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岩石力学-3结构面 岩体的力学特性
岩石力学课件---3.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3-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结构面的状态
结构面的产状、形态(粗糙起伏)、延展尺度、密集程度 以及胶结与充填情况等是影响岩体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1、结构面产状:
指结构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对岩体是否沿某一结构面 滑移起控制作用。
2、结构面形态:
粗糙,起伏;起伏度包括起伏波的幅度和长度。 -决定结构 面抗滑力的大小,当结构面的起伏程度大,粗糙度高时,其抗 滑力就大。
§3-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结构面的状态
3、结构面的延展尺度:
在工程岩体范围力,延展度大的结构面控制着岩体的强度。 结构面延展情况不同,其力学效应也不同。 按考察范围力结构面的贯通情况,将结构面分为:非贯通 性结构面、半贯通性结构面和贯通性结构面。
§3-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结构面的状态
§3-1 结构面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结构面的状态
4、结构面的密集程度:
(1)岩体裂隙度K 该取样线上的裂隙度K为各组节 理的裂隙度Ki之和。即:
K K a K b K n
K越大,结构面越密集。不同测线上的K值差别越大,岩体各向异性越 明显。 按K的大小,可将节理分成:疏节理(K=0~1 m-1);密节理(K=1~ 10 m-1);非常密集节理(K=10~100 m-1);压碎或糜棱化带 (K=100~1000 m-1);
4、结构面的密集程度:
(2)切割度Xe——指岩体某个断面被节理分割的程度。 岩体按切割度分类: Xe=0.1~0.2 完整岩体; Xe=0.2~0.4弱节理化岩体; Xe=0.4~0.6中等节理化岩体; Xe=0.6~0.8强节理化岩体; Xe=0.8~1.0完全节理化岩体; 岩体被某组结构面切割的程度Xr为:
第五讲 岩体的力学特性

(3-16)
• 岩芯钻取与RQD值的计算实例
学生课堂计算:答案?
3.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法):由南非科学和工业研究 委员会(CSIR)提出,RMR分类法包括:岩块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五个指标组成,见表3-6。 (对照表3-6具体讲解) – 通过表3-6得到基本得分值。 – (由于岩体节理对岩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后来对表3-6 进行了修正。即先根据表3-8中的节理产状得到对隧道 开挖的影响程度。 – 再根据影响程度参照表3-7给出修正评分值。 – 将表3-7中的修正评分值与表3-6的基本得分值相加,得 到修正后的得分值。 – 最后,根据修正后的得分值从表3-9中得到岩体的类级。 需要指出的是: 1.从顺序上,表3-7应该编排在表3-8的后面,便于教学。 2.在表3-8中,是专门针对隧道工程而言的;而对于表3-7 中涉及的地基和边坡问题,本书则没有介绍节理产状的影 响程度。
岩体的特征: 结构面和结 构体
3.1.1 结构面的类型
1.结构面的成因和类型 (1)原生结构面: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 与岩体成因密切相关,分为以下三类:
岩浆结构面:岩浆侵入和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层分界面; 变质结构面:在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的结构面。
σn
ξ δ max δn
• 法向变形刚度(Kn):结构面法向变形的能 力,反映结构面产生单位法向变形的法向应 力梯度,见图3-10所示 。
K n 0 max n K n K n0 K n 0 max
2
(3-8)
Bandis等人(1984)通过大量的实验也给出了:法向 应力和法向变形之间的关系式如下(为双曲线型关系 式):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图4-5 节理面的起伏度与粗糙度
A↑和 ↓的节理表面起伏越急峻。
整理ppt
返回
第二节 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法向
切向 一、节理的法向变形 (一)节理弹性变形(齿状接触)
022m d n2(1 hE 2)
按弹性力学
式中:d-为块体的边长; n-为接触面的个数;
Boussinesq公式 计算齿状节理接 触面弹性变形引
A( V )t VmcV
-原位应力 V Vmc A,t-回归参数
整理ppt
(3)状态方程的 几何表示
A(Vm c VV)t
当t=t A=1时,有
V VmcV MC
整理ppt
最大闭 合V mc
(4)试验方法(VmC的确定) a.无节理 c.配称接触
步骤:
(1)备制试件;
(2)作σ-ε曲线(a);
JRC arctan(n)b lg(JCSn)
JRC为节理粗糙系数 JCS为节理壁抗压强度
整理ppt
3、转动摩擦
(1)基本假设
在张开节理中,经常有块状充填物,或 节理切割成碎块。当剪切时,可使充填物或 碎块发生转动。设转动的碎块为平行六面体, 其模型见图4-15。假设模型受法向力N;剪切 力T。
(2)稳定性分析
4、滚动摩擦
当碎块的翻倒角 减少时,其内摩擦角也将 减小。当碎块剖面为n个边的规则多角形时, 其翻倒角为:
1800
n
当碎块的边数不断增加,则碎块趋向球, 0
对于一个完全圆球质点,其抗翻倒阻力就是 它的滚动摩力,其摩擦系数为
fR
T N
tanR
钢圆柱滚动其摩擦系数为 fR [0 .00,0 .0 40 ]返2回
1 3 m 2 C in f 3 1 f 2 f
岩体力学第二章 岩块、结构面及岩体的地质特征

第二章 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二、岩块的结构、构造特征
胶结方式:是指胶结物与碎屑颗粒之间的联结 方式,胶结方式主要有: 基底式胶结-在岩石中胶结物的数量多,颗粒 与颗粒之间互不接触,颗粒散布在胶结物之中。 孔隙式胶结-当胶结物不多时,碎屑颗粒相互 接触,胶结物充填在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不多,只在颗粒之间的接 触处才有,颗粒之间的孔隙仍是空洞。
2 断续充填(不连续,厚度小于h).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充 填物性质、壁岩性质及结构面的形态有关。 3 连续充填(连续,厚度大于h)结构面力学性质取决充填物性质。 4 厚层充填(充填物厚度远大于h)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很差,主
要取决于充填物性质,岩体往往易于沿这种结构面滑移而失稳。
五 密度
•结构面的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 •1、线密度(Kd)是指结构面法线方向单位测线长 度上交切结构面的条数(条/m)。 •2、间距(d)则是指同一组结构面法线方向上两相 邻结构面的平均距离。 Kd与d互为倒数关系 •如果测线是水平布置的,且与结构面法线的夹角 为α ,结构面的倾角为β 时:
RQD 100e
0.1kd
(0.1k d 1)
岩体质量指标RQD: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
长度之和与钻孔总进尺的百分比。
长度大于 cm的岩心长度之和 10 RQD 100% 钻孔总进尺
第二章 岩块、结构面和岩体的地质特征
六 张开度
结构面的张开度是指结构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 结构面两壁面一般不是紧密接触,这就使结构面实际接触 面积减少,导致结构面粘聚力降低和渗透性增大。
Ⅲ级 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延伸较好 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控制工程岩体稳定
岩石力学之 岩体结构与岩体力学性质

第三章 岩体结构与岩体力学性质第一节 概述成岩之初岩体是连续的,以后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岩体中形成各种地质界面,因此被各种结构面切割是岩体的主要特征。
岩石是构成岩体的物质,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被结构面包围的岩块)两个基本单元组成。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取决于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力学性质,从总体上说,岩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岩体是预应力体,在进行开挖工程前,岩体中已存在初始应力场。
开挖岩体形成的应力集中势必迭加到初始应力场上。
(2)、岩体是一种含有多种介质的裂体。
有两个极端情况,一种是弱面极少或几乎没有的整体性质,可视为连续介质。
另一种是弱面充分发育的松散体,在这两种情况之间有松散体—弱面体—连续体的一个系列。
将这由连续到不连续的系列划分为几种力学介质,如连续介质、块体介质、松散介质等。
岩体中的结构面:断层、节理、裂隙、片理等不连续面; 假整合、不整合、充填物等物质分界面。
结构面有厚度、有充填物、结构面是弱面 岩体被结构面切割成岩块岩体破坏可沿结构面发生成追踪开裂 结构体和结构面是构成岩体结构的要素概念:岩体结构——不同类型的岩体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的排列、组合形式,称为岩体结构。
基本的岩体结构单元有两类四种岩体力学性质取决于岩体大小尺度和赋存条件(地质环境)。
影响因素有结构体力学性质、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实际是结构形式)、地质环境(尤其是水和地应力)。
当岩体强度很高时,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控制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反之则岩块的力学性质控制了结构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主要体现在:爬坡角、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 地壳中的岩体本身是受载体,周围岩体施于它的应力是地应力。
围压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有: 1、围压越大,承载能力或者强度越大; 2、低围压下呈脆性,高围压下呈塑性; 3、围压越大波传播的衰减越小。
岩体结构单元 结构面结构体坚硬结构面(干净的) 软弱结构面(夹泥的、夹层) 块状结构体板状结构体(长厚比大于15)地下水对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研究岩体力学性质要从岩性、结构面、岩体结构型式、应力环境和地下水几个方面参考。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资料岩石力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岩石材料的特殊性: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内部产生了很大的压应力,具有各种规模的不连续面和孔洞,而且还可能含有液相和气相,岩石远不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弹性连续体。
2.岩石与岩体的区别:(1)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他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2)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他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如不整合褶皱断层层理节理劈理等不连续面。
重要区别就是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面。
起决定作用的是岩体强度,而不是岩石强度。
3.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即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与不连续面。
被结构面分割而形成的岩块,四周均被结构面所包围,这种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切割而形成的单元体称为结构体。
第二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1.名词解释:孔隙比:孔隙的体积(Vv)与岩石固体的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是指岩石试样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吸水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之比的百分率。
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孔隙数量多少盒细微裂隙的连通情况。
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力,完全丧失强度时的松散物质的性质。
扩容:岩石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当外力继续增加时,岩石试件的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度增加的现象。
蠕变:应力恒定,变形随时间发展。
松弛:应变恒定,应力随时间减少。
弹性后效:在卸载过程中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长期强度:当岩石承受超过某一临界应力时,其蠕变向不稳定蠕变发展,当小于该临界值时,其蠕变向稳定蠕变发展,称该临界值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2.岩石反复冻融后强度下降的原因:①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涨缩不均而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②当温度减低到0℃以下时岩石孔隙中的水将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岩石力学岩体的力学性质

当: n
n
45
j
2
n 1
2
c
2C cos 1 sin
c
2C j cos j 1 sin j
2C j cos j 1 sin j
c
2C cos 1 sin
当岩体中存在多组结构面时,岩体强度为各单组结构面强
度的叠加,当结构面分布均匀,强度大体相等,此时岩体强
度表现为各向同性,但整体强度大大降低。
d
v
2 p
2vs2
2
v
2 p
vs2
Ed 岩体动弹性模量,d 岩体动泊松比 岩体密度
第六节 岩体的强度
一、岩体的结构
1、整体结构 2、层状结构 3、块状结构
①甲级块状结构(滑移式块状结构) ②乙级块状结构(砌块式块状结构) 4、碎裂结构 5、散体结构
二、岩体强度特征
岩体强度取决于结构面的强度和岩石的强度,岩体无论处 于何种应力状态,其强度受加载方向与结构面夹角的控制, 表现出岩体的各向异性。
原生结构面又细分为:
沉积结构面:沉积岩层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如层理、层 面、假整合和不整合等。 火成结构面:岩浆侵入活动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如岩浆岩的流 层、流纹、冷却收缩形成的张裂隙;火成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 变质结构面:受变质作用形成的结构面,如片理、板理等。
2、按结构面受力条件划分
①压性结构面:由压应力挤压构成,其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 ②张性结构面: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其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③扭性结构面:由纯剪或压张应力引起的剪应力所形成的结构面。 ④压扭性结构面:既有压型结构面的特征,也有扭性结构面的特征。 ⑤张扭性结构面:既有张型结构面的特征,也有扭性结构面的特征。
岩体力学岩体结构面性质

岩体力学岩体结构面性质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地壳构造中岩石体的力学性质以及其变形、破裂和破碎特性的一门学科。
岩体结构面是岩石中天然的或由于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隙或断裂面。
通过对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岩体的力学行为,对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岩体结构面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和研究:1.结构面的存在形式:岩体中的结构面有多种形式,如裂隙、节理、层理等。
裂隙是岩石中的一种空隙或线裂缝,不同类型的裂隙对岩体的力学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节理是岩层中的一种局部平行于岩层面的裂隙,节理的存在对岩石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
而层理则是沉积岩中分层承载着特定的结构面,影响岩石体的力学行为。
2.结构面的排列方式:结构面通常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包括平行、正交、斜交等。
不同排列方式下的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会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平行结构面会导致相对容易的岩层剥离,而正交结构面则会使岩体更容易发生坍塌。
3.结构面的纹理特征:结构面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纹理特征,如面状、短柱状、笔直等。
不同的纹理特征会影响结构面的强度和破裂特性。
比如,面状结构面相对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和断裂。
4.结构面的物理性质:结构面的物理性质包括强度、硬度、粗糙度等。
强度是结构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硬度则是结构面的抗切割能力。
粗糙度则是指结构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对岩体的摩擦力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5.结构面的扩展性和连通性:结构面的扩展性指的是结构面在空间上的延伸范围,连通性指的是结构面之间的连通程度。
结构面的扩展性决定了岩体的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则影响了结构面的水和气体的扩散性。
综上所述,岩体结构面性质对于岩体力学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岩体的力学行为,为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对于岩体结构面性质的研究是岩体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岩体剪切变形特征
1.3 岩体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构成岩体变形各向异性的两个基本要素 不同结构面方位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三维模型试验
1.3 岩体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构成岩体变形各向异性的两个基本要素:
物质成分和物质结构的方向性 结构面的方向性
1.3 岩体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不同结构面方位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1)当σ1与结构面垂直,岩体强度与结构面无关,为岩 石块体强度; (2)当θ=450-φ φj/2,岩 /2 岩 体将沿结构面破坏,其 强度为结构面强度; (3)当σ1与结构面平行, 结构面的抗拉强度小, 岩体将因结构面的横向扩展而破坏。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B 多结构面岩体强度
3
1
11
2016/10/21 Friday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多结构面强 度效应: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多结构面:
岩体的强度图像将为各单组结构面岩体强度 图像的叠加,如图中阴影部分。如果结构面分 布均匀、且强度 大体相同时, 则岩体表现出 各向同性的特 性,但强度却 大大削弱了。
塑性区 弹性区 塑性区 弹性区
2.3 剪切刚度
2.4 结构面剪切凸台力学模型
对于凹凸不平的结构面,可简化成下图所示的结构面剪切 凸台力学模型,其剪切结构面上有一凸台,模型上半部作用 有剪切力 S和法向力 N,模型下半部固定不动。在剪应力作用 下,模型上半部将沿凸台斜面滑动,除有切向运动外,还将 产生向上的移动.把这种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法向移动分量称 之为剪胀。在剪切变形过程中,由于剪应力与法向应力的复 合作用,可使凸台剪断或拉断,此时剪胀现象消失;当法向 应力较大或结构面 剪应力持续增加, 最终将使凸台沿 根部剪断或拉断。
1.1 法向变形曲线
1.2 Goodman法向应力与结构面闭合量间的关系式
基本关系式:
1.3 Bandis法向应力与结构面法向变形间的关系式 基本关系式:
其中:
法向刚度表 法向刚度表达式: 式 初始法向刚度与最大变形量表达式:
法向变形刚度: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1 法向变形 §2 剪切变形 §3 抗剪强度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2.4 岩体强度的估算 A.准岩体强度 B.Hoek-Brown B.Hoek Brown经验方程
2.4 岩体强度的估算 A 准岩体强度 龟裂(完整性)系数:
式中:Vml为岩体中弹性纵波传播速度 Vcl为岩块中弹性纵波传播速度
准岩体强抗压(拉)强度:
B Hoek-Brown经验方程
岩块三轴抗压强度: 岩体单轴抗压强度: 岩体单轴抗拉强度: 岩体抗剪强度:
3.3 岩体的渗流问题 A.岩体的渗透性
B 岩体的渗透率 B.
3.3 岩体的渗流问题
3.4 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其变形历史相关
3.5 充填物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3.5 充填物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1 法向变形 §2 剪切变形 §3 抗剪强度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5
2016/10/21 Friday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JRC为结构面的粗糙性系数
4
2016/10/21 Friday
3.2 Barton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公式 JRC取值:
右 图 为 Barton 和 Choubey给出的10 种典型剖面及其 JRC取值 计算公式:
JRC
3.3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
p b
JCS log n
非充填粗糙结构面
平坦或有充填物结构面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
2.2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的分区
弹性区:峰值应力上升区 剪应力峰值区: 塑性区:峰后应力降低区或恒应力区
剪应力峰值区
2.2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的分区 特别强调:
剪切变形曲线从形式上可划分成“弹性区” (即峰前应力上升区)、剪应力峰值区和“塑性 区”(即峰后应力降低区或恒应力区。但在结 区 (即峰后应力降低区或恒应力区。但在结 构面剪切过程中,由于伴随有微凸体的弹性变 形、劈裂、磨粒的产生与迁移、结构面的相对 错动等多种力学过程,因此,剪切变形一般是 不可恢复的,即便在“弹性区”,剪切变形也 不可能完全恢复。
3
2016/10/21 Friday
§2 剪切变形 因此,结构面的剪切变形与岩石 强度、结构面粗糙度(凸台角i)和 法向力密切有关。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1 法向变形 §2 剪切变形 §3 抗剪强度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抗剪强度
3.1 抗剪强度与法向力间的关系 3.2 Barton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公式 3.3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 3.4 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其变形历史相关 3.5 充填物厚度与成分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岩体峰值强度
变形模量
7
2016/10/21 Friday
1.3 岩体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三维模型试验:
1.4 特别提醒 岩体力学性质均具有方向性 工程布置中如何考虑扬长避短
第4章 岩体力学特性
§2 岩体的强度特征 2.1 概述 2.2 岩体强度的现场测定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2.4 岩体强度的估算
2016/10/21 Friday
矿业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领域 安全工程领域
硕士学位课程
课程目录:
绪 论
高等岩石力学
重庆大学 许 江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 篇 基本理论篇 第二篇 第三篇 计算机技术应用篇 第四篇 工程技术应用篇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1章 地质学基础 第2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属性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第4章 岩体力学特性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1 法向变形 §2 剪切变形 §3 抗剪强度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第3章 结构面力学特性
§1 法向变形 §2 剪切变形 §3 抗剪强度 §4 影响结构面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1
2016/10/21 Friday
§1 法向变形 1.1 法向变形曲线 1.2 Goodman 法向应力与结构 面闭合量间的关系式 1.3 Bandis法向应力与结构面法 向变形间的关系式
§2 剪切变形 2.1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 2.2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的分区 2.3 剪切刚度 2.4 结构面剪切凸台力学模型
2
2016/10/21 Friday
2.1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
2.1 结构面剪切变形曲线
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在剪切力作用下 将产生切向变形,且通常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非充填粗糙结构面:随剪切变形发生,剪切应力 相对上升较快,当达到剪应力峰值后,结构面抗 剪能力出现较大的下降 并产生不规则的峰后变 剪能力出现较大的下降,并产生不规则的峰后变 形或滞滑现象; 平坦(或有充填物)的结构面:初始阶段的剪切变形 曲线呈下凹型,随着剪切变形的持续发展,剪切 应力逐渐升高但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最终达到 恒定值,有时也出现剪切硬化。
n tan JRC lg
JCS b n
c n tan
式中:c和 分别是结构面上的粘结力和摩擦角
n 是作用在结构面上的法向应力
式中:JCS是结构面壁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b是岩石表面的基本摩擦角
12
2016/10/21 Friday
第4章 岩体力学特性
§3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3.1 岩体与土体渗流的区别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1 岩体的变形特性 §2 岩体的强度特征 §3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3.3 岩体的渗流问题 3.4 地下水渗流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3.1 岩体与土体渗流的区别 土体的渗流特点:
13
2016/10/21 Friday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C 按岩体空隙的表现形式 准孔隙结构 裂隙网络结构 孔隙-裂隙双重结构 溶隙-管道(或暗河)双重结构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D 按岩体结构面的连续性 连续介质 等效连续介质 非连续介质
3.3 岩体的渗流问题 A.岩体的渗透性 B.岩体的渗透率 C.岩体的渗透系数 D.岩体的渗透张量和渗透张量场 E.渗透系数张量和渗透系数张量场
10
2016/10/21 Friday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b 岩体强度与结构面倾角的关系
岩石块体:
结构面: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1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1
3
3
0
3
岩体强度受加载方 向与结构面夹角θ的控 制,因 此, 表现 出岩 体强度的各向异性。
2.3 结构面的强度效应 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单一结构面: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A.按岩体空隙结构分布 B.按岩体空隙形成机理 C.按岩体空隙的表现形式 D.按岩体结构面的连续性
岩体的渗流特点: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A 按岩体空隙结构分布 多孔连续介质 裂隙网络介质 狭义双重介质 广义双重介质 岩溶管道网络介质
3.2 岩体空隙的结构类型 B 按岩体空隙形成机理 原生空隙结构 次生空隙结构
3.1 抗剪强度与法向力间的关系
根据结构面剪切凸台力学模型,结构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 力间的关系曲线(其中φb为岩石平坦表面基本摩擦角, i为结 构面凸台斜坡角)为:
3.1 抗剪强度与法向力间的关系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面抗剪强度与法 向力间的关系一般也可表述为线性关系,即 可用库仑准则表述为:
3.2 Barton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公式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