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4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
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
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
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
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众乃定。
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
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
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谦之为兵部也,前后征调,皆谦独运。
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
僚吏受成,相顾骇服。
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
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
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
谦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
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
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
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
或言宠谦太过,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
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选耎:怯懦不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B.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C.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D.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国,古代国君外出时,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
【推荐】高中文言文阅读“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附答案及翻译-实用word文档 (2页)

【推荐】高中文言文阅读“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附答案及翻译-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文言文阅读“于谦,字廷益,钱塘人”附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3题10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高中语文文言文《明史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明史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巡抚河南、山西。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及驾陷土木(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
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
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
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
先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
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
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
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
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
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
2019-“明史·于谦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译文)-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明史·于谦传”阅读试题及答案(附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
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
徙附郭居民入城。
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
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
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
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
”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含解析)

(6)文言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训练一、古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①,通而无当②,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
”“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
”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
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昭侯曰:“然。
”昭侯闻堂谿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注]①卮:酒杯。
②当(dàng):底。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________(2)则人孰注浆哉孰: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3.甲文齐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注】之食。
2023年最新的《明史》的阅读答案20篇

2023年最新的《明史》的阅读答案20篇《明史·于谦传》阅读题与答案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
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
徙附郭居民入城。
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
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
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
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
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
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
帝为默然。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清算 B.王惊谢至再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固志固:坚定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 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于谦文言文阅读翻译

于谦文言文阅读翻译1. 明史、于谦传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
演奏正确时,他洪亮的声音和流利的语言让皇帝听得聚精会神。
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板石回京,给了于谦和大臣们一样的赏赐。
于谦出巡江西,消灭了数百名冤狱。
他向陕西官派报告骚扰百姓,诏令派人御史逮捕。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当重任,正要加各部右侍郎为省直巡抚,于是亲笔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自己升任为兵部右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抚。
于谦上任后,轻骑走遍了所辖区域,拜访了长辈,考察了当时所有应该设置或革新的东西,当即提出。
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
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
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
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
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
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
"下诏令照此执行。
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
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
他下令种树打井,于是道路两旁榆树成行,路上没有口渴的行人。
大同一个人离边塞很远,巡山西的人很难去。
请建立另一个建议和管理。
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
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
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俸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一)(12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
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
王惊谢至再。
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王乃受命。
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
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
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
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
徙附郭居民入城。
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
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
”帝深纳之。
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③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
②土木:即土木堡,地名。
③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
8.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埜从治兵从:________ ②上下无固志固:________
③势必轻中国轻:________ ④京营兵械且尽且: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2分)
8.(2分)A
9.(2分)C
10.(4分)①从:跟随②固:坚定③轻:看不起,轻视④且:将要
11.(4分)(1)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2分)(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
(2分)。