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以靖港古镇为例

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实施了“乡村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提高乡村地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上海为例,城市与郊区县之间的旅游 合作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城市带动乡村旅游 发展”的模式,通过资金扶持、规划指导等措施,推动城市与乡村地区的旅游 资源共享和联动发
调研目的与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靖港古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调研方法:
1、实地考察:实地参观靖港古镇的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等,了解当地旅 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2、问卷调查:向当地居民、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乡村 旅游的看法、建议以及满意度等。
3、访谈:与当地政府官员、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乡村旅 游发展的思路与规划。
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的调研与思考 以靖港古镇为
例
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调 研与思考——以靖港古镇为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放松、体验文 化的重要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以靖港古镇为例,通过对当地乡村旅游的调研,探讨乡 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3、休闲活动除了景点和文化展 示外,休闲活动也是古镇体验式 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景点创新为了避免景点同质化,应该在保留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科技和创意,对景点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古镇 的历史场景,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2、文化展示多元化为了增加游客对古镇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应该采用多种方 式展示古镇的文化。例如,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活动,以及邀 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游客介绍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靖港古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靖港古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为制定靖港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采访法:与当地居民、商户和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靖港古镇的认识、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考察法:走访了古镇的主要景点、商铺和居民区,观察和记录古镇的风貌、建筑风格和发展状况。
3.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相关研究报告,了解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
三、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1. 历史文化底蕴:靖港古镇成立于明代,是当时水运贸易的重要节点。
镇上有众多古建筑,如土楼、祠堂等,保存完好。
镇内还有多处民俗文化表演和传统工艺制作,如木雕、剪纸等。
2. 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拥有众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群、乌龙茶产区、水运码头等。
这些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3. 产业结构薄弱:古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木雕、剪纸等。
古镇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新兴产业,限制了古镇的进一步发展。
4. 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成熟,游客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同时,古镇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和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四、靖港古镇发展的问题与挑战1. 传统产业受限:古镇传统产业发展受限,需要整合和创新,引入新的产业和业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古镇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特色的文化和人文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要通过优化旅游宣传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因此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够完美,需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
4.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支持: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道路、供水、供电等问题还存在,并阻碍了古镇的发展。
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探计

旅游论坛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探计组员姓名:王丹、袁小晶、张静、彭丁海学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院:旅游学院指导教师:钱益春、罗明春2010 年11月目录摘要 (4)Abstract (4)1 相关理论概述 (5)1.1 基本概念 (5)1.1.1 社区 (5)1.1.2社区旅游 (5)1.1.3 旅游社区 (5)1.2 社区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 (5)1.2.1文化程度和参与能力 (5)1.2.2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 (6)1.2.3集体观念和社区凝聚力 (6)1.2.4社区文化底蕴和传统 (6)1.2.5管理方式和参与渠道 (6)1.2.6利益分配 (7)1.3 居民参与旅游的意义 (7)2 实证分析——靖港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7)2.1 概况 (7)2.2 古镇开发现状分析 (8)2.2.1人口构成 (8)2.2.2 用地状况 (8)古镇总平面图 (9)2.2.4设施现状 (9)2.2.5建筑现状 (10)2.2.6保护现状 (10)2.3 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调查分析 (11)2.3.1居民的参与情况分析 (11)2.3.4 对建设靖港古镇的建议 (16)3. 1 发展模式 (17)3.2 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的思路 (18)3.2.1在投资方面,应该采用政府投资,内外引资,三者合股投资的股份制形式 (18)3.2.2 在管理方面,政府主导,投资商和居民共同参与管理,政府充当协调中间方的作用 (19)3.2.3在利益分配方面,按股份分配资金和红利,对于居民采取把劳分配的方式,并且注重社区居民保障和福利措施 (20)4 社区参与旅游的保障措施 (21)4.1 政府引导,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 (21)4.2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招商引资 (22)4.3吸引和留住本地人才,积极培训本地居民。
(22)4.4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吸引居民参与旅游项目。
(23)4.5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认同感,防止本地文化的弱化 (23)5 结论 (24)靖港古镇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参与度的调查 (25)参考文献 (26)摘要近年来“社区旅游”被引入旅游行业,并且受到广泛的推崇,国内掀起了一阵发展“社区旅游”的热潮。
农工开物园

靖港农耕开物园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靖港古镇地处湘江西岸,东望铜官,距省会长沙25公里,距县城10公里。
沩水自西向东绕镇如带,雷锋大道和靖格公路贯穿其境,水路交通发达,古镇人口0.4万,核心区面积37.63公顷。
靖港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并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美称。
靖港古镇历史悠久,生态怡人,已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定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靖港古镇的整体保护性开发已全面启动,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旅游项目,将于2009年5月1日迎接八方来宾。
靖港镇粮食业起源于同治六年(1867年),境内设有碓坊,以人工和畜力加工稻谷。
民国14年(1925年),淅帮商人合资开办兴记米厂,始用机械加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更名启新米厂,同年,湖南省农业厅在靖港建湘建米厂,以砻谷机、碾米机、柴油机配套加工大米,班产10吨,该厂于1954年交望城县粮食局,改称国营望城县大米厂,即靖港米厂的前身。
随后,国家又投资扩大加工能力,并配套建成了2.5万吨仓容,成为了集粮食仓储、大米加工、油料加工、饲料加工、白酒酿制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
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旗下的望城粮食收储基地位于靖港古镇旅游的入口处,紧邻文化广场和停车场,是游客出入古镇的必经之地,在此开展旅游项目可谓“天时地利”。
金霞公司站在农业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靖港古镇开发为契机,依托粮食收储基地,因地制宜、乘势而上,适时开发“农耕开物园”旅游项目,这无论是对于金霞公司还是靖港旅游经济,都是一个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该项目的开展,既有利于延长金霞公司的产业价值链,开辟金霞公司生态旅游的经营路子,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靖港的经济结构调整,丰富和延伸古镇旅游产品,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联动,推进当地农业旅游的产品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镇域概况一、地理区位及规划背景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千年古镇,位于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的大众垸中心腹地。
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文明新镇。
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的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二、历史沿革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
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
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
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
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
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
靖港古镇分析

景观要素
街巷的景观
(1)自然景观要素 古镇选址与建设必然倾向自然条件优 越的场所,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因素 对街巷空间形态和景观的构成都有显著影 响。居民在长期的建设中,通过对山水环境 进行加工整合,将可利用的自然要素纳入街 巷空间,既调节了微气候,又丰富了景观。 湘江、沩水构建起靖港古镇的基本自然格 局。 (2)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主要是街巷中传统文化的物 质载体,尤其是能反映地域传统的物质要 素,大到店面、牌坊,小到建筑构件、石刻, 都能使人浸润在文化的氛围中。
建筑
街巷构 成要素
建筑和街巷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是形成街巷空间 的决定性 因素。没有两侧建筑的围台,也难称其为街道。从物质层面讲,街道空 间应该是有界的, 建筑便是其主要边界。因此,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形态起着重 要的作用。 靖港古镇建筑 具有“亦商亦居”的功能,这决定了古镇上建筑功能的复合性。 建筑型制基本统一:临 街建筑与街道相邻的空间为敞口厅,大多数屋主将其作为 店铺展开经营活动,中部是作 坊或者卧室,厢房后布置厨房。一些房屋带有后院。
建筑 分析
空间特征 建筑平面、灰空间
营建特色 木构、砖砌、 亮瓦、门窗
建筑平面
空间 特征
大多数街屋的沿街立面通常只有一个开 间,宽度在3-4.5m左右,纵深往往多达 三、 四进,开间与进深的比例一般在1:5到1:7 之间,少数建筑甚至更狭长。 古镇街道的商业价值和土地利用方式决 定了建筑纵向发展的趋势。建筑的排列见缝 插针,充分利用空间,呈现出小面阔、大进 深的平面形式。 小开间的街屋使得街道上不同的店铺显 得很多,街道气氛较热闹。 建筑的主入口都设在街道上,辅助性入 口设在背街的一侧,顾客通过街道进入店或 在街道上进行交易,货物则从背街或巷道一 侧的入口进入建筑。
靖港古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策划提纲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可持续发展模式策划纲要第一部分靖港策划依据一、项目策划依据二、项目参考规划依据第二部分规划定位策划1、从本体来定位2、从民生来定位3、从客户来定位4、结论第三部分品牌定位策划1、从自身资源定位2、从外部需求定位3、从可持续发展定位4、从原住民自身定位5、从发展形态定位6、从品牌核心定位7、品牌个性定位第四部分旅游品牌塑造一、古镇旅游资源整合1、什么是古镇旅游资源古镇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古镇类历史文化遗产。
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有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传统民俗风情等,包括建筑、节庆、活动、服饰、饮食、歌舞,甚至包括周边地理环境等。
2、什么样的古镇资源适合旅游开发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其开发的价值,能产生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就古镇类的资源来说,其必须要具有如下条件为开发前提:A、相对完整而古老的建筑B、古朴而协调的自然文人环境C、历史文化遗迹和深厚的人文内涵D、与古镇环境相适应的居民生活状态、民俗民风等二、古镇旅游景区形象及品牌的建设1、什么是景区形象及品牌景区形象是景区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景区状况的综合反映。
景区的品牌(Brand)是一种名称、标志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该景区的资源、专长服务或其他特点,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其他旅游企业的服务和特点区别开来。
2、如何树立古镇类旅游景区形象及品牌由于景区形象及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而又形象模糊的东西,那其形象和品牌的树立就不能只从某一方面来执行。
景区的形象分类根据不同的方向和方式有不同的树立方式,形象的树立的最后结果不仅是对景区市场的推广销售取到关键作用,同时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品牌建立。
树立古镇类景区的形象及品牌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A、古镇类景区的实体表现形式既然是古镇类景区,那么它的实体表现形式首当其冲的就是它的古建筑。
古建筑的风格、年代、完整性、目前实用性及观赏性等等B、古镇类景区资源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民俗、民风、节庆、着装等,同时也有给予客人的参与性及感知性等C、古镇类景区企业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名称、商标、广告、典礼仪式、公开活动等等看得见、听得到的部分。
长沙靖港古镇文化要素挖掘与价值评价1

长沙市靖港古镇文化要素挖掘与价值评价(付蒸林波易康健宋金玉方默勤)摘要:古村古镇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综合体,不仅蕴含着充满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承载着一方地域的乡风民俗、宗教信仰、节庆礼仪、民间艺术等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2008年9月,靖港古镇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湖南继龙山里耶镇、湘西芙蓉镇之后,第三个被列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法,来分析靖港古镇的传统文化要素,做出靖港古镇文化旅游的价值评估,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旨在继承和发掘靖港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整合特色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把古镇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靖港古镇;文化要素;价值评价Abstract:The ancient village town as an organic synthesis of material culture and non-material culture, not only contains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full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ateri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bearing the weight of the raising of a regional folk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festivals, etiquette, folk art and other variety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hailed as a "living fossi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eptember 2008, jinggang town by the national housing and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named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own", is the longshan of hunan town, west hunan furong town, the third was placed on the famous town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This project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jinggang tow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o make jing gang town of cultural tourism value evalu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nherit and promote jinggang tow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play to comprehensive benefits, the ancient town into a world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Keywords: The jinggang town; Cultural elements; Value evaluation一、绪论1.研究对象1.1.1研究背景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大批古村镇的申遗成功与旅游开发的兴起,古镇的建筑、环境与民风民俗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倡议,保护古镇遗产与合理开发古镇的资源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第一章镇域概况一、地理区位及规划背景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千年古镇,位于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的大众垸中心腹地。
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文明新镇。
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的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二、历史沿革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
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
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它工商业。
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
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
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当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
辖金星村、农溪村、福塘村、前榜村、复胜村、石毫村、新峰村和芦江社区七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四、人口概况到底,镇域总人口335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654人,非农业人口2916人。
镇区内望城六中有寄宿学生约2300人。
现状城市化水平为11.5%。
五、自然条件该镇位于湘江下游,属于河流下游冲击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光照充分,适宜农作物种植。
湘江、老沩水(哑河)流经本镇,为该镇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水源和农业灌溉用水。
土地以耕种为主,其次为水域、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业用地较少。
六、社会经济情况镇级社会总产值达到3.3个亿,其中工业总产值2.01亿,农业总产值1.095亿,人均收入达到3161元。
我镇拥有规模工业2个,其它主要为建筑和粮食加工。
七、市政基础设施情况1、道路交通:道路系统较为完善。
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的南北主轴高乔大道(路宽12米,境内长度 5.3公里),已经硬化了的东西主轴线靖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7.4公里),中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3.7公里)与高乔大道相连,还有即将拉通的玉新公路(玉泉山至高乔大道),整个镇域村村通道路。
另外,处于湘江西岸与老沩水交界处,有一定的航运基础,有利于开展综合交通。
镇区有主要道路高乔大道(红线宽68米,长 1.8公里)和靖格线(红线宽40米,长1.5公里),居民建筑沿街建设,形成不规范的镇区现状。
2、电力电讯:靖港总变电站,电压等级380-220V,高低压线路架设分布较均衡,镇域内10KV配电线路2条,35KV配电线路1条,110KV输线路1条,220KV输电线路和500KV超高线路各1条(路经),至全镇有配电变压器85台,总容量为9735KVA。
镇内有电信交换局1个,移动发射塔2个,电信发射塔2个,移动分公司一个,至全镇有移动电话2935台,移动通信覆盖率在95%以上,程控电话普及率85%,有线电视普及率85%。
3、水利设施:当前镇上主要防洪大堤已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基本能够避免遭遇大规模的洪水灾害。
可是,该镇的排涝设备过于陈旧,加上部分渠道设计不合理,淤塞较为严重,造成局部地区涝渍现象严重。
八、资源情况1、土地资源靖港镇现状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用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
全镇耕地面积2479.2公顷,耕地以种植水稻的灌溉水田为主,园地面积25.6公顷,林地面积30.0公顷,渔业养殖基地65.3公顷,该镇主要作为高产优质水稻产区,大部分为基本农田。
2、水资源镇域内水域主要为镇鱼塘面积约65.3公顷,东面临湘江与沩水。
镇域地下水丰富,村镇饮用水基本采用地下水,采用比例约为78%.3、旅游资源靖港是湖南历史上有名的古镇,同时还是我省和长沙市著名的文史景观旅游胜地,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市十大经典景区(点)进行开发,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名镇,老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镇数里的团头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
现古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且有远近闻名的“杨泗塔”、“观音阁”、“紫云宫”等。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省会长沙的区位关系,突出历史文化特点来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中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5、《城市规划设计手册》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7、由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镇区1:1000地形图8、《湖南省建制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望城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2010、靖港镇现场踏勘与收集的镇、村基础资料二、规划目标1、总目标: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素质,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综合效益。
本次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期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增强城镇的吸纳、承载、辐射功能。
强化区域中心集镇的地位,合理布局城镇,提高运营效能,将靖港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农贸生态旅游型城镇。
2、具体目标:①适应二十一世纪初城镇发展需要,合理估测城镇规模,确定集镇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并为城镇再发展提供储备用地。
②合理分布城镇产业与人口,建立城乡一体化多层次的村镇布局结构。
③建立健全城镇内外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效能。
④调整城镇用地功能布局,改进环境质量。
⑤充实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发展古镇旅游产业提供空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优美的城镇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规划科学合理性,兼顾小城镇规划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并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
2、重视规划的实施过程,由近及远,近远结合,提高城镇结构的适应性。
3、适应新的土地利用开发政策,合理用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4、改进投资环境,增强城镇招商、引资和辐射的能力。
四、规划年限近期建设规划: -远期规划: -2020年远景设想:2020以后五、规划范围1、镇域规划范围:靖港镇整个行政管辖范围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镇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
2、中心镇区规划范围:指镇区总体规划中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及城镇人口统计和建设用地平衡范围。
北至黑瓦屋,南至白超湾,西至青峰山,东至张家山,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0公顷以内。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经济总量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发展潜力非常大镇级社会总产值达到3.3个亿,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2150万元,牧业总产值2950.87万元,渔业总产值1449.24万元,建筑业总产值7094.88万元,运输业总产值3306.28万元,餐饮业总产值1927.56万元,服务业总产值825.94万元,其它592.25万元。
产业以农业和建筑业为主,工业企业产值相对比例较少,各项产业特别是高效都市型农业及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2、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但基础相对较薄弱靖港当前产业以农业为主,是望城县的高产优质水稻种植区和渔业养殖的主要地区,在发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的同时,发展了少量的蔬菜和花卉苗木的种植,并逐步投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
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重点建设“百里水产走廊”,形成了以靖港为主的闸蟹养殖区。
但靖港的产业发展受到基础设施的制约,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健全,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开发潜力巨大靖港古镇系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蕴藏着巨大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相关政府部门对靖港古镇的旅游开发非常重视并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这样为靖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产业发展战略⑴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靖港古镇古建筑格局基本保持完好,故建筑保存率达33%,为开发建设一个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江南水乡古镇具备物质基础条件,加上与省城长沙特殊的区位优势,结合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调整、充实、提高原有项目,完成古镇内各景点建设,使区内旅游设施完备、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完整的旅游度假产业体系,从而带动整个靖港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