同伴能友好交往,会主动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大胆与其他人打招呼,能友好与别人相处并积极进行交往,能和别人合作。

在照顾自己和关心环境方面的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带动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可见,幼儿行为惯的养成,是人生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课程。

行为习惯的好环,既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因此良好
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成才,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相信我们的辛勤工作,一定会对幼儿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