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一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一(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曹操诗歌可以分为哪几类?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什么?3、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4、诗歌被称为“汉末实录”的诗人是谁?5、宋熬器之《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其中的“魏武帝”指的是谁?这句话揭示了这位诗人诗歌的什么风格?6、曹操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7、曹丕的诗歌主要分为哪几类?8、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什么?9、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0、曹植创作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11、曹植后期的诗歌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几类?12、曹植诗歌艺术特色是什么?13、“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是哪位评论家对曹植的评价?这句话揭示了曹植诗歌的什么艺术特色?14、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转变的诗人是谁?15、“陈思”指的是谁?为何叫“陈思”?16、“才高八斗”是如何来的?17、曹植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是什么?18、建安“七子”的称呼源自哪本书?分别指哪七位作家?19、“七子之冠冕”是哪位评论家对哪位诗人的评价?20、王粲诗歌的代表作是什么?21、建安诗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诗人是谁?她的代表作是什么?2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3、“建安风骨”的内涵是什么?24、“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25、阮籍的诗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26、“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是哪位评论家对哪位作家的评论?这两句话揭示了这位作家诗歌的什么风格?2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哪位诗人理想人格的写照?28、掌握诗歌:曹操《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七哀》;王粲《七哀诗》;阮籍《咏怀诗》其一;嵇康《赠秀才入军》第十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文学思考题、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十五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随之消歇。
《汉书?艺文志》载秦有杂赋九篇,歌诗八篇,儒家羊子、名家黄公若干篇。
但或毁于嬴政焚书坑儒,或尽于项羽咸阳之火,皆不传于后世。
今所得者,唯秦世君臣诏令奏议之文与称颂功德的刻石之文。
故《文心雕龙?诠释》云“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不独是秦的文学特征,也是秦的政治特征。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诗: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三、两汉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四、两汉诸子散文:政论散文学术散文两汉社会概况(政治思想):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1)汉初思想: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
(萧规曹随) 2、思想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思想的统一文学基本态势: 1 巨丽之美 2 进取精神 3 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4 从浪漫到现实5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比方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 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为五经作传,称为“今文经学”) 以汉以前的文字(古籀zhòu文,即大篆)为五经写的传,称为“古文经学”。
22、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一、汉赋的渊源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3)汉赋继承了《诗经》(远源)到《楚辞》(近源)的颂美讽谏精神 (散体大赋);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广西师大古代文学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这个答案的号码前边打“√”)1.“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属于:①《易经》中的卦、爻辞;②《诗经》;③甲骨卜辞;④商代的彝器铭文2.被鲁迅称为“古之巫书”的是①《尚书》②《山海经》③《列子》④《淮南子》3.《诗经》中的诗①主要是各地的民歌,部分为公卿列士所作②主要是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所作③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为乐师所作④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4.《战国策》①分国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②经刘向整理汇编,按十二国顺序,分列为三十三篇③分国记载鲁、齐、晋、郑、秦、楚、吴、越八国的史事④按鲁国十二公顺序分年记事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①《荀子·劝学》②《孟子·滕文公上》③《庄子·养生主》④《庄子·逍遥游》6、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作家有①贾谊②王符③仲长统④崔寔。
7.关于《离骚》的题义①司马迁释为“别愁”,班固释为“离忧”,王逸解为“遭忧”;②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③司马迁释为“劳商”,班固释为“别愁”,王逸解为“遭忧”;④司马迁释为“遭忧”,班固释为“劳商”,王逸解为“离忧”。
8.秦统一后的文学主要是①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②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③临潼兵马俑等造型艺术和阿房宫等建筑艺术;④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陈政事疏》。
9.汉赋四大家是指①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②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③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张衡;④贾谊、枚乘、东方朔、司马相如。
10、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①班固的《咏史》②张衡的《同声歌》③蔡邕的《翠鸟》④辛延年的《羽林郎》。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
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

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2、汉赋四大家3、纪传体4、《史记》的互见法5、《汉书》6、《古诗十九首》7、建安七子8、建安风骨9、左思风力10、潘陆11、玄言诗12、颜谢13、田园诗14、《文心雕龙》15、《水经注》16、《诗品》17、徐庾体18、《玉台新咏》19、永明体20、《世说新语》21、宫体诗22、骈文23、志怪小说24、志人小说二、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
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
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12、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13、以江淹《别赋》为例具体分析骈赋的形式特点。
14、简析《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15、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举例论述题1、举例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2、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3、举例论述《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在反抗封建礼教时的异同之处。
4、试比较三曹诗歌创作的不同。
5、举例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6、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7、南朝民歌语言运用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之。
8、举例论述谢眺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9、举例论述《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四、作品《项羽本纪》《上邪》《孔雀东南飞》《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归去来兮辞》《蒿里行》《短歌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郁郁涧底松》《少无适俗韵》《结庐在人境》《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精卫衔微木》《登池上楼》《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敕勒歌》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又称大赋、汉大赋、散体大赋。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3.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
28.《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
29.枚乘的赋以《七发》最为着名。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思考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思考题复习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练习题1.、试述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战乱和分裂(长期频繁悲剧性情感基调以悲为美)(2)饥馑、疾疫夺去无数人性命(3)文人命运,文人卷入政治斗争(魏晋名士少有全者)(4)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游仙诗的流行感伤的生命意识笼罩着整个时代。
影响:(1)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性觉醒,开始追求诗文艺术形式美,而不强调“寓教训”。
(2)文学从广义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其独立地位确立。
(3)对文学各种体裁有比较明确细致的区分,对各类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比较明确的区别;(4)对文学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⑴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曹植《送应氏》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五言)⑵表现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白马篇》《薤露行》《杂诗》(其五、六)刘桢《赠从弟》⑶强烈的生命忧患和悲剧色彩曹操《短歌行》《龟虽寿》徐干《室思诗》阮瑀《七哀诗》曹植《赠白马王彪》《赠徐干》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⑷鲜明的个性特征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3、建安风骨的内涵是什么?试加以阐述。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内涵。
4、试述建安诗歌的艺术成就。
⑴五言诗繁荣并走向成熟——“五言腾踊”曹植大力写作五言诗,存诗90多首,其中60多首是五言诗。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一、文学常识题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N词解释:班马、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班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历史名著,又是杰出的散文作品。
他们两人既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故常并称。
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至魏文帝黄初时期,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等诗人为代家所写的优秀诗歌,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
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劲遒健,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二、佳句赏析《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作者在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的境与意会的无限情趣。
一个“见”字将南山胜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传情的表达出来,“见”用神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描写春天的景色,对仗工稳,生动笔调写出了生机春天,选取最代表春天景物,是其具有永久魅力的重要原因。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三、问答题1.汉乐府中主要作品的把握与分析。
(《上邪》、《江南》)2.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举例予以分析。
3.赏析陶渊明《饮洒》(其五),并回答:为什么说“心远”是这首诗的纲领?“心远”即“心志高远”,思想远离尘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双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二.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前239年左右。
在砸去败家学说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为十二纪(5),八览(8),六论(6)和序文。
《吕氏春秋》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包括诸多短小精炼,文风平实畅达,是十分优秀的散文。
如《重己》。
另一个突出的文学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四.论述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答案: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是善于用比喻。
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文中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2.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答案:思想内容:《过秦论》(上)重点分析了秦朝从兴盛迅速转为衰败进而灭亡的原因,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 分) 既然自己已经认识到心神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还独自惆怅悲伤呢?(1、5 分)趁着迷途不远,感觉现在辞官归田是正确的,而以往所为皆不对。(1、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带来了重要影响? 1、(1)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他本人的转益多师,为他写作《史记》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 (1、5 分)(2)司马迁三次漫游,搜集历史材料,对历史获得了亲切的感性认识;(1、5 分)(3)公元前 98 年,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他说情而遭受宫刑。此后忍辱负重,继 续写作。李陵事件(李陵之祸),促使与司马迁修史观念发生转变:从立言不朽转向了发愤 著书。(
5、骈文 骈文: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1 分)起源于汉魏。以偶句为主, 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1 分)迨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1 分 一、翻译,并指出出处(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第三章 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二、名词解释: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本纪、世家、列传、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带来了重要影响? 2、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实践其写作目的的? 3、《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有哪些? 4、《史记》的地位何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6、《史记》的风格特征? 7、《汉书》的体例、地位如何? 四、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技巧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东门行》、《焦仲卿妻》, 熟读《孤儿行》、《上山采靡芜》、《羽林郎》。 二、名词解释: 乐府、《乐府诗集》 三、简答题 1、太乐与乐府两个音乐机构的区别? 2、简谈乐府机构在西汉的兴衰情况。 3、《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哪几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哪几类中? 4、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对两汉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结合作品谈谈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4、曹植前后期代表作是什么?分别体现出什么特点?
4、曹植前期代表作是《白马篇》,诗中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上是作 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2 分)后期代表 作是《赠白马王彪》,此诗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已消散, 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 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悲凉沉郁,鲜明感人。(3 分)
2、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2、杜甫这句话,是就庾信的生平经历与他所取得的诗歌成就的关系作出的 客观准确的评价。(1 分)
庾信一生,以 42 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分前后两期。前期为
梁宫廷文学侍臣,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 其早期对诗歌形式的探索为后期成就打下基础;后期滞留北方,屈仕敌国 , 感伤时变,常有乡关之思。他秉持前期艺术修养,接受了北朝文学浑灏劲健 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答 出这一要点,5 分;结合庾信晚年诗歌作品进行论述,5 分)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玄学 二、简答题 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主题有哪些?与时代背景有何关系? 2、文学自觉的标志什么? 3、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哪些代表性的文学批评著作?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哪几方面? 5、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主要特征? 6、简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1 分)亲身经历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 负,(1 分)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 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1 分)
4、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陆机、潘岳是两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 (2 分)繁缛,是太康诗风的特征。
记
》。
10、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 志怪小说和 ___ 志人小说_________ 两大类。
11、相去日以远, 衣带日以缓
。
1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3、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淮南子》
《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1
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二、了解贾谊赋、枚乘、汉武帝、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刘向、刘歆、班彪、班 固、张衡、蔡邕的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 四、简答题 一、《七发》的艺术成就? 二、《子虚赋》与《上林赋》在的艺术成就? 三、扬雄赋的特点? 四、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5、大、小谢山水诗有什么异同? 同:在诗歌结构上,小谢诗承大谢,结构皆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都善于熔裁警句。(2 分) 区别: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2、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 谢诗的繁富典重之风;3、相比而言,小谢诗歌语言音律更协调、流畅自然。(
6、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有几类,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 6、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可分 5 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 分)其 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等;咏怀诗有《饮酒》、《拟古》、《杂诗》等;咏史诗有 《读三海经》、《咏荆轲》等;行役诗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有《答庞参军 等》。(3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燕歌行》、 《白马篇》、《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明月照高楼》、《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赠从 第》、《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熟读《名都篇》、《美女篇》、《悲愤诗》、《咏怀·驾言发魏都》 二、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三、简答 1、简谈曹丕的文学成就。 2、曹植前后期代表作是什么?分别体现出什么特点? 3、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写了什么典型情节,这样写有何作用? 4、简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正始诗歌的时代特征主要有哪些?为什么? 6、阮籍《咏怀》82 首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 1、结合作品,谈谈曹操的诗歌成就。 2、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钟嵘《诗品》评曹植作品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 被文质”的理解。
古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25 空,每空 1 分,共 25 分)
1、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散文著作是《
吕氏春秋
书内容驳杂,所以后世把它列为“ 杂家
”。
2、西汉赋作中,董仲舒的《 士不遇赋
》、司马迁的《
遇赋
》,都是以“不遇”为主题。
》。此 悲士不
3、《 史记 》所 记载 的历 史, 上起 时代,长达三千年左右。
第五章 东汉文人诗 一、背诵《四愁诗》、*《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熟读《庭中有奇树》、 《客从远方来》、《今日良宴会》、《回车驾言迈》 二、了解班固、张衡、秦嘉、郦炎、赵壹、蔡邕的诗歌代表作品。 二、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 1、简谈班固的诗歌贡献。 2、张衡的诗歌贡献。 四、论述题 结合作品,谈谈《古诗十九首》内容与艺术特点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背诵:《赴洛道中作》、《咏史》(“郁郁涧底松”)、《扶风歌》 二、名词解释 太康诗风、游仙诗、玄言诗 三、简答题 1、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体现在哪几方面? 2、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3、左思《咏史》诗文学史意义 4、兰亭诗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 陶渊明 一、背诵:《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归去来兮辞》 二、了解陶渊明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情况 三、简答题 1、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有几类,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 2、简谈《归去来兮辞》的文学史意义。 3、简谈《桃花源记》的社会理想。 四、论述题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2、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2、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在于:(1)是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程碑;(1、 5 分)(2)是我国今存的第一篇骈赋;(1、5 分)(3)是第一篇田园赋,为后世文学表现田 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
3、《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3、《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如下不同特点:(1)笔法精密,史实记载更详尽严 谨;(1、5 分)(2)内容丰富,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1、5 分)(3)评述人 物重点在忠君保皇,而《史记》重豪侠尚义;(1 分)(4)注重交代事件的始末、 在篇末缀以轶闻佚事,往往意味深长。(1 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出自贾谊《过秦论》。(1 分)
然而秦凭借小小的土地就获得帝王的权势,排列雍州以外的八州,使原与秦地位相同的诸侯 来朝见。(1 分)……一个普通人造反就使秦朝的宗庙毁坏,秦二世和子婴都被人所杀,为 什么呢?(1 分)就在于秦统一天下后不施行仁义,不知夺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不同。(1 分
传说中的黄帝
,下至西汉 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