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笔记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笔记。
一、口语交际主题:转述。
1. 转述的定义。
-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例如,A同学对B同学说了一件事,B同学再把这件事告诉C同学,这个过程就是转述。
2. 转述的要求。
- 准确。
- 要准确地传达原说话人的主要内容。
不能随意增减信息或者改变原意。
比如原来说“明天下午三点在操场开运动会”,转述时不能说成“明天上午三点在操场开运动会”。
- 完整。
- 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像通知里包含的时间、地点、事件等都要完整转述。
如果是一个活动通知,除了时间、地点,还有参加人员范围、需要带的物品等内容都要转述清楚。
- 注意人称转换。
- 当原话语中的人称涉及到转述时需要进行转换。
例如,原句“我明天要去图书馆,你能陪我吗?”如果转述给第三人,就变成“他明天要去图书馆,问我能陪他吗”。
二、转述的步骤。
1. 认真倾听。
- 听清楚原说话人的内容是转述的基础。
在听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比如记录下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 记忆内容。
- 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快速整理记忆。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或者信息的重要程度来记忆。
3. 转换人称和调整语序。
- 根据转述的对象进行人称的转换。
如果是向老师转述同学的话,涉及到“我”的地方可能要变成“他/她”。
同时,要调整语序使转述的话通顺自然。
例如原句“我看到小明在教室里哭,因为他的铅笔丢了,我想帮他找一找”,转述给老师时可以说“老师,我看到小明在教室里哭,他说他的铅笔丢了,我想帮他找一找”。
4. 完整转述。
- 把经过处理后的内容清晰、完整地转述给对方。
转述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楚,声音适中,并且要有礼貌。
三、转述的实例。
1. 情景一:同学之间的转述。
- 原话语:小丽对小红说:“我今天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到一款很漂亮的笔记本,才5元钱,我打算明天放学后去买,你要一起吗?”- 转述过程:- 小红要把这话转述给小英。
小红首先认真倾听并记住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第一部分:课文精要一、风景特点篇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4、大海——波澜壮阔5、西湖——水平如镜6、泰山——峰峦雄伟7、香山——红叶似火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甲:第一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15、飞卫——堪称名师16、扁鹊——医术高超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三、单元心得体会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年级下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课堂笔记由于没有具体的学科(语文、数学等)以及具体的课文或知识点内容要求,以下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部分课堂笔记示例:- 字词理解。
-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指篱笆,“疏疏”是稀疏的样子,“径”是小路。
这句诗描绘了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深远的小路。
- “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指新长出的嫩叶,“阴”在这里同“荫”,指树荫。
树上新长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 “儿童急走追黄蝶”:“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飞进油菜花地里就找不到了。
- 诗歌赏析。
-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描绘出乡村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
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
动静结合,充满了童真童趣。
- 字词理解。
- “梅子金黄杏子肥”:“肥”形容杏子长得饱满硕大。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长大了。
- “麦花雪白菜花稀”:“稀”是稀少的意思。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 “日长篱落无人过”:“日长”指白天变长了。
白天变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 “惟有蜻蜓蛱蝶飞”:“惟有”只有。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诗歌赏析。
-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的景象,色彩鲜明。
后两句以动衬静,通过描写蜻蜓和蝴蝶的飞舞,衬托出乡村的寂静。
- 字词理解。
- “茅檐低小”:“茅檐”指茅屋的屋檐。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 “溪上青青草”: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里”是指含有醉意的时候,“吴音”泛指吴地的方言,“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含有醉意的老翁老妇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
- “白发谁家翁媪”:“翁媪”指老翁、老妇。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溪水东面的豆田里锄草。
-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全)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各部分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各部分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作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是减数,另一个加数是差。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减法和加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各部分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作因数,乘得的数叫作积。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各部分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作被除数,其中的一个因数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另一个因数叫作商。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0=a(2)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a-0=a(3)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
a-a=0(4)一个数和0相乘,等于0。
a×0=0(5)0不能作除数。
所以a÷0是错误的。
(6)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a(a≠0)=04.运算顺序(中括号)(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数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第一章:《送别》1. 课文内容:诗人送别好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无法言说的离别之情。
2. 诗歌结构:四句一组,每组押韵。
3. 诗歌语言:诗人用了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如“鸿雁”、“江悠悠”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4. 思考问题:你有过与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章:《读书好》1. 课文内容:描写了读书的好处,激励学生爱好读书。
2. 课文结构:由六段组成,每一段都围绕读书的好处展开。
3.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4. 思考问题:你觉得读书对你有哪些帮助?你平时有没有看过哪些好书?你喜欢哪种类别的书籍?第三章:《图书馆里》1. 课文内容:描写了在图书馆里借书、阅读的情景,倡导孩子尊敬图书馆、爱护书籍。
2. 课文结构: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去图书馆借书的经历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3. 图书馆素养:课文中强调了尊重图书馆的规则、爱护书籍的重要性。
4. 思考问题:你去过图书馆吗?你喜欢在图书馆里看书吗?在图书馆里应该注意哪些规则和礼仪?第四章:《劳动最光荣》1. 课文内容:歌颂了劳动的重要性,激励孩子热爱劳动。
2. 课文结构:通过描述祖孙三代与农民一起干农活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光荣。
3. 劳动的意义:课文中强调了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 思考问题:你家中有谁经常从事劳动?你平时会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吗?第五章:《我喜欢的诗》1. 课文内容:描述了课文中男孩喜欢的一首诗《小燕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品味诗歌。
2. 课文结构:通过讲述男孩偷偷欣赏并朗读《小燕子》的情景,让学生懂得诗歌的魅力。
3. 诗歌的审美:课文中强调了对诗歌的欣赏和品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 思考问题:你有喜欢的诗歌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如何欣赏诗歌的?第六章:《夏天的童话》1. 课文内容:描写了夏天的美好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快乐和美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
《古诗三首》:《登鹳雀楼》、《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二、知识点:
1. 《古诗三首》的作者和朝代:杜甫(唐代)
2. 《登鹳雀楼》:
- 诗中山水景色的描写
- 鹳和雀的特点与形象描写
- 表达作者怀人之情和爱国之情
3. 《静夜思》:
- 诗中描述的是夜晚的情景和作者的心声
- 描写月亮、床前光景和月下思乡的情感
4. 《望庐山瀑布》:
-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山势和瀑布的景色
- 通过描写山势和瀑布,表达作者对庐山深深的敬畏之情
5. 诗中的词语理解:
- 静夜思:夜晚静寂时思念
- 庐山:山名
- 瀑布:水从高处直落的景象
6. 诗歌的特点:
- 用词简洁朴实,意境深远抽象
- 常使用比喻、夸张来描写事物
- 用较少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课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课笔记第一单元。
- 字词理解。
-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 “众鸟高飞尽”:尽,没有了。
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
- “孤云独去闲”: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走了。
- 诗句解析。
-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以动写静,写出了眼前的景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不见,一片孤云也不肯停留,慢慢飘远。
-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与敬亭山相看而不厌,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 字词理解。
-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 “潭面”:指湖面。
-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 诗句解析。
- 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写了平静的洞庭湖湖面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就像未经打磨的镜子。
-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洞庭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景色。
- 字词理解。
- “忆江南”:词牌名。
- “谙”:熟悉。
- 诗句解析。
- 全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开篇直抒胸臆,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曾经熟悉的。
中间两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朵比火还红,春天江水的颜色像蓝草一样碧绿。
最后一句以反问句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 字词积累。
-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 无瑕:没有斑点,形容十分纯净。
- 峰峦雄伟:山峰或山峦雄壮而宏伟。
- 罗列:分布、陈列。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 课文内容。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表明桂林山水的地位。
- 接着分别描写桂林的山和水。
写山时,抓住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水时,抓住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表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表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词语表笔记。
一、第一单元。
- “杂兴”(zá xīng):随兴而写的诗。
“兴”在这里读xīng,表示兴致、兴趣。
- “篱落”(lí luò):篱笆。
- “蛱蝶”(jiá dié):蝴蝶的一种。
- “徐公店”(xú gōng diàn):姓徐的人家开的旅店。
- “疏疏”(shū shū):稀疏。
- “未成阴”(wèi chéng yīn):还没有形成树阴。
- “急走”(jí zǒu):快速奔跑。
- “屋檐”(wūyán):房檐。
- “装饰”(zhuāng shì):打扮,修饰。
- “鸡冠花”(jī guān huā):一种花卉,花朵形状像鸡冠。
- “率领”(shuài lǐng):带领(队伍或集体)。
- “倘若”(tǎng ruò):假如,如果。
- “和谐”(hé xié):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 “捣衣”(dǎo yī):用木棒捶打衣服,使衣服干净。
- “向晚”(xiàng wǎn):临近晚上的时候。
- “归巢”(guīcháo):回到自己的窝。
- “催眠曲”(cuīmián qǔ):催婴儿入睡时唱的歌。
- “慰藉”(wèi jiè):安慰。
注意“藉”在这里读jiè,不要读成jí。
- “扫荡”(sǎo dàng):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在这里形容风雨雷电等对屋子的猛烈冲击。
- “锐利”(ruì lì):(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 “河滩”(hé tān):河边的沙滩。
- “帐子”(zhàng zi):蚊帐。
- “绮丽”(qǐlì):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笔记
一、生字、新词
luó tíng tíng tán ān
海螺亭台楼阁家庭潭水谙熟
二、字义解释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谙:熟悉。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三、句子理解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四、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通过回忆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时留下的印象,赞美了如诗如画的
江南风光。
五、文学常识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望洞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2桂林山水
一、生字新词:
píng fěi cuì luò tuo wù xiá pān tài
屏障翡翠骆驼危峰兀立无瑕攀登泰山
luán lán bá luó mián
峰峦雄伟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连绵不断
二、四字词语理解:
1、波澜壮阔:澜,大浪。
形容声势雄壮浩大。
2、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
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3、危峰兀立:危,高,高耸。
兀立,高耸直立。
形容山势的险峻。
危峰
兀立,高高的山峰笔直地耸立着。
4、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
5、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三、正音:
红叶似火【sì shì】画卷【juǎn juàn】危峰兀立【wū wù】栽倒【zāi zài】
四、形近字组词:
暇【】澜【】罗【】绵【】
瑕【】斓【】萝【】锦【】
五、主演内容、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重点句子的理解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答:“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
这句
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答: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
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
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
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
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
七、本课写法:
答: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
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
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三大特点:静,清,绿。
第三自然段
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七、修辞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比喻排比】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比喻排比】
八、读写结合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花园里的花真香啊,。
2、今天的天气真冷啊,。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生字新词
zhè tóng cù nóng tún shāo écā wān yán rǔ
浙江油桐一簇浓淡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石钟乳
yī yuán
依据上源
二.四字词语理解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的项目、方面极多。
三、正音:
盘曲而上【qū qǔ】音调【diào tiáo】孔隙【xī xì】走了一转【zhuàn zhuǎn】
四、形近字组词:
稍【】蜒【】据【】愿【】
梢【】挺【】剧【】源【】
五、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重点句子理解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也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对涓涓溪流发出的赞叹。
句子运用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时……”的句式,具体描写了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在比作什么了。
七、写作方法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八、修辞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拟人】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排比、拟人】
3.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比喻】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在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
4 七月的天山
一、生字新词
duàn jiàn fǔái
锦缎山涧俯视白皑皑
tí jiàn yán ān
马蹄飞溅绵延马鞍
二、四字词语理解
一、五彩斑斓:斑斓:灿烂多彩。
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非
常好看。
二、蜿蜒不尽: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
这里指原始森林绵延不断。
三、五彩缤纷: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三、正音:
饮马【yǐn yìn】白皑皑【ǎi ái】重重叠叠【chóng zhòng】山涧【jiān jiàn】
四、形近字组词:
锻【】蹄【】延【】饮【】
缎【】啼【】廷【】吹【】
五、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天山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