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南京教研室

合集下载

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水温度(sea-watertemperature)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

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深层海水现场温度的测定,通常是用颠倒温度表进行的。

它和海水盐度一起成为海洋学上两个基本的物理量。

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

规律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

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免责。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2020年10月整理).pdf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2020年10月整理).pdf

3.4.1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是海洋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它几乎与海洋中所有现象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

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

图3—10为大洋表面温、盐、密度平均值随纬度的变化。

一、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

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

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

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

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

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

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 7.0℃;大西洋为16.9℃。

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

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

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
1 2 3 4 5 6
10 20
0 10 20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影响----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2)气候影响----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温高,冬季水温低 (3)洋流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
流流经海区低 (4)海陆状况----内海水温受陆地影响大,夏季比同纬度其它
海区水温高,冬季比同纬度其它海区水温低 (5)陆地径流----东西方向注入海洋的河流,由于夏季大陆
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径流水温高于海 洋,使所注入海区水温变高 (6)水深----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 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 递减。呈马鞍形
16℃
20℃ 24℃
(2)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
A “暖高寒低 ” 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 ,寒流流经海区的 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B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3)洋流与等盐度线的关系
A 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使等盐度线向数值小的方向突出) B 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低(使等盐度线向数值大的方向突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典型例题:
3、读某海域盐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
(1)关于A海域盐度的正确判断是
A A海域盐度较两侧低 B A海域盐度较两侧高 C 主要是因为A海域降水较两侧多 D 主要是因为A海域蒸发较两侧少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D海域盐度较两侧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 B 图示海域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 C 图示海域有我国最大渔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D C海域盐度较A海域低的主要原因是靠近赤道多

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的分布

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的分布
空间变化
海水的密度会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不同海域、 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
海水密度的影响
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01
海水的密度对海洋环流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影响洋流的速度
和方向。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02
海水的密度对海洋生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影响浮游生物
的分布和生长。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
03
海水的密度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影响
02
03
盐度
密度
海洋环流会影响海水盐度的分布 ,如高盐度的海水可能会在某些 海域聚集。
海洋环流会影响海水密度的分布 ,如不同海域的海水密度可能会 因环流而发生变化。
06
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在地球 科学中的重要性
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
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如洋流、海 浪等可以影响全球气候和天气系统。
河流输入
河流输入对局部海水盐度有显著影响。例如,亚马逊河、长江等大河流经的区域,由于大 量淡水输入,海水盐度会明显降低。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过影响海洋中的溶解物质循环而影响海水盐度。例如,珊瑚礁通过吸 收海水中的钙离子来生长,这会导致局部海水中的钙离子减少,进而影响海水的盐度。
海水盐度的影响
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表面的水 分子不断蒸发,使海洋表面的盐 度和密度增加。同时,降水会将 盐分和密度高的水分子带到海洋 表面,使海洋表面的盐度和密度 降低。此外,洋流也会改变不同 海域的盐度和密度。
水循环对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仍然会对局部地区的温度产生 一定的影响。例如,洋流会将高 纬度地区的冷盐水带到低纬度地 区,使低纬度地区的温度降低。 反之,低纬度地区的暖水也会通 过洋流流向高纬度地区,使高纬 度地区的温度升高。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的变化,取决于海水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即纬度高地和季节变化),还与沿岸地形(海域封闭程度)、气候、洋流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与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及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为:2.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1)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冬季的水温低,夏季的水温高;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低。

(2)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m以下的水温变化更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洋流、径流等,其中气候因素中降水量和蒸发量对①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原因是:低纬度海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高纬度海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盐度低。

②赤道低盐度海区位于赤道以北的10°N附近而不再赤道上。

原因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而位于赤道偏北海区。

具体体现在:a太阳直射点规律移动影响。

北半球下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引起赤道低压带北移。

此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赤道低压带在北半球停留时间长,降水更多,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异比赤道更大,盐度更低。

B 洋流的影响。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极大的削弱了东北信风的势力,太平洋、大西洋上的北赤道暖流常年位置偏北,在强劲的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基本上位于赤道,盐度偏高;从西风漂流分支北上的寒流越过赤道,影响10°N附近海域,使其盐度偏低。

同时,因补偿南、北赤道暖流而导致10°N附近存在大量上升海水,温度、盐度低。

C河川径流影响。

10°N附近陆地广大,河川径流汇入量大。

③40°S至南极圈附近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

地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地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图中①②③海区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A
读图,回答
3、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D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4、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 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B
左图: 海洋热量在 赤道-副热 带海区(A)、 副热带-高 纬海区(B) 和两条曲线 交点E海区 收支状况如 何?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同一季节 低纬海区,水温高; 太阳辐射 纬度不同 高纬海区,水温低 纬度变化 水平分 布规律
分析波罗的海 的盐度高 还是低,为什么?
最低!! 低于1%
1. 降水较多 2. 蒸发量小 3. 有大量陆地河流注入 4.地形较封闭,与外界 水体交换少。
红海在哪儿呢?
红海
分析红海的盐度大 还是小,为什么? 1.红海地处副热带,几乎无降水 2.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蒸发强烈, 3.周围陆地流入的淡水很少 4.地形较封闭,不能和大洋有较大的接触和交换
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降水——增加溶剂量
蒸发——减少溶剂量
降水量和 蒸发量
地表径流
盐 度 的 变 化
改变溶剂量
河流淡水——增 加溶剂量
改变溶质量
温度高 温度低
暖流 寒流
洋流
化学知识的相关分析
• 特别提醒 •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纬度位置或 气候(影响降水量及蒸发量,影响降水量 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②淡水汇入量(影 响海口地区盐度)。③洋流(寒流使盐度变 低,暖流使盐度变高)。④海湾是否封闭 (海湾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不畅,受外海 海水盐度影响小)。

学案6: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学案6: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概念。

2.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知识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 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 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 所消耗的热量。

此外,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的温度。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于海水的比热容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 得多,这就使得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较 ,从而对大气温度起着 作用。

思考交流1.海水温度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二、海水的盐度1.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主要是 和 。

2.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 ,分别向两侧的 和 递减。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 ,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思考交流2.影响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有哪些?疑难问题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合作探究探究一海水的温度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海水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主要形式是什么?2.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此外,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与变化,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水温度的分布,既有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既有水平分布的差异,也有垂直分布的差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30
副极地中心环流— 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北逆南无)
0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60
0
0
30
世界主要渔业地区分布
上 升 补 偿 流
图中水量平衡曲线(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 量的差值绘制而成。
(1)简述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曲线之间的关系。
负相关,水量平衡高的地区,盐度低。
(2)是从气压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 综合分析B海区盐度高的原因。 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因此 盐度高。
海水的温度、盐度 和海水的运动
一、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温度
1、海水的收入和支出
2、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1)水平变化规律
(2)垂直变化规律
深度 (km) 1 2 3 4 5 6
0
温度(℃)
10
20
30
0
10
20
0
10
20
二、海水的盐度的分布规律
分布
西风漂流
60
0
副热带中心环流 —反气旋型
北赤道暖流
(3)简述A海区水量平衡值大的原因。 A海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量支出 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 锋面和气旋活动,降水量较大,水量收入多。
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分析完成
1、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
A、37㎏/m3 C、 1025㎏/m3
B、 1027㎏/m3 D、 1023㎏/m3
2、对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盐度与温度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
B、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恳请尊敬的同仁们不吝赐教!
谢谢! 南京市第34中学 严宏伟 2010年5月7日
6.关于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15%错误 A.图中①曲线是表层海水随纬 度变化曲线 B.图中②曲线是表层海水随纬 度变化曲线 C.影响①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海水的比热容 D.影响②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大气环流
6-7题图
7.若图中某一曲线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则下列说发正确的是( )34%错误 A.该地处在高纬度地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 减 C.大陆架,水温变化最小 D.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30. 下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A 和“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 B,读图后分析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绘)。(2 分)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 少?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2分)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洲西部海域的洋流类 型 ,其成因为 。 (2分) (4)“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海岸海域受_________(洋 流)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流, 出现_______等异常天气。(4分)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 不利影响。 。(2分) (6)“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在福建沿海登陆的 台风个数 (增多或减少),原因 。 (3分)
教学反思 1.本人自己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有 问题,今后将继续加强《地理课程标准》和 江苏省海洋地理部分的《考试说明》的研究, 争取尽快有所突破。 2.继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 本概念的教学。 3.注重学生地理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地理思维方 式的养成。 4. 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效益,重视作业 质量与作业讲评。 5.加强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
双向细目表
章节 分值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章 海洋水体
5分
25分 25分
第四章 海-气作用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20分
13分 12分
编制试题
• 题型的确立 一、选择题、二、综合题 • 编制试题 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我们共浏览了近 10套试题,在此基础上,挑选、整合和 编制了这套试卷。 • 校对试卷
9.右图中(方框内为 陆地)各点盐度由高 到低, 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43%错误
• 读下图,回答下列11-12两题。 1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 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 测试结果 年级均分62分,及格率60%,75分以上人数 只有21人,约占17%,最高分88分,最低分9 分(艺术生)。 • 原因分析 除部分学生因会考刚刚结束主观上不够重视 外,客观上《海洋地理》也比较难拿高分, 它要求学生能在较强的区域空间概念的基础 上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比如热力环流、气 候类型、三圈环流和洋流等知识来综合分析 海水的运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海-气作用、 海底地貌的形成、海洋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等。客观上学生目前的区域性知识较弱和综 合分析能力也不强,因此难得高分。
海洋地理测试卷
检测的目的:期中考试为阶段诊断性考 试,主要目的是检查教与学的状况,为 后一阶段教学调整提供一些依据。 试卷要求覆盖面广,难度系数为0.75。 出题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苏省 2010年海洋地理部分的《考试说明》
•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 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 律; • 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 规律; • 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 热平衡的影响; •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 特点; •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 • •
34%错误
23.“站在此地向海眺望,可 见滩地宽阔,远处白浪条 条,近岸地带则虾架、鱼 场、盐田广布”,阅读右 图,思考文句中所描述的 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哪段海 岸( ) A.甲 B.乙 C.丙 D.丁
其它错误率较高的题 26.(2)为什么说潮间带是海岸带的主体。 (3)海岸的发育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7.(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 ; 红海的扩张: ; 冰岛火山爆发 ; 我国多地震灾害: 。 29. (4)图示近岸海区是当地海水养殖的重要 水域。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限 制了养殖规模,请解释说明其原因。
典型错题分析
1.下列海属于陆间海的是( ) 34%错误 A.波罗的海 B.北海 C.地中海 D.渤海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该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为暖流,c、d为寒流 B.a、c为风海流 C.该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b、d为补偿流 5.若此图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a洋流的名称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34%错误 C.日本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